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閻錫山的臨時辦公處,由於原先工作居住的督軍府目標太過明顯,經常受到日軍飛機的重點關注,所以閻錫山在迴到太原後,就暫時換了一個地方。
李誌堅將武士敏的信拿給閻錫山看過之後,閻錫山看了一遍後,又拿起來看了起來,過了許久,才抬起頭來。
閻錫山的臉上因為激動都有點發紅。
看見閻錫山壓製不住興奮,李誌堅也由衷的高興,兩人互相看了一眼,隨後都露出了了燦爛的笑容。
之前金憲章的一個偽軍旅投靠,都讓晉綏軍上下很是高興,這次可是一個堂堂的正規軍,如何能不讓人興奮、激動?
兩人都沒有想到,他們對第四集團軍謀劃良久,而是在98軍身上最先結出了果。
不過這其中,第四集團軍司令的孫蔚如居功至偉,沒有孫蔚如的類似建議的安排,98軍不可能率先表示歸順,孫蔚如這是在投桃報李。
閻錫山和李誌堅內心也不得不承認,孫蔚如的這個安排是最好的,遠比第四集團軍直接歸順歸順過來效果更加的好。這不光是對第四集團軍而言,對於晉綏軍同樣如此。
第四集團軍目標太大,一旦傳出風聲去,必會引起重慶方麵的震動和警覺,雙方有可能就撕破臉,將爭鬥明麵化。並且晉綏軍也不好對第四集團軍進行安置。
而98軍目標就小一點,之前在十四集團軍麾下,受到的關注度低,任誰也不會去懷疑,一個剛從中央軍管轄分立出來的軍就會和晉綏軍扯上關係。
對於怎麽安排武士敏,閻錫山還要自己斟酌,之前金憲章作為一個偽軍旅長,閻錫山都直接晉升為師長,武士敏好歹是個軍長,那麽安排就更得籌劃妥當。
不過武士敏隻能是暗地裏安撫,現在還不是放在明麵的時候,隻能在錢餉和武器裝備上盡量予以接濟。
“振武,你準備的出征省外的事情安排的怎麽樣了?”
李誌堅奇怪閻錫山怎麽突然思維轉到別處,不過隨即反應過來,看來閻錫山是也準備讓他拉應98軍,在一起出征的時候,給98軍進行增補物資彈藥。
“閻公,我已經在準備,計劃在開春之後尋找有利時機就出戰。在和武勉之見麵的時候,他也同意派部隊參與出戰,到時候我們就可以給98軍支援一部分裝備和物資,並且如有戰果,既可以分得部分繳獲,又能以獎勵之名,光明正大的給予錢糧物資。”
“這個辦法甚好,長治兵工廠生產的武器彈藥,優先供你支配,和98軍的日常溝通聯係,你也暫時先負責起來。總之一點,要讓武勉之感受到我們晉綏軍的誠意,讓他明白我們絕不會虧待了他和98軍,至於尺度和方法你自己來把握。”
閻錫山知道歸順隻是第一步,讓一支部隊歸心,這是一個雙向漫長的過程,需要慢慢的融合和接納。98軍走出第一步,就需要他們在後麵有所迴應。
“好的,閻公,我會妥善處理好這個事情的。”
閻錫山此刻已經從受到98軍歸順的消息中緩了過來,想到李誌堅在晉東南苦心安置移民的事情,開始感念起眼前這員大將的功勞來。
將外省人口遷移而來,也是他自己定下的一個山西未來一段時間發展的著手點之一,可以說是他積極推動的重大政策。
可是在晉東南出現了這麽大的疏漏,還是包括他閻錫山在內的執政者考慮不周。他們更在意結果,卻沒有考慮到具體執行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也沒有細致的考慮過移民的基本情況。
“振武,晉東南移民的事情,情況怎麽樣?”
