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江雲濯已經在聖魔穀逗留一個月了,這一個月他已經將那《十萬個小故事》看了個遍,雖然書名為十萬個,其實哪有那麽多啊,江雲濯仔細數了數一共是三百六十五個故事,記錄的都是梁國的故事,大多是些誌怪小說,這裏還記錄了許多王公大臣不為人知的一麵,隻是這裏記錄的大多是江雲濯爺爺輩或者更早的事兒,就連他父輩的事兒也是極少。
(弘慶元年二月十五日,月圓)這天夜裏江雲濯剛睡下便聽外邊鼓聲大作,原以為是哪裏的軍隊,出去看見海水倒灌進黑蛟河,江雲濯和大靐在高處躲避,隱隱聽得四周有隆隆聲響,久久不停。大靐常在水中,他猜測這聖魔穀的穀內肯定有洞穴或者是暗河。
大水持續了七八天,後來潮水退去,黑蛟河的水位急劇下降,露出一片大沙地。江雲濯好奇在沙地上閑逛。突然大靐唿喊江雲濯,順著大靐的聲音尋去這裏果真有一處洞穴。洞中還有少量積水剛沒腳背。
江雲濯取出一副巴掌大的龜甲,這是前些天兩人在海邊撿的,從品相上來看應該不是天然的,許是誰用過遺失在這裏。江雲濯將三枚銅錢放入龜甲中,閉目凝神,反複六次搖勻卜出一卦,確認短時間內海水不會再來,天也無雨,於是放下心來,取出火折子與大靐一同進入洞穴。
江雲濯有著法眼即使靠著微群的火光也看的清,走不多時前方無路,他伸手去摸前麵是一塊極其光滑的石板,再仔細摸摸似乎有字,將火光湊近來看那石板上赫然寫著“紫櫚洞”三個字。
石板一旁癱坐著一具屍骨,由於時間太長肉身已經腐爛,衣服雖然褪色可但是做工精細應是富貴人家,那屍骨一隻手緊緊扒住石板,手上帶著金鳳鐲,看起來應該是具女屍。
江雲濯用手拍拍那石板隻聽得“咚咚”作響,裏麵似乎別有洞天,這應該是一麵石門,想到這江雲濯匯聚丹田氣雙臂用力將那石門推開,許是碰到了什麽機關洞中突然亮了起來。
江雲濯與大靐進入內洞,洞中無水,隻見洞中桌椅板凳一應俱全,鍋碗瓢盆,筆墨紙硯擺放整齊,四方洞璧刻滿了文字與圖畫,是些高超劍術江雲濯不由看的出神。突然大靐大叫一聲,江雲濯前來匆忙查看,隻見那石桌前儼然坐著一個人,準確的說是一具屍體,一把白骨。
這屍骨上傷痕不少,隻是都不致命,從骨架大小來看應該是個壯年男子。屍骨後立有一塊石碑,上麵刻著“聖魔塚”三字。
江雲濯想想聖魔穀,紫櫚洞,聖魔塚這些讓他想起了師父送給他的十萬個小故事。
那十萬個小故事的最後一篇,名為聖魔篇,記載的是一個名叫司馬師的劍客,算輩分該是江雲濯太爺那輩。這個司馬師的出身書上寫為不詳,這還是江雲濯第一次見到有什麽東西是他師父不知道的,因此他對這個司馬師產生了好奇。
還記得趙煜常說的人間劍客巔峰者常被冠以劍神,劍仙的稱號。這個司馬師有兩個稱號一個是劍聖,一個是劍魔。
這人前半生一直是籍籍無名,直至那年泰梁山上群雄爭鋒,天南海北群雄爭霸,最後選出四大高手,直到這位司馬師出手,憑借手中一柄聖靈劍連敗四大高手,四人不服聯手來鬥司馬師又敗下陣來,司馬師自此名聲大噪,有了劍聖的稱號,那時他不過剛二十歲。
