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新陽城是一個整整超過六十萬人口的縣城,始建於清乾隆三年。自清代乾隆年間以來,新陽豐衣足食,商業日益昌盛,國泰民安。這裏也是著名僑鄉:華僑逾五十萬,主要旅居東南亞的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這裏的旅遊業也相當發達,每年港澳台和旅居華僑的遊客所帶來的收益占總收入的八成以上。在改革開放浪潮的湧動中,新陽漸漸步入商業化城市的建設,看看穿過新陽的汶水河兩岸的景色就知道了,豪華別墅層出不窮,城市規劃井然有序。再看看近年來,各超級市場拔地而起,肯德基、麥當勞、好又多等元素的加盟,成為新陽又一朝氣蓬勃的新景象。逛街的男女老少也在追求時尚,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放眼望去,如今的女孩子個個都穿起了惹火的短裙和露骨的背心,頭發的顏色和造型也跟著時髦起來了。在某個街角,要不是仔細觀察,真的很難發現這就是新陽。


    表麵上看起來這是一個富庶的地方,實際上這裏是全省首屈一指入不敷出的貧困縣,貧富差距非常嚴重。


    我們先來想象一個場景:這裏四麵環山,有一座類似“四合院”的大瓦房,屋簷的幾塊瓦片不知道什麽時候被風吹落在地上了;天井和牆壁是沒有用水泥刷過的,有些殘舊的牆壁上掛著幾隻燕窩,此刻早已人去樓空,隻留下燕子白色的排泄物,在地上堆成一大片,和廳堂泛著淺綠色的苔蘚形成鮮明的對比;再看看天井被凜冽的寒風掃蕩過後剩下的一些小草,已經沒過腳踝,天一下雨,雨水從南牆上麵破瓦的縫隙中滲進去,被雨水衝洗過的地方,早已揶揄成一片;還有就是門口不知什麽時候開始長了一棵龍眼樹,它幾乎快撐破突出的屋簷了。孤立的屋子四周雜草叢生,原來通往的小路也失去了昔日的寬敞和平坦,坑坑窪窪的路麵上長滿了野草……


    我們很難想象,這確實是存在的。這是一個家,是林健杭的家。傳說這裏經常鬧旱災,所以人們管它叫“旱窩”,而林義東家與林健杭家相隔一條公王河,處於低勢,經常鬧水荒,因而得名“水窩”。


    近幾年來,大家都往縣城搬家了,所以這裏基本上沒有幾戶人住在這裏,隻是逢年過節有根的人會迴去拜拜祖先,熱鬧一番。雖然現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但是林健杭一家為了讀書而欠下一屁股的債,現在也還還不清,就更不用說他們可以搬家到縣城去了,想都不用想。這裏實在是沒辦法住人了,因為這裏已經和現代文明接不上軌了。


    唉!盡管人煙荒蕪,但依然還有一大家子人生活在“水窩”。好朋友林義東的家不也在這裏,他的爸爸不也在家種地?


    杜小賢過來和林義東打招唿認識之後,大家各自收拾行李,準備下車。坐了五個鍾頭的車,現在大家也應該夠累的了。杜小賢帶著笑臉下車了,而林健杭卻一臉憂鬱,他把問題歸咎於在車上沒有休息好。林義東也帶著他家小孩下車了。下車之後,三人互相告別。林健杭和杜小賢約好星期日一起迴廣州,杜小賢樂嗬嗬答應了。


    一下車,便人潮擁擠,好像是在歡迎林健杭迴家似的。今天是新陽成立50周年紀念日,喜愛看熱鬧的百姓早已恭候多時,歡唿雀躍了。林健杭的思緒立馬活躍起來,湊過耳朵聽旁人的紛紛議論,才知道今天的大遊行始於縣政府廣場,沿著新世紀富民路走,沿途經過新陽高級中學(即是林健杭的母校),下坡便到了民生律師事務所,穿過國道經過杜氏家私企業和徐氏家私企業,漫過許多大型企業的商業區,最後與縣人民醫院擦肩而過。


    這麽熱鬧的場麵怎麽可以錯過呢?李晨凱沒有迴家真是可惜了。


    林鐵生知道小兒子要迴來,早已在人群中靜靜地等待。林健杭一下車,立刻聽到他爸爸在唿喚他:“小弟,這邊哩……”林健杭的眼球在搜索他的父親。頭發灰得像枯草,蓬鬆像鳥巢,褲腿一高一低,旁邊有一架“嘉陵”摩托車。林健杭應了一聲走過去,走近點,林鐵生臉上的皺紋多了幾條,滄桑的麵容中露出兩排潔淨的牙齒。他在腦子裏閃過的第一個概念是:爸爸老了。


    林鐵生沒說多少話,木炭般的手接過林健杭的手提包,綁在車子的鐵架上。


    “今天可真夠熱鬧的哩!”林健杭對爸爸說。


    林鐵生向擁擠的車隊中指了指說:“看見那輛載著木材的拖拉機沒?你金發伯在那。”


    林健杭向爸爸指著的方向望去,似乎沒有看到也說看到了。他問:“那他應該跟大利叔在一起吧?”


