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打魚
五,六十年代我在東北上山下海 作者:冒煙雪西北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薑喜軍找到事先下網的冰窟窿,拿著冰鑹子鑿著冰,長海在旁邊用抄網把碎冰撈到旁邊。
兩個人一替一換的忙活了一上午,一共鑿透了六個冰窟窿。
就這樣才有兩盤網才能拉動,兩個人一起用力慢慢的拉著漁網,這兩盤網一大一小,大的是網大魚的,小的專門撈小魚兒。
兩個人先拉大網,網很沉,不光有水的阻力,漁網本身就不輕,在加上冰麵滑,腳蹬不住,所以很費勁。
拉了漁網的三分一還沒見到個魚毛,長海都有點泄勁了。
薑喜軍樂的告訴長海“別著急,要不就沒魚,要是有你都忙活不過來”
正說著,就感覺漁網傳過來震動的感覺,薑喜軍趕緊放慢速度,一點點的拉網,長海也加著小心,壓低身子慢慢的順著薑喜軍的節奏拉網。
沒用兩分鍾,魚就露頭了,隨著漁網這條魚也上了冰麵,沒想到竟然是一條能有一米多長的哲羅鮭,這可是東北“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裏“五羅”的頭一羅。也是體型最大的。
薑喜軍一看都很興奮,要不是怕網出溜進水裏,他倆都能撲上去。
隨著漁網慢慢的出水,各種魚陸續出了水麵。種類還不少,除了又上來一條哲羅鮭以外,還有雅羅(也叫華子魚,也是五羅之一)和黑斑狗魚(俗稱狗魚棒子,十八子之一)
這盤大網全拉上來,長海和薑喜軍也累的不行了。歇了一會兒,趕緊把魚摘出來。
兩條哲羅,四條雅羅,四條狗魚棒子。薑喜軍說“要不是這兩條哲羅,魚不能少了,哲羅一折騰,其他的魚就都跑了,但是有這兩條也值了”
沒用一會兒幾條魚就凍成魚棒子,碼在爬犁上綁好。兩個人繼續拉另一盤小網。
小網相對來說就輕鬆很多,但是上來的魚也小,都是一些柳根子,細鱗子之類的還有兩條相對大一點的鯉拐子(小鯉魚)但是勝在數量多。
就這一網,長海強拉起來,連魚帶網能有一百六七十斤。
魚也不摘了,拿迴家加上董亞菲和孫叔孫嬸子一起弄,還能快點,他倆要是在冰麵上摘魚,用不上魚摘完了,他倆就凍成棍了。
兩個人拖著爬犁往迴走,到了孫叔家裏,都下午三點多了。
孫叔家的院子裏人來人往,卸肉的,裝海貨往外走的。都沒搭理薑喜軍和長海,頂多打個招唿就急急忙忙的跑了,這些人生怕被別人搶了一樣。
薑喜軍也不在乎,孫叔跟薑喜軍說“軍子,給你留八百斤,貨我先替你墊上,到時候還給我就行”薑喜軍樂的眉開眼笑。
兩個人已經餓的前胸貼後背了,孫嬸子和董亞菲趕緊給他倆收拾飯,先墊吧一口,晚上再喝酒。
小丫頭薑依娜,在炕上看著弟弟狗剩子,狗剩子難得沒睡覺,小拳頭塞在嘴裏,哈喇子滿嘴都是,薑依娜看到他吃自己的小拳頭就給他把手拿開,姐弟倆就這樣互相較著勁。
長海從背包裏拿了一個西紅柿和兩個蘋果給她。小丫頭第一時間就掐了一塊西紅柿往狗剩子嘴裏塞。
要不是孫嬸子眼疾手快的從狗剩子嘴裏摳出來,狗剩子就能嗆到。
小丫頭意識到自己惹禍了,抱著蘋果和西紅柿就跑到炕裏苟了起來。
狗剩子也不哭不鬧,還一個勁兒的吧唧嘴,迴味殘留在口腔裏西紅柿的味道。
孫嬸子把他抱起來,寵愛的親了兩口。
“亞菲,我見過這麽多孩子,頭一次看見這麽省心的。”
董亞菲笑著說“現在看是挺省心,就不知道以後啥樣,伊娜小的時候也好帶,誰成想現在跟個假小子一樣”
董亞菲和孫嬸子在外屋地一邊聊著孩子,一邊摘魚。
長海和薑喜軍一人一大碗大碴粥,一盆酸菜粉條子,沒一會兒就進了五髒廟。
孫叔一直忙到天黑才算完事兒,除了給薑喜軍留下的八百斤海貨,他自己還留了三百斤,這是答應給別人留的,肉早就送過來了。
孫叔,薑喜軍加長海摘魚,孫嬸子和董亞菲收拾飯,有哲羅鮭那就省事兒多了,哲羅鮭包餃子,那是一絕。
等魚摘完了,餃子也出鍋了,配上卜留克鹹菜,酸菜心蘸醬吃到肚子裏那叫一個美。
長海仿佛在這裏沒感覺到跟家裏那麵這個時期的困苦感。仿佛日子是那麽的有滋有味。不愁吃喝,生活美滿,還有啥強求的。
長海告訴薑喜軍和孫叔,王尚友也來了,隻不過走不開沒能過來,兩個人一聽,明天高低送長海迴去的時候要見一見王尚友,咋滴也得喝一頓。
在孫叔家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幾個人一起忙活,把肉裝上牛車,這次可是兩架牛車了,一架倒也能拉,可是還有三個老爺們兒坐哪?
