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人生艱難的時刻,人越是有奮發向上的勇氣和頑強不屈的精神。
早晨六七點間,天微微亮,灰蒙蒙的天際,黑壓壓的一片。昨晚開始下雨,地上濕了。寒潮,再度蔓延到大江南北。冷鋒過後的天氣冷得讓行人顫顫巍巍,輕輕的微風掠過,已經讓手腳都麻痹了。
李炳年和黃大利約好把死小子交給他看管。
黃大利每天上午進山裏看管進度和打理大小雜物,雖然他在山裏麵算個顯赫的人物,可還是要幹粗活。上午幹完活,他去林鐵生家吃個飯(林鐵生去做門衛後,把鑰匙留給了黃大利),午休後,繼續幹活到傍晚五六點,接著駕著摩托車迴鎮上家裏。
其實黃大利並沒有多少文化知識,他能得到老板的重用,靠的是他的有情有義。情義自古以來都很重要。至今為止,最顯著的應該就是關二哥了。他一直靠情義打拚,卻碰上了他今生為之納悶的事——他一直待林金發如親兄弟,可是林金發卻用他們之間的感情從中取利,最後把兩個人的感情拉向破裂的邊緣。
他不明白林金發怎麽就成了視金錢如生命,視感情如糞土的小人。
感情的破裂往往會改變一切。
我們已經知道,旱窩的山林還是賣給黃大利去處理,而水窩人的山林卻被小徐掠奪了。本來兩窩的村民相處得很好,卻因為林場的事情,把幾代人的交情化成了煙灰——一吹就散了。
肉眼看,表麵上的關係還是相處得很好,你不犯我,我不犯你,大家過得平平靜靜。主要的矛盾要屬黃大利和林金發兩個人,林金發就是看不慣黃大利比他歲數小,腰纏萬貫,富麗堂皇的樣子。林金發想:憑啥我比他年紀大還要聽他指手劃腳?跟著黃大利又賺不了幾個錢,啥時候能坐吃無憂?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林金發的一念之詞,改變了兩個人的關係,甚至改變了兩窩子的交情。
在小徐的巨額投資之下,不多時,一條嶄新的黃泥路產生了。這條“生命線”從村口分叉的地方一直鋪到林子深處——彎彎曲曲的黃泥小路穿過林蔭,漫過梯田,再淌過公王河,最後消失在參天大樹的山腳下。
可想而知這個“鋪路“工程是巨大的。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
當然開山架橋的過程並不輕鬆,反倒是困難重重,傷痕累累。
在經過公王河一帶的時候,大大咧咧的鉤機把不該動土的地方也撓了癢——老劉的十六世祖墳給刨了。
起初,老劉把家裏的十六頭豬崽喂飽之後,去山裏割些豬草迴來儲備,好準備過冬,如今現在的天氣說不準會降霜,到時候再去撿豬草已經晚了。
老劉上山了,跟江湖大盜似的,臉上的絡腮胡子是他獨有的標誌。手持鐮刀,背馱著一個竹籃,頭戴鬥笠,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是去赴宴,難不成江湖上又發生什麽腥風血雨的事情了?他哼著小調,高高興興。是啊,就快年末了,豬崽也差不多可以賣掉了,這就意味著他今年是一個豐收年。等賣完豬崽,來年他準備改行養羊,他要養一成群的羊。他已經計謀很久了,但同窩的駝背浪又說現在養羊還有啥用?如今大家都養奶牛了,一斤奶不知道能賣多少錢?現在的老劉七上八下,反正這是明年的事,走一步算一步吧,等有了錢,自然好辦。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把豬崽養得又肥又美。
最近幾天,惡劣的天氣讓他多了幾分擔憂——還是豬崽的問題。冷冷的寒風透過簡陋的豬圈,已經讓豬崽們凍得瑟瑟發抖。有一條豬崽全身發燙,估計是“發燒”了。讓老劉甚是擔心,他花了兩天時間給可愛的豬崽們換了一個愛巢——原來是石頭砌成的豬圈,現在換成是層層疊疊的磚頭,這樣寒風就不會乘虛而入了。再鋪些秋天收割的禾杆,他自己都滿意得差不多要與豬同眠了。這些豬崽們可真是享上清福了,雖然到頭來還是會被下油鍋。“新房子”蓋成了,經費花了不少。現在這些豬崽可是他這次過年的唯一希望。豬崽們,得爭氣啊!
