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撇了眼葉子奇,他臉此時也冷的嚇人。這到是意料之中,若葉家下一代的接班人,連如此的輕重都瞧不出,那我早塞他去廁所吃屎了。可李若菡,麵上竟也不平靜。這就奇怪了,難道,她也並不知情!
林叔沒多說什麽,右手一拋,把槍扔給了李若菡,然後拿了唯一的手電,去到了棺槨旁。
我們仨互瞅了幾眼,感覺好像有什麽小心思也是多餘,也就大大咧咧的湊了上去。
這個棺槨,素淨的一塌糊塗,除了顏色比較滲人外,一絲毫的裝飾和雕刻都沒有。若不是墓室本身的闊氣,就這情況我都想給他扔點錢!
但它大,非一般的大,大的都不正常,比先前的合葬棺都肥一圈,不會他娘的是個三人合葬吧!
圍著棺槨,大約走了半圈,在東南的方向,林叔突然蹲了下。我跑過去一打量……嚇了一大跳。
東南方向的地麵,坑坑窪窪的凹陷了一大片,雖說都不深,但黑漆漆的,跟木炭似的。掏出青銅色的古刀,林叔在地上滑了幾下,大約深度三厘米左右,才見著了地麵正常的紫紅色。
“我們來晚了,這棺槨,八成已被打了開。你們看這裏……”葉子奇走過來也蹲了下,還指著棺槨的某個下角處。
那裏有個小洞,一指粗細的大小,貌似還不淺的樣子,反正沒見著底。洞口處,有粘稠的液體往下滑,但流速卻極度緩慢,跟石鍾乳似的。
“……他從這兒打洞,把棺槨中的礬酸都引了出。這一大片的黑色,就是被礬酸脫水碳化後的結果。”指著那一大片的黑色,葉子奇手指在半空畫了個圈道。
事出反常必有妖,難怪棺槨如此大條的,原來是有礬酸的緣故。
對這棺槨,我立馬改觀了不少,覺得裏麵必有大貨的!隻是可惜,被人捷足先登了,那龜孫子不會湯都沒留點吧!
在一片炭黑處,林叔用古刀正試圖挑起什麽,可那東西又長又軟,跟鼻涕似的,稍抬起一些就斷了。我瞅了半天,也沒瞧出是個什麽,葉子奇與李若菡也皺著眉頭的沒認出。
“世上,怎會真有這地方。”,皺著眉,林叔自語了幾句,然後一個起身,把古刀也收了起。
啥意思,什麽真的?我們聽的不明所以。
林叔走了幾步,靜靜的掃視了幾遍墓室,一句話也沒再說,好像在追思什麽,又變為了生人勿進的模樣。
“林叔,發現了什麽嗎!”實在憋不住,沒忍住好奇,我開口道。
似肉包子砸了狗一樣,依舊林叔沒半點迴應。
說實話,我很窩火,也說實話,我很想罵娘,但也說實話,我不敢他娘的造次,大家隻好都傻站在那。
……
“觀棋爛柯,你們聽過沒?”,不知過了多久,林叔終於開了口。
我心中大喜,蒼天保佑啊,這若再拖一陣,我唿嚕聲都出來了。
林叔接著道:“說晉朝時,有一位叫王質的人,有一天他去山上砍柴,見到一童一叟在溪邊大石上下圍棋。他一時好奇,就放斧子在溪邊,住足觀看了起。不知過了多久,等一局落停,童子說“你該迴家了”,王質才起身去拿斧子。可這時,斧柄已經腐朽了,斧頭也已鏽的凸凹不平了……”
這故事,小時候就聽過,但一直沒留心名字,原來是叫觀棋爛柯。可說這想表達啥啊,仙凡有別……山中方七日,人間已千年,還是別的什麽高深隱喻!
“你們覺得,會有這樣的地方嗎?會有一個地方,時間的流逝異常遲緩,轉息之間,已是滄海桑田嗎?”林叔迴過頭,看著我們道。
這話,聽的我們仨一愣。
若在平常,排除腦子進水的,怕都會說沒有。可林叔,依他的性子,若沒什麽憑據,斷不會問這麽腦殘的問題,在他的心裏,這該是個肯定的答案。這就好比,數學作業時,某個最後一小題,總問你某個情況可不可能,若可能就求出的把戲。若你覺得不可能,來哥們,出門左轉,去把腦袋洗洗。
而且,這話聽著耳熟……
大爺的,可不就是先前我忽悠他倆的嗎,難不成……艸,不會真是這兒吧!
