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聽書,換糧,巧吃白麵
五,六十年代我在東北上山下海 作者:冒煙雪西北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吃完飯,各個船除了喝多了酒在船艙躺下的以外,所有人都跑到蘇老爺子的船上。鬧鬧著讓蘇老爺子講一段評書。
長海驚喜的看著老爺子問“蘇爺爺,您還會講書呢?”
“嗨!年輕的時候各個地方闖碼頭,啥棉襖棉褲都得會點,到了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時候能換飯吃,再說了聽的多了自然就會了”老爺子一邊點著汽燈一邊說著。
船艙裏人挨著人的都坐好了,等著老爺子開場。掛著的汽燈映著老爺子紅通通的臉龐。
老爺子說“那我就來一段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吧”然後用他錚亮的煙袋鍋敲了一下跟前的小桌子就開了腔。
“東漢末年烽煙起,
董卓專權亂朝綱。
十八路諸侯興義兵,
共討逆賊保家邦。
虎牢關下風雲變,
呂布一騎獨稱雄。
方悅穆順皆敗北,
武安國傷退不勝。
忽聞一聲霹靂響,
張飛揮矛躍馬衝。
黑麵環眼聲如雷,
誓要生擒惡賊兇。
關羽橫刀立陣前,
青龍偃月寒光閃。
武藝超群智勇全,
兄弟同心誌如磐。
劉皇叔催馬隨後至,
仁德之名天下知。
三英聚力鬥呂布,
虎牢關前展雄姿。
激戰連環難解難,
天昏地暗雲遮日。
終使呂布不敢前,
聯軍士氣振山河。”
定場詩念完,眾人一陣鼓掌。老爺子喝了口水繼續講道。
“東漢昭寧元年九月初一,奸臣董卓廢了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漢獻帝……”
一群人入神的聽著,老爺子聲情並茂的講著,講到熱鬧處,兩隻手還比劃著。長海感覺蘇老爺子講的不比後世的幾位說書大家差。關鍵是接地氣呀。
“虎牢關前戰鼓擂,
三英合圍顯神威。
激戰良久難決勝,
呂布敗退暫收兵。
聯軍士氣振山河,
壯誌淩雲氣吞虹。
英雄豪傑留佳話,
忠義仁勇傳千秋。
三國演義傳佳話,
英雄輩出永流芳。”
隨著蘇老爺子說了半個多小時在一聲煙袋鍋敲在桌子上的聲音中,這段三英戰呂布講完了。
一群人愣愣的坐在那裏,周圍沒有一點動靜。過了好一會隨之而來的發出熱烈的掌聲。
老爺子嘿嘿的樂著,兩隻手安撫著大家夥。催著人們迴各自的船上早點休息。
眾人意猶未盡的起身迴去。長海跟援朝崇拜的給老爺子倒著茶水,點上煙袋鍋。
“蘇爺爺,你教教我說書唄?”王援朝扶著老爺子的胳膊求著他說著。
“學這不入流的玩意兒幹啥?都新社會了,你過了年就是個工人啦,學這不著調玩意跌份兒。好啦,你倆也趕緊休息吧,明天還得早起呢”
兩個小夥子悻悻然的迴到自己的鋪上。一邊迴味著精彩的說書內容一邊互相嘮著天馬行空的想象。不自覺的就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長海就聽見外麵人們吆喝著,穿好衣服出了休息艙就看見岸上兩台拉著麵粉的吉斯-5卡車停在那裏。工人陸陸續續的卸下麵粉往船上運著。
“醒啦孩子?幹糧都熱好了在爐子上,有鹹菜湊合對付一口,中午爺爺給你們烙餅吃。對了你倆還有多少要換糧食的肉?一會兒我去跟他們商量。正好村裏也要換點就給你倆帶出來啦。”蘇老爺子同長海跟援朝他倆商量著。
“蘇爺爺,我倆這一共還有大約三十多斤肉跟兩隻野雞,還有一隻兔子。您拿去看著辦,能換多少換多少,大米白麵都要”長海昨天就跟援朝把肉都合到一起了。反正兩家都不計較多一點少一點的。