他想著,早已進入林子深處。在山窩裏,有一兩片荒廢的梯田,長滿了豬草,如今也被凍得發黃,但勉勉強強還可以湊合著給豬食。往上看,是一條嶄新的黃泥路,現在已經蔓延到公王河上遊來了。新鮮的事物總是讓人好奇。反正有時間,上去瞅瞅唄!他連爬帶跳來到黃泥路,氣喘籲籲的他見到如此壯觀的景象,不由心生感慨:世事真的是變幻莫測。
等等,奇怪了,這不是我晚清時期哪個太公的墳墓嗎?咋成了這樣?不用說了,肯定是工程實施到這裏的時候給鏟了半邊角唄。
這怎麽成?墳墓好歹是死人的房子、歸宿。你想想看,假如你家缺胳膊少腿的你會好受嗎?不好過就對了。不行,我得問問清楚。怎麽今天沒有人在這裏施工呢?
他們完了,我非得跟他們講明事理不可。舉頭三尺有神明,他們驚動了天國的靈魂,等著受罪吧!他攜著怒氣拔腿向水窩走去。
黃大利如期來至韓峰山。這一次與平時不同的是,他帶了一個新人,李晨凱。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換舊人。
“大利叔,我們這是到哪了?”李晨凱坐在後麵,瑟瑟發抖問。
“哦,我們到村口了,這條舊路是去林場的。”黃大利戴著頭盔,聲音若隱若現。
好端端的,怎麽一個大學生會來砍樹背柴呢?黃大利怎麽也不明白,他不明白李晨凱的做法,更加不明白李炳年的決定。一個好好的公司有他的發展前途啊!就算他做不了經理助理,文員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可是李炳年偏不讓,以前還在嘮叨要是兒子迴來幫一把該多好。
李炳年是真的生氣。其實他讓李晨凱多經曆世事,並不是一件壞事,相反,人在艱難的條件下生活,越能磨練出堅強不服輸的性格。
黃大利深深懂得這些道理。
“晨凱,你是不是很冷啊?”黃大利問,他已經很明顯地感覺到李晨凱的兩條腿緊夾著他的屁股,像是一把鉗子死命夾住。
“挺冷的。”李晨凱泛白的嘴唇在發抖。
“這裏地勢比較高,你看到那座巍峨的山巒沒有?那就是韓峰山。我們就在那個山腳下幹活,那裏更冷。”
他突然想到:韓峰山?健杭的老家不是也在這裏嗎?
“我們咋會在這裏幹活?我聽我媽說原來這整片山都是我們買下來的,可是後來聽說是被村民出賣了。”李晨凱一知半解說。
“哦,你也知道這事了?”黃大利不知道該從何說起這件事,他不願把此事的糾紛再蔓延下去,就讓此事消失吧。他問:“你爸是咋安排你的?”
“我爸?他說我自己看著辦,他不會管我的。”
“咋會不管你呢?我看你爸現在還在氣頭上,說啥做父親的不會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
李晨凱沒有想到大利叔會那麽關心他,忍不住要落淚了。
“咋了,我這樣說不對嗎?”
“你說的對。”
“如果你隻是因為我說的這一句話而感動,那你就真的得好好學著長大。”
“怎麽說?”
“你不知道你爸爸為了你,天天盼著你迴去給他幫忙,但他希望你學有所成迴去幫忙,而不是像現在突然輟學迴家。”
大利接著說,“你要為了你爸爸好好讀下去。”
“嗯。”李晨凱已經啞口無言了。
崎嶇不平的路,坐起來特別難受,滿路的石子震得李晨凱屁股瘙癢。又到了熟悉的地方,轉彎過去是旱水窩的岔路口。唉,物是人非,情何以堪?
