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修緩緩掃視著地上的兩具屍體,眼中閃過一絲深思後的釋然,隨即嘴角勾起一抹滿意的微笑。
這二人的身死於他而言,不過是意料之中罷了,但寧修言癡傻五年後,依舊行事殺伐果決,著實令他暗暗稱奇。
隨口吩咐了賈世文一句,丁修便與郭子瑜一前一後步入了郡衙大堂。
剛一踏過郡衙門檻,郭子瑜便迫不及待發問。
“對於三州之亂,侯爺接下來有何打算?”
豈料,寧修言輕輕擺了擺手,眉頭微蹙,沉思片刻後開口:“先不急,眼下當務之急應當是清算好一應錢財,之後才是考慮平定三州之亂一事!”
郭子瑜聞言,不由得一怔。
麵上浮現出愕然之色,疑惑地道:“侯爺此言何意?莫非在侯爺心中,銀錢竟比平定叛亂之事還要緊迫?如此作為,豈不是將荊州萬千黎民百姓的安危置於不顧?”
寧修言輕輕瞥了郭子瑜一眼,卻並未出言迴應,而是將目光投向了英國公。
此刻,場中唯一能製衡自己的,唯有丁修一人。
若是應對稍有差池,便有可能被他趁機掣肘,打亂自己的謀劃!
一個國公,尤其還是女帝的親舅舅,即便沒有詔令,做起事來依舊百無禁忌!
反觀丁修正悠然自得地品著茶水,一副閑適之態,全然沒有開口的打算。
這讓寧修言頓感無語。
眼見這般,寧修言隻得反問郭子瑜。
“小郭大人以為我等現下應當如何處理?”
郭子瑜神色凝重,聲音低沉而堅定。
“下官以為三州之亂乃當務之急,原先我等因兵力不足,隻得蟄伏於扶風郡,靜候朝廷援軍,而今,英國公領兵馳援,我方雖不及三州兵力,但也兵多將廣,何不趁此機會先去荊州解救黎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隨後兵分兩路,英國公可率部阻截梁州軍,我等直搗雍州,屆時三州之亂可平矣!”
寧修言聞言,輕輕頷首,眉宇間卻未露出全然讚同之色。
誠然,郭子瑜之策看似果斷決絕,直擊要害,但與寧修言心中所想卻相差甚遠!
其一,攻城之戰,其艱難程度遠非守城可比,耗時冗長,一旦陷入膠著,便成了未知之數。更令人擔憂的便是,萬一雍、梁兩州反應過來形成合圍之勢,即便我方人數眾多,亦難以抵擋四麵楚歌之困。
屆時,水源斷絕,糧草告罄,自己這方恐將如砧上魚肉,任人宰割
其二,荊州痘瘡肆虐,已逾一月有餘,城內百姓,能活至今日者,想必定是寥寥無幾,而存活下來之人必對朝廷心有怨恨,倘若受人蠱惑,到時候荊州軍民一心,想要拿下更是要大費周章。
其三,陛下直接遣鳳鳴軍遠道馳援,而非近在咫尺的豫州軍,此舉深意,不言而喻。
女帝對三州之亂,心存重重戒備,不敢貿然調動他州兵馬,以免牽一發而動全身,讓局勢更加錯綜複雜。
綜合上述幾點考量,寧修言心中已然有數,他知道如今的局麵唯有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攻取三州之地,方能令周邊的宵小之輩望而生畏,不敢輕舉妄動!
念及此處,寧修言輕輕啟唇,聲音淡然而又不失威嚴:“小郭大人所言,確有其理,然而,卻非上策!”
郭子瑜聞言,麵上閃過一絲疑惑,正欲開口相詢,卻見寧修言已先一步為他細細道來其中緣由。
“我軍眼下當務之急並非是荊州,而在一舉攻取雍、梁二州,此二州自以為行事天衣無縫,故而本身疏於增兵布防。此等心態,恰為我軍直取要害之良機。反觀荊州,長久以來飽受痘瘡之苦,其兵馬戰力早已大不如前,即便營中尚有兵力留守,其實力相較於往日恐怕也是大打折扣。”
“再者,一旦我軍順利拿下雍、梁二州,便可徹底孤立荊州,切斷補給。時間拖得越久,對我軍越為有利。如此一來拿下荊州易如反掌”
郭子瑜麵色驟變,難以置信地伸出手指,顫抖著指向寧修言,聲音中滿是驚愕與憤慨:“寧修言,你……你竟要以荊州滿城黎民的安危,作為你平定叛亂的功績籌碼?你怎忍心如此輕賤人命,視蒼生如草芥?”
