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霸王別姬》深度解析(上)
娛樂:讓你頂替嘉賓你唱壁上觀? 作者:記得要微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13章 《霸王別姬》深度解析(上)
鳳棲台別墅區。
許安與顏洛夢兩人吃過晚飯後,就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
當聽完電視裏印英傑的話,顏洛夢盤腿坐在沙發上,轉頭看向許安,問道:“你當時拍的時候有那麽多想法?”
畢竟印英傑說了不少專業性詞語,顏洛夢有些沒聽懂,但這並不妨礙她聽出了對方誇讚的意思。
特別是後麵的兩場鏡頭,她是看過電影的,除了孩童時期,印象最深的也是程蝶衣給段小樓劃臉的鏡頭。
許安則是麵沉似水,頗為嚴肅的點了點頭,沉聲道:“印導不愧是大導演,這種隱秘都能夠讓他發現。
原本我以為這些小事沒人能夠發現,看來還是百密一疏啊。”
說完還搖頭感歎,這副表情看的顏洛夢忍不住翻了個白眼,道:“戲有點太過了吧?”
許安原本凝重的表情瞬間垮掉,轉而嘿嘿笑了起來,道:“有嗎?我覺得我的表演拿個小金人不成問題。”
顏洛夢搖頭一笑,然後又問:“對了,你這部電影準備參加電影評選嗎?”
按照顏洛夢的想法來看,《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確實適合參加一些影視獎項,很有深度。
“我已經讓周強去辦了,能排的上名的電影節都送了過去,廣撒網才能捕到魚嘛。”
許安說的這話,讓顏洛夢以為他對自己這部電影沒信心。
但誰也不知道,許安或許對其他電影信心不大,但是《霸王別姬》這部,他信心十足。
電視裏。
當印英傑講完後,主持人又詢問了另外一個影評人朱以丹。
朱以丹也開始說起她對於《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的觀後感。
“謝謝主持人,也謝謝印導讓我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了《霸王別姬》這部電影。
我是主攻文學的,或許跟印導的觀看思路不同。
從文化符號學的角度來看,《霸王別姬》這部電影構建了多重隱喻體係。
第一就是,京劇《霸王別姬》本身成為命運的預言,戲中戲的嵌套結構強化了‘人生如戲’的主題。
第二就是,寶劍作為核心道具,從最初的定情信物到最後的自刎兇器,完成了從藝術理想載體到暴力符號的轉變。
第三則是,不同曆史時期的服飾變化,直觀呈現了社會價值體係的解構與重構。
還有就是關於《霸王別姬》的三個關鍵敘事節點。
第一個是性別覺醒的血色儀式。
許安導演用長達十五分鍾的‘科班煉獄’段落,通過剁指、倒嗓、糾正性別等情節,完成了程蝶衣從小豆子到虞姬的異化過程。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兩次重要的身份認證。
初次登台時,小豆子堅持唱錯《思凡》台詞‘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
再次登台前,小石頭用煙杆搗毀其口腔,使其被迫接受女性身份。
這兩場戲構成了‘規訓社會’的暴力儀式,身體創傷成為身份重構的代價
第二幕,藝術理想的雙重背判。
當程蝶衣在日軍軍營為救段小樓而演出時,這個充滿爭議的情節實際上暗含了三重背判。
第一是對民族立場的背判,也就是為侵略者演出。
第二是對藝術純粹性的背叛,也就是被迫表演。
第三則是對自我認知的背判,用藝術換取生存。
而段小樓娶菊仙的行為,本質上是從‘戲瘋子’向世俗生活的妥協。
兩人的關係由此形成‘虞姬-霸王-沛公’的三角結構,菊仙成為解構傳統戲曲倫理的現代性符號。
第三幕,曆史巨輪下的身份崩塌。
文革批鬥戲是全片的敘事高潮,其戲劇張力源於三個層麵的解構。
一是人際關係的解構,師兄弟相互揭發、夫妻反目成仇。
二是藝術信仰的解構,京劇被汙名化為‘封資修’。
三是身份認同的解構,程蝶衣被迫承認虞姬是假的。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段小樓揭發程蝶衣的台詞。
‘他是戲霸!他抽大煙!他給日本人唱堂會!’
