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假設物體某時某刻距離地麵的高度是h,然後列出這個高度時的重力加速度。


    那麽當時間為0的時候,高度h為r。


    當時間為t的時候,高度h為0。


    於是就能列出一個二階微分方程。


    最後求出t。


    雖然解題思路不難,但因為要兩次積分,過程非常複雜。


    隨著直播的鏡頭切換到黃誌曉身上,看著鏡頭下黃誌曉的奮筆疾書,顧然默默點了點頭,很顯然,他就是按照這個方法在做。


    但人畢竟不是電腦,這個計算的步驟又是死的,所以恐怕沒有十分鍾是算不出來了。


    顧然沒有比賽,所以他在得到解題思路之後,就不用浪費時間計算了。


    而是把剩下的時間用來思索是否有其他的解題思路。


    在黃誌曉計算的時候,超級大腦節目組也沒有閑著。


    或許是看彈幕上不理解的人太多了,於是主持人主動詢問特邀嘉賓對這道題的評價。


    算是為彈幕上的疑問進行迴應。


    特邀嘉賓是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的院士崔誌敏教授,算是天體物理方麵的權威。


    超級大腦邀請這麽一位嘉賓過來,一方麵是當做評卷老師,另一方麵也是方便在這種長時間等待中,與觀看直播的網友進行互動和解疑。


    崔誌敏教授在聽到主持人的詢問之後,也闡述了自己對於這道題的看法:“這道題是很容易把人帶偏的。”


    “不同教育程度的人,看到這道題的反應和得到的答案也是不同的。”


    “對於我們初高中的小觀眾來說,隻需要考慮自由落體運動就可以,所以根據自己的物理知識,隻運用運動學的加速度公式就能夠得出答案。”


    “但對於台上的選手來說,需要考慮的因素就很多了,比如在高度降低的過程中,加速度不斷的變化,再比如運動的過程中,需要考慮運動軌跡,各種因素雜糅在一起,其實是一個迷惑性很強的題目。”


    “不過這道題解題思路並不複雜,我相信黃誌曉選手已經有了自己的方法。”


    “另外,我可以透露一點,最後得出來的結果,應該是一個準確的數字。”


    “至於為什麽會是一個準確的數字,因為給定的背景是地球,正因為是地球,所以變相的給出了我們許多隱形的參數。”


    “比如自轉周期,公轉周期,密度、第一宇宙速度、角速度等。”


    在聽到崔誌敏教授的分析之後,原本熱鬧哄哄的彈幕,一時間就冷靜了下來。


    那些叫囂著自己隨手就算出答案的人,再也不說話了。


    這一張口就暴露學曆,誰還敢說話當小醜?


    顧然從桌子上抽出一張a4紙,寫寫畫畫了起來。


    沒多久,他從另外一個角度,給出了一個新的解題思路。


    假如把地球看作質點,給物體一個很小的初速度呢?


    這樣的話,根據開普勒第一定律,物體就會做橢圓運動。


    地球這個質點就是橢圓的焦點。


    根據開普勒第二定律,物體的切向速度乘以速度到焦點的距離是個定值,所以剛開始運動的時候,物體到地球焦點的距離是高度r加上地球半徑r等於2r,而到地球的另一側因為速度無窮大,所以距離也就約等於0了。


    再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周期的平方和半長軸的立方成正比。


    而物體繞地球一圈,和衛星以第一宇宙速度繞地球一圈的時間是一樣的,也就是一小時四十四分。


    這些前置條件完成之後,再把地球慢慢放大到r的尺寸,發現物體轉不完一圈就會落在地球上。


    也就是說隻用開普勒三大定律,再加上高中的一些計算,就能得出物體落地的時間。


    唯一麻煩的計算不過是物體掃過的麵積,也就是四分之一個橢圓加上一個直角三角形,最後用開普勒第二定律將麵積做比,得出落地時間大概是34.5分鍾。


    顧然看了一下時間。


    從思路的靈光一現,到算出最後的答案,總用時不過兩分鍾。


    這個做法肯定不是最標準的思路,但數學物理就是這樣,往往曲徑通幽才更讓人驚喜。


    顧然把紙又揉成一團,看黃誌曉那邊恐怕還要用上一段時間,就愜意的磨了杯咖啡。


    然後悠然的欣賞著夜景。


    差不多十三分鍾左右。


    黃誌曉提交了第二道題的答案。


    第一道題節省下來的時間,在第二道題上徹底用完,甚至還占用了後麵的時間。


    餘下來八道題,平均時長進一步被壓縮。


    主持人收走黃誌曉的答案之後,報了一下時間:“剩餘時長三十二分鍾,請看大屏幕,繼續作答。”


    第三道題目浮現到大屏幕上之後,彈幕區異常安靜。


    無論是黃誌曉本人,還是顧然、網友們都懵逼了。


    【現在一顆絕對星等-3.5的星人們勉強可以看見,馬門溪龍也能勉強看見。問該恆星發生了什麽變化?】


    “不是,這是啥題目?”


    “這也太離譜了吧?”


    “馬門溪龍是什麽玩意兒?”


    “他能看見不能看見管天文學啥事兒?”


    似乎是因為題目過於偏門,崔誌敏教授及時解釋道:“馬門溪龍是1.5億年前活動於川渝一帶的恐龍,最早的化石標本,就是在我們的川渝地區發現的。”


    “我們都知道,人類瞳孔和馬門溪龍的瞳孔直徑比大致和頭部高度比例是一樣的,人類大概是二十五厘米,馬門溪龍大概是一米二五到一米七五,所以這道題也是經典的天文學題目。”


    崔教授的解釋,算是給黃誌曉補充了一些信息,但這題也未免太邪性了。


    彈幕大神們對於世峰娛樂出的題,也都是叫苦不迭。


    “不是,你不說誰知道人和恐龍的瞳孔直徑比啊?”


    “怎麽淨出些這種奇葩的題目?”


    “這題比第一輪的題目難得多得多了!”


    “別說做了,看這題目都懵逼。”


    顧然也是哭笑不得的搖了搖頭,如果沒有崔教授的補充,這道題他還真做不出來。


    不過崔教授補充之後,這道題就又變的太簡單了。


    相當於變相的問,什麽情況會讓恆星在一兩億年的尺度上變亮三到四個星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科院來娛樂圈撈人!黑粉全蒙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雪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雪糕並收藏中科院來娛樂圈撈人!黑粉全蒙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