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京城密探,波譎雲詭
戴宗與燕青一路快馬加鞭,很快便抵達京城。二人喬裝成普通商販,混入城中。京城繁華熱鬧,人來人往,但他們二人無心欣賞,徑直朝著事先計劃好的方向展開行動。
燕青憑借著俊朗的外表和出色的口才,很快與京城中的一些達官貴人的家仆混熟。通過與這些家仆的攀談,他逐漸了解到一些朝廷內部的風聲。原來,朝中對於梁山招安一事,確實分成了兩派,鬥爭激烈。主張招安的一派認為,梁山勢力已成,招安可避免大規模戰爭,還能為朝廷增添戰力;而反對的一派則擔心梁山眾人難以馴服,招安後會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與此同時,戴宗利用自己神行太保的本領,穿梭於京城的大街小巷,與各路江湖人士交流。他得知韓世忠在京城暗中活動頻繁,似乎在拉攏一些勢力,企圖對梁山招安一事進行更大的破壞。
一日,燕青在與一位官員家仆飲酒時,那名仆人趁著酒興透露,高俅私下裏與一些武將商議,準備在梁山接受招安後,暗中削弱梁山眾人的勢力,甚至不惜找借口將他們一一鏟除。燕青心中大驚,表麵上卻不動聲色,繼續與那仆人周旋,套取更多信息。
另一邊,戴宗在一家客棧中遇到一位曾經在軍中服役的老兵。老兵酒後抱怨,說朝廷此次招安可能隻是緩兵之計,一旦時機成熟,還是會對梁山動手。
戴宗與燕青將各自打探到的消息匯總後,意識到事情遠比他們想象的複雜。梁山接受招安,很可能麵臨巨大的危險。但此時,他們還需要確認這些消息的真實性。
二人決定冒險接觸一位在朝廷中頗具威望的老臣,這位老臣一向以公正嚴明著稱,或許能從他那裏得到確切的消息。然而,要見到這位老臣談何容易,他們需要想辦法繞過重重守衛,進入老臣的府邸。
戴宗和燕青能否成功見到老臣,獲取關鍵信息?這些消息又會讓梁山的招安局勢發生怎樣的變化?韓世忠在京城的秘密活動,又會給梁山帶來怎樣新的危機?這場充滿迷霧的招安風雲,究竟會如何發展?
第二百二十七章:險中求信,風雲突變
戴宗和燕青深知機會難得,必須盡快見到那位老臣。他們經過一番觀察,發現老臣每日清晨都會去城郊的一座寺廟上香。於是,二人提前來到寺廟附近潛伏。
第二日清晨,老臣果然如期而至。待老臣進入寺廟後,戴宗和燕青悄悄繞到寺廟後方,避開守衛,翻牆進入。他們在寺廟的偏殿找到了正在虔誠祈福的老臣。
燕青上前,恭敬地行禮,表明來意。老臣起初有些驚訝和警惕,但看到二人真誠的模樣,又聽聞他們來自梁山,便示意他們起身說話。戴宗將在京城打探到的各種消息,以及梁山對於招安的擔憂,一五一十地告知老臣。
老臣聽完,長歎一聲說道:“你們所言不虛,朝中對於梁山招安一事,各方勢力確實各懷心思。那高俅等人一心想置梁山於死地,招安不過是他們的幌子。但聖上本意是希望能化幹戈為玉帛,隻是被朝中一些勢力左右。”
就在這時,寺廟外突然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韓世忠派來跟蹤戴宗和燕青的人發現了他們的行蹤,帶人前來圍堵。老臣臉色一變,說道:“你們快走,從寺廟後門出去,沿著小路往南,那裏有我的一處別莊,你們可暫避一時。”
戴宗和燕青感激涕零,向老臣拜別後,迅速從後門逃離。然而,韓世忠的人緊追不舍。在逃亡過程中,燕青不幸腿部中箭,但他咬牙堅持。兩人憑借著出色的身手和對地形的熟悉,終於擺脫了追兵,來到老臣的別莊。
在別莊中,戴宗為燕青處理傷口,心中憂慮萬分。他們雖然從老臣那裏得到了確切消息,但如今行蹤暴露,韓世忠必定不會善罷甘休。而且,他們必須盡快將消息帶迴梁山,讓宋江等人早做打算。
與此同時,梁山這邊,宋江等人遲遲不見戴宗和燕青歸來,心中焦急萬分。他們不知道京城那邊情況如何,也不知道招安之事該何去何從。
戴宗和燕青能否平安返迴梁山,將重要消息告知宋江?韓世忠在得知他們逃脫後,又會采取怎樣的行動?梁山麵對如此複雜的招安局勢,究竟會做出怎樣的決策?這場關乎梁山命運的風雲變幻,究竟會如何收場?
