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6年秋,李誌堅的第二個孩子李晉誕生,當初王瑞再次懷孕後,李誌堅和王瑞盤算日子,都認為這個孩子應該是在李誌堅晉升少將的那天懷上的,李誌堅就和王瑞開玩笑說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就叫李晉,對於李誌堅起的這個名字,王瑞初聽之下羞澀的白了一眼李誌堅,不過隨後細細琢磨,發現李晉的名字也不錯,晉的寓意不錯,還是山西的代稱,兩個人在玩笑間就給孩子定下了名字。


    現在山西實業公司下轄的各個廠子的效益都穩步提升,山西實業公司的產值已經超過了山西的最大國營企業西北實業公司,西北實業公司的產品雖然門類也非常多,但是主要是鋼鐵和軍火等產業效益好,其他的產業產品主要是在山西省內銷售,銷量規模並不大。


    而山西實業公司的自行車廠,在1935年銷售量超過十萬之後,在1936年又有了大的提升。在保持原有的銷售市場的同時,由於同蒲線南線在1936年初通車,北線在當年底基本通車,向西安、包頭等西南、西北方向的鐵路物流打通,銷路更加大,促進了銷量的繼續增長。


    現在太原自行車廠的自行車在國內已經打敗了所有進口自行車,許多工廠更是將貨運自行車當做的必要生產工具使用,在運輸上要比牲畜大車快又幹淨,拉貨量也不小。連國內的富豪們都最認可太原產的自行車,有些款式的車子的舒適性和欣賞性上都優於國外自行車。由於這些特點,在上海和青島的一些人將太原自行車廠生產的自行車賣到了國外,成為了難得的可以賺取外匯的中國產工業品。


    在山西更是比較絕,由於山西實業公司現在雇傭的工人已經不少,李誌堅給予的待遇都要比社會平均水平高一點,自行車廠、化肥廠、製藥廠、卷煙廠、皮革廠等工廠因為廠子效益好,工人們每月平均都有五塊大洋左右的收入,而當下平均收入最高的上海,高級技工的工資也不過是每月五塊大洋。收入的提高,帶動了太原的消費,一大批從事服務行業的人也因此增長了收入。在山西有能力購買自行車的人群逐年增長,而購買自行車也成為了時尚,還有很多家庭購入自行車將之作為子女婚姻嫁娶的聘禮和嫁妝,更是推動了自行車的銷售。


    整個1936年,自行車廠的銷量超過了20萬輛,光一個自行車廠的產值就超過了西北實業公司。


    令人意外的是,利潤第二高的竟然是製藥廠,藥品不顯山不露水的,沒想到利潤率竟然那麽高,現在除了山西實業公司製造廠外,國內其他製藥廠生產的磺胺類藥品的產量並不高,原本在沈陽的藥廠可以生產一部分,而現在沈陽也被日本占領,國內其他藥廠對西藥類消炎類藥品基本再無法量產,國內的需求大部分還是依賴進口。


    磺胺類藥品屬於現在最為高端的消炎救命藥,價格隻比黃金低一點,也隻有達官顯貴們使用的起,所以國內使用範圍比較小。在山西實業公司的藥廠將磺胺量產後,將價格定在國外產品的一半,而這也有近十倍的利潤。


    最初李誌堅準備將價格定為成本加百分之五十的利潤,但是在投送到醫院進行試用的時候,醫生們都對此表示懷疑而不敢使用,價格隻有進口產品的幾十分之一,藥效如何著實被懷疑,所以藥廠廠長建議將價格定的稍微比進口產品低一點,這樣應該反而可以打開銷路。


    最後的結果的確也是如藥廠廠長所料那樣,價格提升至進口產品的三分之二之後,各地醫院的醫生反而敢於試用,在收到良好的反饋後,李誌堅才讓價格下調,但是也不敢一步到位,而是先下降到進口藥價格的一半,國內各醫院開始推薦病人使用國產的磺胺類藥品。


    並且李誌堅讓製藥廠出了一個銷售政策,即國人使用磺胺類藥品,向山西實業公司提出救助申請的話,可以降低六成的價格,而這隻不過是一個障眼法,申請過程極其簡單,隻要向醫生或者醫院寫一個申請書而已。


    較高的價格可以讓達官顯貴們對藥品質量放心,而對於普通人則是為了將藥品價格再下降一半多,既能賺取富豪們的錢,還能幫助國人,現在普通人要用磺胺類藥品,大多都是重病,無奈之下才舍得試用,雖然具體實施過程中到底能給普通人帶來多少實惠他也無法確定,不過他相信醫院裏麵還是有不少有良心的醫生,會將這個政策執行下去。


    這樣在一年中雖然銷量還並不太大,但是利潤已經非常龐大,看著藥廠的報表,李誌堅都不知道該說什麽,當初建廠是為了幫助國家,沒想到反而賺取了堪比生產毒品的利潤,他知道消炎類藥品在未來的需求,對於到時候藥品會產生的經濟效益,簡直不敢想象。經過一段時間的生產,山西實業公司製藥廠已經帶出來了一批學徒,已經初步可以上線進行生產,李誌堅馬上又將藥廠的全部利潤全部用來采購更多的製藥設備,大戰爆發之後,藥品的需求是極大的,到時候不光磺胺類的消炎藥需求量大,止血藥和麻醉藥的需求量也不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之新晉綏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立證少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立證少惜並收藏抗戰之新晉綏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