“林叔,你的意思是,這裏…….”李若菡眼睛睜的老大,不可思議的瞧著林叔,期間,還掃了我一眼。
往右側,林叔走了去,約莫半百米的樣子,有了個周身赤紅的牌碑,一丈高低的立在了那。奇異的是,下方的碑座,是一條昂頭的巨蟒,身體還螺旋式的往上繞,跟盤在柱子上一模樣。隻是,正麵的中間處,被人強力磨了平,空出了個不小的長方形,還浮雕了些偌大的遠古文字,僅在牌碑的頂處留了個圓雕的蛇尾。
“小丫頭,聽說你頗通古文,即使在李家都是拔尖的,這些文字你能認出多少!”手電掃視著碑文,林叔道。
李若菡本就好這一口,林叔還未開口前,她就已盯在碑帖上了。
但這文字……都是些什麽啊,我瞧了半天,一個都認不出,跟小孩胡亂塗鴉似的,跟以前見著的大相徑庭。
想起了個笑話。小學時,老師教我們如何分辨文字。說那些又臭又長,寫的跟跳舞似的,就是西方的文字。說像蚯蚓拉的屎的,就是阿拉伯世界的文字。長大後,每每想起這段,我就充滿感慨……哎,不愧是祖國的園丁,那總結的就是有水平!
我問葉子奇,他認出了多少,他說這是甲骨文,他沒認出幾個。
甲骨文,我倒也推導出了,畢竟,這麽有特點的文字,實在很難讓人猜不出來。
一泡尿的功夫,李若菡退後了兩步,道:“這文字,從字體和筆劃走勢看,應該是甲骨文沒錯,可跟我認知的又大不同。甲骨文的字數不足五千,這裏卻找不出一個與它們相符,完全推斷不出文意是什麽!”,搖著頭,李若菡看著林叔。“林叔,這到底是什麽文字,甲骨文的另一種形體嗎?”
林叔上前一步,把手電停在了碑帖的最排頭上,那裏有三個大字,各個長相奇特。一個像條蟲一樣,就彎彎曲曲的一筆,一個既像樹杈又像酒杯,最後一個,像是個房子的側麵圖。
“確實是甲骨文,某種意義來說,也算是甲骨文的另一種形體。但它的起源,可比你從書上看到的起碼要早上千年。因為,這可是夏朝的文字!”林叔道。
夏朝……
我聽的,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
造化,造化啊,天大的造化啊!夏朝的墓,連帶著文字符號的,可是從未被發掘過的。
要知道,中國雖然自己說中華文明五千年,年代列表從夏、商、周起始到如今。可國際上,一個年代的存在與否,是要求必須有考古依據的。可惜,考古領域,尚未發現夏朝的文字記載和重要遺址。也就是說,國際上人家不承認有夏這個朝代。如外研社出版的《中國通史》英文版,就將“夏王朝”和黃帝的傳說歸入“神話傳說時代”。
可今天……真是祖墳冒青煙啊,我葉某人,不僅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夏朝文字,還活逮了個夏朝的血棺。這若傳了出去,必定名垂青史,封侯拜……啊,呸。
滿眼放著光,葉子奇道:“林叔,這真是夏朝的墓,可我們一路走來,從陵墓的機關布局,各處雕刻的手法和燈盤的工藝推斷,破了天,最早也就是個戰國墓而已。”
呃……
其實,我也懷疑過,畢竟一路走來,瞧見的都是戰國的東西。可夏朝,這前景實在太過誘人了些,那念頭一閃的就被我扔了出去。可話又說迴來,看事不如看人。林叔平時可不打誑語的。他既然說有,哪怕是很難置信的事,起碼我也能給七分的相信!