第二百二十八章:歸途中變,危機四伏
燕青傷口經過簡單處理,雖暫無大礙,但行動仍受影響。戴宗深知情況緊急,一刻也不敢耽擱,決定即刻與燕青返程。兩人喬裝打扮,小心翼翼地踏上迴梁山的路。
然而,韓世忠怎會輕易放過他們。他早已在各個要道布下眼線,一旦發現戴宗和燕青的蹤跡,便會展開圍堵。
當二人行至一處山穀時,突然聽到一陣尖銳的哨聲。瞬間,兩側山坡上湧出大批黑衣人,將他們團團圍住。為首的黑衣人手持長刀,冷笑道:“你們插翅難飛了,乖乖束手就擒,或許還能留你們一條活路。”
戴宗和燕青對視一眼,心中明白,這必定是韓世忠派來的人。戴宗低聲對燕青說:“兄弟,等下我引開他們,你找機會突圍,務必將消息帶迴梁山。”燕青咬咬牙,點頭道:“哥哥,你也要小心。”
說罷,戴宗施展神行之術,如一陣疾風般衝向黑衣人,手中樸刀揮舞,一時間寒光閃爍。黑衣人沒想到戴宗如此勇猛,頓時陣腳大亂。燕青趁此機會,忍著腿部傷痛,手持短刀,奮力朝山穀一側殺去。
山穀中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戴宗雖神勇,但黑衣人人數眾多,且訓練有素,漸漸的,戴宗也有些力不從心。燕青這邊,好不容易殺出一條血路,卻又遇到另一撥黑衣人攔截。
就在兩人陷入絕境之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陣馬蹄聲。原來是穆羽得知戴宗和燕青在京城的遭遇後,放心不下,親自帶領一隊騎兵趕來接應。穆羽一馬當先,長槍揮舞,如入無人之境,瞬間衝入黑衣人陣中。
黑衣人沒想到會半路殺出援軍,頓時大亂。穆羽的騎兵們如猛虎下山,與戴宗、燕青裏應外合,對黑衣人展開反擊。
在穆羽騎兵的強大攻勢下,黑衣人能否被成功擊退?戴宗和燕青能否在穆羽的幫助下,順利擺脫困境,返迴梁山?而韓世忠在得知這次圍堵失敗後,又會想出什麽更陰險的計謀來對付梁山?梁山在這重重危機之下,又將如何應對招安與朝廷各方勢力的複雜局麵?
第二百二十九章:脫困迴山,計議應對
穆羽的騎兵勢不可擋,很快便將黑衣人殺得七零八落。那些黑衣人見勢不妙,無心戀戰,紛紛四散而逃。穆羽驅馬來到戴宗和燕青身邊,關切地問道:“兩位兄弟,可有大礙?”
