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夜的長途跋涉,在第二天淩晨時,在向導的帶領下,新七師負責伏擊的隊伍終於到達碭山縣到虞城中間,這裏有一段山路,距離朱集村二十多公裏處,是一個適合打伏擊的地方。


    帶隊的是新七師二旅的十三支隊長侯棟才,也是從教導隊出來的人,平時都跟著李傑,馬鳳崗就任新七師師長後,侯棟才的能力也得到了馬鳳崗的認可,這次選擇帶隊出擊人員,最終沒有抽簽,而是由師部選定。


    在這次行動前,特戰隊已經將騎兵第四旅團的補給路線和補給頻率摸清,由於騎兵第四旅團的活動範圍大,作戰頻次也比較高,對作戰物資需求不小。


    但是黃泛區無法用汽車來大規模補給,所以就以騎兵第四旅團的騾馬拉著大車來進行補給,拉運量上不去,所以補給的頻率就變高。


    這次暫一軍來到這裏,李誌堅等人都猜測日軍要給騎兵第四旅團加派補給,頻率定會更高。


    事實也證明眾人的猜想很正確,伏擊的部隊本來還準備至少在此潛伏一兩天,但是沒想到運氣不錯,當天就有日軍補給的隊伍經過,部隊雖然勞累,沒有時間休息,但是當天就逮住大魚,出戰的官兵還是有點興奮。


    暫一軍控製了商丘西的部分區域,不過日軍補給路線都在虞城東,中間隔著幾座城,且距離日軍騎兵旅團駐軍地方不遠,日軍輜重部隊沒有想到這裏會出現中國軍隊的伏擊部隊,還像以往那樣行進,


    不過有點和往常不一樣的是,在押運的隊伍中多了一個補充兵中隊,用來補充給騎兵第四旅團。


    在日軍大部進入伏擊圈後,侯棟才指揮所有攜帶的幾十門擲彈筒和加強的團迫擊炮連的六門迫擊炮全部開始向日軍發射,進行了一個係數的急速射。


    李誌堅認為擲彈筒在戰場上非常實用,所以他的部隊的擲彈筒配備率都非常高,從教導旅到新三師,再到暫一軍,幾乎都是配備到班。飽和式的轟炸將日軍隊伍完全打亂,不少人第一時間被炸死炸傷。


    機槍和所有步槍在這時也開始全部開火,將暴露出來的日軍幸存者進行射殺,隨後預先安排好的突擊隊員們手持衝鋒槍衝到戰場上清剿殘敵。


    整個過程不過十多分鍾,伏擊戰的過程都差不多,但是想要勝利,首先得保證速度,如果拖的時間久了,變數就會增多。


    侯棟才並沒有將所有人都派上去清理戰場,留下一百多人守在朱集方向的道路口邊。


    現場總共有幾十輛大車,其中就有十幾車中運載著暫一軍現在比較緊缺的擲彈筒彈和迫擊炮彈,不過大車的運力低,每個大車上也不過隻有幾個彈藥箱。其餘大車上裝的是一些子彈和糧食。


    將所有牲口大車集中後,隊伍就開始趕著大車朝設定好的路線撤退。


    巨大的槍炮爆炸聲馬上驚動了在附近的日軍,騎兵的速度比較快,聽到聲響後馬上就有一個小隊的日軍前來偵察,時間距離戰鬥開始也就過了不到半個小時。


    打掃戰場的人員剛剛收拾好準備撤離,這小隊日軍就趕到了。不過他們顧不上管這些日軍騎兵,趕著車迅速撤離。侯棟才之前已經有過分工,專門有人來對付前來的增援日軍。


    趕到現場的幾十個日軍騎兵看到搶奪了物資的敵人準備撤退,就顧不上多想,馬上朝著想要撤退的隊伍追去,正好又一次進入了伏擊。


    不過這些日軍顯然有很豐富的偵察經驗,在隊伍行軍過程中拉的很開,所以無法在一輪射擊就將所有騎兵都擊殺,後麵的一些騎兵看到這個情況就馬上調轉馬頭向迴撤,對於尖兵來說,向上級反饋戰場情況遠比殺傷少量對手更重要。


    掩護斷後的人員沒有追擊那幾個逃跑的日軍騎兵,知道也沒有辦法攔住,隻能收集了十幾匹沒有受傷的馬匹後就趕緊追著部隊撤退,這裏距離日軍騎兵主力太近,根本不敢多耽擱時間。