蘇老爺子接過裝肉的包,急匆匆的就朝兩台車走了過去。跟他們管事兒的嘀咕了一陣。找了個人少不注意的地方,就把包裏的東西拿出來遞給了對方。然後又興衝衝的迴來了。
“孩子,他們能給你倆四十斤白麵,還有六十斤大米,但是有一點,大米有一半是碎米。你倆看行不行?不行我去把肉再要迴來。”蘇老爺子擔憂的說著。
“行行行!太行了。太謝謝您老啦了。要是我倆連門都找不到。我倆還想著跟當地農戶換呢”長海不好意思的撓著頭說道。
“傻孩子,現在農村都吃大鍋飯了,平常人家哪有存糧。唉!這麽整呀眼前看著是挺好,日子長了可咋辦啊!既然行你倆就等著吧,一會他們就能給送過來”
長海跟援朝也沒閑著,一邊幫著搬白麵,一邊幫著計數。這兩台車快裝完後又來了兩台車。
工人繼續的忙活著,跟蘇老爺子交易的那個人在車駕駛室裏忙活了一陣後,又喊了一個人,拿著兩個麵袋子就送了過來。
蘇老爺子看見後領著長海接了過來,然後就送到了自己的船上。安排長海他倆哪也別走看住了自己的東西。
老爺子下了船又跟那個人說著啥,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這個年代這種情況也是沒辦法。尤其是這兩年,放衛星,刮大風。一畝地上萬斤。實際這個年代水稻畝產也就三四百斤高的能到五百斤這還是東北地區產量高的。小麥平均更低的才一百五十斤左右。各個生產隊為了達標甚至把口糧跟種糧都交了上去。
這也為一年後的全國性糧食危機埋下了一個炸彈。
裝完了船,還不到八點,蘇老爺子跟其他帶隊的碰了個頭,就指揮發船了。
船開出去一段距離後,蘇老爺子笑嗬嗬的問著長海跟援朝“小子,你倆中午想不想吃烙白麵餅?”援朝急切的說著“想想,白麵餅誰不想吃呀?可是蘇爺,咱們也沒有白麵呀,您要是想吃,我拿我倆換的白麵給您”
蘇老爺子嘿嘿笑著說“好孩子,你倆的心意爺爺知道,誰說咱們沒有白麵,咱們拉的是啥?”
“蘇爺爺,您可不能犯錯誤呀,我聽岸上的人說這次拉的麵有一多半是部隊上的,您要是打開了讓人發現可是大罪呀”長海擔心的說著。
“爺爺今天就讓你倆看看咱們是咋吃的白麵餅。”老爺子一邊說著一邊從旁邊的櫃子裏拿出幾根扒了皮的柳木棒,喊過來兩個船工。船工一看都樂了。
就看船工,把柳木棍沾上水,就開始在麵袋子上拍,拍完這袋換下一袋,不一會兒就看柳木棍上沾了一層白麵,把白麵擼下來,繼續沾水拍,直到擼下來的白麵夠吃了,才停下來。
長海在船尾看到各隻船上都這麽操作,心裏不禁感慨道,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這辦法也太他媽高了。諸葛小明活著也就這高度啦。
中午,一個船工替老爺子掌著舵,老爺子烙著餅,還用烙完餅的鍋就著鍋裏的油做了個蘿卜絲海蠣子湯。
長海跟援朝吃著餅喝著湯,烙餅的麥香跟海蠣子湯的鹹鮮,真是絕配。長海心裏想著,他上輩子也吃過這樣的飯菜,但是咋就沒有這麽好吃呢。
吃完了飯,長海跟援朝主動收拾好碗筷,在駕駛室繼續聽著蘇老爺子說古論今。
由於迴程是逆流而上,全程開著發動機,所以高聲的說話聲跟機器的突突聲還有時不時的笑聲混在一起。讓這段路程顯得不是那麽漫長。
下午將近四點船隊迴到了前太平村的碼頭,蘇老爺子安排好卸船的事情,去村部推來了一輛三輪車,讓長海跟援朝把換來的海貨跟糧食裝上。長海要留給老爺子一筐海貨,老爺子說啥都不幹。原因還是沒油水,吃多了拉肚子,還費油。後來給老爺子留了幾條帶魚跟幾條鮁魚才算完事。
老爺子還幫他倆用破麻袋做了些遮擋,又在上邊放了一些樹枝跟柴火。這才算完事。長海跟援朝就推著車朝家走去。
長海驚喜的看著老爺子問“蘇爺爺,您還會講書呢?”
