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顧然知道的太多了
中科院來娛樂圈撈人!黑粉全蒙了 作者:老雪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眾人思考了半天,迴複什麽的都有。
有的說工業轉移,有的說沒有登月的動力,有的說資料丟失。
但都沒說到正點上。
顧然繼續啟發:“接下來讓我們把視線拉迴到六十年前吧。”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醜國和蘇聯分別圍繞洲際導彈進行研發,在1960年前後,第一款洲際導彈,分別部署到兩國軍隊。”
“這個還沒有太讓人詫異的地方,因為無論是蘇聯的r-7還是醜國的宇宙神,都是在德意誌v-3火箭上的爆改,屬於是力大磚飛式的進步,”
“但自此之後,科技的發展,發生了突變,”
“一九六一年,尤裏·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進入太空。”
“同時醜國的登月計劃拉開帷幕。”
顧然握著水杯,目光凝重的看著攝像頭,平靜的說道:“大家不感覺,這個跨度太大了嗎?”
洲際導彈,像是蓋房子。
二戰時期德意誌的v3火箭打好了地基,
在第一宇宙速度和衝壓發動機比衝的理論指導下,隻要不斷添磚加瓦,總能飛的越來越遠。
如果按照正常的科技發展速度,劇情應該這樣發展:六十年代之後,科學家們發現,當燃料加的足夠多之後,洲際導彈就變成了可以進入太空的火箭,於是軍備競賽的主流方向,開始從洲際導彈轉變成人造衛星。
但似乎,他們跳過了這個步驟,
直接把競賽拉近了載人航天項目。
載人航天,和洲際導彈就完全不是一個賽道了。
力大飛磚不難,
但力大飛磚的同時,還要保證宇航員安全進入太空並且安全返迴。
這就很恐怖了。
因為它考驗的不單單是發動機技術,還有通信技術、材料技術、自動化技術、遙感技術、測控技術等等等等。
在顧然的啟發下,彈幕上也熱烈了起來。
“真的假的?洲際導彈六十年代美蘇才正式裝備?”
“洲際導彈前腳剛裝備,後腳加加林就進入太空了?”
“聽起來有點嚇人啊。”
“這麽一說是有點奇怪,從洲際導彈直接跨越到載人航天,這技術都從哪兒來的?”
觀看直播的趙恆在家人群裏艾特了趙航,發了個消息:“看直播了嗎?”
趙航迴複道:“在看,這孩子是誰?見解很獨特啊。”
“他說的問題,你怎麽看?”
趙恆是材料學掃地僧,對航空航天天體物理的了解並不深,
但他對這個問題的興趣卻是一點兒也不比專業的人少。
往常顧然賣關子的時候,他隻能耐著性子去等,但今天不一樣,
今天有專業的人在。
趙航是天體物理的權威,在航天航空領域也算是如數家珍了。
半晌,趙航迴複道:“這個問題很難迴答,當年美蘇太空競賽的時候,我們基本沒有任何參與的資格,所以基本上也沒有去收集過任何情報,”
“不過他提的問題確實有一定見地,現在迴頭去看,那段時間美蘇強的有些過於可怕,甚至有些不合邏輯。”
趙恆問道:“阿波羅計劃是真的嗎?”
