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歌曲創作’側記
重生1987:能苟才能浪 作者:高鳥二月恨長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是一個普通的下午,我考完試之後,來到靜心齋,我雖然是東大唱片公司的總務,屬於高級管理人員,但做的事情都是瑣碎的小事,衛生、行政、後勤,有什麽事情我就做什麽事情。這些是閑話,暫且不提,就說這一天我來到靜心齋之後,從遠處就聽到演奏廳有人在吵鬧,伸眼一瞧,就是咱們學校的音樂四人組:穆洋、汪風、趙海生和甄慧生。
本來我是從來不偷聽別人談話的,況且這四個人都是我的師姐和師兄,有事情也從來不避我。海生哥看到我進門了,還讓我拿點水來。所以我要聲明,下麵的這些事不是你們王朗哥哥偷聽來的,而是光明正大坐在搖椅上旁聽的。
我記得很清楚,汪風師兄當時說:“看到現在的小學生,還要背誦那麽多古詩文,老實說,我到現在心情都不太好。”
“我也有同感!已經80年代末尾了,好的現代詩沒學幾首,整天背誦古代詩文,現在的教育有點脫離時代了。”慧生哥也在附和。
“要不咱們創作一首勸學的歌吧,就以那天的那種氛圍做背景,老實說,我到現在還記得一幫小學生穿著古裝,搖頭晃腦念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汪風說的對,太不現代化了。”
“這個提法好,那天氛圍做背景的話,那句‘知之為知之’就可以當作第一句啊。”穆洋姐在旁邊插了一句。
“說的好啊,洋洋!我也有這樣的感覺,而且咱們還沒還要改一改,不能是純粹的背誦,要帶一點調侃的意味。比如這樣‘知之為知之\/在乎不在乎\/此人何其者\/孔老夫子也。’大家覺得怎麽樣?”海生哥馬上寫了第一段歌詞。
老實說,當時我就覺得這種調侃,還真是挺神的。當時寫了海生哥說了第一段歌詞, 征集大家意見,作為後勤大總管,我連忙去拿紙和筆來記錄。還聽到海生哥問大家,古代還有誰說過類似的話,後來慧生哥說寒山子也有類似言論,大家就琢磨怎麽改寫寒山子的話。
我還記得海生哥還總結了一句,說是這種模仿總結一定要像又不像,意思是神似但形式一定要不一樣。這一點讓我感受很深。
當時大家很快就把第一段歌詞湊齊了,主要還是穆洋姐和海生哥在出主意,慧生哥和汪風哥也補充了很多細節。
看他們幾個三言兩語就總結出來第一段歌詞,在現場的我簡直腦袋都要炸了。這就相當於你親眼看到寶貝在瞬間生成。
當時我也顧不得震驚,就想著要把這一切記錄下來,腦子當時就沒有思考,隻是記錄。所以他們幾個以後估計記不清細節了,但我王朗肯定能。
記得最清楚的是,海生哥說編曲開始一定要震耳發聵,要讓大家有一種從模糊到清晰的感覺。我當時還在思考,就聽汪風哥馬上就說:“那不就是暮鼓晨鍾嘛,開始編曲就用鼓,一鼓敲響天下人,再沒有比鼓更好的了。”
當時海生哥也沒說話,直接在旁邊拿起鼓試著敲了幾下,慧生哥也在旁邊出主意,很快他們就確定了鼓點節奏。
海生哥還說要編曲還要新,節奏就用電吉他來,慧生哥又補充是不是加上傳統樂器,剛好當時邊上有笛子,慧生哥就加了幾聲笛子。
你們永遠想象不出來這件事有多麽牛x,我就在邊上看著,海生哥彈著電吉他,慧生哥吹笛子,穆洋姐彈著鍵盤伴奏,他們幾個人不到一個小時,就把第一段編曲拿下來了!