“閻公,暫時是穩定下來了,不過卻沒有什麽實際意義。現在隻能采取一些無奈之舉,在多地新開設一些煤礦,將移民變為礦工,暫時先安定下來,可是這些煤礦的產能,當地根本無法消化,所以後麵還會有麻煩。”
閻錫山聽後也是感慨:“移民如水,我們提前挖好溝渠,做好引導,就是可予灌溉的利我之水,如果提前籌劃分安排不足,那就是洪水猛獸。所以日後對於移民,也要量能來吸收,這也是個教訓。”
“是的,閻公,我在晉東南做的那些也隻能是權宜之計,想要徹底消化,就還得在屯田墾荒上做文章,在當今之世,糧食還是頭等大事,所以最好還是開年之後,我們還是要在省內多屯田開荒,來安置更多移民。
並且在晉北,現在我軍和日軍都不敢輕易開戰,所以實際上忻口北到大同之間的很多地方也已經比較安全,而這些地方很多百姓都已經遷移走,不少好地也被撂荒,可以將這些移民適當向那裏轉移一些,至少可以給騎一軍和幾個獨立旅提供更多的糧食。”
現在晉北的局勢,優勢越來越趨向晉綏軍一邊,閻錫山本也有意再度開發晉北,不過卻沒有考慮過這些撂荒的地。沒想到李誌堅先瞅了一個空,聽見李誌堅說完,閻錫山就笑了起來,笑罵道:“好你個李振武,又瞅上晉北的這些好地了,你是有什麽便宜都不放過。”
“嘿嘿,閻公,這些好地,不能一直撂荒,總得有人去種呀,這些黃泛區移民,可都是弄莊稼的好把式,讓他們種,絕對不會虧待了這些好地。”
閻錫山聽後,也有點犯難,這些地都是有主之地,隻不過是主人逃避戰亂暫時離開,如果都給了這些移民,到時候迴來後,這雙方發生了矛盾怎麽辦?
這就牽涉到了新的問題,之前晉綏軍還沒有碰到過。不光是這些地,那些在日本人占領下的地方,很多人都逃走了,而他們的地,這些年肯定有別人在耕種,如果之後光複了,那麽如何劃分產權?
當閻錫山將這個問題說出來時,李誌堅聽著也沉默了,這的確是一個不太好處理的事情。
農村中,因為爭奪土地導致的紛爭,絕對也是你死我活的,這些地數量不少,到時候引起紛爭,絕對是個大難題。按照當下的村規民俗,誰的地,就一直是誰的,人家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地,怎麽會輕易的讓給外人。
可是看著這麽多好地撂荒,兩人又都不甘心,現在的糧食就是生命,多種一晌地,那就能多打出幾鬥糧。
兩人就這麽沉默思索了好一會,還是李誌堅先開口,“閻公,您看這樣行不行,先讓趙司令和幾個遊擊旅旅長,在晉北先統計他們防區周圍的撂荒地有多少,全部登記起來,先按照可以容納的比例,遷移過去一批人,之前先將這些地利用起來。
然後設立一個時限,超過這個時限地的主人未歸的,土地就歸遷入的人所有,在這個時限內,地的主人歸來的,就讓移民將地讓出來,不過要讓地的原主幫助移民一起開墾新地,什麽時候開墾出來,什麽時候結束,否則原有地要各種一半。”
“呃,你的這個主意和西洋法裏麵的時效有點類似,不過如果地的原主明年就迴來,那麽還讓人家幫助移民開荒,那是否公平呢?”閻錫山想到了李誌堅的建議裏麵不周全的一點。
“嗯,您說的很對,那個期限是個上限,那麽我們可以再設定一個下限,如果在這個下限的時限內迴來,那麽地的原主就無需承擔幫助移民開荒的義烏,超過這個時限的話才需要。
總之就是離開的時間越長,對地的權利就越小,如果人家地主很快迴來,那就是這戶移民運氣不好,就可以在當地換一些其他的地來耕種,實在沒有地,就隻能他自己去開荒了”李誌堅又說了一個補救的辦法,邊想邊說,後麵慢慢思慮就更清晰了起來。
“這麽就有點意思了,那麽這個期限分別定成幾年呢?”
