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意識,一無所知
中科院來娛樂圈撈人!黑粉全蒙了 作者:老雪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按照華夏往日的高層次科研人員引進政策,
一般來說需要準備的文件隻有一個,那就是外籍院士推薦書。
對於外籍院士進入中科大,在以往是非常寬鬆的,
尤其是在生命科學領域,因為華夏的整體發展相較於西方比較落後,
說句不好聽的,在以往都是求著人來。
喬治來華夏的時候,也是已經做好了成為外籍院士的準備。
但他完全沒想到,這才落地兩天,那高高在上的心態就已經被嚴重打擊了兩次,
更讓他惱怒的是這兩次打擊還是來自於同一個人。
喬治已經有了憤然迴國的心思,隻不過礙於懷亞特沒有表態,所以他一直忍著自己的臭脾氣,這才沒有發作。
而懷亞特,在顧然的凝視下,沉聲說道:“我對於科學的追求超越了國籍,更換國籍的要求對我來說造不成什麽影響,但更換了國籍,恐怕會給中科院造成不小的麻煩。”
顧然道:“華夏現在不怕麻煩。”
懷亞特看向胡安,似乎在等待著胡安的迴應。
這狀態就像是兩個大人商量事情,一個小孩子插了一嘴,而答應不答應這個小孩子的要求,還是要看大人的態度。
懷亞特對華夏的人情世故了解的很深,
但這次顯然是多餘了。
昨天葉老把他們喊過去,基本上算是給顧然上完buff了。
現在的顧然基本上算是華夏科研、教育、軍工等多個科學領域的心肝寶貝兒。
他怎麽折騰,隻要不過分,他們一般都是全力支持的。
看到胡安沒有反對,懷亞特接著問道:“那最後一個問題,你要讓我相信,你關於意識的構想值得我跟著你折騰一番。”
顧然道:“如果想要研究清楚真正的意識,需要完全摒棄以往的經驗,革新以往的思路,”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最後的成果,我們或許能夠給意識賦予一個解釋,以及探索出對於意識的一些科學規律的影響和改變,”
“但無法真正的像物理學那樣,弄清楚意識的真正麵目。”
“為什麽?”懷亞特微微皺眉:“擁有了對意識的解釋能力,不就是看到了意識的真正麵目?”
“這兩件事情當然是不一樣的,生物很早就看到了宇宙,形成了宇宙觀,但至今也無法弄清楚宇宙到底是什麽樣的。”
顧然道:“意識也是一樣,我們的盡頭就是擁有一個意識觀,但意識到底是波還是粒子或者是其他狀態,人類是不可能知道的。”
“因為理論物理的局限?”
顧然搖搖頭:“因為人類與生俱來的局限。”
懷亞特沉默了許久,逐漸思索著顧然的描述,然後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我之前猜測的是意識的產生或許和最小自由能遠離有關……這個方向你覺得有研究的必要嗎?”
“這個研究方向,類似於人類要死亡可能和熵增有關,”顧然點評道:“水論文沒問題,但實際上是花費時間進行一些沒什麽意義的研究。”
“那你有什麽研究方向上的建議?”懷亞特道:“或者說,我加入了華夏國籍,進入了中科院之後,將會開展什麽樣的工作?”