戴宗擦了擦臉上的血汙,感激地說道:“多謝穆將軍及時趕來,不然我等今日怕是兇多吉少。燕青兄弟腿部中箭,不過暫無性命之憂。”穆羽聽聞,立刻吩咐手下一名軍醫,為燕青重新處理傷口,包紮妥當。
隨後,眾人不敢多做停留,立刻啟程返迴梁山。一路上,戴宗將在京城打探到的消息詳細告知穆羽。穆羽聽後,眉頭緊鎖,深知梁山此次麵臨的局勢極為嚴峻。
迴到梁山,宋江等人見戴宗和燕青平安歸來,心中大喜。但當聽到他們帶迴的消息後,眾人的臉色又變得凝重起來。
吳用沉思片刻,說道:“如今看來,朝廷招安誠意不足,背後暗藏殺機。但我們也不能貿然拒絕,否則朝廷必定以此為借口,再次興兵圍剿。”
宋江點頭道:“軍師所言極是,隻是此事關乎兄弟們的生死存亡,必須謹慎行事。我們需想出一個萬全之策,既能應對朝廷的招安,又能保證兄弟們的安全。”
這時,魯智深站起身來,大聲說道:“俺覺得,咱們就跟朝廷明說,若要招安,必須答應咱們的條件,而且要立下字據,蓋上皇家大印,否則免談。”李逵也跟著嚷嚷道:“對,俺們可不是好欺負的,要是朝廷敢耍花樣,俺就拿著雙斧殺進京城!”
宋江看著眾人,說道:“兩位兄弟的想法雖直爽,但朝廷未必會答應。我們還是要從長計議,想出一個既能讓朝廷有所忌憚,又能為兄弟們爭取最大利益的辦法。”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最終,吳用提出一個計策:先迴複朝廷,表明願意招安,但需要朝廷派遣一位德高望重、能代表朝廷誠意的大臣前來梁山,與梁山眾人當麵商議招安細節,同時,在商議期間,梁山保持戒備,以防朝廷有詐。
宋江覺得此計可行,於是立刻修書一封,派人送往朝廷。
朝廷收到梁山的迴信後,會作何反應?是否會答應梁山的要求,派遣大臣前來?韓世忠又會在其中如何攪局?梁山接下來又將麵臨怎樣的局麵?這場招安與反招安的博弈,究竟會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
第二百三十章:朝廷迴應,暗流湧動
朝廷接到梁山的迴信,朝堂之上再度炸開了鍋。主張招安的一派認為,梁山此舉雖有試探之意,但也表明他們並非完全拒絕招安,派大臣前往梁山商議細節,或許能促成此事,化解幹戈。而以高俅為首的反對招安派則趁機進言,稱梁山賊寇毫無誠意,此舉不過是拖延時間、妄圖謀取更大利益的詭計,力勸皇帝放棄招安,即刻出兵圍剿。
皇帝坐在龍椅上,聽著兩派激烈爭論,心中猶豫不決。招安可避免戰事,節省錢糧,但又擔心梁山心懷不軌;圍剿雖能彰顯天威,卻也怕重蹈韓世忠兵敗的覆轍。
沉思良久,皇帝最終決定采納招安派的建議,選派吏部尚書李綱前往梁山。李綱為人正直,在朝中威望頗高,且素有謀略,皇帝希望他能憑借自身能力,妥善處理招安事宜。
高俅得知皇帝的決定後,心中大為不滿。他暗中召見親信,密謀道:“李綱此去,恐怕會壞我大事。你們暗中跟隨,尋機破壞招安之事,讓梁山與朝廷徹底決裂,到時候就有理由出兵剿滅他們了。”
與此同時,韓世忠得知朝廷派李綱前往梁山,也心生一計。他派人聯絡梁山周邊的一些小股勢力,許以重金和官職,讓他們在李綱前往梁山途中製造混亂,最好能將李綱劫持,嫁禍給梁山,以此挑起朝廷與梁山的矛盾。
梁山這邊,宋江等人得知朝廷派李綱前來,心中也不敢大意。吳用分析道:“李綱素有賢名,此次前來或許有一定誠意,但我們仍不可掉以輕心。韓世忠和高俅等人必定不會坐視不管,定會在其中搞鬼。”
宋江點頭道:“軍師所言極是。我們一方麵要以禮相待,展現出招安的誠意;另一方麵,要加強防範,在梁山周邊增派暗哨,密切留意各方動向。”
於是,梁山眾人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迎接李綱的事宜,同時加強了防禦部署。