臨近中午到了車站貨場,薑喜軍看見王尚友趕緊過去來了一個東北老爺們兒的擁抱。孫叔也樂嗬的和王尚友握著手問候著。
這麽長時間沒見麵,肯定是要喝一場的。
哪也沒去,薑喜軍和孫叔拉的野物有的是,本身就多出來很多。不吃留著幹啥?
薑喜軍把昨天剩下的那條哲羅鮭也送給了長海。包的餃子也拿了不少。
在貨場邊上一個清靜地兒,篝火升起來,野物烤起來,散簍子倒上。這就是男人們的快樂。
一直吃到下午兩點,由於還有別的單位過來換貨,幾個人就到此為止,以後有機會再聚。
長海中午沒咋喝,他迴來了就讓王尚友迴去歇著吧,王尚友把情況跟他交代清楚,就去歇著了。
別說昨天一天加上今天一上午,老王和援朝,孫小欠基本沒得閑。
楊書記很給力,長海帶來的蔬菜水果一共是兩千七百斤,為了好算賬,楊書記給了七百斤豬大油這還是老毛子貨,剩下的全是麵粉,一共六千斤,也是老毛子貨。
長海查看了一下已經裝車的貨物,除了糧食,糖跟豬油以外,還有不少豬蹄子,豬尾巴,豬頭。
長海奇怪的找王尚友問這是咋迴事兒,王尚友解釋說“這也是老毛子貨,咱們給他們豬肉頂賬,可是他們不吃頭蹄下水,把這些就給退迴來或者通過關係倒賣迴來的。我跟他們換貨的說,這玩意兒不能一斤換一斤,得兩斤換一斤”
長海不得不佩服老王同誌,還是有點做生意頭腦滴!
兩個人一替一換的忙活了一上午,一共鑿透了六個冰窟窿。
就這樣才有兩盤網才能拉動,兩個人一起用力慢慢的拉著漁網,這兩盤網一大一小,大的是網大魚的,小的專門撈小魚兒。
兩個人先拉大網,網很沉,不光有水的阻力,漁網本身就不輕,在加上冰麵滑,腳蹬不住,所以很費勁。
拉了漁網的三分一還沒見到個魚毛,長海都有點泄勁了。
薑喜軍樂的告訴長海“別著急,要不就沒魚,要是有你都忙活不過來”
正說著,就感覺漁網傳過來震動的感覺,薑喜軍趕緊放慢速度,一點點的拉網,長海也加著小心,壓低身子慢慢的順著薑喜軍的節奏拉網。
沒用兩分鍾,魚就露頭了,隨著漁網這條魚也上了冰麵,沒想到竟然是一條能有一米多長的哲羅鮭,這可是東北“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裏“五羅”的頭一羅。也是體型最大的。
薑喜軍一看都很興奮,要不是怕網出溜進水裏,他倆都能撲上去。
隨著漁網慢慢的出水,各種魚陸續出了水麵。種類還不少,除了又上來一條哲羅鮭以外,還有雅羅(也叫華子魚,也是五羅之一)和黑斑狗魚(俗稱狗魚棒子,十八子之一)
這盤大網全拉上來,長海和薑喜軍也累的不行了。歇了一會兒,趕緊把魚摘出來。
兩條哲羅,四條雅羅,四條狗魚棒子。薑喜軍說“要不是這兩條哲羅,魚不能少了,哲羅一折騰,其他的魚就都跑了,但是有這兩條也值了”
沒用一會兒幾條魚就凍成魚棒子,碼在爬犁上綁好。兩個人繼續拉另一盤小網。
小網相對來說就輕鬆很多,但是上來的魚也小,都是一些柳根子,細鱗子之類的還有兩條相對大一點的鯉拐子(小鯉魚)但是勝在數量多。
就這一網,長海強拉起來,連魚帶網能有一百六七十斤。
魚也不摘了,拿迴家加上董亞菲和孫叔孫嬸子一起弄,還能快點,他倆要是在冰麵上摘魚,用不上魚摘完了,他倆就凍成棍了。
兩個人拖著爬犁往迴走,到了孫叔家裏,都下午三點多了。
孫叔家的院子裏人來人往,卸肉的,裝海貨往外走的。都沒搭理薑喜軍和長海,頂多打個招唿就急急忙忙的跑了,這些人生怕被別人搶了一樣。