這些指控恰恰是程蝶衣對藝術純粹性的堅持,這種認知顛倒形成了強烈的荒誕感。”
聽完電視裏朱以丹的拆解,許安身為這部電影的總導演,都被對方給說蒙了。
這部電影...竟然還能有這麽多細思極恐的細節嗎?
他怎麽不知道?
顏洛夢也想要問一問這些,但看著許安盯著電視目瞪口呆的樣子,便沒有開口。
她明白,或許是許安在拍電影的時候,也沒想過會有這麽多隱晦吧。
畢竟有時候的創作隻是一時興起,在被人發現後抽絲剝繭,最後拆出的大道理就連原作者都不清楚。
訪談繼續。
主持人聽完兩人的剖析後,開口問向兩人:“兩位能否談談影片中‘人戲不分’的哲學命題?”
印英傑與朱以丹兩人對視一眼,依舊是印英傑先開口。
印英傑:“這讓我想起了黑澤明說過的‘電影是夢的藝術’。
程蝶衣的悲劇在於他將藝術之夢照進了現實,而段小樓的悲劇則是過早的從夢中醒來。”
主持人聞言點了點頭,然後看向朱以丹。
朱以丹:“這種狀態恰似本雅明所說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當藝術不再是純粹的精神寄托,而成為生存手段時,異化就不可避免。”
主持人再次點頭,又問:“我看網上有很多年輕的觀眾,在看完《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的時候,普遍認為程蝶衣的選擇太過於偏執,印導您怎麽看?”
印英傑:“在我看來,這種‘不瘋魔不成活’的藝術精神,在當代社會恰恰顯得尤為珍貴。
或許我們都需要保留一點理想主義的偏執,否則與行屍走肉何異?”
主持人點頭,然後便從高腳椅上下來站在那裏,對著印英傑與朱以丹兩人說道:“感謝兩位的精彩解讀。”
說完又看向鏡頭,微笑道:“《霸王別姬》這部電影,它如同一麵魔鏡,每個時代的觀眾都能從中照見自己的影子。
讓我們預祝《霸王別姬》這部電影能夠連連打破記錄,成為華夏裏程碑似的電影。
那麽今晚的特別節目就到這裏,重播將在明晚的黃金時段呈現,再見。”
......
鳳棲台別墅區。
許安與顏洛夢兩人吃過晚飯後,就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
當聽完電視裏印英傑的話,顏洛夢盤腿坐在沙發上,轉頭看向許安,問道:“你當時拍的時候有那麽多想法?”
畢竟印英傑說了不少專業性詞語,顏洛夢有些沒聽懂,但這並不妨礙她聽出了對方誇讚的意思。
特別是後麵的兩場鏡頭,她是看過電影的,除了孩童時期,印象最深的也是程蝶衣給段小樓劃臉的鏡頭。
許安則是麵沉似水,頗為嚴肅的點了點頭,沉聲道:“印導不愧是大導演,這種隱秘都能夠讓他發現。
原本我以為這些小事沒人能夠發現,看來還是百密一疏啊。”
說完還搖頭感歎,這副表情看的顏洛夢忍不住翻了個白眼,道:“戲有點太過了吧?”
許安原本凝重的表情瞬間垮掉,轉而嘿嘿笑了起來,道:“有嗎?我覺得我的表演拿個小金人不成問題。”
顏洛夢搖頭一笑,然後又問:“對了,你這部電影準備參加電影評選嗎?”