朝廷得知此事派遣使者請他入朝為官,被其拒絕,此人誌不在廟堂,意在江湖之中,此生所求即為遊曆天下遍訪劍客練就絕世劍法。
時逢太祖皇帝在位,司馬師又常去北方部落拜訪草原第一英雄完顏卓瀚,這一來令太祖爺很不滿意,於是暗中給幾大門派下通緝令,追捕司馬師生死無論。
書中記載當時的九大門派都曾參與過圍殺司馬師的計劃,他又和當時得魔教教主令狐雄走的很近,所以那時他在梁國無論是官家還是武林都不歡迎他,然而這司馬師確是憑借一把聖靈劍擋住了所有人的圍殺,每受堵截圍殺他總能化險為夷,並且總是傷而不殺,這一舉動不但沒有讓那些人感動,反而加深了殺死司馬師的決心。
那一年太祖皇帝的親妹妹梁國長公主林甯兒與邢王世子訂婚。林甯兒不願嫁給邢王世子,因為在她的心裏早有一個心上人是九大門派中九陽門的少門主呂仁義。
林甯兒出逃皇宮,那日走到四季城,那時的四季城並不像現在有梁國軍隊駐守,而是完全在江湖人士的手中,四方遊俠,牛鬼蛇神都在這裏聚集,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也就不免有些雞鳴狗盜之徒。
林甯兒初入江湖在酒館喝酒,不慎錢袋被偷無錢結賬,老板鄭老咪又是個色鬼,眼看要被抓住糟蹋,正被司馬師撞到,結了酒錢救下姑娘。
那時的司馬師二十五歲風流倜儻又是習武帶劍一表人才,那林甯兒也是年芳十九楚楚動人。林甯兒對司馬師這樣的江湖俠客極其崇拜,手裏又沒有銀錢不能趕路,於是一直跟著他,起初司馬師並不同意,雖然他不知道這姑娘的具體身份,可是從這丫頭的言談舉止便能看出她出身富貴。又聽說這丫頭要去九陽門,自己也不想招惹麻煩,於是給了些錢財甩掉她獨自走了。
林甯兒去尋呂仁義,那時的九陽門是江湖大派,與朝中各官員也有交情,呂仁義不想招惹邢王於是拒絕了林甯兒,派人把他送迴皇城,林甯兒半夜趁看守不備逃了出去,卻是無處可去,一氣之下選擇尋死,在那樹林中選了一棵歪脖樹要上吊自盡。
無巧不成書又是司馬師自那路過,這會兒林甯兒剛吊上呢,司馬師將她救下。公主醒後一眼認出眼前人是當初救過自己的那個劍客。
司馬師這個人比較孤僻,不愛和誰說話。林甯兒倒是活潑好動,一直纏著他。司馬師想甩掉她又害怕她再尋死,思來想去想出一個好辦法帶她迴了自己平時練劍的山穀,穀中半山腰有一處洞穴,是司馬師平時歇腳的地方。
司馬師的本意是讓這姑娘看看這條件多苦把她嚇走,哪知那姑娘倒開始規劃這山洞該怎麽布置。
司馬師假借練劍之名出洞去,實則暗中觀察著姑娘的動向。
再看林甯兒她看洞中石桌石凳倒是齊全,隻是其他啥也沒有這怎麽過日子啊,第二天她便和司馬師借了匹馬走了。
司馬師雖然賠了一匹馬,但是目的達到了心中原本開心,不想到了晚上輾轉反側睡不著覺,原本自己一個人無牽無掛也過了二十多年,不想隻和這姑娘待在一起三四天,她一走心中確實空落落的。
又過了七日,這天林甯兒居然又迴來了,隻見她背了一個極大的包裹,累的身上都是汗。司馬師見了吃驚分曉,不知那瘦弱的身軀如何采購,帶迴那麽多東西。林甯兒有一對金鳳鐲,是她已逝的母後留下來的,她當了其中一隻,置辦了些鍋碗瓢盆,筆墨紙硯。
