第101章 張啟山
盜筆:從大清開始的盜墓生涯 作者:蒸不好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啟山約見的地方果然不是他府上。而是長沙城最大的酒店。裏麵裝修富麗堂皇,和街上的冷清全然不同,這裏光是裝飾都很“喧囂”。
門口站著衛兵,張海桐打眼一看就知道都是同類。
那兩個衛兵目不斜視,似乎根本不在意副官的到來。
張副官帶著張海桐二人一路暢通無阻走進酒店大堂,甫一進去,門窗緊閉,燈火通明。
張啟山背對著眾人站在不遠處的橫牆字畫前,負手而立。身旁的壁爐早已點燃。
張海桐真的很想吐槽這種無意義的裝逼。現在長沙雖然已經過了最熱的時候,但遠沒有到應該點壁爐的季節。
可能這就是大人物的考量吧,他這種糙慣了的人確實理解不了。
張海樓看張海桐沒動,也不會輕舉妄動。他長到現在很有一些認人的本事。張啟山隻是站在那裏,便極其沉穩,仿佛一座山。
這個人一定身居高位已久,而且不是酒囊飯袋。他現在的地位、權力,一定是他一點點掙出來的。官場逢迎不是他的手段,相反,他這裏隻有“談判”。
同時,他也一定是個心硬到極點的人。
這個心硬不是說他絕情,而是決絕。一旦決定,很難迴頭。
不得不說,這是所有張家人都有的品質。張家人的倔驢性格,那可真是代代永相傳,都不帶落下的。
“按理來說,我這裏是不歡迎張家人的。但你們既然來了,我也不好立刻送客。這不合禮數。那麽,我們是先敘舊,還是先談正事?”
張啟山轉身,示意他們入座。很快有人上茶水,又悄無聲息退下。
“看張先生的樣子,似乎和我也沒有閑事聊。”
張啟山一個照麵就很明白,眼前這個張家人不是說廢話的主兒。
他從進城開始每一個動作都有目的,是吃準了自己會去找他。這個名叫張海桐的張家人要的是一個相對平等的談判環境。
張啟山對這種虛名無所謂,他感興趣的是張海桐帶來的價值,一點小小的讓步是可以犧牲的。
何況在此之前,他們都已經彼此亮出態度。相比之下,那些都不算什麽。
恰如他選在這個地方而不是府上,本質上也是一種威懾。
咱們沒那麽熟,也沒那麽親近。在這裏和你談話,人都是我的,所以你最好斟酌著講話。我們有什麽談什麽,若沒有意向或談不攏,那就各自離開。
張海樓見過這種氛圍,是在張瑞樸那裏。
張瑞樸那個人的壓力一點不比張啟山小,但張瑞樸手底下的人不是正規軍。這裏的守衛可全是當兵的,張海樓難得有些緊張。
他轉頭看他桐叔,坐在沙發上麵無表情,似乎毫不在意張啟山的百般威勢。
實際上的張海桐,整個人都是木的。
這種時候,就看誰比較會裝了。
他幾十年都裝過來了,還差這一會兒?
“開始正題吧。”張海桐直接略過那些無關緊要的敘舊,張家是雙方都不太想聊得事兒。打感情牌在張啟山這裏行不通,他們隻是姓張而已。
“你和莫雲高什麽關係?”
張啟山沒有說話,隻是看了一眼張海桐,示意他繼續說。這就是默認了。
或許是因為雙方都是男人,在談判上這個正經人沒什麽活躍氣氛的想法。
“我知道你也在查莫雲高。雖然不願意提起,但我們畢竟同姓同宗,你查莫雲高,應該不僅僅因為他也是割據一方的軍閥。”
張啟山提起了興趣,事實上他挺喜歡單刀直入的談事方法,這樣方便省事。
“繼續講。”
這種命令式口吻就不是張海桐應該接的話,所以他示意張海樓將南洋發生的事全部複述給張啟山。
張海樓剛剛複述完畢,張啟山立刻總結出一個大概。
他似乎有些詫異,因為張家這個存在在張啟山的腦海之中雖說沒那麽有壓迫感,說到底也有些特殊。
而這樣的存在,他們的檔案館竟然險些被莫雲高打散。雖然還存在,但機動能力恐怕不如以前了。
這也正是這兩個張家人來找他的目的。他們想借自己的勢,接近莫雲高,然後殺掉他。
此時這方國土的掌權人在南京方麵。張啟山作為這個政權裏麵的軍官之一,當然也會有權力傾軋。
他完全可以借這兩個人的手幹幹淨淨處理莫雲高,從中分一杯羹。
哪怕失敗了,他也不會扯上關係。這兩個人本就和他非親非故。
這是個劃算的買賣。
最重要的是,他自己手底下的人也不是百分百安全,因為他也姓張。
莫雲高瘋起來不會管長沙這個張家和他盯住的張家人有什麽區別。何況他現在也不知道張啟山和那些人已經“沒關係”了。
