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神色凝重,緩緩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今日,咱處理了那些帶頭反對改革的儒士,還安排孔希學帶領孔家眾人出使四方周國。”


    “另外,空印案一事,咱借此契機分化了戶部。”


    “這些事兒的後續安排,今日必須拿出個周全的章程來。”


    言罷,將視線轉向徐達,“天德,軍事學院的那些學子,簡體字都學的怎麽樣?思想教育這塊又如何?”


    徐達立刻挺直腰板,雙手抱拳,“陛下,簡體字如今學子們都能夠熟練讀寫,即使有些生僻字有字典也能解決了。”


    “至於思想教育這一塊,一直都在有條不紊地穩步推進。”


    “截至目前,已有八十多名學子,深刻接受了忠君愛國、保家衛國的理念,同時也對愛民思想有了充分的認識。”


    “不過,仍有少數十來個學子,因家中世代深受程朱理學的熏陶,滿腦子都是等級觀念與舊製規矩。”


    “對這些新的思想教育存在抵觸情緒,時常在學院裏發表一些不合時宜的言論,影響頗為不好。”


    朱元璋手指不自覺地輕輕敲擊著桌麵,似乎在思索著應對之策。


    隨後,又將目光投向藍玉,“山穀中的那五千士兵,思想教育和識字情況如何?”


    藍玉立即迴應道:“陛下,這些士兵都是窮苦百姓出身,對思想教育工作相當支持。”


    “他們深知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所以對新思想的接受度很高,絕沒有那些官宦子弟的複雜心思。”


    “至於識字情況,起初確實困難重重,畢竟這些兄弟們大多從未進過學堂,目不識丁。”


    “但臣特意前往太子殿下處,求得五十名學子,讓他們從最基礎的字教起。”


    “如今,已有近三分之二的士兵能認識常用字,能讀懂簡單的軍令,剩下的士兵也在努力學習,進步很快。”


    朱元璋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滿意,“不錯,你這事辦得紮實。”


    “士兵們思想正、識字多,打起仗來不僅勇猛,還能領會戰略意圖,這是強軍的根本。”


    隨後,朱元璋的目光再度迴到徐達身上,語氣嚴肅,“天德,那十來個冥頑不靈的學子,父輩都是什麽人?”


    徐達神情一凜,迴道,“陛下,這十來個學子的父輩,有幾個是在元朝覆滅之後,才歸順我大明的官員。”


    “還有幾個是文臣家的,他們平日裏在朝堂上也還算本分,沒想到在子女教育上竟出了這樣的岔子。”


    朱元璋臉色瞬間陰沉下來,眼中閃過一絲寒光。


    “哼,果不其然。”


    “他們既對新思想如此抵觸,不願接受,留在軍事學院隻會成為後患。”


    “你明日就著手處理此事,將他們逐出學院,一個都不能留。”


    徐達領命,“臣遵旨!臣迴去後即刻辦理,絕不拖延。”


    朱元璋微微點頭,接著有條不紊地繼續部署,目光依次掃過徐達和藍玉。


    “天德,那八十多名表現良好的學子,你挑選出五十人,分成幾個小組,務必確保每個小組都具備優秀的組織和領導能力。”


    “藍玉,你去挑選三千精兵,這些精兵必須是軍中的精銳,紀律嚴明、作戰勇猛。”


    “讓他們跟著這些小組,協同行動,務必做到令行禁止。”


    “一組隨李奧去推廣高產作物,要協助他與地方官府進行有效溝通,組織百姓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務必確保高產作物能在各地順利推廣。”


    “一組跟著牛曉乾,參與商稅改革的實地調研,收集民間商業的真實情況,為改革提供有力依據。”


    “剩下的小組,由學子帶隊,與新士兵一同奔赴各地,重點關注因空印案以及儒士、孔家之事可能產生動蕩的區域。”


    “一旦發現任何不穩定的苗頭,立刻上報,並妥善處理,絕不能讓局勢惡化。”


    說到此處,朱元璋神色凝重,加重了語氣,著重強調。


    “另外,將士們到達地方後,在執行任務的同時,務必利用閑暇時間積極組織當地百姓開展掃盲工作。”


    “這是一項關乎我大明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任何人都不可懈怠,要切實將此事落到實處。”


    藍玉立刻抱拳領命,“陛下放心,末將定挑選出最精銳的士卒,保證完成任務!”


    徐達也是一臉鄭重,雙手抱拳,“臣定會嚴格選拔,將最合適的學子分配到各個任務中,不負陛下所托。”


    朱元璋又看向楚蘭心,“蘭心,告知毛驤,讓錦衣衛在暗中配合。”


    楚蘭心認真記錄著每句話,隻是簡單迴應,“是,陛下。”


    李奧聽完朱元璋的安排,推推牛曉乾小聲道,“老朱的說的掃盲工作,我要是沒記錯,咱現代的太祖最初也是如此吧?”