李綱在前往梁山的途中,能否順利避開韓世忠等人設下的重重阻礙?高俅派去的親信又會使出什麽手段破壞招安?梁山精心準備的防範措施,能否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這場充滿變數的招安之旅,究竟會發生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戴宗與燕青一路快馬加鞭,很快便抵達京城。二人喬裝成普通商販,混入城中。京城繁華熱鬧,人來人往,但他們二人無心欣賞,徑直朝著事先計劃好的方向展開行動。
燕青憑借著俊朗的外表和出色的口才,很快與京城中的一些達官貴人的家仆混熟。通過與這些家仆的攀談,他逐漸了解到一些朝廷內部的風聲。原來,朝中對於梁山招安一事,確實分成了兩派,鬥爭激烈。主張招安的一派認為,梁山勢力已成,招安可避免大規模戰爭,還能為朝廷增添戰力;而反對的一派則擔心梁山眾人難以馴服,招安後會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
與此同時,戴宗利用自己神行太保的本領,穿梭於京城的大街小巷,與各路江湖人士交流。他得知韓世忠在京城暗中活動頻繁,似乎在拉攏一些勢力,企圖對梁山招安一事進行更大的破壞。
一日,燕青在與一位官員家仆飲酒時,那名仆人趁著酒興透露,高俅私下裏與一些武將商議,準備在梁山接受招安後,暗中削弱梁山眾人的勢力,甚至不惜找借口將他們一一鏟除。燕青心中大驚,表麵上卻不動聲色,繼續與那仆人周旋,套取更多信息。
另一邊,戴宗在一家客棧中遇到一位曾經在軍中服役的老兵。老兵酒後抱怨,說朝廷此次招安可能隻是緩兵之計,一旦時機成熟,還是會對梁山動手。
戴宗與燕青將各自打探到的消息匯總後,意識到事情遠比他們想象的複雜。梁山接受招安,很可能麵臨巨大的危險。但此時,他們還需要確認這些消息的真實性。
二人決定冒險接觸一位在朝廷中頗具威望的老臣,這位老臣一向以公正嚴明著稱,或許能從他那裏得到確切的消息。然而,要見到這位老臣談何容易,他們需要想辦法繞過重重守衛,進入老臣的府邸。
戴宗和燕青能否成功見到老臣,獲取關鍵信息?這些消息又會讓梁山的招安局勢發生怎樣的變化?韓世忠在京城的秘密活動,又會給梁山帶來怎樣新的危機?這場充滿迷霧的招安風雲,究竟會如何發展?
第二百二十七章:險中求信,風雲突變
戴宗和燕青深知機會難得,必須盡快見到那位老臣。他們經過一番觀察,發現老臣每日清晨都會去城郊的一座寺廟上香。於是,二人提前來到寺廟附近潛伏。
第二日清晨,老臣果然如期而至。待老臣進入寺廟後,戴宗和燕青悄悄繞到寺廟後方,避開守衛,翻牆進入。他們在寺廟的偏殿找到了正在虔誠祈福的老臣。
燕青上前,恭敬地行禮,表明來意。老臣起初有些驚訝和警惕,但看到二人真誠的模樣,又聽聞他們來自梁山,便示意他們起身說話。戴宗將在京城打探到的各種消息,以及梁山對於招安的擔憂,一五一十地告知老臣。
老臣聽完,長歎一聲說道:“你們所言不虛,朝中對於梁山招安一事,各方勢力確實各懷心思。那高俅等人一心想置梁山於死地,招安不過是他們的幌子。但聖上本意是希望能化幹戈為玉帛,隻是被朝中一些勢力左右。”
就在這時,寺廟外突然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韓世忠派來跟蹤戴宗和燕青的人發現了他們的行蹤,帶人前來圍堵。老臣臉色一變,說道:“你們快走,從寺廟後門出去,沿著小路往南,那裏有我的一處別莊,你們可暫避一時。”
戴宗和燕青感激涕零,向老臣拜別後,迅速從後門逃離。然而,韓世忠的人緊追不舍。在逃亡過程中,燕青不幸腿部中箭,但他咬牙堅持。兩人憑借著出色的身手和對地形的熟悉,終於擺脫了追兵,來到老臣的別莊。
在別莊中,戴宗為燕青處理傷口,心中憂慮萬分。他們雖然從老臣那裏得到了確切消息,但如今行蹤暴露,韓世忠必定不會善罷甘休。而且,他們必須盡快將消息帶迴梁山,讓宋江等人早做打算。
與此同時,梁山這邊,宋江等人遲遲不見戴宗和燕青歸來,心中焦急萬分。他們不知道京城那邊情況如何,也不知道招安之事該何去何從。
戴宗和燕青能否平安返迴梁山,將重要消息告知宋江?韓世忠在得知他們逃脫後,又會采取怎樣的行動?梁山麵對如此複雜的招安局勢,究竟會做出怎樣的決策?這場關乎梁山命運的風雲變幻,究竟會如何收場?