這就是張海桐篤信張啟山會同意的原因,最重要的是,這件事上張海桐也不是非他不可。
整個事件順下來,張啟山沒有不答應的理由。
張海桐接著說:“如你聽見的那樣,如果你願意,我們可以將南洋檔案館查到的事盡數相告。”
“屆時你師出有名,但我們要莫雲高的命。”
張啟山答應了,但他也有要求:“我可以幫你們。但記住我們的約定,你們隻是你們,與長沙無關。事成之後,莫雲高任你們處置。”
張海桐直接點頭,表示沒問題。
張啟山端起茶盞,撇了撇茶沫子,卻沒有喝。他的沉默明顯沒有先前那樣針鋒相對,而是緩和了不少。
“話至此處,我們也算坦誠相見。”
“兩位,我所知不多,先前的談話也盡數相告。約定在此,如果你們願意,又是同宗。如今山海相見,說明東北已亂。長沙可以收留你們,為國效力。”
“此外,你們所說的那些事,我也有所耳聞。他曾經說過很羨慕我的姓氏,並與我講了一個故事。”
張啟山是個很會講故事的人,語言簡練,卻很能引起人的好奇心。
他講了莫雲高在西南當排長時遇見的怪事,關於瘟疫和戰爭,他被一個血液特殊戰力極高的張姓青年所救之事。
在莫雲高的口中,這個青年恍如神明,是行路菩薩。他稱之為異人。
“或許這正是他散播瘟疫又獵殺張家人的原因。”
“最近南京方麵召集各路軍官前往,莫雲高會坐火車從北海出發。到這裏時,我會給予幫助。”
“如果你們路上沒有成功截殺莫雲高,在火車到達南京之前,我在那裏也都能挽迴。。”
張啟山已經說完所有話,起身離去。
張海樓看著他的背影,周圍的衛兵潮水般褪去。
這場談話在他看來有些草率,比他驢董小姐那個時候還草率。
但就這樣成了。
再迴頭,張海桐端起茶杯直接喝了一大口。
當茶盞放下時,他這位長輩緩緩抬頭,眼睛裏是盛放的殺意。不同於這一路上的平靜,如果眼神可以殺人,或許那個即將失去性命的人早已死了千萬遍。
張海樓幾乎可以預見,接下來是一場怎樣的硬仗。
門口站著衛兵,張海桐打眼一看就知道都是同類。
那兩個衛兵目不斜視,似乎根本不在意副官的到來。
張副官帶著張海桐二人一路暢通無阻走進酒店大堂,甫一進去,門窗緊閉,燈火通明。
張啟山背對著眾人站在不遠處的橫牆字畫前,負手而立。身旁的壁爐早已點燃。
張海桐真的很想吐槽這種無意義的裝逼。現在長沙雖然已經過了最熱的時候,但遠沒有到應該點壁爐的季節。
可能這就是大人物的考量吧,他這種糙慣了的人確實理解不了。
張海樓看張海桐沒動,也不會輕舉妄動。他長到現在很有一些認人的本事。張啟山隻是站在那裏,便極其沉穩,仿佛一座山。
這個人一定身居高位已久,而且不是酒囊飯袋。他現在的地位、權力,一定是他一點點掙出來的。官場逢迎不是他的手段,相反,他這裏隻有“談判”。
同時,他也一定是個心硬到極點的人。
這個心硬不是說他絕情,而是決絕。一旦決定,很難迴頭。
不得不說,這是所有張家人都有的品質。張家人的倔驢性格,那可真是代代永相傳,都不帶落下的。
“按理來說,我這裏是不歡迎張家人的。但你們既然來了,我也不好立刻送客。這不合禮數。那麽,我們是先敘舊,還是先談正事?”
張啟山轉身,示意他們入座。很快有人上茶水,又悄無聲息退下。
“看張先生的樣子,似乎和我也沒有閑事聊。”
張啟山一個照麵就很明白,眼前這個張家人不是說廢話的主兒。
他從進城開始每一個動作都有目的,是吃準了自己會去找他。這個名叫張海桐的張家人要的是一個相對平等的談判環境。
張啟山對這種虛名無所謂,他感興趣的是張海桐帶來的價值,一點小小的讓步是可以犧牲的。
何況在此之前,他們都已經彼此亮出態度。相比之下,那些都不算什麽。
恰如他選在這個地方而不是府上,本質上也是一種威懾。
咱們沒那麽熟,也沒那麽親近。在這裏和你談話,人都是我的,所以你最好斟酌著講話。我們有什麽談什麽,若沒有意向或談不攏,那就各自離開。
張海樓見過這種氛圍,是在張瑞樸那裏。
張瑞樸那個人的壓力一點不比張啟山小,但張瑞樸手底下的人不是正規軍。這裏的守衛可全是當兵的,張海樓難得有些緊張。
他轉頭看他桐叔,坐在沙發上麵無表情,似乎毫不在意張啟山的百般威勢。
實際上的張海桐,整個人都是木的。
這種時候,就看誰比較會裝了。
他幾十年都裝過來了,還差這一會兒?