“我打算把意識研究從生命科學中抽離出去,成立專門的信息論研究實驗室,”顧然道:“構建一個信息論框架。”
“在我看來意識應該是一個單獨的學科,它獨立於物理學之外。”
“必須要認識到的是,意識和基本粒子、波、力、場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東西,它是一種信息論。”
顧然拿起話筒旁邊的會議紙筆:“物理學對宇宙的研究,就像是弄清楚紙和筆是什麽物質,並且弄清楚書寫的作用機理。”
“而意識,則是寫在紙上的文字。”
“我們去研究文字上的墨水分子,沒有任何意義,”
“我們真正需要研究的是,為什麽在看上去幾乎由隨機和沒有意識的基本粒子的宇宙,傳遞出了信息。”
懷亞特看著顧然,
此時麵對麵交談的內容帶給他的震撼,遠超直播。
或者說,直播的時候,顧然隻是把他腦海中的理論,選取了很少很少的一部分,進行了藝術加工,然後非常表麵的在鏡頭前輸出了出去。
而此時在中科院的匯報廳中,他才露出了真正的冰山一角。
懷亞特癡癡的看著顧然手中的紙筆,竟然從這簡簡單單的例子中,感受到了一些切切實實的觸動。
在這一刻,他開始更加傾向於顧然的信息論了。
神經元、化學信號、電信號……這些沿著物理學思維越挖越深的研究,看上去碩果累累,但他總覺得距離答案反倒是越來來越遠。
因為大腦皮層的組成物質就像是紙和筆,
現在的研究能夠研究明白,用筆在紙上是如何寫字的,但無法研究明白,為什麽要寫那樣的字。
最小自由能,顯然是個看上去很靠譜,但實際上很扯淡的方向。
因為物理規律是客觀且有跡可循的,總是遵循著從高勢能向低勢能流動的規律。
可生命,與生俱來就在違抗這個規律。
正因為有人逆境行舟,有人順水推舟,有人迎風而上,有人撞破南牆,
所以文明才得以絢爛多彩。
如果隻是遵循無情的物理規律,那文明也無非是和滄海桑田一般,
隨著日升月落年複一年。
懷亞特目光中充滿著對真理的渴望,近乎情不自禁的問道:“什麽在左右著人的意識?”
顧然搖搖頭,道:“這就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了,脫離物理學框架,構建一個新的信息論解釋體係。”
“這也是為什麽我說,關於意識的研究,中科院自己就可以進行,讓你介入其中,隻是因為我們的開放的原因了。”
懷亞特不置可否的點點頭,深信不疑。
顧然做的幾乎是要把生命科學發展先前所積累下來的經驗全部摒棄,從零開始。
而這樣做也就意味著他們所謂的諾獎身份,並不會給這個項目帶來什麽太大的幫助。
一般來說需要準備的文件隻有一個,那就是外籍院士推薦書。
對於外籍院士進入中科大,在以往是非常寬鬆的,
尤其是在生命科學領域,因為華夏的整體發展相較於西方比較落後,
說句不好聽的,在以往都是求著人來。
喬治來華夏的時候,也是已經做好了成為外籍院士的準備。
但他完全沒想到,這才落地兩天,那高高在上的心態就已經被嚴重打擊了兩次,
更讓他惱怒的是這兩次打擊還是來自於同一個人。
喬治已經有了憤然迴國的心思,隻不過礙於懷亞特沒有表態,所以他一直忍著自己的臭脾氣,這才沒有發作。
而懷亞特,在顧然的凝視下,沉聲說道:“我對於科學的追求超越了國籍,更換國籍的要求對我來說造不成什麽影響,但更換了國籍,恐怕會給中科院造成不小的麻煩。”
顧然道:“華夏現在不怕麻煩。”
懷亞特看向胡安,似乎在等待著胡安的迴應。
這狀態就像是兩個大人商量事情,一個小孩子插了一嘴,而答應不答應這個小孩子的要求,還是要看大人的態度。
懷亞特對華夏的人情世故了解的很深,
但這次顯然是多餘了。
昨天葉老把他們喊過去,基本上算是給顧然上完buff了。
現在的顧然基本上算是華夏科研、教育、軍工等多個科學領域的心肝寶貝兒。
他怎麽折騰,隻要不過分,他們一般都是全力支持的。
看到胡安沒有反對,懷亞特接著問道:“那最後一個問題,你要讓我相信,你關於意識的構想值得我跟著你折騰一番。”
顧然道:“如果想要研究清楚真正的意識,需要完全摒棄以往的經驗,革新以往的思路,”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最後的成果,我們或許能夠給意識賦予一個解釋,以及探索出對於意識的一些科學規律的影響和改變,”
“但無法真正的像物理學那樣,弄清楚意識的真正麵目。”
“為什麽?”懷亞特微微皺眉:“擁有了對意識的解釋能力,不就是看到了意識的真正麵目?”