“時間太久了對移民不公平,太短了對地的原主不公平,下限和上限分別定成三年和八年?”李誌堅又考慮了一下迴道。
閻錫山也拿不定主意,他們這裏的幾句話將要決定不少家庭的未來,所以不可不慎,向來在乎身後名的閻錫山決定這個還是讓專業的法學人員來做,按照規定的程序實施,起碼可以獲得更大的公信力。
李誌堅也覺得閻錫山這個安排非常妥當,在製定政策方麵,他還是不如閻錫山有經驗。不過從閻錫山的態度來看,他也很想將晉東南的移民遷往晉北,畢竟糧食的誘惑,不可謂不大。
李誌堅將武士敏的信拿給閻錫山看過之後,閻錫山看了一遍後,又拿起來看了起來,過了許久,才抬起頭來。
閻錫山的臉上因為激動都有點發紅。
看見閻錫山壓製不住興奮,李誌堅也由衷的高興,兩人互相看了一眼,隨後都露出了了燦爛的笑容。
之前金憲章的一個偽軍旅投靠,都讓晉綏軍上下很是高興,這次可是一個堂堂的正規軍,如何能不讓人興奮、激動?
兩人都沒有想到,他們對第四集團軍謀劃良久,而是在98軍身上最先結出了果。
不過這其中,第四集團軍司令的孫蔚如居功至偉,沒有孫蔚如的類似建議的安排,98軍不可能率先表示歸順,孫蔚如這是在投桃報李。
閻錫山和李誌堅內心也不得不承認,孫蔚如的這個安排是最好的,遠比第四集團軍直接歸順歸順過來效果更加的好。這不光是對第四集團軍而言,對於晉綏軍同樣如此。
第四集團軍目標太大,一旦傳出風聲去,必會引起重慶方麵的震動和警覺,雙方有可能就撕破臉,將爭鬥明麵化。並且晉綏軍也不好對第四集團軍進行安置。
而98軍目標就小一點,之前在十四集團軍麾下,受到的關注度低,任誰也不會去懷疑,一個剛從中央軍管轄分立出來的軍就會和晉綏軍扯上關係。
對於怎麽安排武士敏,閻錫山還要自己斟酌,之前金憲章作為一個偽軍旅長,閻錫山都直接晉升為師長,武士敏好歹是個軍長,那麽安排就更得籌劃妥當。
不過武士敏隻能是暗地裏安撫,現在還不是放在明麵的時候,隻能在錢餉和武器裝備上盡量予以接濟。
“振武,你準備的出征省外的事情安排的怎麽樣了?”
李誌堅奇怪閻錫山怎麽突然思維轉到別處,不過隨即反應過來,看來閻錫山是也準備讓他拉應98軍,在一起出征的時候,給98軍進行增補物資彈藥。
“閻公,我已經在準備,計劃在開春之後尋找有利時機就出戰。在和武勉之見麵的時候,他也同意派部隊參與出戰,到時候我們就可以給98軍支援一部分裝備和物資,並且如有戰果,既可以分得部分繳獲,又能以獎勵之名,光明正大的給予錢糧物資。”
“這個辦法甚好,長治兵工廠生產的武器彈藥,優先供你支配,和98軍的日常溝通聯係,你也暫時先負責起來。總之一點,要讓武勉之感受到我們晉綏軍的誠意,讓他明白我們絕不會虧待了他和98軍,至於尺度和方法你自己來把握。”
閻錫山知道歸順隻是第一步,讓一支部隊歸心,這是一個雙向漫長的過程,需要慢慢的融合和接納。98軍走出第一步,就需要他們在後麵有所迴應。
“好的,閻公,我會妥善處理好這個事情的。”
閻錫山此刻已經從受到98軍歸順的消息中緩了過來,想到李誌堅在晉東南苦心安置移民的事情,開始感念起眼前這員大將的功勞來。
將外省人口遷移而來,也是他自己定下的一個山西未來一段時間發展的著手點之一,可以說是他積極推動的重大政策。
可是在晉東南出現了這麽大的疏漏,還是包括他閻錫山在內的執政者考慮不周。他們更在意結果,卻沒有考慮到具體執行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也沒有細致的考慮過移民的基本情況。
“振武,晉東南移民的事情,情況怎麽樣?”