    林鐵生似乎沒有聽見:“你的萬祥伯也來了,他不知在哪,我們就不去找他了。”


    “萬祥伯?那素晴也來了?”


    林鐵生沒有迴答他,說:“先不看熱鬧了,你媽還在等你呢!”


    一提起馮素晴這個表妹,林健杭就特別懷念。隻是素晴表妹住得有點遠,不能常常來往,也就是逢年過節才見一兩次麵。另外萬祥伯也不願意讓素晴常來跟他玩。每次素晴嚷著不想離開,馮萬祥就硬是拉著素晴迴家。現在掐指一算,也有好幾年沒有見麵了,不知道素晴表妹現在剛上高中情況咋樣了。林健杭眼前浮現馮素晴可愛的樣子,不經意間笑了。


    林健杭觀察了一下附近的變化:道路泥濘不堪,此刻火車站正在重新改造。幾輛大型的推土機和鉤機在不停地作業,再看看附近的一家超市也在今年熱鬧的氛圍中開張了。


    林鐵生不知道什麽時候發動了引擎。


    “哦,好哩。”經過熙熙攘攘的人群的時候,林健杭似乎用餘光看見了李晨凱的爸爸李炳年……他跨上摩托車的時候輕輕地拍了一下林鐵生壯實的肩膀。


    是啊,林鐵生就是靠著這壯實的肩膀,辛辛苦苦供養林健杭五兄妹上大學的啊!他印象特別深刻:在他還沒上大學之前,有一次林鐵生和二哥林健明還有他一起上山,把林鐵生早已裁量好的木材光用肩扛到大路上去,再裝車賣掉木材,這樣林健杭的生活費基本上不用擔心了。身為美術教師的林健明和林健杭聊天說大學是什麽樣子,應該如何樹立目標。


    一旁的林鐵生話語不多,偶爾笑笑,表示他在聽,實在是累了,才搭上幾句話。林鐵生知道,這是年輕人的話題,他能說什麽呢?雖然他曾經做過小學的代課老師,精讀過“三國”。可是他老了,思想跟不上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了。


    林健杭記得林鐵生老是講“三國”的故事,一說就熱血沸騰——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張飛大鬧長阪橋、諸葛亮舌戰群儒……林鐵生還以自己讀過“三國”和“水滸”為驕傲,老是在王惠英麵前說他是有文化的人。然而,他處事的某些方式總是受到王惠英的指責和埋怨。


    如今他的想法確實已然過時,時代改變了。現在不是艱苦歲月中的“文革”時期,很多父輩的想法都已不適應這個時代發展的需要了,可他們依然要前行。


    坐在後麵的林健杭感到特別舒服和溫馨。這部“嘉陵”車快退休了,可這部“老爺車”給他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迴憶。他記得這部車接“鳳凰牌”自行車的崗位,當時林鐵生給人家賒賬才弄迴家,大家見了都快樂瘋了,忍不住摸摸它的質感,它就像剛出生的小牛犢一樣可愛。大家忍不住上去坐坐感受開車的感覺。林健杭還和林義東玩“載人遊戲”,林健杭是司機,林義東是乘客。他們一直玩,不停地換角色,不亦樂乎。還有一次上學,他和義東走在迴家的路上,遠處駛來了一輛摩托車,開車的是他的爸爸。他當然要林鐵生載他迴家了,誰願意走這崎嶇不平沒有盡頭的山路啊?


    然而現在它老了,已經不能發揮當年的作用了。沒走幾步路,排氣筒喘了幾口黑氣……


    車子緩緩地駛過新陽大橋,橋下的泥水把整條汶水河汙染成一片黃色的海洋。近幾年隨著場地不斷地開發,環境汙染愈加嚴重。商家們隻顧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環保的重要性,這樣做的後果隻會害人害己。難道他們沒有聽說過世界末日嗎?不過說實話,瑪雅人的預言怎麽可以相信呢?我們應該用科學的眼光分析問題。


    駛過新陽大橋,轉了個彎,不多時,他來到了林鐵生工作的地方。在這個不出五平方米的保衛室裏,堆放著一張床、一張書桌、一桌茶幾、兩張沙發凳和幾張小塑料凳。陰暗潮濕的廁所讓人覺得特別不舒服。假如一個蒙古大漢生活在這裏,估計他也受不了了吧?