寧修言麵色陰沉如水,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言辭間透出一股令人背脊發涼的寒意。
“仁慈之人不掌兵權,重義之士難涉商海。古語雲,一將功成,需踏過萬千枯骨。對於荊州百姓所遭受的苦難,本侯心中甚是同情。然而,釀成這場浩劫的元兇,並非我等。本侯也絕不會因一念之仁,讓麾下將士前去送死!真正應該感到愧疚的是沈元年及其黨羽,而非本侯!”
麵對郭子瑜那滿腔憤慨的指責,寧修言隻是淡然一笑,仿佛那些言辭不過是秋風中飄散的落葉,輕觸即落,未在他心湖激起半點漣漪。
這世間總有人心懷慈悲,即便明知前路布滿荊棘,是精心布置的陷阱,也要義無反顧地踏上前去,隻為博取那虛無縹緲的名聲,仿佛那是比生命更加閃耀的光環。
可在寧修言看來,世間萬物皆是平等,百姓的命是珍貴無匹的瑰寶,而那些在邊疆浴血奮戰的將士們,他們的生命同樣沉重如山,不容輕忽。
戰士們以身許國,誓死守衛疆土,沙場之上,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那是他們身為軍人的榮耀與歸宿,而非成為某些人手中隨意擺布的棋子,無端犧牲,隻為成全他人的戰功簿。
沒有再多費唇舌,隻是輕輕揚聲,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陸景雲,將小郭大人請至廂房歇息,務必確保他安然無恙,待他清醒些再放他出來!”
“喏!”
隨著陸景雲將郭子瑜“請”出堂外,整個郡衙之內也就剩下零星幾人。
此刻,丁修輕輕放下手中的茶盞,目光中帶著幾分玩味,轉向了寧修言,緩緩問道:“鎮遠侯心中,可有下一步的籌謀?”
寧修言微微挑眉,反問:“國公爺難道不覺得,本侯此行稍顯冷漠,不通人情世故?”
丁修輕笑一聲,擺擺手,語氣中帶著幾分豁達。
“鎮遠侯言重了,本公此行乃是奉詔協理,一切事務自然以鎮遠侯為首。鎮遠侯如何安排,本公便如何行事,至於其餘瑣碎之事,與本公無關!”
寧修言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意外,卻也沒有深究,轉而向陳巍廷與廖忠吩咐道:“有勞陳將軍與廖大人,清點財物,稍後迴來匯報與本侯。”
“喏!”
約莫一炷香後,二人快步走入郡衙恭敬道:“侯爺,錢財皆已清點完畢,除去古董字畫,布匹珠寶外,白銀共計二十萬兩,黃金總計十萬兩!”
點了點頭,寧修言看向英國公,“不知鳳鳴軍此行一共來了多少人?”
沒有遲疑,丁修隨口答道:“約莫一萬五千人!”
“一萬五千人嗎?”
寧修言喃喃自語,心中暗自計算,加上魏天生投誠的兩千人外,眼下自己這邊一共有兩萬三千人的兵馬,每人分上五兩銀子,還有剩餘,多出來的就當作是懸賞。
唯有如此,才能盡快地拿下三州。
畢竟當兵的也不過是來混口飯吃,為了養家糊口!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寧修言爛熟於心!
“去,傳本侯的命令,先將這批銀錢迅速分發給每位將士,每人五兩白銀,以資鼓勵。至於後續獎賞,告知眾軍,凡能斬獲三州境內五品將領之首者,每人加賞白銀十兩;若是四品將領,則賞黃金五兩,以示嘉獎。至於那三品統帥……”
寧修言語調一頓,深吸一口氣,雙眸閃爍著堅定與激勵的光芒,沉聲續道:“斬三州統帥者,賞黃金百兩,以昭顯其赫赫戰功!”
此言一出,堂內眾人無不倒吸一口冷氣,這等豐厚的獎賞,不僅令底層士卒血脈賁張,就連在場的廖忠等人也不禁心中澎湃。
見幾人目光炙熱,寧修言對此並不意外。
一個普通人家一年下來也不過就能存五到十兩的白銀,足以見得自己的這份獎賞有多誘人!