“咦,那不是林金納嗎?”黃大利看到林金納在路口,砍了一簇竹苗。雖然黃大利和林金發兄弟情義決裂了,但和林家的其他幾個兄弟還有深厚的友誼。
“利哥,咋那麽早來了?”林金納背著竹苗,頭發蓬鬆,嘴裏吧嗒吧嗒抽煙。
“你身後的這個是?”
“哦,我侄子。”
李晨凱對他點點頭。
“要不去我家喝杯茶?”
“不了,你背著竹苗幹啥?”黃大利覺得這竹苗很奇怪。
“唉,老頭子昨晚走了。”林金納傷神起來。
“啥?林老頭子……去世了?”難怪林金納會來取竹苗(農家葬禮上,竹苗為死人掛蚊帳所用)。
一陣陰風吹過,像是林老頭子的不告而別。是啊,這個晚清出生的老頭子,看著家鄉每一寸土地的變化,伴隨著興衰沉浮走過了九十載光陰,如今也好上路了。
“你爸他不是還挺好的嗎?咋說走就走了?”黃大利憂傷地問。
“還不是因為我大哥。老頭子說我大哥不能見利忘義,不能忘了你對我們的大恩大德,可我大哥他就是不聽啊!是吧?最後還是一意孤行,把林子賣給小徐。結果我爸知道了,就把我大哥找去,兇狠罵了一頓。你說要是倒退幾十年,我爸他還健壯,也不會任由我大哥私自決定林場的事。”
林金納又點根煙說:“如今我大哥是越來越猖狂,最近不是在開路嗎?走到公王河上遊的時候,地方狹小,結果鉤機把老劉的祖墳給刨了半邊天。現在那個事未處理,接著我爸就走了。”
怎麽成了這般模樣?先不要管這些吧,林老頭子走了,願逝者安息!一路走好。
早晨六七點間,天微微亮,灰蒙蒙的天際,黑壓壓的一片。昨晚開始下雨,地上濕了。寒潮,再度蔓延到大江南北。冷鋒過後的天氣冷得讓行人顫顫巍巍,輕輕的微風掠過,已經讓手腳都麻痹了。
李炳年和黃大利約好把死小子交給他看管。
黃大利每天上午進山裏看管進度和打理大小雜物,雖然他在山裏麵算個顯赫的人物,可還是要幹粗活。上午幹完活,他去林鐵生家吃個飯(林鐵生去做門衛後,把鑰匙留給了黃大利),午休後,繼續幹活到傍晚五六點,接著駕著摩托車迴鎮上家裏。
其實黃大利並沒有多少文化知識,他能得到老板的重用,靠的是他的有情有義。情義自古以來都很重要。至今為止,最顯著的應該就是關二哥了。他一直靠情義打拚,卻碰上了他今生為之納悶的事——他一直待林金發如親兄弟,可是林金發卻用他們之間的感情從中取利,最後把兩個人的感情拉向破裂的邊緣。
他不明白林金發怎麽就成了視金錢如生命,視感情如糞土的小人。
感情的破裂往往會改變一切。
我們已經知道,旱窩的山林還是賣給黃大利去處理,而水窩人的山林卻被小徐掠奪了。本來兩窩的村民相處得很好,卻因為林場的事情,把幾代人的交情化成了煙灰——一吹就散了。
肉眼看,表麵上的關係還是相處得很好,你不犯我,我不犯你,大家過得平平靜靜。主要的矛盾要屬黃大利和林金發兩個人,林金發就是看不慣黃大利比他歲數小,腰纏萬貫,富麗堂皇的樣子。林金發想:憑啥我比他年紀大還要聽他指手劃腳?跟著黃大利又賺不了幾個錢,啥時候能坐吃無憂?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林金發的一念之詞,改變了兩個人的關係,甚至改變了兩窩子的交情。