    “沒錯,當初百廢待興,掃盲可是重要一環。”


    “老朱這平日裏怕是沒少自學近代發展史,難怪能從一個乞丐成長為開國皇帝呢。”


    牛曉乾同樣壓低聲音迴應。


    朱元璋安排完徐達和藍玉,掃視其他道,“你們對咱的安排,可還有什麽需要補充的?”


    眾人紛紛搖頭,示意沒有異議。


    朱元璋見狀,緊繃的神情緩和了幾分,給抽煙的幾人各丟了一根,自己也點燃一根,深吸一口後緩緩說道。


    “那就說說此次涉及空印案的那些人,該如何處理。”


    說完,除了藍玉,都是一愣,有些不理解朱元璋的意思,畢竟都是一起學過曆史的。


    李奧點著煙,漫不經心道,“你曆史上咋處理的,還咋處理唄,這有啥好商量的?”


    朱元璋緩緩起身,走到掛在牆上的大明版圖與現代的世界地圖前,目光在兩張地圖上逡巡。


    “不,咱這次要狠一些,給那些還在想著元朝好的官員、文官,以及反對改革的那些人敲個警鍾!”


    話畢,除了牛曉乾和藍玉,其他人都陷入了沉思,試圖揣摩朱元璋話裏的深意。


    藍玉心中暗自琢磨,曆史上?難道在現代的曆史記載裏,也發生過類似空印案的事情麽?


    這讓他對現代的曆史充滿了好奇,畢竟,當初去現代學習的內容,都是徐達和朱棣安排好的,沒接觸過曆史這方麵。


    牛曉乾則是看著陷入思考的眾人,也裝模作樣地蹙起眉頭,擺出一副沉思的模樣。


    其實完全不知道都在想什麽,心裏嘀咕,裝深沉,誰還不會了。


    過了片刻,李奧率先打破沉默,彈了彈煙灰。


    “大叔,能不能先說下你最終的意圖是啥?這樣我們也好參謀參謀。”


    朱元璋抽著煙,目光依舊緊緊盯著地圖,“咱要把借空印從中謀利的貪官,全部誅滅九族。”


    “至於那些雖有空印之實,卻沒有貪汙的,就把他們的九族借此發配到遼東,或是北方人口稀少的地方。”


    “讓那些心中還念著元朝好的官員,和反對改革的文臣都好好看看,好好漲漲記性!”


    “最起碼能讓他們都老實幾年,這樣咱們改革會順利很多。”


    “同時,往北方遷移大量人口,咱大明還是太缺人了。”


    “臥~臥槽~,老李,老朱的九族消消樂來了!”牛曉乾瞪大了眼睛,咋唿道。


    “去去,說正事呢。”李奧沒好氣道。


    劉伯溫苦笑了一下,雖滿心疑惑啥叫消消樂,但也沒心思去問。


    而是神色憂慮,看向朱元璋,“陛下,嚴懲貪官汙吏確有必要,隻是株連九族,刑罰過重,恐會引發朝堂震蕩,人心惶惶。”


    “那些被發配的官員家屬,路途遙遠,環境惡劣,許多人恐難以承受,這於陛下仁君之名,恐怕有損。”


    朱標麵露不忍之色,勸道,“父皇,兒臣懇請您三思。”


    “貪官固當懲處,他們的所作所為損害了朝廷的根基,理當受到應有的懲罰。”


    “可株連無辜,實非善舉。”


    “那些被牽連的人,或許從未參與過不法之事,卻要承受如此沉重的代價。”


    李奧皺了皺眉頭,“大叔,我理解你想推進改革、整肅朝堂的決心。”


    “但株連九族和大規模發配,確實容易引起社會動蕩。”


    “而且,遷移人口充實北方是好事,咱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政策,鼓勵百姓自願前往,而不是強製發配官員家屬。”


    朱元璋轉過身,目光緊緊鎖住李奧。


    “小李,咱在現代知道一句話,叫‘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這其中的道理,你清楚知道吧?”


    “咱就算想盡辦法鼓勵百姓,他們大多還是不願去那偏遠苦寒之地。”


    “即便真有去的,也多是些什麽都不懂的流民之類,光靠他們,想要發展起來何其艱難。”


    “可那些犯官的九族就不一樣了,他們之中不乏有學識、有技藝之人。”


    “把他們發配過去,既能充實人口,又能帶去知識和技術,對北方的發展大有益處。”


    李奧一時語塞,心裏明白,一群毫無見識的烏合之眾,真就是填充個人口,對於合理發展而言,不僅可能毫無幫助,反而會帶來諸多麻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元璋到現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飯不頂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飯不頂飽並收藏朱元璋到現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