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對山西腹地的第二次大規模進攻,一直等到來年農曆二月份才發動,一方麵因為晉北氣候的原因,在數九天太過於寒冷,不利於大規模出兵,另一方麵日軍為這次進攻也進行了細致的準備。


    雖然給中國軍隊留下比較充分的準備時間,而日軍自己的準備之充分也遠非忻口會戰時可比。


    這次的主力還是第五師團,一起進攻的還有二十六師團,一零八師團,另配屬野戰重炮第二旅團。以三個師團、一個重炮旅團的力量從北線進行進攻。


    日軍幾乎是重建了第五師團,第五師團在上一次忻口會戰後,人員隻剩下了三千左右,這次在大同,日軍大本營將第五師團損失的人員和裝備全部補齊,並且為第五師團補充的都是在日本國內經過完備訓練的士兵。


    第五師團是日軍的常設師團,之前與第二師團、第三師團、第六師團一起被認為是最精銳,戰鬥力最強的幾個師團。日軍大本營絕不接受一個常備師團被他們所輕視的中國軍隊打垮,尤其還是第五師團這種號稱鋼軍的精銳部隊。


    第一次忻口會戰失敗後,日軍在國內並未公布第五師團的情況,怕影響國民的信心,日軍國內的媒體大多都是報喜不報憂,並且也沒有撤銷了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師團師團長職務,而是讓其繼續在戰場上戴罪立功。


    這一方麵是板垣的個人運作,他本人在日軍高層具有極大的人脈和運作能力,想以此戰來恢複他的名譽,從哪裏失敗的,就從哪裏重新站起來。


    另一方麵也是日軍的刻意安排,他們也認為第五師團的上一次失敗是輕敵的原因,並且這種輕敵並不單純是第五師團,日軍從上到下都是這種情緒,當初第五師團執行的戰略,也是得到華北派遣軍乃至軍部的同意的。


    並且日軍高層認為板垣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也是唯一在山西的山地作戰過的日軍高級將領,忻口會戰失敗後,最起碼會謹慎很多,用生不如用熟,所以這次還派了他來指揮第五師團。


    第五師團從大同出發一路向南,而二十六師團、一零八師團和野戰重炮第二旅團從北平穿過淶源,經過平型關來到達忻口,此處以穀地為主,不需要翻越雁門關的大山,利於重炮的運輸。


    第二師團最終沒有被派出進攻山西腹地。華北派遣軍為了讓第五師團恢複榮譽,就沒有將第二師團派出,否則即使戰勝之後,第五師團的榮譽也將被第二師團壓製。況且東北也需要精銳部隊壓陣,就將第二師團撤迴了東北。


    在石門(石家莊)方向,在原本的二十師團外,又加強了獨立第三、第四旅團。


    華北派遣軍司令寺內壽一是整個戰役的最高指揮官。日軍這次是勢在必得,必須拔除山西這顆釘子。


    日軍對忻口會戰的失敗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將中國軍隊作用的戰術進行了研究,認為第一次忻口會戰,中國軍隊方麵主要得以憑靠的是忻口的地形和遊擊戰襲擾戰。


    這次想要破局,對於遊擊戰和襲擾戰,采用多路進攻的戰術,以力破巧,後勤補給在出征時就要帶的充分,要防止被掐斷後勤線,寧可行進過程慢一點,也要保證物資的充裕。


    而麵對忻口防線的地利,決定采用刺刀戰術,專攻一點進行鑿穿,所以特別加強了一個重炮旅團,現在日本總共才有六個重炮旅團,之前在淞滬會戰的時候向上海派出了一個野戰第六重炮旅團,這次特意又加強給進攻山西部隊一個。


    在娘子關一線,為二十師團加強兩個旅團,並且針對娘子關的地形,特意加強了飛行部隊進行助戰,娘子關的地形對從東向西的進攻非常不利,車輛無法前進,所以沒有辦法牽引攜帶大口徑的火炮。


    同時日軍吸取了陽明堡機場被襲擊的教訓,在前線不再設置野戰機場,飛機都在石門和大同的機場調度,從這裏的機場起飛到達戰場支援戰鬥。在石門在原有的機場規模上,又進行了擴建,建成了華北首屈一指的大型機場,這裏距離娘子關非常近,可以保證飛機的滯空時間。


    現在雙方都是在打明牌,日軍也知道中國軍隊的主要防線也是在忻口和娘子關,有哪些部隊防守在日軍那裏都不是秘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之新晉綏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立證少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立證少惜並收藏抗戰之新晉綏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