    騎兵第四旅團旅團長小島吉藏通過附近點上的日軍匯報,按照他們聽到的槍炮聲的頻率判斷,就知道對手的人數和火力不弱,於是開始動員旅團主力集結。


    在朱集的騎兵總共有一個聯隊和旅團直屬部隊,在返迴的尖兵將情況反饋後,小島就先出動了一個大隊進行追擊,其餘主力也集合待命。


    在侯棟才帶著隊伍隻撤出了不到十公裏時,日軍的後續騎兵就已經跟著大車的轍印追到了肉眼可見的地方。


    為了加快撤離速度,隻能騰出騾馬來讓更多人騎行撤退,侯棟才將糧食等補給全部炸毀,將子彈全部分發給隊伍中的每個人,晉綏軍的步槍和機槍口徑和日軍是一樣的,所以可以直接使用,太原兵工廠生產的很多武器都是仿製的日式武器。


    同時發電通知接應部隊當麵日軍的情況,讓其到更近的地方設置阻擊線。


    騎兵第四旅團配屬了36門山炮,每個大隊中都有幾門,由騾馬進行拖曳可以隨著騎兵一起前進。追擊的日軍騎兵大隊看到拉著物資逃跑的隊伍,一部分騎兵繼續衝鋒追擊,而隨行的炮兵開始卸下火炮準備炮擊目標。


    不過炮兵對於沒有標注好射擊諸元的移動目標的殺傷有限,往往需要幾輪的試射,


    侯棟才趁著這個機會,將運輸部隊和日軍炮兵的距離又拉大,日軍炮兵隻能不斷修正火炮角度和方向,射擊效果並不好。


    而對於衝過來的騎兵,侯棟才不敢放任不管,找了一個田埂處,將一部分的機槍手安排到田埂後待命,待騎兵進入射程後就全部開火攻擊。在之後的幾道田埂處又連續設置幾道火力線來互相接應。


    由於有炮兵的威脅,所以負責斷後的人員不敢在任何一道防線上待得時間太長,稍微射擊幾分鍾後,就按照候棟才的安排向後麵的田梗處後撤,交替掩護,以此消減日軍炮兵的轟炸效果。


    這幾道阻擊線將追擊的騎兵打掉不少,使其不敢追趕的過緊,不過日軍騎兵還是一直在幾百米外的機槍射程外跟著。


    經過這一段的糾纏,在朱集的日軍騎兵主力開始按照前線反饋的方位,向侯棟才的側方繞行準備進行包抄。


    此時新六師的接應部隊也已經按照侯棟才的通知,到了戰場周圍,在後方不遠處開始建立防線來阻擋追擊的日軍騎兵。


    候棟才看到接應部隊攜帶的迫擊炮較多,就突然想到一個辦法。他安排幾十人帶著衝鋒槍在距離新六師接應部隊一公裏處的田埂處趴下藏好,待騎兵因為視野盲區超越他們之後,讓他們從後方對超越他們的日軍騎兵掃射,到時候打人不打馬。


    然後他會通知接應部隊用重機槍、迫擊炮對後麵追擊的日軍進行隔斷,這樣斷後的人員就可以趁機奪上日軍的無人戰馬再後撤。


    侯棟才的這一個安排馬上就收到了效果,追擊的日軍騎兵被藏在田埂處的衝鋒槍手從後麵掃倒好幾十個人後,新六師的重機槍和迫擊炮開始對其餘追擊騎兵進行掃射轟炸,逼得他們不得不後撤出射程之外。


    在田埂處的幾十個戰士抓住機會,拉起麵前無人的戰馬就往後跑,有些會騎馬的直接騎上馬向後撤,這樣又繳獲了幾十匹戰馬來。


    有了這些戰馬,侯棟才就將在這裏的新六師和新七師的會騎馬的戰士都集中了起來,由他們負責阻擊追兵,掩護其他隊伍繼續後撤,他們最起碼在阻擊之後可以快速撤出。


    在又交替掩護著撤了幾公裏後,看到馬鳳崗率領新七師的主力已經到了在處來接應,侯棟才等人的心才徹底放下來。


    追擊的日軍騎兵麵對一個師的阻擊,完全無力突破,除了留下一地的傷亡後,也沒有別的辦法。繞行過來的騎兵第四旅團主力,也隻能眼睜睜的看著伏擊他們的部隊完全安然撤走。


    這次作戰,暫一軍自身傷亡不過幾百人,但是擊傷擊斃日軍近千人,且搶奪了一些物資,尤其是補充了一些緊缺的戰馬騾馬牲畜,現在黃泛區,最好的運輸工具就是它們,同時繳獲的擲彈筒彈和迫擊炮彈,也是短期內難以獲得的補給,可以支撐暫一軍再進行一些戰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之新晉綏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立證少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立證少惜並收藏抗戰之新晉綏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