在小徐的巨額投資之下,不多時,一條嶄新的黃泥路產生了。這條“生命線”從村口分叉的地方一直鋪到林子深處——彎彎曲曲的黃泥小路穿過林蔭,漫過梯田,再淌過公王河,最後消失在參天大樹的山腳下。
可想而知這個“鋪路“工程是巨大的。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
當然開山架橋的過程並不輕鬆,反倒是困難重重,傷痕累累。
在經過公王河一帶的時候,大大咧咧的鉤機把不該動土的地方也撓了癢——老劉的十六世祖墳給刨了。
起初,老劉把家裏的十六頭豬崽喂飽之後,去山裏割些豬草迴來儲備,好準備過冬,如今現在的天氣說不準會降霜,到時候再去撿豬草已經晚了。
老劉上山了,跟江湖大盜似的,臉上的絡腮胡子是他獨有的標誌。手持鐮刀,背馱著一個竹籃,頭戴鬥笠,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是去赴宴,難不成江湖上又發生什麽腥風血雨的事情了?他哼著小調,高高興興。是啊,就快年末了,豬崽也差不多可以賣掉了,這就意味著他今年是一個豐收年。等賣完豬崽,來年他準備改行養羊,他要養一成群的羊。他已經計謀很久了,但同窩的駝背浪又說現在養羊還有啥用?如今大家都養奶牛了,一斤奶不知道能賣多少錢?現在的老劉七上八下,反正這是明年的事,走一步算一步吧,等有了錢,自然好辦。現在最重要的任務是把豬崽養得又肥又美。
最近幾天,惡劣的天氣讓他多了幾分擔憂——還是豬崽的問題。冷冷的寒風透過簡陋的豬圈,已經讓豬崽們凍得瑟瑟發抖。有一條豬崽全身發燙,估計是“發燒”了。讓老劉甚是擔心,他花了兩天時間給可愛的豬崽們換了一個愛巢——原來是石頭砌成的豬圈,現在換成是層層疊疊的磚頭,這樣寒風就不會乘虛而入了。再鋪些秋天收割的禾杆,他自己都滿意得差不多要與豬同眠了。這些豬崽們可真是享上清福了,雖然到頭來還是會被下油鍋。“新房子”蓋成了,經費花了不少。現在這些豬崽可是他這次過年的唯一希望。豬崽們,得爭氣啊!
他想著,早已進入林子深處。在山窩裏,有一兩片荒廢的梯田,長滿了豬草,如今也被凍得發黃,但勉勉強強還可以湊合著給豬食。往上看,是一條嶄新的黃泥路,現在已經蔓延到公王河上遊來了。新鮮的事物總是讓人好奇。反正有時間,上去瞅瞅唄!他連爬帶跳來到黃泥路,氣喘籲籲的他見到如此壯觀的景象,不由心生感慨:世事真的是變幻莫測。
等等,奇怪了,這不是我晚清時期哪個太公的墳墓嗎?咋成了這樣?不用說了,肯定是工程實施到這裏的時候給鏟了半邊角唄。
這怎麽成?墳墓好歹是死人的房子、歸宿。你想想看,假如你家缺胳膊少腿的你會好受嗎?不好過就對了。不行,我得問問清楚。怎麽今天沒有人在這裏施工呢?