趙航給了一個相對保守的答案:“目前國際上的宣傳口徑說是真的,我國對外也是這個態度,當然質疑的聲音一直都有,畢竟這確實有些不可思議。”
有人總會說醜國之所以能夠登月,是因為當時傾注了全國之力。
可載人登月,就和做數學題一樣。
沒有那個能力,你就算把頭發一根一根薅光了也做不出來。
……
在顧然一步步的引導下,
所有觀眾的好奇心徹底達到了峰值。
直播間中的在線人數,突破一百五十萬人次。
彈幕以每秒上萬的速度瘋狂刷屏。
在深夜十一點檔,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人氣第一。
這其實也沒什麽,因為昨天的深夜檔冠軍也是顧然,他已經習慣了。
但區別是,今天直播間的隔壁就是一職到底的節目組。
作為深夜檔的第二名,此時的一職到底節目中一片沉寂。
觀眾也不能說少,從穀底的三十萬,現在又迴升到了五十萬。
但和深夜聊咖的直播間相比起來,就隻能用冷清來形容了。
一職到底運營人員看了一下粉絲畫像,好家夥,平均年齡四十五,女性占比七十三。
基本上就是一群媽媽粉了。
在密密麻麻的彈幕中,有一半都是“知曉加油,阿姨看好你”。
失去所有心力和熱情的導播,給台上的黃誌曉比了一個手勢,示意他可以提前結束了。
顧然這邊,嘉年華還在刷屏。
觀眾對於五十一區和阿波羅計劃的好奇已經達到了極致,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真相。
“對於科技飛躍的原因,我之前思考了很久,各種原因都想過,最後通過將美蘇和其他工業國家進行對比,發現了一個隻存在於美蘇兩國,而其他工業國家都不具備的變量。”
顧然放下水杯,喃喃道:“他們是二戰戰勝國,德意誌資產唯二的瓜分者。”
“二戰結束之後,醜國製定了迴形針計劃,在德意誌搜尋所有科學家帶迴國內。”
“而蘇聯則直接一點,攻破柏林之後第一時間把德意誌的工業機器和流水線原封不動的運迴了國內。”
“他們兩個,一個分走了人,一個分走了技術。”
顧然說完。
原因就已經不言而喻了。
“醜國和沙蘇的技術躍升,是因為德意誌?”
“不過你別說,二戰期間,德意誌似乎的確湧現出了各種奇思妙想。”
“什麽洲際導彈的雛形、無人機、還有什麽末日科技。”
“迴到主線了,51區裏麵七成都是德裔科學家。”
很快,直播的話題,從發散中又聚焦到了開始。
所有人這才意識到,顧然說來說去,字裏行間中隻有三個字——德意誌。
當然,在開始講德意誌之前,顧然還是對前麵挖的坑進行了解釋。
“為什麽沙蘇比醜國更早載人航天,順著這個猜想,原因相信已經很清楚了,因為相比較於醜國的迴形針計劃,擁有全套生產線和技術的沙蘇,自然是進度要快一些的。”
“然後載人登月的話,解釋起來可能要麻煩一些。”
“因為在解釋阿波羅計劃之前要先解釋一下西福特計劃,弄清楚醜國向太空發射的幾億根鋼針到底是什麽作用?”
有的說工業轉移,有的說沒有登月的動力,有的說資料丟失。
但都沒說到正點上。
顧然繼續啟發:“接下來讓我們把視線拉迴到六十年前吧。”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醜國和蘇聯分別圍繞洲際導彈進行研發,在1960年前後,第一款洲際導彈,分別部署到兩國軍隊。”
“這個還沒有太讓人詫異的地方,因為無論是蘇聯的r-7還是醜國的宇宙神,都是在德意誌v-3火箭上的爆改,屬於是力大磚飛式的進步,”
“但自此之後,科技的發展,發生了突變,”
“一九六一年,尤裏·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進入太空。”
“同時醜國的登月計劃拉開帷幕。”
顧然握著水杯,目光凝重的看著攝像頭,平靜的說道:“大家不感覺,這個跨度太大了嗎?”
洲際導彈,像是蓋房子。
二戰時期德意誌的v3火箭打好了地基,
在第一宇宙速度和衝壓發動機比衝的理論指導下,隻要不斷添磚加瓦,總能飛的越來越遠。
如果按照正常的科技發展速度,劇情應該這樣發展:六十年代之後,科學家們發現,當燃料加的足夠多之後,洲際導彈就變成了可以進入太空的火箭,於是軍備競賽的主流方向,開始從洲際導彈轉變成人造衛星。
但似乎,他們跳過了這個步驟,
直接把競賽拉近了載人航天項目。
載人航天,和洲際導彈就完全不是一個賽道了。
力大飛磚不難,
但力大飛磚的同時,還要保證宇航員安全進入太空並且安全返迴。
這就很恐怖了。
因為它考驗的不單單是發動機技術,還有通信技術、材料技術、自動化技術、遙感技術、測控技術等等等等。
在顧然的啟發下,彈幕上也熱烈了起來。
“真的假的?洲際導彈六十年代美蘇才正式裝備?”
“洲際導彈前腳剛裝備,後腳加加林就進入太空了?”
“聽起來有點嚇人啊。”
“這麽一說是有點奇怪,從洲際導彈直接跨越到載人航天,這技術都從哪兒來的?”