自那之後司馬師不再趕林甯兒走,又偷偷將那金鳳鐲贖了迴來,還給林甯兒。林甯兒吵著要學劍法,司馬師也應允了,隻是她一個富貴公主哪裏吃得了那苦,隻是為了和司馬師在一起罷了。洞內有一株櫚木,木身呈紫紅色,也是林甯兒帶迴來的,自那時此洞命名為紫櫚洞。
又過了一年正逢正月十五,司馬師與林甯兒迴九華城看燈,不想被同去九華的呂仁義發現,趁著林甯兒落單將她抓走,又通知太祖皇帝帶大軍布下天羅地網,派人假借林甯兒之名將司馬師引入包圍圈。
司馬師起身反抗,隻是軍隊太多,他又隻是傷而不殺,時間長了落入下風。呂仁義趁機刺激司馬師說自己早和林甯兒成親了,是他讓林甯兒纏著司馬師為的就是今天來殺他,說著將林甯兒常帶的金鳳鐲拿了出來,又走到身前不知說了什麽,致使司馬師大怒起身大殺四方身受多處傷痕最終衝出重圍。
迴到紫櫚洞中,司馬師打坐運氣,但因為心中不靜無法捋順經脈,打坐關鍵時有人衝進紫櫚洞,正是呂仁義帶的九陽門重高手,還有同為九大門派的星女派,靈樞宗,天宗門弟子,他們推翻石桌,將洞內搞的亂七八糟。
司馬師被他們一攪頓時經脈逆行,周身氣血暴漲,手持寶劍將眾人趕出洞穴,眾人邊打邊行,直行了三四千裏。那一戰司馬師劍法鬼魅難擋,招招致命,共殺了四派共四十九名高手,至此這四大門派一蹶不振。司馬師仍不解氣,手持寶劍殺上九陽門,見人便殺,直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那一戰他又得了個劍魔的稱號,那柄聖靈劍也被稱為魔靈劍。
最後他拎著呂仁義父子的人頭扔在河裏,自己也倒在河中暈死過去,自那之後便再無他的消息了。而皇城那邊據說林甯兒後來也逃出來了,要尋司馬師,隻是也不知所蹤。
江雲濯看那石桌上有一份竹簡,一旁還有一隻金鳳鐲,做工精細與那門外女子所帶的應是一對。
翻開竹簡是那司馬師的手書,為其平生感慨:
餘本南疆一賤乞,上無父母,下鮮長兄,行乞四方,蒙百家心善,施以粥食,苟活於世。
餘生性貪玩,總角之年,遊水於黑蛟河,時天降暴雨,河水暴漲順流而下,巧遇一遊方跛道,施以援手,保全性命。是日起奉為恩師,結發修行,講經說道。
曆二年有餘,師病逝,彌留之際唿至身旁,謂:少造殺孽,方能延年。
餘謹記師命,協師之劍下山謀生,時諸國紛亂,百姓流離失所,各門派緊閉山門,充耳不聞。無處所依,為求自保隻得練劍,越三年仍不能通。
時至北方,遇一俠士複姓令狐,身長八尺,氣宇軒昂,俠肝義膽,實謂大丈夫。餘心向往,起結交之意,拜為長兄。自此寢食一處,得傳劍之恩,受益無窮。又得長兄引薦識得草原首傑完顏卓瀚,八拜為交結為兄弟,令狐居長,完顏為次,餘排行在末,長兄賜姓,次兄贈名,自此身有來處矣。
及束發,小悟劍道。弱冠之年會天下英豪於泰梁山,大勝,得劍聖之名。是時林氏清晉橫掃宇內,收服八方,麵排九鼎,登基稱王。下詔招攬,餘以廟堂規束,江湖廣大辭之。自日起追殺不斷,餘謹記師命傷而不殺。