薑喜軍也不在乎,孫叔跟薑喜軍說“軍子,給你留八百斤,貨我先替你墊上,到時候還給我就行”薑喜軍樂的眉開眼笑。
兩個人已經餓的前胸貼後背了,孫嬸子和董亞菲趕緊給他倆收拾飯,先墊吧一口,晚上再喝酒。
小丫頭薑依娜,在炕上看著弟弟狗剩子,狗剩子難得沒睡覺,小拳頭塞在嘴裏,哈喇子滿嘴都是,薑依娜看到他吃自己的小拳頭就給他把手拿開,姐弟倆就這樣互相較著勁。
長海從背包裏拿了一個西紅柿和兩個蘋果給她。小丫頭第一時間就掐了一塊西紅柿往狗剩子嘴裏塞。
要不是孫嬸子眼疾手快的從狗剩子嘴裏摳出來,狗剩子就能嗆到。
小丫頭意識到自己惹禍了,抱著蘋果和西紅柿就跑到炕裏苟了起來。
狗剩子也不哭不鬧,還一個勁兒的吧唧嘴,迴味殘留在口腔裏西紅柿的味道。
孫嬸子把他抱起來,寵愛的親了兩口。
“亞菲,我見過這麽多孩子,頭一次看見這麽省心的。”
董亞菲笑著說“現在看是挺省心,就不知道以後啥樣,伊娜小的時候也好帶,誰成想現在跟個假小子一樣”
董亞菲和孫嬸子在外屋地一邊聊著孩子,一邊摘魚。
長海和薑喜軍一人一大碗大碴粥,一盆酸菜粉條子,沒一會兒就進了五髒廟。
孫叔一直忙到天黑才算完事兒,除了給薑喜軍留下的八百斤海貨,他自己還留了三百斤,這是答應給別人留的,肉早就送過來了。
孫叔,薑喜軍加長海摘魚,孫嬸子和董亞菲收拾飯,有哲羅鮭那就省事兒多了,哲羅鮭包餃子,那是一絕。
等魚摘完了,餃子也出鍋了,配上卜留克鹹菜,酸菜心蘸醬吃到肚子裏那叫一個美。
長海仿佛在這裏沒感覺到跟家裏那麵這個時期的困苦感。仿佛日子是那麽的有滋有味。不愁吃喝,生活美滿,還有啥強求的。
長海告訴薑喜軍和孫叔,王尚友也來了,隻不過走不開沒能過來,兩個人一聽,明天高低送長海迴去的時候要見一見王尚友,咋滴也得喝一頓。
在孫叔家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幾個人一起忙活,把肉裝上牛車,這次可是兩架牛車了,一架倒也能拉,可是還有三個老爺們兒坐哪?
臨近中午到了車站貨場,薑喜軍看見王尚友趕緊過去來了一個東北老爺們兒的擁抱。孫叔也樂嗬的和王尚友握著手問候著。
這麽長時間沒見麵,肯定是要喝一場的。
哪也沒去,薑喜軍和孫叔拉的野物有的是,本身就多出來很多。不吃留著幹啥?
薑喜軍把昨天剩下的那條哲羅鮭也送給了長海。包的餃子也拿了不少。
在貨場邊上一個清靜地兒,篝火升起來,野物烤起來,散簍子倒上。這就是男人們的快樂。
一直吃到下午兩點,由於還有別的單位過來換貨,幾個人就到此為止,以後有機會再聚。
長海中午沒咋喝,他迴來了就讓王尚友迴去歇著吧,王尚友把情況跟他交代清楚,就去歇著了。
別說昨天一天加上今天一上午,老王和援朝,孫小欠基本沒得閑。
楊書記很給力,長海帶來的蔬菜水果一共是兩千七百斤,為了好算賬,楊書記給了七百斤豬大油這還是老毛子貨,剩下的全是麵粉,一共六千斤,也是老毛子貨。
長海查看了一下已經裝車的貨物,除了糧食,糖跟豬油以外,還有不少豬蹄子,豬尾巴,豬頭。
長海奇怪的找王尚友問這是咋迴事兒,王尚友解釋說“這也是老毛子貨,咱們給他們豬肉頂賬,可是他們不吃頭蹄下水,把這些就給退迴來或者通過關係倒賣迴來的。我跟他們換貨的說,這玩意兒不能一斤換一斤,得兩斤換一斤”
長海不得不佩服老王同誌,還是有點做生意頭腦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