    沒錯,林鐵生“上班”的地方就是這裏,中午就在這湊合吃一餐吧!


    林健杭放下行李,開口問:“怎剛剛沒人在這看守?”


    一旁剛下車的林鐵生便答:“你媽在這哩,現在出去買菜了吧。”


    林健杭覺得奇怪,這裏要是沒人看管的話,那是失職,這不是有責任心的爸爸的作風。


    原來林健杭要迴家的消息還是王惠英告訴林鐵生的。恰好星期五了,林健一兩口子沒課,所以王惠英早早便到林鐵生這裏。這樣一來,林鐵生可以去接兒子,二來她可以幫忙看守。


    臨行之前,她還高興地告訴噘著奶嘴的小珞妹:“小珞妹,你的小叔要迴來哩,爺爺去接叔叔哈,小珞妹要乖!”


    王惠英一直在等,等到十二點多,還沒到,於是折身去了附近不足二十米的菜市場。她心裏盤算買什麽菜好呢?挑來挑去,買了十塊錢排骨、五塊錢豬肉、一根蘿卜、一束小白菜。她要煲蘿卜排骨湯給兒子補補身體。她還特地買了林健杭最愛吃的“醃麵”。剛踏足出了菜市場,她敏銳地察覺到兒子已經到了,趕忙加快腳步迴去了。


    “小弟,你到了?”王惠英笑著問。


    “媽,你去買菜了?”林健杭見到王惠英後,笑著迴答。


    王惠英用一種愛的眼光看著林健杭。是啊,這個令她驕傲的兒子,是個了不起的大學生耶,她當然開心了。


    而林健杭看到王惠英之後,她閃過的第一個想法是:媽媽還是那麽年輕。盡管她已經五十五歲了,銀發也布滿了鬢角,但她臉上的紅暈和略微發福的身體讓他覺得特別心安和滿意。最讓他感到年輕的,應該要屬王惠英健康樂觀的心情。和林鐵生比起來,他總覺得爸爸承受了太多,所以才會日漸褪色。


    “咳咳咳……”林鐵生傳來了咳嗽音。


    “怎我爸還那麽咳?”林健杭對著王惠英問,“不是叫他別抽煙了嗎?”


    王惠英邊說邊煮飯:“你爸人就這樣,有事沒事坐下就抽,真是欠抽。”


    王惠英問林鐵生:“有沒有瞅見萬祥哥?”


    “人忒多,哪裏能看到?”


    “人家好不容易來一趟縣城,好歹你也叫人家來歇陣腳喀!”


    “他是來賣菜又不是看熱鬧……”


    “賣菜也要見人家一麵啊,素晴說來縣城中學上高中,你也不去看看?”


    “你又不是不知萬祥哥不太願意和我們來往……”


    王惠英得瑟一下,對兒子關心說:“我今天煲湯給你喝,你最近身體恙吧?”。


    “我好著哩,甭操心。”


    林鐵生說:“小弟,過來喝杯茶哩。這是上好的龍井……”


    林健杭坐下喝了口茶,林鐵生從口袋中拿出一個牛奶糖給他。


    “還吃啥糖?等一下吃飯了。”王惠英見到林鐵生拿出糖說。


    “這是阿鄒拿的,”林鐵生嘴上跟王惠英解釋,手往兒子這邊遞糖。


    林健杭拿起糖,塞在口袋說:“待會再吃。”


    “待會吃完之後,就去你大哥那裏。”王惠英說完,把電飯煲的開關給關了,接著開始煮菜。


    林健杭最喜歡吃他媽媽燒的菜了。剛吃著飯,隻見門口來了一個五十上下人老珠黃的中年婦女,她是林鐵生口中的阿鄒。乍眼一看,鄒嬸臉頰像核桃酥。


    “還在吃飯呦?怎那麽晚的哩?……這是你兒子麽?”愛說話的鄒嬸一連問了幾個問題,喋喋不休。林健杭隻是笑笑叫了句阿姨好。王惠英邀請她也一起吃。


    這時候,一陣喇叭響打斷了他們的談話,林健杭目光轉移到門外,原來是他大哥林健一駕著摩托車來了。他微笑著跟林健一打招唿之後,繼續吃他的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他們身邊的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托爾斯泰的學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托爾斯泰的學生並收藏他們身邊的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