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吃席
五,六十年代我在東北上山下海 作者:冒煙雪西北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事情定下來,孫嬸子的飯菜也收拾利索了,麅子肉燉酸菜,醬燉胖頭魚裏麵還有粉條子,茄子幹,土豆幹,鹹臘肉燉幹豆角,蘿卜酸菜芯蘸醬。
原本二貨三人組還想著薑喜軍能帶他們去下套子,打野雞兔子啥的,結果明天薑喜軍家鄰居辦事情,就連孫叔老兩口都得去參加。
這迴好了,沒啥心思了,敞開了喝唄,長海求孫嬸子給孫小欠拿了一個“牛眼珠子”酒杯,就這都沒給他倒滿,孫小欠這迴出息了,一杯不到一兩的酒喝完沒趴下,隻不過滿臉通紅,就會在哪裏傻樂。
薑依娜小朋友提前就吃完了飯,摟著狗剩子坐在炕角,看著孫小欠,然後噔噔噔的跑到他爹身邊,兩隻手捧起他爹的酒碗,衝著孫小欠說“欠叔你都趕不上俺們小孩”
就看薑依娜,說完話捧著酒碗咕咚咕咚的就是兩口,薑喜軍趕緊把酒碗奪下來,董亞菲上炕就把她給拽了下來,一巴掌拍她屁屁上,小丫頭也不哭不鬧,掙脫了他媽,一溜煙的跑院子裏去了,狗剩子爬到炕沿含糊不清得喊著“姐姐”
這一溜操作,徹底給屋裏人笑不活啦,孫小欠還沒明白咋迴事兒呢,還在那裏張羅著再給他倒點酒,“小依娜敬我酒,我當叔的不能拉梭子”
援朝不慣著他,把自己的酒碗遞給他,孫小欠就一口就出溜桌子底下去了。
把他弄到一邊,誰也沒管他,至少這次喝酒這貨吃到菜了。
這迴算是消停了,吃飯的時候長海把去牡丹江的事兒當別人的故事講了出來。
孫叔和薑喜軍沒當迴事兒,孫叔說“咱們蒙東這也有小鬼子當年修的工事,當年我二叔一家子就是被抓去修海拉爾的工事,結果一家五口,一個都沒迴來”
薑喜軍接著說“當年我師傅帶我打獵,也見到過一些廢棄的工事,有的現在還成了炮手們休息過夜的地方呢,小海你說的工事裏麵有黃金這樣的我是沒聽過,也沒見過,不過你要是想要弄點金子的話到時很容易,額爾古納河就產金子,他們鄂溫克族就會淘金,平時就拿沙金出來換酒喝,我跟你嫂子結婚後給你嫂子打了一個金鐲子就是用酒跟他們換的沙金打的”
長海一聽,還有這好事兒啊,“軍哥,咱不缺酒,有機會你領我們去長長見識唄”
薑喜軍笑著說“沒問題,但要做好心裏準備,小欠兄弟就算了,你跟援朝還行,去他們部落沒點酒量根本不好使”
這點長海不在乎,援朝更不用說了,長海的想法倒不是說他缺這點金子,空間裏成噸的金條還有金銀首飾,他還在乎這個。無非就是想見識一下傳說中的索倫三部。
一頓中午飯一直吃到天落黑,除了放躺下的孫小欠,四個老爺們兒都沒啥事兒。
晚上陸陸續續的就來人拉著爬犁,過來換海貨,爬犁上都拉著野牲口肉。
長海,援朝還有薑喜軍他們幫著孫叔過秤,裝貨。一頓忙活,兩千多斤海貨不到兩個小時就全換出去了。
孫嬸子把飯菜又熱了熱,孫叔又招唿他們再喝點透一透,並且告訴他們明天邀請他們去吃席。
長海有點不好意思,就想迴絕,最後還是孫嬸子定下來,一定要他們去。
孫小欠中間醒過來一次,孫嬸子給他灌了一缸子蜂蜜水,這貨又趴下了。
第二天一早,幾個人先是把換過來的肉全裝上牛車,孫叔還給他們多拿了好幾十斤肉,長海也推脫不了,就收下了,每次換貨孫叔大約能賺到六七百斤的肉,他也不瞞著長海,長海他們也不在乎,賺多少那是人家的能耐,自己那份不少就行唄。
臨近中午,孫叔帶著二貨三人組去到這家辦事情的人家。
孫嬸子和董亞菲領著孩子早就去幫忙了,沒想到的是薑喜軍還是個執賓(負責接待的)
長海他們也不好意思白吃白喝,去寫禮賬哪裏每人送了五毛錢禮金。
這就不少了,這個時代過年拿四個饅頭就能走親戚啦!