“夏朝的考古發掘較少,可還是有代表性較強的二裏頭遺址的,但從出土的陶文看,與這些……”,李若菡指著碑帖,雖臉上掛著意外之喜,但也沒掩藏自己的懷疑。“……可以說是大相徑庭,實在很難讓人相信,夏朝的文字已如此完備了。”
林叔依舊看著碑帖,好像想找出什麽,淡淡道:“夏朝近五百年,前後曆經幾十代人,累積的人口千萬計,不知有多少的人、物、民俗都埋葬在了裏麵。對我們來說,那些人,那些物,那些摸不著的名俗風情,哪個不是曆史,那個不得窮盡一生去研究。可你們說的陶文,就那麽孤零零幾片,甚至,都不知是否為某個孩童的塗鴉之作。可世人,卻想用如此片麵不知真假的東西,去推斷一個體量如此巨大的文化全貌,還信誓旦旦的說是這樣那樣……豈不可笑。”
咦……
這說辭,簡直如尿壺灌頂啊,怎麽我從未從這個角度想過的。
也是啊,曆史本就龐雜,即使一個微小的片段,包含的信息也是浩如煙海。咱僅憑某段文字、某個詩句、某個作品,就去評論某事如何如何,某人如何如何,是否有失偏頗了點。
比如,某個曆史人物,本身比較兇惡殘暴,無論正史還是野史,都記載了他的很多惡行。可這人不知羞,臉皮厚過城牆,自我感覺還極度良好,四處偽造自己的善行不說,還偏偏喜歡寫在日記本裏。
結果,時間荏苒,白雲蒼狗,幾百上千年下來,正史沒了,野史也不見了。可偏偏後人們,在某一古墓中發現了他的日記本,那真是,興奮的鼻涕眼淚泡都出來了,同誌們讚歎到,我巍巍中華還有如此神人也。最後,草稿都不打,專家們一致決定,定要將此人寫進小學課本裏,並趕緊、立刻、馬上的批量生產,讓他盡早的活在祖國花朵們的心中。
這麽一想,考古學家們是否有為虎作倀、助紂為虐的嫌疑。當然,靠譜的還是大有人在的,比如王國維,王大爺。他提倡的“二重證據法”,對20世紀史學可是影響深遠啊!
“吾輩生於今日,幸於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種材料,我輩固得據以補正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即百家不雅訓之言亦不無表示一麵之事實。此二重證據法惟在今日始得為之。”
林叔沒多說什麽,右手一拋,把槍扔給了李若菡,然後拿了唯一的手電,去到了棺槨旁。
我們仨互瞅了幾眼,感覺好像有什麽小心思也是多餘,也就大大咧咧的湊了上去。
這個棺槨,素淨的一塌糊塗,除了顏色比較滲人外,一絲毫的裝飾和雕刻都沒有。若不是墓室本身的闊氣,就這情況我都想給他扔點錢!
但它大,非一般的大,大的都不正常,比先前的合葬棺都肥一圈,不會他娘的是個三人合葬吧!
圍著棺槨,大約走了半圈,在東南的方向,林叔突然蹲了下。我跑過去一打量……嚇了一大跳。
東南方向的地麵,坑坑窪窪的凹陷了一大片,雖說都不深,但黑漆漆的,跟木炭似的。掏出青銅色的古刀,林叔在地上滑了幾下,大約深度三厘米左右,才見著了地麵正常的紫紅色。
“我們來晚了,這棺槨,八成已被打了開。你們看這裏……”葉子奇走過來也蹲了下,還指著棺槨的某個下角處。
那裏有個小洞,一指粗細的大小,貌似還不淺的樣子,反正沒見著底。洞口處,有粘稠的液體往下滑,但流速卻極度緩慢,跟石鍾乳似的。
“……他從這兒打洞,把棺槨中的礬酸都引了出。這一大片的黑色,就是被礬酸脫水碳化後的結果。”指著那一大片的黑色,葉子奇手指在半空畫了個圈道。
事出反常必有妖,難怪棺槨如此大條的,原來是有礬酸的緣故。
對這棺槨,我立馬改觀了不少,覺得裏麵必有大貨的!隻是可惜,被人捷足先登了,那龜孫子不會湯都沒留點吧!