“嗨!年輕的時候各個地方闖碼頭,啥棉襖棉褲都得會點,到了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時候能換飯吃,再說了聽的多了自然就會了”老爺子一邊點著汽燈一邊說著。
船艙裏人挨著人的都坐好了,等著老爺子開場。掛著的汽燈映著老爺子紅通通的臉龐。
老爺子說“那我就來一段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吧”然後用他錚亮的煙袋鍋敲了一下跟前的小桌子就開了腔。
“東漢末年烽煙起,
董卓專權亂朝綱。
十八路諸侯興義兵,
共討逆賊保家邦。
虎牢關下風雲變,
呂布一騎獨稱雄。
方悅穆順皆敗北,
武安國傷退不勝。
忽聞一聲霹靂響,
張飛揮矛躍馬衝。
黑麵環眼聲如雷,
誓要生擒惡賊兇。
關羽橫刀立陣前,
青龍偃月寒光閃。
武藝超群智勇全,
兄弟同心誌如磐。
劉皇叔催馬隨後至,
仁德之名天下知。
三英聚力鬥呂布,
虎牢關前展雄姿。
激戰連環難解難,
天昏地暗雲遮日。
終使呂布不敢前,
聯軍士氣振山河。”
定場詩念完,眾人一陣鼓掌。老爺子喝了口水繼續講道。
“東漢昭寧元年九月初一,奸臣董卓廢了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漢獻帝……”
一群人入神的聽著,老爺子聲情並茂的講著,講到熱鬧處,兩隻手還比劃著。長海感覺蘇老爺子講的不比後世的幾位說書大家差。關鍵是接地氣呀。
“虎牢關前戰鼓擂,
三英合圍顯神威。
激戰良久難決勝,
呂布敗退暫收兵。
聯軍士氣振山河,
壯誌淩雲氣吞虹。
英雄豪傑留佳話,
忠義仁勇傳千秋。
三國演義傳佳話,
英雄輩出永流芳。”
隨著蘇老爺子說了半個多小時在一聲煙袋鍋敲在桌子上的聲音中,這段三英戰呂布講完了。
一群人愣愣的坐在那裏,周圍沒有一點動靜。過了好一會隨之而來的發出熱烈的掌聲。
老爺子嘿嘿的樂著,兩隻手安撫著大家夥。催著人們迴各自的船上早點休息。
眾人意猶未盡的起身迴去。長海跟援朝崇拜的給老爺子倒著茶水,點上煙袋鍋。
“蘇爺爺,你教教我說書唄?”王援朝扶著老爺子的胳膊求著他說著。
“學這不入流的玩意兒幹啥?都新社會了,你過了年就是個工人啦,學這不著調玩意跌份兒。好啦,你倆也趕緊休息吧,明天還得早起呢”
兩個小夥子悻悻然的迴到自己的鋪上。一邊迴味著精彩的說書內容一邊互相嘮著天馬行空的想象。不自覺的就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長海就聽見外麵人們吆喝著,穿好衣服出了休息艙就看見岸上兩台拉著麵粉的吉斯-5卡車停在那裏。工人陸陸續續的卸下麵粉往船上運著。
“醒啦孩子?幹糧都熱好了在爐子上,有鹹菜湊合對付一口,中午爺爺給你們烙餅吃。對了你倆還有多少要換糧食的肉?一會兒我去跟他們商量。正好村裏也要換點就給你倆帶出來啦。”蘇老爺子同長海跟援朝他倆商量著。
“蘇爺爺,我倆這一共還有大約三十多斤肉跟兩隻野雞,還有一隻兔子。您拿去看著辦,能換多少換多少,大米白麵都要”長海昨天就跟援朝把肉都合到一起了。反正兩家都不計較多一點少一點的。
蘇老爺子接過裝肉的包,急匆匆的就朝兩台車走了過去。跟他們管事兒的嘀咕了一陣。找了個人少不注意的地方,就把包裏的東西拿出來遞給了對方。然後又興衝衝的迴來了。
