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轉眼間,一個月的時間悄然流逝。


    在過去的這一個月裏,鄭家村的豆製品廠,如同一顆璀璨的明星,在官田鄉的天空中冉冉升起。


    自正式投產的那一刻起,這座豆製品廠便如同一道磁石,迅速吸引了周遭的目光,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盡管在投產初期,由於各種成本的投入和市場的開拓,豆製品廠的賬目上並未顯現出可觀的收益。


    但是單從每天那幾卡車的出貨量,以及豆製品廠整天響個不停的機器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豆製品廠的生意有多火爆。


    李達康深知,要想讓豆製品廠真正走向繁榮,就必須激發廣大幹部群眾的銷售熱情。


    他規定隻要能為豆製品廠拉來訂單,無論身份地位如何,都能根據訂單的數量獲得相應的銷售提成。


    這一舉措猶如一股強勁的東風,瞬間吹遍了官田鄉的每一個角落,點燃了鄉親們的熱情之火。


    比如說張三有個親戚在市裏的大飯店擔任廚師,他聽聞豆製品廠的消息後,立刻幫忙介紹,每天從豆製品廠訂購幾十斤的豆腐。


    雖然一家的訂購量並不算多,但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誰家還沒有幾個親戚朋友呢?


    這家親戚訂個幾十斤,那家朋友訂個上百斤,積少成多,一天下來也能達到數千斤的訂購量。


    而鄉黨委書記孫偉,更是以身作則,親自出馬,找到了他在安江縣一中擔任副校長的表弟。


    在他的努力下,縣一中的食堂也加入了訂購鄭家村豆腐的行列。


    安江縣一中,這座擁有八千多名師生的龐大中學,其食堂每天的訂購量高達三千斤,足以與市紡織廠的訂購量相媲美。


    盡管由於道路尚未修繕完畢,這筆訂單暫時還沒成行。


    但孫偉的這份心意和決心,卻如同春風一般,吹拂著豆製品廠這片希望的田野。


    而市紡織廠的工人們,更是對鄭家村的豆腐讚不絕口。


    一開始,市紡織廠每天隻訂購三千斤,但很快就發現這遠遠無法滿足工人們的需求。


    於是,訂購量節節攀升,從每天三千斤增加到了現在的每天六千斤,才勉強滿足了工人們的需求。


    不僅紡織廠是這樣,其它企業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訂購量也是一加再加。


    豆製品廠的出貨量也隨之水漲船高,從一開始的一天一萬斤,迅速增長到了現在的一天三萬多斤。


    這一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讓豆製品廠的工人們忙得熱火朝天,也讓整個官田鄉的人民為之振奮。


    ……


    眼看著鄭家村豆製品廠的生意越來越好,其他村莊的村民們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


    他們紛紛要求村幹部前往鄉裏找領導,為自己村莊的發展尋求出路。


    於是,那些村幹部們便三天兩頭地往鄉裏跑,請求李達康為他們指點迷津。


    李達康早有打算,要讓鄭家村成為官田鄉發展的示範點。


    看到村民們如此熱情高漲,他自然不會袖手旁觀。


    於是,他絞盡腦汁地為各個村莊把脈問診,尋找適合它們的發展道路。


    每當有空閑時間,他還會親自前往修路現場查看進度,確保工程能夠按時完工。


    然而,盡管他忙得不可開交,但他卻始終牽掛著豆製品廠的發展。


    昨天,是各大企業與豆製品廠約定結賬的日子。


    他特意讓鄭世俊通知了鄭耀先,讓他前來鄉政府匯報這一個月的成績。


    ……


    鄭耀先帶著激動的心情踏進了李達康的辦公室。他的臉上洋溢著紅光,走起路來精神抖擻。


    昨天與各大企業結賬後,賬上的數字讓他大吃一驚。


    他活了這麽多年,從未見過如此多的錢。


    哪怕沒有鄭世俊的通知,他也打算今天親自來向李達康匯報情況。


    “鄭支書,快坐下喝口水吧,你看你滿頭大汗的”。


    李達康笑著為鄭耀先倒了一杯水。


    鄭耀先接過水杯,一口氣喝了個精光。


    然後迫不及待地開口說道:“鄉長,我是來向你匯報我們鄭家村豆製品廠這一個月的成績的” 。


    “看你這神情,成績應該很不錯吧?”,李達康微笑著問道。


    “何止是不錯啊,簡直是難以想象!”,鄭耀先興奮地迴答道。


    “沒想到我們的豆腐會這麽受歡迎。昨天與市裏幾個大企業結賬後,去掉各項成本,這一個月我們賺了十一萬多!” 。


    “這麽多錢?”,李達康也感到有些驚訝。


    “是啊,鄉長。我昨天晚上激動得一宿沒睡,閉上眼就是這麽多錢該怎麽花”。


    鄭耀先一臉興奮地說道。


    “鄭支書,這隻是一個開始而已。以後我們的發展會越來越好”,李達康鼓勵道。


    “既然廠裏已經供不應求了,那麽擴大規模就勢在必行了”。


    鄭耀先點了點頭。


    “你迴去之後立馬安排招工,人員的話就先從之前一起修路的幾個村子裏招,機器我會讓人從明州送過來” 。


    “不過,你要記住,質量是廠子的生命線,我們不僅要擴大規模,更要保證豆腐的質量” ,李達康叮囑道。


    他就怕一些村民經不住利益的誘惑,以次充好,一旦口感變了,那豆製品廠的優勢也就不存在了。


    “鄉長放心,我一定會嚴格把關的”,鄭耀先鄭重地承諾道。


    “另外,目前廠裏隻有豆腐這一種產品,品種太單一了”。


    李達康繼續說道,“就算我們的豆腐再好吃,吃多了也是會膩的,要想長久發展下去,就必須上新品種” 。


    “鄉長說得對啊”,鄭耀先恍然大悟道。


    “那我們應該上哪些新品種呢?” 。


    “為什麽叫豆製品廠而不是豆腐廠?既然是豆製品廠,那麽隻要是豆類的產品,我們都應該嚐試去做”。


    李達康耐心地解釋道。


    “比如腐竹、豆幹、豆皮和腐乳這些,它們的保質期比豆腐更長,價格也比豆腐高”。


    “你迴去之後立馬安排人研發新產品,打開新的市場”。


    “好的鄉長,這個沒問題”。鄭耀先信心滿滿地迴答道,


    “你說的這些我們很多人都會做,我迴去之後就安排人先弄一些成品出來試試” 。


    ……


    送走了鄭耀先之後,李達康又撥通了官田鄉派出所的電話。


    他要求派出所派幾個人在豆製品廠駐點,確保廠區的安全和秩序。


    畢竟,隨著豆製品廠的不斷發展壯大,各種潛在的風險和挑戰也會隨之而來。


    隻有提前做好防範工作,才能確保豆製品廠的穩健發展。


    豆製品廠如今發展勢頭正猛,難免引人嫉妒。


    一旦有人頭腦發熱,做出衝動之舉,對豆製品廠而言將是毀滅性打擊。


    且不說廠內設備、原料價值不菲,單是潛在風險就令人膽寒。


    謹慎行事方能長久,李達康深知,人性難測,他不敢輕易拿未來去冒險。


    (2025了,開啟新的篇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官場是要講背景的,而我正好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莊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莊屋並收藏混官場是要講背景的,而我正好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