這二人的身死於他而言,不過是意料之中罷了,但寧修言癡傻五年後,依舊行事殺伐果決,著實令他暗暗稱奇。
隨口吩咐了賈世文一句,丁修便與郭子瑜一前一後步入了郡衙大堂。
剛一踏過郡衙門檻,郭子瑜便迫不及待發問。
“對於三州之亂,侯爺接下來有何打算?”
豈料,寧修言輕輕擺了擺手,眉頭微蹙,沉思片刻後開口:“先不急,眼下當務之急應當是清算好一應錢財,之後才是考慮平定三州之亂一事!”
郭子瑜聞言,不由得一怔。
麵上浮現出愕然之色,疑惑地道:“侯爺此言何意?莫非在侯爺心中,銀錢竟比平定叛亂之事還要緊迫?如此作為,豈不是將荊州萬千黎民百姓的安危置於不顧?”
寧修言輕輕瞥了郭子瑜一眼,卻並未出言迴應,而是將目光投向了英國公。
此刻,場中唯一能製衡自己的,唯有丁修一人。
若是應對稍有差池,便有可能被他趁機掣肘,打亂自己的謀劃!
一個國公,尤其還是女帝的親舅舅,即便沒有詔令,做起事來依舊百無禁忌!
反觀丁修正悠然自得地品著茶水,一副閑適之態,全然沒有開口的打算。
這讓寧修言頓感無語。
眼見這般,寧修言隻得反問郭子瑜。
“小郭大人以為我等現下應當如何處理?”
郭子瑜神色凝重,聲音低沉而堅定。
“下官以為三州之亂乃當務之急,原先我等因兵力不足,隻得蟄伏於扶風郡,靜候朝廷援軍,而今,英國公領兵馳援,我方雖不及三州兵力,但也兵多將廣,何不趁此機會先去荊州解救黎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隨後兵分兩路,英國公可率部阻截梁州軍,我等直搗雍州,屆時三州之亂可平矣!”
寧修言聞言,輕輕頷首,眉宇間卻未露出全然讚同之色。
誠然,郭子瑜之策看似果斷決絕,直擊要害,但與寧修言心中所想卻相差甚遠!
其一,攻城之戰,其艱難程度遠非守城可比,耗時冗長,一旦陷入膠著,便成了未知之數。更令人擔憂的便是,萬一雍、梁兩州反應過來形成合圍之勢,即便我方人數眾多,亦難以抵擋四麵楚歌之困。
屆時,水源斷絕,糧草告罄,自己這方恐將如砧上魚肉,任人宰割
其二,荊州痘瘡肆虐,已逾一月有餘,城內百姓,能活至今日者,想必定是寥寥無幾,而存活下來之人必對朝廷心有怨恨,倘若受人蠱惑,到時候荊州軍民一心,想要拿下更是要大費周章。
其三,陛下直接遣鳳鳴軍遠道馳援,而非近在咫尺的豫州軍,此舉深意,不言而喻。
女帝對三州之亂,心存重重戒備,不敢貿然調動他州兵馬,以免牽一發而動全身,讓局勢更加錯綜複雜。
綜合上述幾點考量,寧修言心中已然有數,他知道如今的局麵唯有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攻取三州之地,方能令周邊的宵小之輩望而生畏,不敢輕舉妄動!
念及此處,寧修言輕輕啟唇,聲音淡然而又不失威嚴:“小郭大人所言,確有其理,然而,卻非上策!”
郭子瑜聞言,麵上閃過一絲疑惑,正欲開口相詢,卻見寧修言已先一步為他細細道來其中緣由。
“我軍眼下當務之急並非是荊州,而在一舉攻取雍、梁二州,此二州自以為行事天衣無縫,故而本身疏於增兵布防。此等心態,恰為我軍直取要害之良機。反觀荊州,長久以來飽受痘瘡之苦,其兵馬戰力早已大不如前,即便營中尚有兵力留守,其實力相較於往日恐怕也是大打折扣。”
“再者,一旦我軍順利拿下雍、梁二州,便可徹底孤立荊州,切斷補給。時間拖得越久,對我軍越為有利。如此一來拿下荊州易如反掌”
郭子瑜麵色驟變,難以置信地伸出手指,顫抖著指向寧修言,聲音中滿是驚愕與憤慨:“寧修言,你……你竟要以荊州滿城黎民的安危,作為你平定叛亂的功績籌碼?你怎忍心如此輕賤人命,視蒼生如草芥?”