“開始正題吧。”張海桐直接略過那些無關緊要的敘舊,張家是雙方都不太想聊得事兒。打感情牌在張啟山這裏行不通,他們隻是姓張而已。
“你和莫雲高什麽關係?”
張啟山沒有說話,隻是看了一眼張海桐,示意他繼續說。這就是默認了。
或許是因為雙方都是男人,在談判上這個正經人沒什麽活躍氣氛的想法。
“我知道你也在查莫雲高。雖然不願意提起,但我們畢竟同姓同宗,你查莫雲高,應該不僅僅因為他也是割據一方的軍閥。”
張啟山提起了興趣,事實上他挺喜歡單刀直入的談事方法,這樣方便省事。
“繼續講。”
這種命令式口吻就不是張海桐應該接的話,所以他示意張海樓將南洋發生的事全部複述給張啟山。
張海樓剛剛複述完畢,張啟山立刻總結出一個大概。
他似乎有些詫異,因為張家這個存在在張啟山的腦海之中雖說沒那麽有壓迫感,說到底也有些特殊。
而這樣的存在,他們的檔案館竟然險些被莫雲高打散。雖然還存在,但機動能力恐怕不如以前了。
這也正是這兩個張家人來找他的目的。他們想借自己的勢,接近莫雲高,然後殺掉他。
此時這方國土的掌權人在南京方麵。張啟山作為這個政權裏麵的軍官之一,當然也會有權力傾軋。
他完全可以借這兩個人的手幹幹淨淨處理莫雲高,從中分一杯羹。
哪怕失敗了,他也不會扯上關係。這兩個人本就和他非親非故。
這是個劃算的買賣。
最重要的是,他自己手底下的人也不是百分百安全,因為他也姓張。
莫雲高瘋起來不會管長沙這個張家和他盯住的張家人有什麽區別。何況他現在也不知道張啟山和那些人已經“沒關係”了。
這就是張海桐篤信張啟山會同意的原因,最重要的是,這件事上張海桐也不是非他不可。
整個事件順下來,張啟山沒有不答應的理由。
張海桐接著說:“如你聽見的那樣,如果你願意,我們可以將南洋檔案館查到的事盡數相告。”
“屆時你師出有名,但我們要莫雲高的命。”
張啟山答應了,但他也有要求:“我可以幫你們。但記住我們的約定,你們隻是你們,與長沙無關。事成之後,莫雲高任你們處置。”
張海桐直接點頭,表示沒問題。
張啟山端起茶盞,撇了撇茶沫子,卻沒有喝。他的沉默明顯沒有先前那樣針鋒相對,而是緩和了不少。
“話至此處,我們也算坦誠相見。”
“兩位,我所知不多,先前的談話也盡數相告。約定在此,如果你們願意,又是同宗。如今山海相見,說明東北已亂。長沙可以收留你們,為國效力。”
“此外,你們所說的那些事,我也有所耳聞。他曾經說過很羨慕我的姓氏,並與我講了一個故事。”
張啟山是個很會講故事的人,語言簡練,卻很能引起人的好奇心。
他講了莫雲高在西南當排長時遇見的怪事,關於瘟疫和戰爭,他被一個血液特殊戰力極高的張姓青年所救之事。
在莫雲高的口中,這個青年恍如神明,是行路菩薩。他稱之為異人。
“或許這正是他散播瘟疫又獵殺張家人的原因。”
“最近南京方麵召集各路軍官前往,莫雲高會坐火車從北海出發。到這裏時,我會給予幫助。”
“如果你們路上沒有成功截殺莫雲高,在火車到達南京之前,我在那裏也都能挽迴。。”
張啟山已經說完所有話,起身離去。
張海樓看著他的背影,周圍的衛兵潮水般褪去。
這場談話在他看來有些草率,比他驢董小姐那個時候還草率。
但就這樣成了。
再迴頭,張海桐端起茶杯直接喝了一大口。
當茶盞放下時,他這位長輩緩緩抬頭,眼睛裏是盛放的殺意。不同於這一路上的平靜,如果眼神可以殺人,或許那個即將失去性命的人早已死了千萬遍。
張海樓幾乎可以預見,接下來是一場怎樣的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