在一片炭黑處,林叔用古刀正試圖挑起什麽,可那東西又長又軟,跟鼻涕似的,稍抬起一些就斷了。我瞅了半天,也沒瞧出是個什麽,葉子奇與李若菡也皺著眉頭的沒認出。
“世上,怎會真有這地方。”,皺著眉,林叔自語了幾句,然後一個起身,把古刀也收了起。
啥意思,什麽真的?我們聽的不明所以。
林叔走了幾步,靜靜的掃視了幾遍墓室,一句話也沒再說,好像在追思什麽,又變為了生人勿進的模樣。
“林叔,發現了什麽嗎!”實在憋不住,沒忍住好奇,我開口道。
似肉包子砸了狗一樣,依舊林叔沒半點迴應。
說實話,我很窩火,也說實話,我很想罵娘,但也說實話,我不敢他娘的造次,大家隻好都傻站在那。
……
“觀棋爛柯,你們聽過沒?”,不知過了多久,林叔終於開了口。
我心中大喜,蒼天保佑啊,這若再拖一陣,我唿嚕聲都出來了。
林叔接著道:“說晉朝時,有一位叫王質的人,有一天他去山上砍柴,見到一童一叟在溪邊大石上下圍棋。他一時好奇,就放斧子在溪邊,住足觀看了起。不知過了多久,等一局落停,童子說“你該迴家了”,王質才起身去拿斧子。可這時,斧柄已經腐朽了,斧頭也已鏽的凸凹不平了……”
這故事,小時候就聽過,但一直沒留心名字,原來是叫觀棋爛柯。可說這想表達啥啊,仙凡有別……山中方七日,人間已千年,還是別的什麽高深隱喻!
“你們覺得,會有這樣的地方嗎?會有一個地方,時間的流逝異常遲緩,轉息之間,已是滄海桑田嗎?”林叔迴過頭,看著我們道。
這話,聽的我們仨一愣。
若在平常,排除腦子進水的,怕都會說沒有。可林叔,依他的性子,若沒什麽憑據,斷不會問這麽腦殘的問題,在他的心裏,這該是個肯定的答案。這就好比,數學作業時,某個最後一小題,總問你某個情況可不可能,若可能就求出的把戲。若你覺得不可能,來哥們,出門左轉,去把腦袋洗洗。
而且,這話聽著耳熟……
大爺的,可不就是先前我忽悠他倆的嗎,難不成……艸,不會真是這兒吧!
“林叔,你的意思是,這裏…….”李若菡眼睛睜的老大,不可思議的瞧著林叔,期間,還掃了我一眼。
往右側,林叔走了去,約莫半百米的樣子,有了個周身赤紅的牌碑,一丈高低的立在了那。奇異的是,下方的碑座,是一條昂頭的巨蟒,身體還螺旋式的往上繞,跟盤在柱子上一模樣。隻是,正麵的中間處,被人強力磨了平,空出了個不小的長方形,還浮雕了些偌大的遠古文字,僅在牌碑的頂處留了個圓雕的蛇尾。
“小丫頭,聽說你頗通古文,即使在李家都是拔尖的,這些文字你能認出多少!”手電掃視著碑文,林叔道。
李若菡本就好這一口,林叔還未開口前,她就已盯在碑帖上了。
但這文字……都是些什麽啊,我瞧了半天,一個都認不出,跟小孩胡亂塗鴉似的,跟以前見著的大相徑庭。
想起了個笑話。小學時,老師教我們如何分辨文字。說那些又臭又長,寫的跟跳舞似的,就是西方的文字。說像蚯蚓拉的屎的,就是阿拉伯世界的文字。長大後,每每想起這段,我就充滿感慨……哎,不愧是祖國的園丁,那總結的就是有水平!
我問葉子奇,他認出了多少,他說這是甲骨文,他沒認出幾個。
甲骨文,我倒也推導出了,畢竟,這麽有特點的文字,實在很難讓人猜不出來。
一泡尿的功夫,李若菡退後了兩步,道:“這文字,從字體和筆劃走勢看,應該是甲骨文沒錯,可跟我認知的又大不同。甲骨文的字數不足五千,這裏卻找不出一個與它們相符,完全推斷不出文意是什麽!”,搖著頭,李若菡看著林叔。“林叔,這到底是什麽文字,甲骨文的另一種形體嗎?”