他們完了,我非得跟他們講明事理不可。舉頭三尺有神明,他們驚動了天國的靈魂,等著受罪吧!他攜著怒氣拔腿向水窩走去。
黃大利如期來至韓峰山。這一次與平時不同的是,他帶了一個新人,李晨凱。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換舊人。
“大利叔,我們這是到哪了?”李晨凱坐在後麵,瑟瑟發抖問。
“哦,我們到村口了,這條舊路是去林場的。”黃大利戴著頭盔,聲音若隱若現。
好端端的,怎麽一個大學生會來砍樹背柴呢?黃大利怎麽也不明白,他不明白李晨凱的做法,更加不明白李炳年的決定。一個好好的公司有他的發展前途啊!就算他做不了經理助理,文員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可是李炳年偏不讓,以前還在嘮叨要是兒子迴來幫一把該多好。
李炳年是真的生氣。其實他讓李晨凱多經曆世事,並不是一件壞事,相反,人在艱難的條件下生活,越能磨練出堅強不服輸的性格。
黃大利深深懂得這些道理。
“晨凱,你是不是很冷啊?”黃大利問,他已經很明顯地感覺到李晨凱的兩條腿緊夾著他的屁股,像是一把鉗子死命夾住。
“挺冷的。”李晨凱泛白的嘴唇在發抖。
“這裏地勢比較高,你看到那座巍峨的山巒沒有?那就是韓峰山。我們就在那個山腳下幹活,那裏更冷。”
他突然想到:韓峰山?健杭的老家不是也在這裏嗎?
“我們咋會在這裏幹活?我聽我媽說原來這整片山都是我們買下來的,可是後來聽說是被村民出賣了。”李晨凱一知半解說。
“哦,你也知道這事了?”黃大利不知道該從何說起這件事,他不願把此事的糾紛再蔓延下去,就讓此事消失吧。他問:“你爸是咋安排你的?”
“我爸?他說我自己看著辦,他不會管我的。”
“咋會不管你呢?我看你爸現在還在氣頭上,說啥做父親的不會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
李晨凱沒有想到大利叔會那麽關心他,忍不住要落淚了。
“咋了,我這樣說不對嗎?”
“你說的對。”
“如果你隻是因為我說的這一句話而感動,那你就真的得好好學著長大。”
“怎麽說?”
“你不知道你爸爸為了你,天天盼著你迴去給他幫忙,但他希望你學有所成迴去幫忙,而不是像現在突然輟學迴家。”
大利接著說,“你要為了你爸爸好好讀下去。”
“嗯。”李晨凱已經啞口無言了。
崎嶇不平的路,坐起來特別難受,滿路的石子震得李晨凱屁股瘙癢。又到了熟悉的地方,轉彎過去是旱水窩的岔路口。唉,物是人非,情何以堪?
“咦,那不是林金納嗎?”黃大利看到林金納在路口,砍了一簇竹苗。雖然黃大利和林金發兄弟情義決裂了,但和林家的其他幾個兄弟還有深厚的友誼。
“利哥,咋那麽早來了?”林金納背著竹苗,頭發蓬鬆,嘴裏吧嗒吧嗒抽煙。
“你身後的這個是?”
“哦,我侄子。”
李晨凱對他點點頭。
“要不去我家喝杯茶?”
“不了,你背著竹苗幹啥?”黃大利覺得這竹苗很奇怪。
“唉,老頭子昨晚走了。”林金納傷神起來。
“啥?林老頭子……去世了?”難怪林金納會來取竹苗(農家葬禮上,竹苗為死人掛蚊帳所用)。
一陣陰風吹過,像是林老頭子的不告而別。是啊,這個晚清出生的老頭子,看著家鄉每一寸土地的變化,伴隨著興衰沉浮走過了九十載光陰,如今也好上路了。
“你爸他不是還挺好的嗎?咋說走就走了?”黃大利憂傷地問。
“還不是因為我大哥。老頭子說我大哥不能見利忘義,不能忘了你對我們的大恩大德,可我大哥他就是不聽啊!是吧?最後還是一意孤行,把林子賣給小徐。結果我爸知道了,就把我大哥找去,兇狠罵了一頓。你說要是倒退幾十年,我爸他還健壯,也不會任由我大哥私自決定林場的事。”
林金納又點根煙說:“如今我大哥是越來越猖狂,最近不是在開路嗎?走到公王河上遊的時候,地方狹小,結果鉤機把老劉的祖墳給刨了半邊天。現在那個事未處理,接著我爸就走了。”
怎麽成了這般模樣?先不要管這些吧,林老頭子走了,願逝者安息!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