後識一女,芳齡十九,名喚甯兒,活潑好動。疑是仙女下凡來,迴眸一笑勝星華。幾經周折,盟結良緣,自此心有歸者也。
祥和八年協甯兒入九華,觀花燈以解思鄉之情。卻為小人暗算,佳人離散,呂賊執其鐲欲誆騙,本生怒氣。近身密告長兄令狐仙逝,其妻兒困於九陽門。氣衝鬥牛,經脈逆行,胸中怒氣難收,殺透重圍迴穀調息。
然賊人追至,運息之半打入山門,破餘清修,心魔至現,氣血逆行,難平怨氣殺至九陽山門,求長兄遺孀,不予,遂平山門。唯尋得遺子亙兒,長嫂不堪呂賊之辱,自縊而亡,得劍魔之名。
待安亙兒,協呂賊父子頭顱共附黑蛟河中,以慰長兄,未卒。乃重迴紫櫚洞,打掃庭院,修繕桌椅,自斷長劍棄於山澗。
餘自知命不久矣,果如恩師所說,殺孽深重,以致怨靈纏身,真氣四散。刻畢生劍術於壁,敬待有緣人。自書平生,以示後人,自控心魔,莫步前塵。
餘立世二十又七年矣,自問無愧於心,唯未見甯兒於彌留之際,悔恨終生。卿若迴穀見餘屍身莫生懼意,莫生悲傷,望卿前行,保此身康。
餘非癡傻愚笨之人,自知卿心純良不會害人,呂賊所言,從未當真。此一去當化身皓月,待月灑窗前,見卿於夢深。若有來世,卿又不棄,再結秦晉之好,舉案齊眉,白首不離。
萬般不舍付諸筆端,一尺竹書難表衷腸。司馬師絕筆。
江雲濯看罷不住流淚,看那門口屍骨應該是那林甯兒的,腿骨有損不知道趕了多少路,受了多少罪才趕迴來,卻是精疲力盡推不開石門,殊不知心愛之人已卒於石室內,一對相愛的人一個門裏一個門外,相隔五十餘年不得見麵。
算起來林甯兒也是林星竹的長輩,那自然是江雲濯的長輩。江雲濯和大靐商量後在那紫櫚洞中挖了一個大坑,將這對苦命人埋在一處,室內的那隻金鳳鐲也戴在林甯兒手上,埋於塵土之下。
江雲濯歎道:“這皇室人怎麽都是情種呢”。
(弘慶元年二月十五日,月圓)這天夜裏江雲濯剛睡下便聽外邊鼓聲大作,原以為是哪裏的軍隊,出去看見海水倒灌進黑蛟河,江雲濯和大靐在高處躲避,隱隱聽得四周有隆隆聲響,久久不停。大靐常在水中,他猜測這聖魔穀的穀內肯定有洞穴或者是暗河。
大水持續了七八天,後來潮水退去,黑蛟河的水位急劇下降,露出一片大沙地。江雲濯好奇在沙地上閑逛。突然大靐唿喊江雲濯,順著大靐的聲音尋去這裏果真有一處洞穴。洞中還有少量積水剛沒腳背。
江雲濯取出一副巴掌大的龜甲,這是前些天兩人在海邊撿的,從品相上來看應該不是天然的,許是誰用過遺失在這裏。江雲濯將三枚銅錢放入龜甲中,閉目凝神,反複六次搖勻卜出一卦,確認短時間內海水不會再來,天也無雨,於是放下心來,取出火折子與大靐一同進入洞穴。
江雲濯有著法眼即使靠著微群的火光也看的清,走不多時前方無路,他伸手去摸前麵是一塊極其光滑的石板,再仔細摸摸似乎有字,將火光湊近來看那石板上赫然寫著“紫櫚洞”三個字。
石板一旁癱坐著一具屍骨,由於時間太長肉身已經腐爛,衣服雖然褪色可但是做工精細應是富貴人家,那屍骨一隻手緊緊扒住石板,手上帶著金鳳鐲,看起來應該是具女屍。
江雲濯用手拍拍那石板隻聽得“咚咚”作響,裏麵似乎別有洞天,這應該是一麵石門,想到這江雲濯匯聚丹田氣雙臂用力將那石門推開,許是碰到了什麽機關洞中突然亮了起來。