第二百二十八章:歸途中變,危機四伏
燕青傷口經過簡單處理,雖暫無大礙,但行動仍受影響。戴宗深知情況緊急,一刻也不敢耽擱,決定即刻與燕青返程。兩人喬裝打扮,小心翼翼地踏上迴梁山的路。
然而,韓世忠怎會輕易放過他們。他早已在各個要道布下眼線,一旦發現戴宗和燕青的蹤跡,便會展開圍堵。
當二人行至一處山穀時,突然聽到一陣尖銳的哨聲。瞬間,兩側山坡上湧出大批黑衣人,將他們團團圍住。為首的黑衣人手持長刀,冷笑道:“你們插翅難飛了,乖乖束手就擒,或許還能留你們一條活路。”
戴宗和燕青對視一眼,心中明白,這必定是韓世忠派來的人。戴宗低聲對燕青說:“兄弟,等下我引開他們,你找機會突圍,務必將消息帶迴梁山。”燕青咬咬牙,點頭道:“哥哥,你也要小心。”
說罷,戴宗施展神行之術,如一陣疾風般衝向黑衣人,手中樸刀揮舞,一時間寒光閃爍。黑衣人沒想到戴宗如此勇猛,頓時陣腳大亂。燕青趁此機會,忍著腿部傷痛,手持短刀,奮力朝山穀一側殺去。
山穀中喊殺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戴宗雖神勇,但黑衣人人數眾多,且訓練有素,漸漸的,戴宗也有些力不從心。燕青這邊,好不容易殺出一條血路,卻又遇到另一撥黑衣人攔截。
就在兩人陷入絕境之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陣馬蹄聲。原來是穆羽得知戴宗和燕青在京城的遭遇後,放心不下,親自帶領一隊騎兵趕來接應。穆羽一馬當先,長槍揮舞,如入無人之境,瞬間衝入黑衣人陣中。
黑衣人沒想到會半路殺出援軍,頓時大亂。穆羽的騎兵們如猛虎下山,與戴宗、燕青裏應外合,對黑衣人展開反擊。
在穆羽騎兵的強大攻勢下,黑衣人能否被成功擊退?戴宗和燕青能否在穆羽的幫助下,順利擺脫困境,返迴梁山?而韓世忠在得知這次圍堵失敗後,又會想出什麽更陰險的計謀來對付梁山?梁山在這重重危機之下,又將如何應對招安與朝廷各方勢力的複雜局麵?
第二百二十九章:脫困迴山,計議應對
穆羽的騎兵勢不可擋,很快便將黑衣人殺得七零八落。那些黑衣人見勢不妙,無心戀戰,紛紛四散而逃。穆羽驅馬來到戴宗和燕青身邊,關切地問道:“兩位兄弟,可有大礙?”