“閻公,暫時是穩定下來了,不過卻沒有什麽實際意義。現在隻能采取一些無奈之舉,在多地新開設一些煤礦,將移民變為礦工,暫時先安定下來,可是這些煤礦的產能,當地根本無法消化,所以後麵還會有麻煩。”
閻錫山聽後也是感慨:“移民如水,我們提前挖好溝渠,做好引導,就是可予灌溉的利我之水,如果提前籌劃分安排不足,那就是洪水猛獸。所以日後對於移民,也要量能來吸收,這也是個教訓。”
“是的,閻公,我在晉東南做的那些也隻能是權宜之計,想要徹底消化,就還得在屯田墾荒上做文章,在當今之世,糧食還是頭等大事,所以最好還是開年之後,我們還是要在省內多屯田開荒,來安置更多移民。
並且在晉北,現在我軍和日軍都不敢輕易開戰,所以實際上忻口北到大同之間的很多地方也已經比較安全,而這些地方很多百姓都已經遷移走,不少好地也被撂荒,可以將這些移民適當向那裏轉移一些,至少可以給騎一軍和幾個獨立旅提供更多的糧食。”
現在晉北的局勢,優勢越來越趨向晉綏軍一邊,閻錫山本也有意再度開發晉北,不過卻沒有考慮過這些撂荒的地。沒想到李誌堅先瞅了一個空,聽見李誌堅說完,閻錫山就笑了起來,笑罵道:“好你個李振武,又瞅上晉北的這些好地了,你是有什麽便宜都不放過。”
“嘿嘿,閻公,這些好地,不能一直撂荒,總得有人去種呀,這些黃泛區移民,可都是弄莊稼的好把式,讓他們種,絕對不會虧待了這些好地。”
閻錫山聽後,也有點犯難,這些地都是有主之地,隻不過是主人逃避戰亂暫時離開,如果都給了這些移民,到時候迴來後,這雙方發生了矛盾怎麽辦?
這就牽涉到了新的問題,之前晉綏軍還沒有碰到過。不光是這些地,那些在日本人占領下的地方,很多人都逃走了,而他們的地,這些年肯定有別人在耕種,如果之後光複了,那麽如何劃分產權?
當閻錫山將這個問題說出來時,李誌堅聽著也沉默了,這的確是一個不太好處理的事情。
農村中,因為爭奪土地導致的紛爭,絕對也是你死我活的,這些地數量不少,到時候引起紛爭,絕對是個大難題。按照當下的村規民俗,誰的地,就一直是誰的,人家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地,怎麽會輕易的讓給外人。
可是看著這麽多好地撂荒,兩人又都不甘心,現在的糧食就是生命,多種一晌地,那就能多打出幾鬥糧。
兩人就這麽沉默思索了好一會,還是李誌堅先開口,“閻公,您看這樣行不行,先讓趙司令和幾個遊擊旅旅長,在晉北先統計他們防區周圍的撂荒地有多少,全部登記起來,先按照可以容納的比例,遷移過去一批人,之前先將這些地利用起來。
然後設立一個時限,超過這個時限地的主人未歸的,土地就歸遷入的人所有,在這個時限內,地的主人歸來的,就讓移民將地讓出來,不過要讓地的原主幫助移民一起開墾新地,什麽時候開墾出來,什麽時候結束,否則原有地要各種一半。”
“呃,你的這個主意和西洋法裏麵的時效有點類似,不過如果地的原主明年就迴來,那麽還讓人家幫助移民開荒,那是否公平呢?”閻錫山想到了李誌堅的建議裏麵不周全的一點。
“嗯,您說的很對,那個期限是個上限,那麽我們可以再設定一個下限,如果在這個下限的時限內迴來,那麽地的原主就無需承擔幫助移民開荒的義烏,超過這個時限的話才需要。
總之就是離開的時間越長,對地的權利就越小,如果人家地主很快迴來,那就是這戶移民運氣不好,就可以在當地換一些其他的地來耕種,實在沒有地,就隻能他自己去開荒了”李誌堅又說了一個補救的辦法,邊想邊說,後麵慢慢思慮就更清晰了起來。
“這麽就有點意思了,那麽這個期限分別定成幾年呢?”
“時間太久了對移民不公平,太短了對地的原主不公平,下限和上限分別定成三年和八年?”李誌堅又考慮了一下迴道。
閻錫山也拿不定主意,他們這裏的幾句話將要決定不少家庭的未來,所以不可不慎,向來在乎身後名的閻錫山決定這個還是讓專業的法學人員來做,按照規定的程序實施,起碼可以獲得更大的公信力。
李誌堅也覺得閻錫山這個安排非常妥當,在製定政策方麵,他還是不如閻錫山有經驗。不過從閻錫山的態度來看,他也很想將晉東南的移民遷往晉北,畢竟糧食的誘惑,不可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