江雲濯與大靐進入內洞,洞中無水,隻見洞中桌椅板凳一應俱全,鍋碗瓢盆,筆墨紙硯擺放整齊,四方洞璧刻滿了文字與圖畫,是些高超劍術江雲濯不由看的出神。突然大靐大叫一聲,江雲濯前來匆忙查看,隻見那石桌前儼然坐著一個人,準確的說是一具屍體,一把白骨。
這屍骨上傷痕不少,隻是都不致命,從骨架大小來看應該是個壯年男子。屍骨後立有一塊石碑,上麵刻著“聖魔塚”三字。
江雲濯想想聖魔穀,紫櫚洞,聖魔塚這些讓他想起了師父送給他的十萬個小故事。
那十萬個小故事的最後一篇,名為聖魔篇,記載的是一個名叫司馬師的劍客,算輩分該是江雲濯太爺那輩。這個司馬師的出身書上寫為不詳,這還是江雲濯第一次見到有什麽東西是他師父不知道的,因此他對這個司馬師產生了好奇。
還記得趙煜常說的人間劍客巔峰者常被冠以劍神,劍仙的稱號。這個司馬師有兩個稱號一個是劍聖,一個是劍魔。
這人前半生一直是籍籍無名,直至那年泰梁山上群雄爭鋒,天南海北群雄爭霸,最後選出四大高手,直到這位司馬師出手,憑借手中一柄聖靈劍連敗四大高手,四人不服聯手來鬥司馬師又敗下陣來,司馬師自此名聲大噪,有了劍聖的稱號,那時他不過剛二十歲。
朝廷得知此事派遣使者請他入朝為官,被其拒絕,此人誌不在廟堂,意在江湖之中,此生所求即為遊曆天下遍訪劍客練就絕世劍法。
時逢太祖皇帝在位,司馬師又常去北方部落拜訪草原第一英雄完顏卓瀚,這一來令太祖爺很不滿意,於是暗中給幾大門派下通緝令,追捕司馬師生死無論。
書中記載當時的九大門派都曾參與過圍殺司馬師的計劃,他又和當時得魔教教主令狐雄走的很近,所以那時他在梁國無論是官家還是武林都不歡迎他,然而這司馬師確是憑借一把聖靈劍擋住了所有人的圍殺,每受堵截圍殺他總能化險為夷,並且總是傷而不殺,這一舉動不但沒有讓那些人感動,反而加深了殺死司馬師的決心。
那一年太祖皇帝的親妹妹梁國長公主林甯兒與邢王世子訂婚。林甯兒不願嫁給邢王世子,因為在她的心裏早有一個心上人是九大門派中九陽門的少門主呂仁義。
林甯兒出逃皇宮,那日走到四季城,那時的四季城並不像現在有梁國軍隊駐守,而是完全在江湖人士的手中,四方遊俠,牛鬼蛇神都在這裏聚集,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也就不免有些雞鳴狗盜之徒。
林甯兒初入江湖在酒館喝酒,不慎錢袋被偷無錢結賬,老板鄭老咪又是個色鬼,眼看要被抓住糟蹋,正被司馬師撞到,結了酒錢救下姑娘。
那時的司馬師二十五歲風流倜儻又是習武帶劍一表人才,那林甯兒也是年芳十九楚楚動人。林甯兒對司馬師這樣的江湖俠客極其崇拜,手裏又沒有銀錢不能趕路,於是一直跟著他,起初司馬師並不同意,雖然他不知道這姑娘的具體身份,可是從這丫頭的言談舉止便能看出她出身富貴。又聽說這丫頭要去九陽門,自己也不想招惹麻煩,於是給了些錢財甩掉她獨自走了。
林甯兒去尋呂仁義,那時的九陽門是江湖大派,與朝中各官員也有交情,呂仁義不想招惹邢王於是拒絕了林甯兒,派人把他送迴皇城,林甯兒半夜趁看守不備逃了出去,卻是無處可去,一氣之下選擇尋死,在那樹林中選了一棵歪脖樹要上吊自盡。
