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然的猜測,激發了觀眾極大興趣。


    如果按照顧然的說法。


    也就是說人類延續至今的驅動力,隻是一個簡單的邏輯?


    一些頗有哲學思維的觀眾,覺得邏輯這兩個字太硬,


    於是用文學的詞語對其進行包裝,將其稱為——真理。


    “我覺得顧神說的沒毛病。”


    “邏輯如果換個說法,我覺得也可以叫它真理。”


    “人是為了真理而活。”


    “朝聞道,夕死可矣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


    其他觀眾看著彈幕的發散和延伸,也紛紛發表起了看法。


    “我活著為了好好的體驗人生。”


    “我活著為了啥?我也不知道。”


    “我活著為了實現理想。”


    “我活著肯定不是為了送外賣。”


    中科院匯報廳。


    滿屏的彈幕幾乎把顧然遮擋的嚴嚴實實,


    一眾院士此時平靜的看著直播畫麵,沉默不言。


    趙恆時不時的偷瞄著眾人的表情,


    在他看來,雖然顧然的話題似乎更偏向於哲學,但也絕對稱得上是一個非常能勾起人好奇心的內容。


    所以他滿懷期待的想要看到眾人詫異或是意外的表情,


    但看著目光凝重,仿佛雕塑一般的眾人,


    心裏頓時失望了,


    他們怎麽好意思一點反應也沒有?


    實際上,眾院士並非對顧然的直播沒有感覺,


    在場的所有人,除了趙恆和趙航兩兄弟之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看顧然的直播。


    在直播開始之前,他們料想到了很多可能,也猜測了很多顧然可能講述的話題。


    然而誰也沒想到顧然所講的,完全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如果隻是講的話題超出預期,他們或許會驚訝的感歎一句,“這小子想法真多”。


    但當他們聽到顧然隨後提出來的“邏輯”猜測之後,


    所有人就變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不是沒有反應,


    而是還不等他們有所反應,思維就已經徹底陷入了顧然所構建的假設中去。


    丁一目光直直的盯著直播,腦海中反複的消化著顧然的猜測。


    雖然直播剛剛開始,顧然也隻是說了攏共不超過二十句話,


    但這寥寥數語,就足以讓他陷入沉思。


    他曾經也思考過這個問題,或者說搞物理的人,到達一定高度之後,都會迴過頭來思考這個問題。


    也不能說是顧然講的有多令人震撼。


    隻是他打開了一扇塵封很久無人問津的古老的門,


    而很巧的是,一眾院士對這門後的世界都很感興趣。


    按捺不住的趙恆主動詢問道:“顧然這個開場怎麽樣,這小子是不是挺有意思?”


    胡安從沉默中恢複過來,輕輕點頭:“這個開場足以證明他是思考過的,但思考的能有多深,就不知道了。”


    隨後幾分鍾時間,


    其他院士也都陸續從沉思中迴過神來,


    在這段時間,順著顧然的思路和提示他們已經向後思考了很遠。


    這是他們經年累月而形成的習慣——當一個問題擺在麵前,他們幾乎不由自主的會去聯想和延伸。


    這樣的習慣對於工作有著極大的幫助,比如在進度匯報和問題研討時,不需要你一句我一句的穩步推進,可以大跨步的向前跳躍,極大的提高了科研效率,降低了溝通成本。


    但也有著很大的弊端……


    比如,此時他們對於顧然的猜想,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解答。


    這意味著每個人腦海中都存在著一個“參考答案”。


    現在的院士們,就像是拿著閱讀理解答案在批改試卷的老師,


    他們不再是聆聽者,而變成了淩駕於題目之上的評判者。


    ……


    而現在的顧然,對一切都還一無所知。


    他壓根想象不到自己小小的直播間裏,到底匯聚了多少大佬。


    他正認真的看著滿屏的猜想和議論,盡可能的不錯過每一個有效彈幕。


    當所有觀眾將自己的想法都充分發表過意見之後,這才開口說道:“不管是真理、道還是理想,已經和我說的比較接近了。”


    “理解是正確的,不過答案是錯的。”


    頓時,在彈幕上言之鑿鑿的意見領袖們,此時都有些破防。


    “啊,怎麽不是啊?”


    “真理啊!”


    “人活著就是為了夢想啊!”


    發表意見的,此時激烈的為自己辯駁。


    安安靜靜看直播的觀眾,這會兒看著彈幕上嘰嘰喳喳,有些生氣:


    “別吵了,聽顧神講就完了。”


    接下來的內容,難免會有些抽象,


    如果不說的足夠通俗易懂,直播間中的觀眾恐怕很難吸收。


    因此顧然稍微停滯了片刻,反複的在大腦中組織語言。


    “無論是所謂的真理、道或是理想,太過局限,或者說隻是一部分人的刻意追求。”


    “一個植物人的真理是什麽?”


    “一個精神病患者的道是什麽?”


    “一個從未出過大山的老奶奶的理想又是什麽?”


    “這個為人類一切行為產生合理性的‘邏輯’,是需要放在全人類的尺度下皆通用才行。”


    說著,他擺擺手:“當然,”


    “直接探討高級生命人類,對大家而言太複雜。”


    “那我們先從單細胞生物開始。”


    彈幕聽到這兒,頓時就炸開了鍋。


    “不是,主播,不帶這麽侮辱人的。”


    “完了,我連草履蟲都不如了。”


    “鼠鼠我啊,是真破防了。”


    “哈哈!”看著樂子彈幕,顧然灌了兩口水,


    然後不緊不慢的把生物起源學說給觀眾們進行了簡單的解釋。


    按照現在科學界的假設,


    生物起源要追溯到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形成。


    在適宜的環境下,一道閃電劈在了由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氣等氣體組合而成的原始大氣層中,就形成了氨基酸。


    而氨氣、甲烷等氣體在火山噴發、強紫外線照射等條件下,形成複雜的大分子結構,然後在金屬元素的催化下就形成了核苷酸。


    接著,以氨基酸為磚瓦,堆砌出了蛋白質;


    以核苷酸為磚瓦,堆砌出了dna,


    再然後,通過蛋白質與dna的不斷的演變進化,


    初代生命就這麽在海洋中孕育而出。


    這些都是老生常談的常識。


    顧然沒有過多贅述。


    隻是前腳剛說完,後腳就直接進入了狀態,又是疑神疑鬼的低語:“但是大家可以再去查一下,科學界對於生物是怎麽定義的,你會發現非常詭異的事情。”


    很快,眼疾手快的觀眾已經分屏開始查詢了起來。


    緊接著,一條條解釋就出現在了彈幕上。


    “生物,是指具有生命功能的生命體。”


    “生命功能是什麽?”


    “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


    “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反應。”


    “能與外界的環境相互依賴、相互促進。”


    “能夠排出體內無用的物質。”


    “具有遺傳與變異的特性。”


    ……


    對於生命的起源,一言以蔽之。


    但對於生物的定義,卻局限的條條框框。


    雖然此時觀眾們還沒有意識到顧然到底想表達什麽,但已經逐漸感覺到一些奇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科院來娛樂圈撈人!黑粉全蒙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雪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雪糕並收藏中科院來娛樂圈撈人!黑粉全蒙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