薑喜軍給他們安排了一張桌上,長海一看,還都認識,都是上一次一起去打熊羆的那幫子炮手。
這些人也認出來長海他們,而且都很熱情,對長海他們三人他們都挺佩服,不說長海他們的能耐,單單就人家這哥們兒情誼就值得佩服,遇到危險沒有拉梭子跑路的,都是不要命的往上衝,他們進山打獵就喜歡跟這樣的人一起,關鍵的時候多一條命啊!要不說山裏麵跑山人都值得交往,重情重義,言而有信!
一共擺了十二桌,結婚的也是一位老獵人的兒子。
辦事這人家很熱情,薑喜軍特意帶著婆家,娘家的長輩過來介紹認識,二貨三人組經常來這裏,基本上都混個臉熟,再加上上一次打熊羆,他們露了臉。這次能認識他們都覺得很榮幸。
從開始吃席,過來敬酒的人就沒斷過,長海和援朝倒是不打怵,孫小欠不行啊!這他媽能喝死他。
孫小欠也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一開始推了也就推了,總是不喝有點太裝了吧,多少意思意思啊。
長海讓跟著一群小崽子滿哪亂跑的薑依娜去弄了一碗涼水。
孫小欠就端著這碗涼水應付著過來敬酒的人。
一直吃到下午兩點多,才散了席,其實他們這是第一悠,這是流水席,一波吃完下一波再上菜接著吃。
其實東北所謂的“摟席”跟這種流水席有很大的關係,酒菜一上桌,人們就趕緊把酒菜裝上,然後拿迴家吃,這叫“摟席”其實這跟流水席的方式有關,“摟席”的本意跟出發點是好的,意思都是趕緊吃完或者趕緊把桌子讓出來,好讓下一悠過來趕禮的人早點上桌。
能來趕禮的都是本家關係好的親戚朋友,都得互相照應著,早先本家對於這種行為不但不怪罪,反倒是還要心存感激,人們臨走的時候本家還要說上一句“招待不周”一類的話。
長海他們由於陸陸續續的過來敬酒的人太多,所以一直吃到最後一悠。長海他們三人都有點不好意思啦。這成啥啦?有點不要臉了。但是本家卻沒覺得,反倒是感覺這頓席能請到長海他們很有麵子。
原本二貨三人組還想著薑喜軍能帶他們去下套子,打野雞兔子啥的,結果明天薑喜軍家鄰居辦事情,就連孫叔老兩口都得去參加。
這迴好了,沒啥心思了,敞開了喝唄,長海求孫嬸子給孫小欠拿了一個“牛眼珠子”酒杯,就這都沒給他倒滿,孫小欠這迴出息了,一杯不到一兩的酒喝完沒趴下,隻不過滿臉通紅,就會在哪裏傻樂。
薑依娜小朋友提前就吃完了飯,摟著狗剩子坐在炕角,看著孫小欠,然後噔噔噔的跑到他爹身邊,兩隻手捧起他爹的酒碗,衝著孫小欠說“欠叔你都趕不上俺們小孩”
就看薑依娜,說完話捧著酒碗咕咚咕咚的就是兩口,薑喜軍趕緊把酒碗奪下來,董亞菲上炕就把她給拽了下來,一巴掌拍她屁屁上,小丫頭也不哭不鬧,掙脫了他媽,一溜煙的跑院子裏去了,狗剩子爬到炕沿含糊不清得喊著“姐姐”
這一溜操作,徹底給屋裏人笑不活啦,孫小欠還沒明白咋迴事兒呢,還在那裏張羅著再給他倒點酒,“小依娜敬我酒,我當叔的不能拉梭子”
援朝不慣著他,把自己的酒碗遞給他,孫小欠就一口就出溜桌子底下去了。
把他弄到一邊,誰也沒管他,至少這次喝酒這貨吃到菜了。
這迴算是消停了,吃飯的時候長海把去牡丹江的事兒當別人的故事講了出來。
孫叔和薑喜軍沒當迴事兒,孫叔說“咱們蒙東這也有小鬼子當年修的工事,當年我二叔一家子就是被抓去修海拉爾的工事,結果一家五口,一個都沒迴來”
薑喜軍接著說“當年我師傅帶我打獵,也見到過一些廢棄的工事,有的現在還成了炮手們休息過夜的地方呢,小海你說的工事裏麵有黃金這樣的我是沒聽過,也沒見過,不過你要是想要弄點金子的話到時很容易,額爾古納河就產金子,他們鄂溫克族就會淘金,平時就拿沙金出來換酒喝,我跟你嫂子結婚後給你嫂子打了一個金鐲子就是用酒跟他們換的沙金打的”