無巧不成書又是司馬師自那路過,這會兒林甯兒剛吊上呢,司馬師將她救下。公主醒後一眼認出眼前人是當初救過自己的那個劍客。
司馬師這個人比較孤僻,不愛和誰說話。林甯兒倒是活潑好動,一直纏著他。司馬師想甩掉她又害怕她再尋死,思來想去想出一個好辦法帶她迴了自己平時練劍的山穀,穀中半山腰有一處洞穴,是司馬師平時歇腳的地方。
司馬師的本意是讓這姑娘看看這條件多苦把她嚇走,哪知那姑娘倒開始規劃這山洞該怎麽布置。
司馬師假借練劍之名出洞去,實則暗中觀察著姑娘的動向。
再看林甯兒她看洞中石桌石凳倒是齊全,隻是其他啥也沒有這怎麽過日子啊,第二天她便和司馬師借了匹馬走了。
司馬師雖然賠了一匹馬,但是目的達到了心中原本開心,不想到了晚上輾轉反側睡不著覺,原本自己一個人無牽無掛也過了二十多年,不想隻和這姑娘待在一起三四天,她一走心中確實空落落的。
又過了七日,這天林甯兒居然又迴來了,隻見她背了一個極大的包裹,累的身上都是汗。司馬師見了吃驚分曉,不知那瘦弱的身軀如何采購,帶迴那麽多東西。林甯兒有一對金鳳鐲,是她已逝的母後留下來的,她當了其中一隻,置辦了些鍋碗瓢盆,筆墨紙硯。
自那之後司馬師不再趕林甯兒走,又偷偷將那金鳳鐲贖了迴來,還給林甯兒。林甯兒吵著要學劍法,司馬師也應允了,隻是她一個富貴公主哪裏吃得了那苦,隻是為了和司馬師在一起罷了。洞內有一株櫚木,木身呈紫紅色,也是林甯兒帶迴來的,自那時此洞命名為紫櫚洞。
又過了一年正逢正月十五,司馬師與林甯兒迴九華城看燈,不想被同去九華的呂仁義發現,趁著林甯兒落單將她抓走,又通知太祖皇帝帶大軍布下天羅地網,派人假借林甯兒之名將司馬師引入包圍圈。
司馬師起身反抗,隻是軍隊太多,他又隻是傷而不殺,時間長了落入下風。呂仁義趁機刺激司馬師說自己早和林甯兒成親了,是他讓林甯兒纏著司馬師為的就是今天來殺他,說著將林甯兒常帶的金鳳鐲拿了出來,又走到身前不知說了什麽,致使司馬師大怒起身大殺四方身受多處傷痕最終衝出重圍。
迴到紫櫚洞中,司馬師打坐運氣,但因為心中不靜無法捋順經脈,打坐關鍵時有人衝進紫櫚洞,正是呂仁義帶的九陽門重高手,還有同為九大門派的星女派,靈樞宗,天宗門弟子,他們推翻石桌,將洞內搞的亂七八糟。
司馬師被他們一攪頓時經脈逆行,周身氣血暴漲,手持寶劍將眾人趕出洞穴,眾人邊打邊行,直行了三四千裏。那一戰司馬師劍法鬼魅難擋,招招致命,共殺了四派共四十九名高手,至此這四大門派一蹶不振。司馬師仍不解氣,手持寶劍殺上九陽門,見人便殺,直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那一戰他又得了個劍魔的稱號,那柄聖靈劍也被稱為魔靈劍。
最後他拎著呂仁義父子的人頭扔在河裏,自己也倒在河中暈死過去,自那之後便再無他的消息了。而皇城那邊據說林甯兒後來也逃出來了,要尋司馬師,隻是也不知所蹤。