林叔上前一步,把手電停在了碑帖的最排頭上,那裏有三個大字,各個長相奇特。一個像條蟲一樣,就彎彎曲曲的一筆,一個既像樹杈又像酒杯,最後一個,像是個房子的側麵圖。
“確實是甲骨文,某種意義來說,也算是甲骨文的另一種形體。但它的起源,可比你從書上看到的起碼要早上千年。因為,這可是夏朝的文字!”林叔道。
夏朝……
我聽的,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
造化,造化啊,天大的造化啊!夏朝的墓,連帶著文字符號的,可是從未被發掘過的。
要知道,中國雖然自己說中華文明五千年,年代列表從夏、商、周起始到如今。可國際上,一個年代的存在與否,是要求必須有考古依據的。可惜,考古領域,尚未發現夏朝的文字記載和重要遺址。也就是說,國際上人家不承認有夏這個朝代。如外研社出版的《中國通史》英文版,就將“夏王朝”和黃帝的傳說歸入“神話傳說時代”。
可今天……真是祖墳冒青煙啊,我葉某人,不僅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夏朝文字,還活逮了個夏朝的血棺。這若傳了出去,必定名垂青史,封侯拜……啊,呸。
滿眼放著光,葉子奇道:“林叔,這真是夏朝的墓,可我們一路走來,從陵墓的機關布局,各處雕刻的手法和燈盤的工藝推斷,破了天,最早也就是個戰國墓而已。”
呃……
其實,我也懷疑過,畢竟一路走來,瞧見的都是戰國的東西。可夏朝,這前景實在太過誘人了些,那念頭一閃的就被我扔了出去。可話又說迴來,看事不如看人。林叔平時可不打誑語的。他既然說有,哪怕是很難置信的事,起碼我也能給七分的相信!
“夏朝的考古發掘較少,可還是有代表性較強的二裏頭遺址的,但從出土的陶文看,與這些……”,李若菡指著碑帖,雖臉上掛著意外之喜,但也沒掩藏自己的懷疑。“……可以說是大相徑庭,實在很難讓人相信,夏朝的文字已如此完備了。”
林叔依舊看著碑帖,好像想找出什麽,淡淡道:“夏朝近五百年,前後曆經幾十代人,累積的人口千萬計,不知有多少的人、物、民俗都埋葬在了裏麵。對我們來說,那些人,那些物,那些摸不著的名俗風情,哪個不是曆史,那個不得窮盡一生去研究。可你們說的陶文,就那麽孤零零幾片,甚至,都不知是否為某個孩童的塗鴉之作。可世人,卻想用如此片麵不知真假的東西,去推斷一個體量如此巨大的文化全貌,還信誓旦旦的說是這樣那樣……豈不可笑。”
咦……
這說辭,簡直如尿壺灌頂啊,怎麽我從未從這個角度想過的。
也是啊,曆史本就龐雜,即使一個微小的片段,包含的信息也是浩如煙海。咱僅憑某段文字、某個詩句、某個作品,就去評論某事如何如何,某人如何如何,是否有失偏頗了點。
比如,某個曆史人物,本身比較兇惡殘暴,無論正史還是野史,都記載了他的很多惡行。可這人不知羞,臉皮厚過城牆,自我感覺還極度良好,四處偽造自己的善行不說,還偏偏喜歡寫在日記本裏。
結果,時間荏苒,白雲蒼狗,幾百上千年下來,正史沒了,野史也不見了。可偏偏後人們,在某一古墓中發現了他的日記本,那真是,興奮的鼻涕眼淚泡都出來了,同誌們讚歎到,我巍巍中華還有如此神人也。最後,草稿都不打,專家們一致決定,定要將此人寫進小學課本裏,並趕緊、立刻、馬上的批量生產,讓他盡早的活在祖國花朵們的心中。
這麽一想,考古學家們是否有為虎作倀、助紂為虐的嫌疑。當然,靠譜的還是大有人在的,比如王國維,王大爺。他提倡的“二重證據法”,對20世紀史學可是影響深遠啊!
“吾輩生於今日,幸於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種材料,我輩固得據以補正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即百家不雅訓之言亦不無表示一麵之事實。此二重證據法惟在今日始得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