這首歌到現在還沒完全寫完,海生哥說後麵幾段歌詞還要斟酌修改。我在這裏先給大家透露一下,誰讓這是咱們p大學生的刊物呢!這首歌將會出現在汪風哥的個人專輯裏麵,歌曲名字就叫《之乎者也》。
這件事對我的啟發太大了,我在東大唱片雖然算是高管,唱片也的各個環節我也都親力親為過,就連錄音的時候麥克風的擺放,以及演出時候劇務我都幹過,但今天這幾位哥哥姐姐現場大腦風暴,互相刺激之下,迅速就寫了一首歌,而且是一首極其牛x的歌曲。
這件事對我有什麽影響呢?現在我還不確定。
不過海生哥對我說:“既然這麽喜歡寫歌,自己就試著寫一寫,寫歌並不難。”也許真是這樣。也許以後東大唱片會少一位高管,而多一名詞曲創作人。
王朗88年1月於靜心齋
王朗見證了這次創作之後,馬上寫了一篇散文,投給了校刊,剛好第二天校刊要出刊,張勇馬上把這篇文章加了進去。
吳欣欣拿到校刊看的時候,恰好就是第二天。
“王朗,你這件事寫的真的假的?”吳欣欣拿著校刊懟到王朗麵前。
“當然是真的啊!這件事對我影響太大了,我現在腦子還在嗡嗡的呢!”王朗迴答道。
“我竟然忘掉了這麽重要的一件事啊!有這麽好的文章以前怎麽不先拿給我?”吳欣欣痛心疾首。
“你知道嗎?這文章投給校刊,讀者最多一兩萬人。要是投給全國大報的文藝版,那讀者可就是上百萬甚至上千萬了!很多報紙一份報紙的閱讀者至少有幾十人!你為什麽投給校刊?你為什麽投給校刊?”吳欣欣有點生氣了。
“校刊發了其他報紙難道就不能發了嗎?欣欣姐,可以讓他們轉發的吧?”
“轉發?一般報紙不願意,不過他們也不知道對不對?”一向腦子靈活的吳欣欣突然有了主意。
“對了,王朗,校刊上這樣的文章還多嗎?我隻要和穆洋、汪風他們幾個相關的文章。”
“當然多啦,有一段時間,半個版麵都是穆洋姐的文章。”王朗迴答。
“行了,這我知道了。”
王朗第二天就發現,自己的這篇文章竟然又上了京城晚報,又翻了其他報紙,咦,教育報、青年報上也有類似報道。
“看到了吧,晚報上讀者有多少?你也算在晚報上發過文章了。要有類似的就多寫寫,我最近要用。知道嗎?這份報我今天就能拿去給一位大佬看,這是咱們這個團隊創作力最完美的證明!”吳欣欣興奮地說。
本來我是從來不偷聽別人談話的,況且這四個人都是我的師姐和師兄,有事情也從來不避我。海生哥看到我進門了,還讓我拿點水來。所以我要聲明,下麵的這些事不是你們王朗哥哥偷聽來的,而是光明正大坐在搖椅上旁聽的。
我記得很清楚,汪風師兄當時說:“看到現在的小學生,還要背誦那麽多古詩文,老實說,我到現在心情都不太好。”
“我也有同感!已經80年代末尾了,好的現代詩沒學幾首,整天背誦古代詩文,現在的教育有點脫離時代了。”慧生哥也在附和。
“要不咱們創作一首勸學的歌吧,就以那天的那種氛圍做背景,老實說,我到現在還記得一幫小學生穿著古裝,搖頭晃腦念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汪風說的對,太不現代化了。”
“這個提法好,那天氛圍做背景的話,那句‘知之為知之’就可以當作第一句啊。”穆洋姐在旁邊插了一句。
“說的好啊,洋洋!我也有這樣的感覺,而且咱們還沒還要改一改,不能是純粹的背誦,要帶一點調侃的意味。比如這樣‘知之為知之\/在乎不在乎\/此人何其者\/孔老夫子也。’大家覺得怎麽樣?”海生哥馬上寫了第一段歌詞。
老實說,當時我就覺得這種調侃,還真是挺神的。當時寫了海生哥說了第一段歌詞, 征集大家意見,作為後勤大總管,我連忙去拿紙和筆來記錄。還聽到海生哥問大家,古代還有誰說過類似的話,後來慧生哥說寒山子也有類似言論,大家就琢磨怎麽改寫寒山子的話。