按照顏洛夢的想法來看,《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確實適合參加一些影視獎項,很有深度。
“我已經讓周強去辦了,能排的上名的電影節都送了過去,廣撒網才能捕到魚嘛。”
許安說的這話,讓顏洛夢以為他對自己這部電影沒信心。
但誰也不知道,許安或許對其他電影信心不大,但是《霸王別姬》這部,他信心十足。
電視裏。
當印英傑講完後,主持人又詢問了另外一個影評人朱以丹。
朱以丹也開始說起她對於《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的觀後感。
“謝謝主持人,也謝謝印導讓我從另一個角度了解了《霸王別姬》這部電影。
我是主攻文學的,或許跟印導的觀看思路不同。
從文化符號學的角度來看,《霸王別姬》這部電影構建了多重隱喻體係。
第一就是,京劇《霸王別姬》本身成為命運的預言,戲中戲的嵌套結構強化了‘人生如戲’的主題。
第二就是,寶劍作為核心道具,從最初的定情信物到最後的自刎兇器,完成了從藝術理想載體到暴力符號的轉變。
第三則是,不同曆史時期的服飾變化,直觀呈現了社會價值體係的解構與重構。
還有就是關於《霸王別姬》的三個關鍵敘事節點。
第一個是性別覺醒的血色儀式。
許安導演用長達十五分鍾的‘科班煉獄’段落,通過剁指、倒嗓、糾正性別等情節,完成了程蝶衣從小豆子到虞姬的異化過程。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兩次重要的身份認證。
初次登台時,小豆子堅持唱錯《思凡》台詞‘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
再次登台前,小石頭用煙杆搗毀其口腔,使其被迫接受女性身份。
這兩場戲構成了‘規訓社會’的暴力儀式,身體創傷成為身份重構的代價
第二幕,藝術理想的雙重背判。
當程蝶衣在日軍軍營為救段小樓而演出時,這個充滿爭議的情節實際上暗含了三重背判。
第一是對民族立場的背判,也就是為侵略者演出。
第二是對藝術純粹性的背叛,也就是被迫表演。
第三則是對自我認知的背判,用藝術換取生存。
而段小樓娶菊仙的行為,本質上是從‘戲瘋子’向世俗生活的妥協。
兩人的關係由此形成‘虞姬-霸王-沛公’的三角結構,菊仙成為解構傳統戲曲倫理的現代性符號。
第三幕,曆史巨輪下的身份崩塌。
文革批鬥戲是全片的敘事高潮,其戲劇張力源於三個層麵的解構。
一是人際關係的解構,師兄弟相互揭發、夫妻反目成仇。
二是藝術信仰的解構,京劇被汙名化為‘封資修’。
三是身份認同的解構,程蝶衣被迫承認虞姬是假的。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段小樓揭發程蝶衣的台詞。
‘他是戲霸!他抽大煙!他給日本人唱堂會!’
這些指控恰恰是程蝶衣對藝術純粹性的堅持,這種認知顛倒形成了強烈的荒誕感。”
聽完電視裏朱以丹的拆解,許安身為這部電影的總導演,都被對方給說蒙了。
這部電影...竟然還能有這麽多細思極恐的細節嗎?
他怎麽不知道?
顏洛夢也想要問一問這些,但看著許安盯著電視目瞪口呆的樣子,便沒有開口。
她明白,或許是許安在拍電影的時候,也沒想過會有這麽多隱晦吧。
畢竟有時候的創作隻是一時興起,在被人發現後抽絲剝繭,最後拆出的大道理就連原作者都不清楚。
訪談繼續。
主持人聽完兩人的剖析後,開口問向兩人:“兩位能否談談影片中‘人戲不分’的哲學命題?”
印英傑與朱以丹兩人對視一眼,依舊是印英傑先開口。
印英傑:“這讓我想起了黑澤明說過的‘電影是夢的藝術’。
程蝶衣的悲劇在於他將藝術之夢照進了現實,而段小樓的悲劇則是過早的從夢中醒來。”
主持人聞言點了點頭,然後看向朱以丹。
朱以丹:“這種狀態恰似本雅明所說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當藝術不再是純粹的精神寄托,而成為生存手段時,異化就不可避免。”
主持人再次點頭,又問:“我看網上有很多年輕的觀眾,在看完《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的時候,普遍認為程蝶衣的選擇太過於偏執,印導您怎麽看?”
印英傑:“在我看來,這種‘不瘋魔不成活’的藝術精神,在當代社會恰恰顯得尤為珍貴。
或許我們都需要保留一點理想主義的偏執,否則與行屍走肉何異?”
主持人點頭,然後便從高腳椅上下來站在那裏,對著印英傑與朱以丹兩人說道:“感謝兩位的精彩解讀。”
說完又看向鏡頭,微笑道:“《霸王別姬》這部電影,它如同一麵魔鏡,每個時代的觀眾都能從中照見自己的影子。
讓我們預祝《霸王別姬》這部電影能夠連連打破記錄,成為華夏裏程碑似的電影。
那麽今晚的特別節目就到這裏,重播將在明晚的黃金時段呈現,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