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38年8月底,日軍第2軍下屬各師團休整完畢,開始分左右兩路向武漢方向進攻,左路第十三師團和十六師團,右路第三師團和第十師團。


    軍令部也再次直接發令要暫一軍在固始堅守,堅守日期為五天。看到軍令部這個軍令,李誌堅心裏一陣心痛,一個新編軍要在第一線阻擊兩個精銳師團五天,此戰之後他手下不知道還能剩下多少人。


    不過在得知給59軍的命令是在潢川堅守七天後,心裏也就多少有有點釋然,這個時代的軍人,戰死就是宿命。


    李誌堅不敢繼續在鹿邑逗留,馬上開始率主力向固始前進,同時電令馬鳳崗加緊防禦工事的構築。


    在此之前,李誌堅的練兵計劃已經推進了不少。


    各支隊在商丘、亳州周圍不停地尋找時機主動戰鬥,雖然部隊沒有經曆大戰,不過小規模的戰鬥打了不少。在占領亳州後,一些支隊不斷向東試探,和駐守的日軍也打了好幾仗。


    除了從菏澤、商丘等地入伍的新兵還處於集中訓練外,從山西出來的新兵都已經經曆了比較充分的曆練,出省以來大多數都已經經曆過了幾次戰鬥。


    李誌堅在率領主力南下固始時,對於已經占領的菏澤、商丘、亳州等地並沒有完全撤出,現在的形勢,他必須給自己留下一道從山西而來的補給線,雖然這條路屬於黃泛區,行動並不便利,不過如果走其他部隊的地盤,沒有大軍護送的物資根本不可能順利的運到暫一軍來。


    暫一軍在菏澤、寧陵、鹿邑等幾個地方都留下一些駐軍,將侯棟才的十三支隊分立成為三個營,分別駐防在這三地,然後又各補入兩個新兵營。


    這樣每地都駐有三個營的兵力,守衛補給線的安全。這些力量想完全駐守並不夠,不過就是宣誓一下存在,一旦有強勢勢力進入,那也隻有撤出的份。


    李誌堅也沒有辦法,對於在固始完成阻擊五天的作戰任務,他必須要先保證在前線有絕對多的力量。


    之前將侯棟才任命為團長後,人們預想的是每個團下屬兩個支隊會最終合並,十六個支隊之後完全整合成為八個團。


    但是這次確是將十三支隊整編成為三個營,瞬間暫一軍的官兵猜到了李誌堅的計劃,這些支隊都是團一級的框架,最後都要擴充成為團的。一時間所有支隊的幹勁更足,支隊長們都摩拳擦掌,期待在之後的戰鬥中立下新功。


    李誌堅率領暫一軍主力到達固始周圍時,日軍第三師團和第十師團已經出發。這裏是抵抗這兩個師團的最前線。


    第三師團和第十師團都是日軍的精銳,尤其是第三師團,更是可以比擬第二師團和第六師團的王牌,李誌堅本不想在正麵陣地直接硬扛這些日軍,他在平型關時已經有過教訓,尤其是要麵對更加精銳的第三師團,這個師團經過幾個月的養精蓄銳,乍一出鞘,絕對不是他這個新建之軍可以硬扛的。


    為了將抵擋的時間跨度變長,李誌堅將部隊的阻擊線向東延伸,在固始以東幾十公裏處就設立阻擊線。在這裏,李誌堅將在山西時的戰術都使了出來,首先是盡可能的多埋設地雷。


    在鹿邑的時候,李誌堅利用現有物資又製作了一批土製地雷,出省時攜帶的地雷數量,禁不起大規模的阻擊戰使用。


    不過這種戰術麵對第三師團基本沒有什麽作用,日軍對於在山西的遊擊戰都進行過分析。一是這種布置在道路上的地雷,先頭部隊的坦克可以推著滾木直接排雷,二是日軍將偵察兵都派的很遠,暫一軍派去布雷的隊伍有時就沒有機會布雷,反而經常發生與日軍尖兵的對戰。


    不過李誌堅認為地雷在特定情況下絕對會有不小的作用,現在的情況下,李誌堅隻能抓緊在自己控製區的固始周圍布置雷場。


    暫一軍的前線小部隊和對麵日軍尖兵碰撞非常激烈,暫一軍的不少老兵在這種對抗中戰死。


    日軍的波浪攻勢非常厲害,前線部隊還在和最前麵的日軍尖兵對戰,從後麵衝來的日軍像又一個浪潮,從正麵和側麵就覆蓋了當麵的守軍。


    幾場這樣的戰鬥後,李誌堅再不舍得派出尖兵,將在前線的特戰隊都收了迴來,他的部隊中真正的老兵已經不多,從教導旅到新三師,再到暫一軍,當初教導旅時的老兵已經稀釋的非常厲害,除去戰死的,還留在教導旅和新三師一部分,現在的暫一軍每個團中都沒有多少老兵。沒有了老兵帶的部隊,他知道是什麽結果。


    暫一軍東進幾十公裏阻擊,最後這幾十公裏也沒能阻擋多久,幾乎就是日軍正常的行軍速度,但是勉強算是阻擋了日軍一天。


    李誌堅發現,想要阻擋住日軍,不依靠固定工事,根本無法阻擋的住,而如果暫一軍不能將這些日軍阻擋幾天,那麽不光他李誌堅的項上人頭有可能不保,暫一軍的其他人員也會被分流,比東北軍67軍守金山時的遭遇好不了太多。


    最終無論之前李誌堅多麽避免打陣地戰,還是被逼無奈走上了和其他中國軍隊一樣的老路。


    好在馬鳳崗提前率領部隊到固始建設工事,加上部隊趕工新建了一些,總算有了比較完整的正麵防線。


    這次還是他直接率領新六師堅守陣地,新七師則是全師去打夜戰。


    雖然這次沒有辦法不打這種死仗,但是他李誌堅從來不是單純被動挨打的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絕不能讓日軍完全按照他們的想法來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之新晉綏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立證少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立證少惜並收藏抗戰之新晉綏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