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事變之後,作為楊虎城的嫡係,孫蔚如和第四集團軍在重慶中央那裏都不怎麽受待見。
孫蔚如治下很嚴,唯恐出現什麽差池,被人抓住小辮子。在日常中他個人也是謹小慎微,深居簡出,不主動與人結交,他這種態度之下,來拜訪他的人也不多。
對於李誌堅剛來娘子關就來拜訪他,孫蔚如多少也還是有點意外。
在他看來,晉綏軍現在幾次大勝,現在勢頭正旺,作為晉綏軍主力軍軍長的李誌堅,更是春風得意,手下有精兵近五萬,而他第四集團軍總共也不到四萬人所以,李誌堅在到了娘子關後,未必會來主動拜訪他。
沒有想到李誌堅剛一來娘子關,就先主動來拜訪他,李誌堅在到來後,根本沒有少年得誌的驕狂,一直執晚輩禮,行為言語真誠,他飽經世故,自然可以感受的出。
孫蔚如本身對李誌堅的戰績比較認可,李誌堅在三次太原會戰的表現足以堪稱讓人驚豔,作為軍隊高層,他自是有些情報渠道,在得知李誌堅在武漢會戰期間,率軍在敵人後方攪動風雲,同時將部隊實力擴充了將近一倍的事情後,作為領兵者,孫蔚如內心中對李誌堅也是有一點佩服。
所以孫蔚如內心的戒備也在一點點放下,開始真誠的進行溝通。
在聽到43軍日常的訓練中每個戰士每月要進行幾十發子彈的射擊,平均每月參加幾次戰鬥時,雖然知道晉綏軍的後勤相對來說比較好,但是肯定達不到這種補給水平,於是好奇發問。
李誌堅於是將其在成軍之後不斷尋找戰機求勝的經曆說了出來。
在山西省外作戰之時,43軍基本上沒有什麽後勤,大多是靠戰鬥的繳獲來戰鬥,43軍除了衝鋒槍是純晉造外,其餘的兵器的很多是繳獲的日械。
有時候去戰鬥就是為了求勝,為了勝了之後可以獲得對方的補給和裝備,進而有能力來應對下一次戰鬥的消耗。如果是休戰狀態,43軍所帶的物資根本無法滿足全軍的消耗。
這種勝仗打多了,部隊官兵的經驗就越多,信心就在不知不覺中也就增強了,部隊的氛圍就比較好,所以部隊在麵對日軍時也不畏戰。之後就再不是被動的接戰,從來而是去主動求戰、尋戰。
除了戰鬥之外,李誌堅在日常中,將繳獲的彈藥的相當一部分用來訓練官兵的射擊技能,尤其是兩年內入伍的兵員。訓練的好,戰場上的表現也就好,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聽完李誌堅說得之後,孫蔚如心中觸動頗大,甚至可以說是震撼,他知道43軍的戰鬥力強,但是不知道戰鬥力是怎麽出來的,聽李誌堅說完之後,孫蔚如心裏自己就承認,這樣的部隊不是強軍也不可能,並且這個過程說著容易,但是做起來他自然知道很難,對李誌堅產生了更多的軍人骨子裏的認同。
兩人也是越談越投機。
李誌堅隨後說道,43軍之後的策略就是立足於守住娘子關的前提下,對河北進行出擊,打亂日軍在華北平原,尤其是冀中等地的部署,並趁機和日軍搶奪一些人口和糧食等戰略資源,力爭通過作戰削弱日軍實力,進而延遲日軍對山西的下一次攻勢。
這一方麵需要娘子關一線的穩固做支撐,這就需要所有守軍都能精誠團結,互相配合。他到時候率領一部出征之後,留下的部隊難免單薄,就需要友軍多幫助和配合
另一方麵,李誌堅也征詢孫蔚如的意見,第四集團軍有沒有興趣派出一部和43軍一同出擊。既可增加出擊河北的力量,又讓第四集團軍有機會練兵,畢竟兵必須要練和戰,通過日常訓練和戰時磨煉,來篩選和打造精兵,或許也能多獲得一些補給。
李誌堅說的要率軍主動出征日軍,蔚如非常讚同,作為一個心懷家國,胸中血氣激蕩的儒將,孫蔚如平靜的外表下,時刻有著殺敵建功的想法,同時又有著不俗的眼光和境界,知道李誌堅想要做的事的意義,瞬間引為知己。
對於李誌堅建議的讓第四集團軍一部一同出征,孫蔚如也有些意動,他對於李誌堅說的精兵必須多練和戰的觀點非常認可,他作為跟隨楊虎城在沙場征戰多年的宿將,心中自然知道兵貴精而不貴多,沒有經過良好訓練和實戰經驗的士兵,實際上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並沒有什麽戰鬥力。
越是往下想,孫蔚如派兵與43軍一同出戰河北的念頭就越強。
陝軍如果一直像以前那樣下去,到底還能堅持多久都是一個未知數,孫蔚如無數個日夜在思考第四集團軍的未來,始終不得其法。
不過他現在他感到自己找到了那條出路,那就是不斷的戰鬥。在戰鬥中強大,不光通過勝利獲得人員、物資,還能獲得聲望。被動的守勢根本無法扭轉陝軍的現狀,想要通過避戰來保住實力,最終也難以實現,唯有不斷的進取,或可以走出一條光明的大路。
李誌堅看到孫蔚如已經意動,出征的事情他還隻是個想法,需要一段時間的籌劃,所以也就沒有催要孫蔚如的迴答。
當天晚上,孫蔚如設宴招待李誌堅,由38軍軍長趙壽山和96軍軍長李興中作陪,幾人喝的不少,但是因為高興,竟然都沒有喝多。