戴宗擦了擦臉上的血汙,感激地說道:“多謝穆將軍及時趕來,不然我等今日怕是兇多吉少。燕青兄弟腿部中箭,不過暫無性命之憂。”穆羽聽聞,立刻吩咐手下一名軍醫,為燕青重新處理傷口,包紮妥當。
隨後,眾人不敢多做停留,立刻啟程返迴梁山。一路上,戴宗將在京城打探到的消息詳細告知穆羽。穆羽聽後,眉頭緊鎖,深知梁山此次麵臨的局勢極為嚴峻。
迴到梁山,宋江等人見戴宗和燕青平安歸來,心中大喜。但當聽到他們帶迴的消息後,眾人的臉色又變得凝重起來。
吳用沉思片刻,說道:“如今看來,朝廷招安誠意不足,背後暗藏殺機。但我們也不能貿然拒絕,否則朝廷必定以此為借口,再次興兵圍剿。”
宋江點頭道:“軍師所言極是,隻是此事關乎兄弟們的生死存亡,必須謹慎行事。我們需想出一個萬全之策,既能應對朝廷的招安,又能保證兄弟們的安全。”
這時,魯智深站起身來,大聲說道:“俺覺得,咱們就跟朝廷明說,若要招安,必須答應咱們的條件,而且要立下字據,蓋上皇家大印,否則免談。”李逵也跟著嚷嚷道:“對,俺們可不是好欺負的,要是朝廷敢耍花樣,俺就拿著雙斧殺進京城!”
宋江看著眾人,說道:“兩位兄弟的想法雖直爽,但朝廷未必會答應。我們還是要從長計議,想出一個既能讓朝廷有所忌憚,又能為兄弟們爭取最大利益的辦法。”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最終,吳用提出一個計策:先迴複朝廷,表明願意招安,但需要朝廷派遣一位德高望重、能代表朝廷誠意的大臣前來梁山,與梁山眾人當麵商議招安細節,同時,在商議期間,梁山保持戒備,以防朝廷有詐。
宋江覺得此計可行,於是立刻修書一封,派人送往朝廷。
朝廷收到梁山的迴信後,會作何反應?是否會答應梁山的要求,派遣大臣前來?韓世忠又會在其中如何攪局?梁山接下來又將麵臨怎樣的局麵?這場招安與反招安的博弈,究竟會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
第二百三十章:朝廷迴應,暗流湧動
朝廷接到梁山的迴信,朝堂之上再度炸開了鍋。主張招安的一派認為,梁山此舉雖有試探之意,但也表明他們並非完全拒絕招安,派大臣前往梁山商議細節,或許能促成此事,化解幹戈。而以高俅為首的反對招安派則趁機進言,稱梁山賊寇毫無誠意,此舉不過是拖延時間、妄圖謀取更大利益的詭計,力勸皇帝放棄招安,即刻出兵圍剿。
皇帝坐在龍椅上,聽著兩派激烈爭論,心中猶豫不決。招安可避免戰事,節省錢糧,但又擔心梁山心懷不軌;圍剿雖能彰顯天威,卻也怕重蹈韓世忠兵敗的覆轍。
沉思良久,皇帝最終決定采納招安派的建議,選派吏部尚書李綱前往梁山。李綱為人正直,在朝中威望頗高,且素有謀略,皇帝希望他能憑借自身能力,妥善處理招安事宜。
高俅得知皇帝的決定後,心中大為不滿。他暗中召見親信,密謀道:“李綱此去,恐怕會壞我大事。你們暗中跟隨,尋機破壞招安之事,讓梁山與朝廷徹底決裂,到時候就有理由出兵剿滅他們了。”
與此同時,韓世忠得知朝廷派李綱前往梁山,也心生一計。他派人聯絡梁山周邊的一些小股勢力,許以重金和官職,讓他們在李綱前往梁山途中製造混亂,最好能將李綱劫持,嫁禍給梁山,以此挑起朝廷與梁山的矛盾。
梁山這邊,宋江等人得知朝廷派李綱前來,心中也不敢大意。吳用分析道:“李綱素有賢名,此次前來或許有一定誠意,但我們仍不可掉以輕心。韓世忠和高俅等人必定不會坐視不管,定會在其中搞鬼。”
宋江點頭道:“軍師所言極是。我們一方麵要以禮相待,展現出招安的誠意;另一方麵,要加強防範,在梁山周邊增派暗哨,密切留意各方動向。”
於是,梁山眾人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迎接李綱的事宜,同時加強了防禦部署。
李綱在前往梁山的途中,能否順利避開韓世忠等人設下的重重阻礙?高俅派去的親信又會使出什麽手段破壞招安?梁山精心準備的防範措施,能否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這場充滿變數的招安之旅,究竟會發生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