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海把這個事情跟孫小欠講完,欠哥立馬跑去打聽消息。


    要不說欠哥一天到晚的滿哪給人家講演還是很有群眾基礎的。


    孫小欠帶迴來更詳細的消息,周老師他媳婦兒肯定是進去了,黃晶晶由於破了相,重新被安排去了造紙廠的一個附屬企業印刷廠當了一名工人,周老師因為這件事的影響,也不再擔任班主任。


    但是有一點便宜了周老師,他現在住的房子,是他原來老丈人給他辦的,這次老丈人覺得虧欠他,離婚的時候啥都沒要,全就給他了。


    長海還是沒高興起來,仇是報了,可是把黃晶晶又弄到家跟前啦。


    欠哥家這還能消停嗎?欠嫂還能睡好覺?不得眼珠子瞪溜圓的看著欠哥呀!


    反正也管不了那麽多,船到橋頭自然直,到時候再說吧。


    家裏麵兩對龍鳳胎被伺候的奶胖奶胖的,已經能顫顫巍巍走幾步路的小瑤瑤也跟他們一起被喂的跟個肉球一樣。


    小瑤瑤每天不是是扒著抗美吃幾口奶,就是扒著白小白吃。長娟已經給她戒了奶。


    可是抗美和白小白的奶水太足,這下就便宜了這個小丫頭,這個小丫頭遺傳了他爹李老四的那張嘴,不管吃完誰的奶,都跟人家叫“媽”氣的長娟每天看李老四都不順眼。


    過了國慶節,天氣逐漸變冷,薑喜軍那邊還沒來信,陳廠長有點著急,倒不是說糧食不夠用,能多弄點心裏不是有底嗎。


    終於到了十一月下旬,薑喜軍來信,告訴長海可以換貨了,而且這次的貨是之前的兩倍還要多,不為別的,好容易有點機會,薑喜軍他老丈人害怕說不定啥時候抓的又嚴,趁著這個機會多弄點是點。


    陳廠長很激動,由於貨太多,陳廠長決定單獨派一趟車皮過去接貨,押運人員由王尚友和大老薑帶著二貨三人組一起過去。


    造紙廠采購完絲綢料子,裝上車直接出發,老爺子提前聯係的鐵路部門,一路上暢通無阻,火車除了加水加煤停靠一會兒基本上都在路上跑,成了專列一樣。


    到了牙林,薑喜軍和他老丈人早就在庫房等著,楊書記甚至派了武裝保衛在倉庫守著。


    交接貨很順利,薑喜軍和他老丈人很高興,長海來的時候告訴他,如果在邊境我方遇到啥問題,可以直接掛電話找長海,這也是老爺子讓長海告訴薑喜軍的,因為這些糧食供物資已經引起重視,解決了很大的問題。隻不過這種交易拿不到台麵上。背地裏該給的方便還是要給的,這就跟一張免死金牌一樣。


    王尚友他們也不敢逗留,薑喜軍跟長海約定,等長海有時間帶他們進山打狼,今年年景不好,山裏的野牲口也下山欺負老百姓,尤其是狼,今年格外的厚。


    帶著滿滿五車皮做了偽裝的糧食跟物資,又是一路風馳電掣的迴了家。


    陳廠長很有風格,除了給絲綢廠的成本,造紙廠還按以前的數量留下糧食,剩下的大部分都讓給李老爺子支援國家去了。


    現在也不用長海操心,李老四帶著一幫兄弟輕車熟路的就把二貨三人組那份裝車拉走了,該給孫小欠和援朝的那份錢或者糧食肉之類的,隻要他倆發話,直接就給他倆。


    李老四和長海算是合夥人,現在是每個季度分一次賬,由於長海弄的這些糧食肉類,還有長海空間裏的蔬菜水果這些緊俏貨,李老四的生意越做越大,就連外阜都來找他。


    每個季度光分給長海的那份就有將近兩萬多塊錢,這還不包括其他票據,稀罕物等等東西。


    這次孫小欠和援朝每人分了三千來元,孫小欠不光自己家的糧食和肉類蔬菜管夠吃,就連他父母,他哥家裏糧食也是滿滿當當。


    在孫主席眼裏,孫小欠再也不是以前那個二流子,通過黃晶晶事件孫小欠的處理反應,還有大孫子的加持,孫小欠在他爹眼裏地位已經跟他哥平起平坐了,家裏有啥事兒也會問一問他的意見。


    唯一讓人看不慣的還是這貨喜歡嘚瑟的毛病,走到哪裏不管認識不認識都得跟人家噴一會兒唾沫星子。


    二貨三人組一迴家就發現,黃晶晶已經搬到周老師家裏了。


    李大媽和錢大媽正好在四合院,兩個大媽縫著“大布”兩個媽一個做小鞋,一個洗尿戒子。


    長海一打聽才知道,周老師這個不要臉的玩意兒,剛跟他媳婦兒離婚,第二天就跟黃晶晶扯證登記結婚。


    長海他們三人出差第二天黃晶晶就搬過來住了。也沒請任何人,哪有那個臉呀。


    兩個媽看的挺開,各過各的日子唄,隻要是不招惹到自己家,愛誰誰,至少比以前那個成天罵街的強吧。每年街道評比他們胡同都因為那麽個奇葩玩意兒評不上先進。


    長海他們迴來的第二天,老爺子接了個電話後就安排車過來接他,說是要出差一趟,誰也不帶,誰也別問!


    家裏人都明白,兩個媽急三火四的給老爺子準備了不少吃的用的。


    長海找了一趟蘇爺,告訴他們下次他們出差蘇爺他們就能繼續換貨了,這是薑喜軍替孫叔告訴長海的。


    長海無聊,跟著蘇永富上了一次船,長海誰都沒告訴,上了船才讓他同學蘇洪去告訴的王尚友。


    這個時候這條界江的出海口還在我國這麵,往後的幾十年由於水電站建設,水流變緩,淤泥在我國這麵出海口淤積,逐漸的出海口就偏離到了對岸國家。


    蘇永富他們村這條船,是一條二十米長的機帆船。也不經常出海,主要是油不太好弄。


    平時出海一次撈的海貨根本不夠油錢,倒不是說海貨少,反倒是每次海貨都能滿倉,主要是這個時候的海貨不值錢。


    住在海邊的老人能明白這個道理,在困難時期,一碗油汪汪的紅燒肉跟一盆滿膏滿黃的大螃蟹,海邊人肯定是吃紅燒肉。


    因為海貨沒油水,人越吃越瘦,能給人刮的一點油水都不剩。


    蘇永富他們撈的海貨除了人們認為好的以外,大部分都漚成了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六十年代我在東北上山下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冒煙雪西北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冒煙雪西北風並收藏五,六十年代我在東北上山下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