寧修言麵色陰沉如水,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言辭間透出一股令人背脊發涼的寒意。
“仁慈之人不掌兵權,重義之士難涉商海。古語雲,一將功成,需踏過萬千枯骨。對於荊州百姓所遭受的苦難,本侯心中甚是同情。然而,釀成這場浩劫的元兇,並非我等。本侯也絕不會因一念之仁,讓麾下將士前去送死!真正應該感到愧疚的是沈元年及其黨羽,而非本侯!”
麵對郭子瑜那滿腔憤慨的指責,寧修言隻是淡然一笑,仿佛那些言辭不過是秋風中飄散的落葉,輕觸即落,未在他心湖激起半點漣漪。
這世間總有人心懷慈悲,即便明知前路布滿荊棘,是精心布置的陷阱,也要義無反顧地踏上前去,隻為博取那虛無縹緲的名聲,仿佛那是比生命更加閃耀的光環。
可在寧修言看來,世間萬物皆是平等,百姓的命是珍貴無匹的瑰寶,而那些在邊疆浴血奮戰的將士們,他們的生命同樣沉重如山,不容輕忽。
戰士們以身許國,誓死守衛疆土,沙場之上,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那是他們身為軍人的榮耀與歸宿,而非成為某些人手中隨意擺布的棋子,無端犧牲,隻為成全他人的戰功簿。
沒有再多費唇舌,隻是輕輕揚聲,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陸景雲,將小郭大人請至廂房歇息,務必確保他安然無恙,待他清醒些再放他出來!”
“喏!”
隨著陸景雲將郭子瑜“請”出堂外,整個郡衙之內也就剩下零星幾人。
此刻,丁修輕輕放下手中的茶盞,目光中帶著幾分玩味,轉向了寧修言,緩緩問道:“鎮遠侯心中,可有下一步的籌謀?”
寧修言微微挑眉,反問:“國公爺難道不覺得,本侯此行稍顯冷漠,不通人情世故?”
丁修輕笑一聲,擺擺手,語氣中帶著幾分豁達。
“鎮遠侯言重了,本公此行乃是奉詔協理,一切事務自然以鎮遠侯為首。鎮遠侯如何安排,本公便如何行事,至於其餘瑣碎之事,與本公無關!”
寧修言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意外,卻也沒有深究,轉而向陳巍廷與廖忠吩咐道:“有勞陳將軍與廖大人,清點財物,稍後迴來匯報與本侯。”
“喏!”
約莫一炷香後,二人快步走入郡衙恭敬道:“侯爺,錢財皆已清點完畢,除去古董字畫,布匹珠寶外,白銀共計二十萬兩,黃金總計十萬兩!”
點了點頭,寧修言看向英國公,“不知鳳鳴軍此行一共來了多少人?”
沒有遲疑,丁修隨口答道:“約莫一萬五千人!”
“一萬五千人嗎?”
寧修言喃喃自語,心中暗自計算,加上魏天生投誠的兩千人外,眼下自己這邊一共有兩萬三千人的兵馬,每人分上五兩銀子,還有剩餘,多出來的就當作是懸賞。
唯有如此,才能盡快地拿下三州。
畢竟當兵的也不過是來混口飯吃,為了養家糊口!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寧修言爛熟於心!
“去,傳本侯的命令,先將這批銀錢迅速分發給每位將士,每人五兩白銀,以資鼓勵。至於後續獎賞,告知眾軍,凡能斬獲三州境內五品將領之首者,每人加賞白銀十兩;若是四品將領,則賞黃金五兩,以示嘉獎。至於那三品統帥……”
寧修言語調一頓,深吸一口氣,雙眸閃爍著堅定與激勵的光芒,沉聲續道:“斬三州統帥者,賞黃金百兩,以昭顯其赫赫戰功!”
此言一出,堂內眾人無不倒吸一口冷氣,這等豐厚的獎賞,不僅令底層士卒血脈賁張,就連在場的廖忠等人也不禁心中澎湃。
見幾人目光炙熱,寧修言對此並不意外。
一個普通人家一年下來也不過就能存五到十兩的白銀,足以見得自己的這份獎賞有多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