觀看直播的趙恆在家人群裏艾特了趙航,發了個消息:“看直播了嗎?”
趙航迴複道:“在看,這孩子是誰?見解很獨特啊。”
“他說的問題,你怎麽看?”
趙恆是材料學掃地僧,對航空航天天體物理的了解並不深,
但他對這個問題的興趣卻是一點兒也不比專業的人少。
往常顧然賣關子的時候,他隻能耐著性子去等,但今天不一樣,
今天有專業的人在。
趙航是天體物理的權威,在航天航空領域也算是如數家珍了。
半晌,趙航迴複道:“這個問題很難迴答,當年美蘇太空競賽的時候,我們基本沒有任何參與的資格,所以基本上也沒有去收集過任何情報,”
“不過他提的問題確實有一定見地,現在迴頭去看,那段時間美蘇強的有些過於可怕,甚至有些不合邏輯。”
趙恆問道:“阿波羅計劃是真的嗎?”
趙航給了一個相對保守的答案:“目前國際上的宣傳口徑說是真的,我國對外也是這個態度,當然質疑的聲音一直都有,畢竟這確實有些不可思議。”
有人總會說醜國之所以能夠登月,是因為當時傾注了全國之力。
可載人登月,就和做數學題一樣。
沒有那個能力,你就算把頭發一根一根薅光了也做不出來。
……
在顧然一步步的引導下,
所有觀眾的好奇心徹底達到了峰值。
直播間中的在線人數,突破一百五十萬人次。
彈幕以每秒上萬的速度瘋狂刷屏。
在深夜十一點檔,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人氣第一。
這其實也沒什麽,因為昨天的深夜檔冠軍也是顧然,他已經習慣了。
但區別是,今天直播間的隔壁就是一職到底的節目組。
作為深夜檔的第二名,此時的一職到底節目中一片沉寂。
觀眾也不能說少,從穀底的三十萬,現在又迴升到了五十萬。
但和深夜聊咖的直播間相比起來,就隻能用冷清來形容了。
一職到底運營人員看了一下粉絲畫像,好家夥,平均年齡四十五,女性占比七十三。
基本上就是一群媽媽粉了。
在密密麻麻的彈幕中,有一半都是“知曉加油,阿姨看好你”。
失去所有心力和熱情的導播,給台上的黃誌曉比了一個手勢,示意他可以提前結束了。
顧然這邊,嘉年華還在刷屏。
觀眾對於五十一區和阿波羅計劃的好奇已經達到了極致,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真相。
“對於科技飛躍的原因,我之前思考了很久,各種原因都想過,最後通過將美蘇和其他工業國家進行對比,發現了一個隻存在於美蘇兩國,而其他工業國家都不具備的變量。”
顧然放下水杯,喃喃道:“他們是二戰戰勝國,德意誌資產唯二的瓜分者。”
“二戰結束之後,醜國製定了迴形針計劃,在德意誌搜尋所有科學家帶迴國內。”
“而蘇聯則直接一點,攻破柏林之後第一時間把德意誌的工業機器和流水線原封不動的運迴了國內。”
“他們兩個,一個分走了人,一個分走了技術。”
顧然說完。
原因就已經不言而喻了。
“醜國和沙蘇的技術躍升,是因為德意誌?”
“不過你別說,二戰期間,德意誌似乎的確湧現出了各種奇思妙想。”
“什麽洲際導彈的雛形、無人機、還有什麽末日科技。”
“迴到主線了,51區裏麵七成都是德裔科學家。”
很快,直播的話題,從發散中又聚焦到了開始。
所有人這才意識到,顧然說來說去,字裏行間中隻有三個字——德意誌。
當然,在開始講德意誌之前,顧然還是對前麵挖的坑進行了解釋。
“為什麽沙蘇比醜國更早載人航天,順著這個猜想,原因相信已經很清楚了,因為相比較於醜國的迴形針計劃,擁有全套生產線和技術的沙蘇,自然是進度要快一些的。”
“然後載人登月的話,解釋起來可能要麻煩一些。”
“因為在解釋阿波羅計劃之前要先解釋一下西福特計劃,弄清楚醜國向太空發射的幾億根鋼針到底是什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