“這兩件事情當然是不一樣的,生物很早就看到了宇宙,形成了宇宙觀,但至今也無法弄清楚宇宙到底是什麽樣的。”
顧然道:“意識也是一樣,我們的盡頭就是擁有一個意識觀,但意識到底是波還是粒子或者是其他狀態,人類是不可能知道的。”
“因為理論物理的局限?”
顧然搖搖頭:“因為人類與生俱來的局限。”
懷亞特沉默了許久,逐漸思索著顧然的描述,然後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我之前猜測的是意識的產生或許和最小自由能遠離有關……這個方向你覺得有研究的必要嗎?”
“這個研究方向,類似於人類要死亡可能和熵增有關,”顧然點評道:“水論文沒問題,但實際上是花費時間進行一些沒什麽意義的研究。”
“那你有什麽研究方向上的建議?”懷亞特道:“或者說,我加入了華夏國籍,進入了中科院之後,將會開展什麽樣的工作?”
“我打算把意識研究從生命科學中抽離出去,成立專門的信息論研究實驗室,”顧然道:“構建一個信息論框架。”
“在我看來意識應該是一個單獨的學科,它獨立於物理學之外。”
“必須要認識到的是,意識和基本粒子、波、力、場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東西,它是一種信息論。”
顧然拿起話筒旁邊的會議紙筆:“物理學對宇宙的研究,就像是弄清楚紙和筆是什麽物質,並且弄清楚書寫的作用機理。”
“而意識,則是寫在紙上的文字。”
“我們去研究文字上的墨水分子,沒有任何意義,”
“我們真正需要研究的是,為什麽在看上去幾乎由隨機和沒有意識的基本粒子的宇宙,傳遞出了信息。”
懷亞特看著顧然,
此時麵對麵交談的內容帶給他的震撼,遠超直播。
或者說,直播的時候,顧然隻是把他腦海中的理論,選取了很少很少的一部分,進行了藝術加工,然後非常表麵的在鏡頭前輸出了出去。
而此時在中科院的匯報廳中,他才露出了真正的冰山一角。
懷亞特癡癡的看著顧然手中的紙筆,竟然從這簡簡單單的例子中,感受到了一些切切實實的觸動。
在這一刻,他開始更加傾向於顧然的信息論了。
神經元、化學信號、電信號……這些沿著物理學思維越挖越深的研究,看上去碩果累累,但他總覺得距離答案反倒是越來來越遠。
因為大腦皮層的組成物質就像是紙和筆,
現在的研究能夠研究明白,用筆在紙上是如何寫字的,但無法研究明白,為什麽要寫那樣的字。
最小自由能,顯然是個看上去很靠譜,但實際上很扯淡的方向。
因為物理規律是客觀且有跡可循的,總是遵循著從高勢能向低勢能流動的規律。
可生命,與生俱來就在違抗這個規律。
正因為有人逆境行舟,有人順水推舟,有人迎風而上,有人撞破南牆,
所以文明才得以絢爛多彩。
如果隻是遵循無情的物理規律,那文明也無非是和滄海桑田一般,
隨著日升月落年複一年。
懷亞特目光中充滿著對真理的渴望,近乎情不自禁的問道:“什麽在左右著人的意識?”
顧然搖搖頭,道:“這就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了,脫離物理學框架,構建一個新的信息論解釋體係。”
“這也是為什麽我說,關於意識的研究,中科院自己就可以進行,讓你介入其中,隻是因為我們的開放的原因了。”
懷亞特不置可否的點點頭,深信不疑。
顧然做的幾乎是要把生命科學發展先前所積累下來的經驗全部摒棄,從零開始。
而這樣做也就意味著他們所謂的諾獎身份,並不會給這個項目帶來什麽太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