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從太原返迴忻口前線的路上,李誌堅一直在看山西實業公司的經營報表,現在軍事上的事情大於天,平時根本沒有精力管別的事情,所以隻能撿迴途在車上的小塊時間來處理山西實業公司的事。


    情況大體和他預想的吻合,不過也有幾處和預想有所出入。


    下滑最大的是自行車廠和皮革廠,全麵抗戰以來,自行車廠、皮革廠的銷量一落千丈,這些情況李誌堅在戰前就有了預判,戰亂一起,一是運輸不便,更重要的是人們不願意再將大量的金錢花在這方麵,自行車廠的開工率不足一半,這還是晉綏軍向自行車廠訂購了不少的運輸自行車的結果,下半年廠內的一多半設備和人員處於閑置狀態,而皮革廠則幾乎陷入停頓,幾乎沒有人再花錢買皮衣。


    基本持平的是卷煙廠,卷煙廠的銷售沒有像之前他估計的那樣下降,基本維持了原有水平,生產的卷煙不再通過正太路外運,而是改從同蒲線向南運輸,龍城牌卷煙的價格不高,口感不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雖然是戰亂時期,但是煙草的延續性強,越是戰亂的時候,人們心情煩悶,煙草的需求量反而有所增加,隻是平津、上海等原本主要消費地區已經無法繼續進入,所以銷量才與往年水平基本持平。


    需求增長最大的是製藥廠。在開戰之後,李誌堅知道戰亂之時,前線軍人需求最大的一是彈藥,二就是藥品,而藥品需求最大的就是消炎藥、止血藥。之前磺胺藥的價格太高,軍方根本不可能大規模采購來給普通士兵使用,而戰場上很多的士兵就是死於傷後發炎。


    所以李誌堅在上戰場前讓製藥廠將磺胺藥的價格下調到成本左右,隻要保證不賠錢就可以。這種救命藥迅速進入了軍方的采購名單中,無數的傷兵得以使用。


    不過還是出現了李誌堅預先想到的現象,這種救命藥的產量還是跟不上需求,所以還是有很多磺胺藥沒能用在該用的地方,而是流向黑市,又給不少人增加了一條黑色產業鏈。對於這個結果,李誌堅也沒有辦法,總不能因噎廢食。


    還有在西安的製藥廠生產的雲南白藥,經過曲煥章同意,雲南白藥價格也下降到了成本以上一點,不光軍方極大的增加了采購量,民間也在儲存以應對突發情況,使得雲南白藥的需求增長極大,製藥廠日夜不停地生產,可是產能放在那裏,始終不能滿足需求。


    現在山西實業公司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首先就是是自行車廠和皮革廠的出路,皮革廠比較容易解決,直接關停就可以,員工全部向別的地方分流。而自行車廠的情況比較特殊,雖然需求下降,且這種下降不是短期內的,至少要持續到戰爭結束,但是需求並沒有完全消失,還是具有一定的市場,所以必須留下一部分人員,分流一部分人員。


    原本李誌堅想的是分流到摩托車廠和汽車廠,但是摩托車廠和汽車廠的需求並沒有因為戰爭增加太多,山西缺油,現在向外進口物資的港口天津已經落入日軍之手,所以燃油車的發展受到了極大製約,產能隻是維持在戰前的水平,無法安置下更多的人手,原本計劃的安置自行車廠工人的方案隻能擱置,需要重新考慮安置辦法。


    自行車廠內的機械眾多,工人們都是上工好幾年的熟練工人,李誌堅不想讓自行車廠這麽好的基礎就此荒廢,太原兵工廠現在的需求加大,根本供不應求。而自行車廠的設備和人員本身可以直接上手,但是兵工廠畢竟是涉密單位,也不是想去就能去的,李誌堅準備向太原兵工廠承攬一部分的非涉密業務,但是現在他人在戰場上,根本顧不上去對接這個事情。


    第二個問題就是化肥廠的問題,由於晉北處於戰亂之中,雖然有些縣城還處於晉綏軍的管控之下,但是向這些地方運輸化肥已經非常不安全,日軍沒有完全被動的固守大同,也會時不時的出來到周邊地區掃蕩一下。而中國軍隊則不敢在晉北布置重兵,以免影響忻口和娘子關的備戰,同時其他地方沒有完全的地利,容易被日軍重兵合圍。因而隻能是不停的遊擊,晉北現在更多的是中國軍隊和日軍的戰略緩衝區。


    當初為了供應晉北化肥,而在忻州建的化肥廠,在明年春天時肯定沒有太大的銷路。而忻州處於戰爭前線,炸藥的需求非常大,雖然生產化肥的廠子可以直接轉化為生產炸藥,但是也需要專門人員進行指導,並且有人具體負責。


    第三個問題是製藥廠設備的問題,大戰爆發之後,藥品的需求完全是倍增的,戰前雖然擴充了產能,預留了增產空間,但是現在看還是完全不夠的,必須再選擇地方建新廠。現在太原的產業還是太過於集中,必須繼續向別的地方分流一部分產業,這就需要更多的設備和從業人員,而所需的設備,太原隻能生產一部分,還有大量的設備需要進口。


    想到這裏,李誌堅不禁頭痛的摸了摸頭,山西實業公司最大的問題實際還是缺少一個能夠統籌的人,在他領軍出征的時候可以協調解決各種問題。他雇傭的職業經理人都要根據他的指令來做事,他現在哪裏顧得上。


    並且他在家裏說過的那些話,也是他經過深思熟慮的想法。他出征在外,如果太原到時候失守的話,需要有一個有力的話事人來統籌帶領在太原的人員安全撤離。而如果能守住的話,就必須有人來統籌調度山西實業公司的發展,現在山西實業公司的盤子雖然大,但是各自為政,沒有人協調就是一堆散沙。


    經過他各方考慮,當下可以擔負的起這個責任的隻有李守義,現在在美國的事情也已經減少很多,隻剩下一些小批量采買的活兒,大規模的采買活動已經結束,因為到山西最合適的港口天津已經不能再使用,其餘的港口距離太遠,現在的道路狀況也差,很難運物資到山西來。


    不過在美國有他們的大量資金需要管理,換成其他人是否可以勝任,李誌堅心中不敢確定,在到了駐地後,先發電征求了李守義的意見。


    李守義知道國內的情況,也明白李誌堅想讓他迴去的原因。李守義分析了一下在美國情況,現在已經基本捋順,他帶去美國的所有弟兄對各方麵的流程也已經熟悉,尤其是之前作為小隊長的郭向陽、項凡和武振東,他們都已經完全可以獨擋一麵,都在各自帶著一些人負責一個區域,並且忠心方麵不成問題,基本可以保證在他離開美國後,那裏的情況不會亂。


    並且李守義還想好了更保險的辦法,那就是定下程序製約,那就是在他離開美國後,在美國的人員除非另外授權,否則不可以調動十萬元以上的資金,並且資金的使用必須是幾個共同商議決定後,再電報他同意之後才能最終執行。現在在美國的資金的大原則是保持不動,除非本土有特殊授權才使用大量資金。


    於是給李誌堅迴電:可以馬上歸國。


    在收到李守義的迴電後,李誌堅決定將李守義調迴太原,在他率軍在外作戰的時候坐鎮太原,統籌山西實業公司以及在太原的各項事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之新晉綏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立證少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立證少惜並收藏抗戰之新晉綏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