江雲濯看那石桌上有一份竹簡,一旁還有一隻金鳳鐲,做工精細與那門外女子所帶的應是一對。
翻開竹簡是那司馬師的手書,為其平生感慨:
餘本南疆一賤乞,上無父母,下鮮長兄,行乞四方,蒙百家心善,施以粥食,苟活於世。
餘生性貪玩,總角之年,遊水於黑蛟河,時天降暴雨,河水暴漲順流而下,巧遇一遊方跛道,施以援手,保全性命。是日起奉為恩師,結發修行,講經說道。
曆二年有餘,師病逝,彌留之際唿至身旁,謂:少造殺孽,方能延年。
餘謹記師命,協師之劍下山謀生,時諸國紛亂,百姓流離失所,各門派緊閉山門,充耳不聞。無處所依,為求自保隻得練劍,越三年仍不能通。
時至北方,遇一俠士複姓令狐,身長八尺,氣宇軒昂,俠肝義膽,實謂大丈夫。餘心向往,起結交之意,拜為長兄。自此寢食一處,得傳劍之恩,受益無窮。又得長兄引薦識得草原首傑完顏卓瀚,八拜為交結為兄弟,令狐居長,完顏為次,餘排行在末,長兄賜姓,次兄贈名,自此身有來處矣。
及束發,小悟劍道。弱冠之年會天下英豪於泰梁山,大勝,得劍聖之名。是時林氏清晉橫掃宇內,收服八方,麵排九鼎,登基稱王。下詔招攬,餘以廟堂規束,江湖廣大辭之。自日起追殺不斷,餘謹記師命傷而不殺。
後識一女,芳齡十九,名喚甯兒,活潑好動。疑是仙女下凡來,迴眸一笑勝星華。幾經周折,盟結良緣,自此心有歸者也。
祥和八年協甯兒入九華,觀花燈以解思鄉之情。卻為小人暗算,佳人離散,呂賊執其鐲欲誆騙,本生怒氣。近身密告長兄令狐仙逝,其妻兒困於九陽門。氣衝鬥牛,經脈逆行,胸中怒氣難收,殺透重圍迴穀調息。
然賊人追至,運息之半打入山門,破餘清修,心魔至現,氣血逆行,難平怨氣殺至九陽山門,求長兄遺孀,不予,遂平山門。唯尋得遺子亙兒,長嫂不堪呂賊之辱,自縊而亡,得劍魔之名。
待安亙兒,協呂賊父子頭顱共附黑蛟河中,以慰長兄,未卒。乃重迴紫櫚洞,打掃庭院,修繕桌椅,自斷長劍棄於山澗。
餘自知命不久矣,果如恩師所說,殺孽深重,以致怨靈纏身,真氣四散。刻畢生劍術於壁,敬待有緣人。自書平生,以示後人,自控心魔,莫步前塵。
餘立世二十又七年矣,自問無愧於心,唯未見甯兒於彌留之際,悔恨終生。卿若迴穀見餘屍身莫生懼意,莫生悲傷,望卿前行,保此身康。
餘非癡傻愚笨之人,自知卿心純良不會害人,呂賊所言,從未當真。此一去當化身皓月,待月灑窗前,見卿於夢深。若有來世,卿又不棄,再結秦晉之好,舉案齊眉,白首不離。
萬般不舍付諸筆端,一尺竹書難表衷腸。司馬師絕筆。
江雲濯看罷不住流淚,看那門口屍骨應該是那林甯兒的,腿骨有損不知道趕了多少路,受了多少罪才趕迴來,卻是精疲力盡推不開石門,殊不知心愛之人已卒於石室內,一對相愛的人一個門裏一個門外,相隔五十餘年不得見麵。
算起來林甯兒也是林星竹的長輩,那自然是江雲濯的長輩。江雲濯和大靐商量後在那紫櫚洞中挖了一個大坑,將這對苦命人埋在一處,室內的那隻金鳳鐲也戴在林甯兒手上,埋於塵土之下。
江雲濯歎道:“這皇室人怎麽都是情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