長海一聽,還有這好事兒啊,“軍哥,咱不缺酒,有機會你領我們去長長見識唄”
薑喜軍笑著說“沒問題,但要做好心裏準備,小欠兄弟就算了,你跟援朝還行,去他們部落沒點酒量根本不好使”
這點長海不在乎,援朝更不用說了,長海的想法倒不是說他缺這點金子,空間裏成噸的金條還有金銀首飾,他還在乎這個。無非就是想見識一下傳說中的索倫三部。
一頓中午飯一直吃到天落黑,除了放躺下的孫小欠,四個老爺們兒都沒啥事兒。
晚上陸陸續續的就來人拉著爬犁,過來換海貨,爬犁上都拉著野牲口肉。
長海,援朝還有薑喜軍他們幫著孫叔過秤,裝貨。一頓忙活,兩千多斤海貨不到兩個小時就全換出去了。
孫嬸子把飯菜又熱了熱,孫叔又招唿他們再喝點透一透,並且告訴他們明天邀請他們去吃席。
長海有點不好意思,就想迴絕,最後還是孫嬸子定下來,一定要他們去。
孫小欠中間醒過來一次,孫嬸子給他灌了一缸子蜂蜜水,這貨又趴下了。
第二天一早,幾個人先是把換過來的肉全裝上牛車,孫叔還給他們多拿了好幾十斤肉,長海也推脫不了,就收下了,每次換貨孫叔大約能賺到六七百斤的肉,他也不瞞著長海,長海他們也不在乎,賺多少那是人家的能耐,自己那份不少就行唄。
臨近中午,孫叔帶著二貨三人組去到這家辦事情的人家。
孫嬸子和董亞菲領著孩子早就去幫忙了,沒想到的是薑喜軍還是個執賓(負責接待的)
長海他們也不好意思白吃白喝,去寫禮賬哪裏每人送了五毛錢禮金。
這就不少了,這個時代過年拿四個饅頭就能走親戚啦!
薑喜軍給他們安排了一張桌上,長海一看,還都認識,都是上一次一起去打熊羆的那幫子炮手。
這些人也認出來長海他們,而且都很熱情,對長海他們三人他們都挺佩服,不說長海他們的能耐,單單就人家這哥們兒情誼就值得佩服,遇到危險沒有拉梭子跑路的,都是不要命的往上衝,他們進山打獵就喜歡跟這樣的人一起,關鍵的時候多一條命啊!要不說山裏麵跑山人都值得交往,重情重義,言而有信!
一共擺了十二桌,結婚的也是一位老獵人的兒子。
辦事這人家很熱情,薑喜軍特意帶著婆家,娘家的長輩過來介紹認識,二貨三人組經常來這裏,基本上都混個臉熟,再加上上一次打熊羆,他們露了臉。這次能認識他們都覺得很榮幸。
從開始吃席,過來敬酒的人就沒斷過,長海和援朝倒是不打怵,孫小欠不行啊!這他媽能喝死他。
孫小欠也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一開始推了也就推了,總是不喝有點太裝了吧,多少意思意思啊。
長海讓跟著一群小崽子滿哪亂跑的薑依娜去弄了一碗涼水。
孫小欠就端著這碗涼水應付著過來敬酒的人。
一直吃到下午兩點多,才散了席,其實他們這是第一悠,這是流水席,一波吃完下一波再上菜接著吃。
其實東北所謂的“摟席”跟這種流水席有很大的關係,酒菜一上桌,人們就趕緊把酒菜裝上,然後拿迴家吃,這叫“摟席”其實這跟流水席的方式有關,“摟席”的本意跟出發點是好的,意思都是趕緊吃完或者趕緊把桌子讓出來,好讓下一悠過來趕禮的人早點上桌。
能來趕禮的都是本家關係好的親戚朋友,都得互相照應著,早先本家對於這種行為不但不怪罪,反倒是還要心存感激,人們臨走的時候本家還要說上一句“招待不周”一類的話。
長海他們由於陸陸續續的過來敬酒的人太多,所以一直吃到最後一悠。長海他們三人都有點不好意思啦。這成啥啦?有點不要臉了。但是本家卻沒覺得,反倒是感覺這頓席能請到長海他們很有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