我還記得海生哥還總結了一句,說是這種模仿總結一定要像又不像,意思是神似但形式一定要不一樣。這一點讓我感受很深。
當時大家很快就把第一段歌詞湊齊了,主要還是穆洋姐和海生哥在出主意,慧生哥和汪風哥也補充了很多細節。
看他們幾個三言兩語就總結出來第一段歌詞,在現場的我簡直腦袋都要炸了。這就相當於你親眼看到寶貝在瞬間生成。
當時我也顧不得震驚,就想著要把這一切記錄下來,腦子當時就沒有思考,隻是記錄。所以他們幾個以後估計記不清細節了,但我王朗肯定能。
記得最清楚的是,海生哥說編曲開始一定要震耳發聵,要讓大家有一種從模糊到清晰的感覺。我當時還在思考,就聽汪風哥馬上就說:“那不就是暮鼓晨鍾嘛,開始編曲就用鼓,一鼓敲響天下人,再沒有比鼓更好的了。”
當時海生哥也沒說話,直接在旁邊拿起鼓試著敲了幾下,慧生哥也在旁邊出主意,很快他們就確定了鼓點節奏。
海生哥還說要編曲還要新,節奏就用電吉他來,慧生哥又補充是不是加上傳統樂器,剛好當時邊上有笛子,慧生哥就加了幾聲笛子。
你們永遠想象不出來這件事有多麽牛x,我就在邊上看著,海生哥彈著電吉他,慧生哥吹笛子,穆洋姐彈著鍵盤伴奏,他們幾個人不到一個小時,就把第一段編曲拿下來了!
這首歌到現在還沒完全寫完,海生哥說後麵幾段歌詞還要斟酌修改。我在這裏先給大家透露一下,誰讓這是咱們p大學生的刊物呢!這首歌將會出現在汪風哥的個人專輯裏麵,歌曲名字就叫《之乎者也》。
這件事對我的啟發太大了,我在東大唱片雖然算是高管,唱片也的各個環節我也都親力親為過,就連錄音的時候麥克風的擺放,以及演出時候劇務我都幹過,但今天這幾位哥哥姐姐現場大腦風暴,互相刺激之下,迅速就寫了一首歌,而且是一首極其牛x的歌曲。
這件事對我有什麽影響呢?現在我還不確定。
不過海生哥對我說:“既然這麽喜歡寫歌,自己就試著寫一寫,寫歌並不難。”也許真是這樣。也許以後東大唱片會少一位高管,而多一名詞曲創作人。
王朗88年1月於靜心齋
王朗見證了這次創作之後,馬上寫了一篇散文,投給了校刊,剛好第二天校刊要出刊,張勇馬上把這篇文章加了進去。
吳欣欣拿到校刊看的時候,恰好就是第二天。
“王朗,你這件事寫的真的假的?”吳欣欣拿著校刊懟到王朗麵前。
“當然是真的啊!這件事對我影響太大了,我現在腦子還在嗡嗡的呢!”王朗迴答道。
“我竟然忘掉了這麽重要的一件事啊!有這麽好的文章以前怎麽不先拿給我?”吳欣欣痛心疾首。
“你知道嗎?這文章投給校刊,讀者最多一兩萬人。要是投給全國大報的文藝版,那讀者可就是上百萬甚至上千萬了!很多報紙一份報紙的閱讀者至少有幾十人!你為什麽投給校刊?你為什麽投給校刊?”吳欣欣有點生氣了。
“校刊發了其他報紙難道就不能發了嗎?欣欣姐,可以讓他們轉發的吧?”
“轉發?一般報紙不願意,不過他們也不知道對不對?”一向腦子靈活的吳欣欣突然有了主意。
“對了,王朗,校刊上這樣的文章還多嗎?我隻要和穆洋、汪風他們幾個相關的文章。”
“當然多啦,有一段時間,半個版麵都是穆洋姐的文章。”王朗迴答。
“行了,這我知道了。”
王朗第二天就發現,自己的這篇文章竟然又上了京城晚報,又翻了其他報紙,咦,教育報、青年報上也有類似報道。
“看到了吧,晚報上讀者有多少?你也算在晚報上發過文章了。要有類似的就多寫寫,我最近要用。知道嗎?這份報我今天就能拿去給一位大佬看,這是咱們這個團隊創作力最完美的證明!”吳欣欣興奮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