“孩子,他們能給你倆四十斤白麵,還有六十斤大米,但是有一點,大米有一半是碎米。你倆看行不行?不行我去把肉再要迴來。”蘇老爺子擔憂的說著。
“行行行!太行了。太謝謝您老啦了。要是我倆連門都找不到。我倆還想著跟當地農戶換呢”長海不好意思的撓著頭說道。
“傻孩子,現在農村都吃大鍋飯了,平常人家哪有存糧。唉!這麽整呀眼前看著是挺好,日子長了可咋辦啊!既然行你倆就等著吧,一會他們就能給送過來”
長海跟援朝也沒閑著,一邊幫著搬白麵,一邊幫著計數。這兩台車快裝完後又來了兩台車。
工人繼續的忙活著,跟蘇老爺子交易的那個人在車駕駛室裏忙活了一陣後,又喊了一個人,拿著兩個麵袋子就送了過來。
蘇老爺子看見後領著長海接了過來,然後就送到了自己的船上。安排長海他倆哪也別走看住了自己的東西。
老爺子下了船又跟那個人說著啥,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這個年代這種情況也是沒辦法。尤其是這兩年,放衛星,刮大風。一畝地上萬斤。實際這個年代水稻畝產也就三四百斤高的能到五百斤這還是東北地區產量高的。小麥平均更低的才一百五十斤左右。各個生產隊為了達標甚至把口糧跟種糧都交了上去。
這也為一年後的全國性糧食危機埋下了一個炸彈。
裝完了船,還不到八點,蘇老爺子跟其他帶隊的碰了個頭,就指揮發船了。
船開出去一段距離後,蘇老爺子笑嗬嗬的問著長海跟援朝“小子,你倆中午想不想吃烙白麵餅?”援朝急切的說著“想想,白麵餅誰不想吃呀?可是蘇爺,咱們也沒有白麵呀,您要是想吃,我拿我倆換的白麵給您”
蘇老爺子嘿嘿笑著說“好孩子,你倆的心意爺爺知道,誰說咱們沒有白麵,咱們拉的是啥?”
“蘇爺爺,您可不能犯錯誤呀,我聽岸上的人說這次拉的麵有一多半是部隊上的,您要是打開了讓人發現可是大罪呀”長海擔心的說著。
“爺爺今天就讓你倆看看咱們是咋吃的白麵餅。”老爺子一邊說著一邊從旁邊的櫃子裏拿出幾根扒了皮的柳木棒,喊過來兩個船工。船工一看都樂了。
就看船工,把柳木棍沾上水,就開始在麵袋子上拍,拍完這袋換下一袋,不一會兒就看柳木棍上沾了一層白麵,把白麵擼下來,繼續沾水拍,直到擼下來的白麵夠吃了,才停下來。
長海在船尾看到各隻船上都這麽操作,心裏不禁感慨道,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這辦法也太他媽高了。諸葛小明活著也就這高度啦。
中午,一個船工替老爺子掌著舵,老爺子烙著餅,還用烙完餅的鍋就著鍋裏的油做了個蘿卜絲海蠣子湯。
長海跟援朝吃著餅喝著湯,烙餅的麥香跟海蠣子湯的鹹鮮,真是絕配。長海心裏想著,他上輩子也吃過這樣的飯菜,但是咋就沒有這麽好吃呢。
吃完了飯,長海跟援朝主動收拾好碗筷,在駕駛室繼續聽著蘇老爺子說古論今。
由於迴程是逆流而上,全程開著發動機,所以高聲的說話聲跟機器的突突聲還有時不時的笑聲混在一起。讓這段路程顯得不是那麽漫長。
下午將近四點船隊迴到了前太平村的碼頭,蘇老爺子安排好卸船的事情,去村部推來了一輛三輪車,讓長海跟援朝把換來的海貨跟糧食裝上。長海要留給老爺子一筐海貨,老爺子說啥都不幹。原因還是沒油水,吃多了拉肚子,還費油。後來給老爺子留了幾條帶魚跟幾條鮁魚才算完事。
老爺子還幫他倆用破麻袋做了些遮擋,又在上邊放了一些樹枝跟柴火。這才算完事。長海跟援朝就推著車朝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