孫蔚如治下很嚴,唯恐出現什麽差池,被人抓住小辮子。在日常中他個人也是謹小慎微,深居簡出,不主動與人結交,他這種態度之下,來拜訪他的人也不多。
對於李誌堅剛來娘子關就來拜訪他,孫蔚如多少也還是有點意外。
在他看來,晉綏軍現在幾次大勝,現在勢頭正旺,作為晉綏軍主力軍軍長的李誌堅,更是春風得意,手下有精兵近五萬,而他第四集團軍總共也不到四萬人所以,李誌堅在到了娘子關後,未必會來主動拜訪他。
沒有想到李誌堅剛一來娘子關,就先主動來拜訪他,李誌堅在到來後,根本沒有少年得誌的驕狂,一直執晚輩禮,行為言語真誠,他飽經世故,自然可以感受的出。
孫蔚如本身對李誌堅的戰績比較認可,李誌堅在三次太原會戰的表現足以堪稱讓人驚豔,作為軍隊高層,他自是有些情報渠道,在得知李誌堅在武漢會戰期間,率軍在敵人後方攪動風雲,同時將部隊實力擴充了將近一倍的事情後,作為領兵者,孫蔚如內心中對李誌堅也是有一點佩服。
所以孫蔚如內心的戒備也在一點點放下,開始真誠的進行溝通。
在聽到43軍日常的訓練中每個戰士每月要進行幾十發子彈的射擊,平均每月參加幾次戰鬥時,雖然知道晉綏軍的後勤相對來說比較好,但是肯定達不到這種補給水平,於是好奇發問。
李誌堅於是將其在成軍之後不斷尋找戰機求勝的經曆說了出來。
在山西省外作戰之時,43軍基本上沒有什麽後勤,大多是靠戰鬥的繳獲來戰鬥,43軍除了衝鋒槍是純晉造外,其餘的兵器的很多是繳獲的日械。
有時候去戰鬥就是為了求勝,為了勝了之後可以獲得對方的補給和裝備,進而有能力來應對下一次戰鬥的消耗。如果是休戰狀態,43軍所帶的物資根本無法滿足全軍的消耗。
這種勝仗打多了,部隊官兵的經驗就越多,信心就在不知不覺中也就增強了,部隊的氛圍就比較好,所以部隊在麵對日軍時也不畏戰。之後就再不是被動的接戰,從來而是去主動求戰、尋戰。
除了戰鬥之外,李誌堅在日常中,將繳獲的彈藥的相當一部分用來訓練官兵的射擊技能,尤其是兩年內入伍的兵員。訓練的好,戰場上的表現也就好,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聽完李誌堅說得之後,孫蔚如心中觸動頗大,甚至可以說是震撼,他知道43軍的戰鬥力強,但是不知道戰鬥力是怎麽出來的,聽李誌堅說完之後,孫蔚如心裏自己就承認,這樣的部隊不是強軍也不可能,並且這個過程說著容易,但是做起來他自然知道很難,對李誌堅產生了更多的軍人骨子裏的認同。
兩人也是越談越投機。
李誌堅隨後說道,43軍之後的策略就是立足於守住娘子關的前提下,對河北進行出擊,打亂日軍在華北平原,尤其是冀中等地的部署,並趁機和日軍搶奪一些人口和糧食等戰略資源,力爭通過作戰削弱日軍實力,進而延遲日軍對山西的下一次攻勢。
這一方麵需要娘子關一線的穩固做支撐,這就需要所有守軍都能精誠團結,互相配合。他到時候率領一部出征之後,留下的部隊難免單薄,就需要友軍多幫助和配合
另一方麵,李誌堅也征詢孫蔚如的意見,第四集團軍有沒有興趣派出一部和43軍一同出擊。既可增加出擊河北的力量,又讓第四集團軍有機會練兵,畢竟兵必須要練和戰,通過日常訓練和戰時磨煉,來篩選和打造精兵,或許也能多獲得一些補給。
李誌堅說的要率軍主動出征日軍,蔚如非常讚同,作為一個心懷家國,胸中血氣激蕩的儒將,孫蔚如平靜的外表下,時刻有著殺敵建功的想法,同時又有著不俗的眼光和境界,知道李誌堅想要做的事的意義,瞬間引為知己。
對於李誌堅建議的讓第四集團軍一部一同出征,孫蔚如也有些意動,他對於李誌堅說的精兵必須多練和戰的觀點非常認可,他作為跟隨楊虎城在沙場征戰多年的宿將,心中自然知道兵貴精而不貴多,沒有經過良好訓練和實戰經驗的士兵,實際上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並沒有什麽戰鬥力。
越是往下想,孫蔚如派兵與43軍一同出戰河北的念頭就越強。
陝軍如果一直像以前那樣下去,到底還能堅持多久都是一個未知數,孫蔚如無數個日夜在思考第四集團軍的未來,始終不得其法。
不過他現在他感到自己找到了那條出路,那就是不斷的戰鬥。在戰鬥中強大,不光通過勝利獲得人員、物資,還能獲得聲望。被動的守勢根本無法扭轉陝軍的現狀,想要通過避戰來保住實力,最終也難以實現,唯有不斷的進取,或可以走出一條光明的大路。
李誌堅看到孫蔚如已經意動,出征的事情他還隻是個想法,需要一段時間的籌劃,所以也就沒有催要孫蔚如的迴答。
當天晚上,孫蔚如設宴招待李誌堅,由38軍軍長趙壽山和96軍軍長李興中作陪,幾人喝的不少,但是因為高興,竟然都沒有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