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閻錫山將李誌堅叫到他辦公的地方,在一起的還有楊愛源。當閻錫山說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李誌堅多少還是有點驚喜。
他自己也私下算計過,這次閻錫山很有可能是要新立一軍來奉命出征,主官很有可能是他,但是閻錫山真正將決定通知他的時候,他還是有點意外。
主要是他自知資曆還是太淺,現在晉綏軍十三太保中,還有幾個人都沒有擔任軍長,並且現在保定係出身擔任旅長級的人比比皆是,他一個後輩後來居上擔任軍長,閻錫山那裏絕對也要承受不小的壓力。
閻錫山看到李誌堅稍微有點吃驚的表情,就激了他一下:“怎麽,不敢擔這個擔子?”
李誌堅和閻錫山已經共事多年,知道是閻錫山和他開玩笑,但是他知道自己這一刻絕對要認真,所以立即立正,敬了一個軍禮後嚴肅的迴道:“謝過閻公栽培,但憑閻公有所驅使,誌堅絕不推諉”。
看到李誌堅明白了自己的心意,閻錫山就招手讓李誌堅坐了下來。開始說起具體的細節來。
“振武,中央的電令不得不尊,這次你願意出戰,我很欣慰我綏軍後繼有人。對於這次率軍出省作戰,你有什麽想法都提出來吧?”
“閻公,這次出戰為政治之戰,我晉綏軍接連兩次大勝,風頭正盛,已經引起中央的忌憚,所以這次堅持讓我晉綏軍出兵援助徐州。
此戰是可勝不可敗,敗則不光兩次忻口會戰所得的榮譽將全部丟失,恐怕到時中央還會給我晉綏軍扣上一個出人不出工的帽子,到時候我恐怕還會被當做殺雞儆猴的那隻雞,所以誌堅定將使出全力,不墮我晉綏軍之威名”。
李誌堅說到這裏,閻錫山也知道李誌堅明白了此次出戰的風險,看向李誌堅就更加欣賞,他知道自己這次沒有選錯人。能在利益前看到之後的風險,對於李誌堅這個年紀的人來說,著實不容易。“很好,你既然看到了這次出戰的風險,要帶哪些部隊,你自己提,我都盡量滿足。”
“閻公,從第二次太原會戰之後,已從我山西調走數個軍,我晉綏軍之35軍也被北調綏遠,現在守衛山西的力量本來就不足。按照中央的命令,這次還要抽出一個軍出征徐州,這樣的我山西守護兵力上更加不足,我山西現在處於強敵環伺之中,若有日軍再次來犯,我山西危矣。”閻錫山聽著也是苦笑,這些情況的確如此。
看到閻錫山對他的話表示讚同,李誌堅繼續說道:“所以,這次我新立一軍,決不能削弱我晉綏軍原有之力量,我準備將新三師中抽出四個團,配上在晉北的所有遊擊區隊,先搭起一個軍的架子,而新三師以剩餘的兩個團做基礎,擴編為一個師,新3師經過戰陣磨煉,駐守晉北已有經驗,這樣61軍的力量不會被削弱太多。”
李誌堅知道現在閻錫山根本抽不出太多的兵力,兩次大戰之後的補充已經將後備兵力抽調一空,成立83軍時補充兵員都是捉襟見肘,這個時候問他,他絕對不能讓閻錫山為難,否則好不容易得來的機會可能要錯失。之前他已經盤算過,成立一個新軍,可以集中哪些力量,並且貼心的將新三師的兩個團留下作為部隊重建的框架,一是對守衛前線的確有利,另一方麵也是增強閻讓他擔任軍長的心理確認。
李誌堅說完之後,令閻錫山大吃一驚,李誌堅知道了形勢危險之後,仍沒有將自己的嫡係部隊全部帶走。不過戰場險惡,誰知道會遇到什麽情況,帶領一群遊擊隊員上戰場,也不知道李誌堅怎麽想的。
閻錫山心中有疑惑,當初在晉北設立遊擊區是他自己的意見,但是現在這些區隊具體有多少個,人員有多少,他還真不清楚,於是問道:“這些遊擊區隊總共有多少個,有多少人?”
“現在有十六個區隊,每個區隊之前都差不多六、七百人,不過在前段時間的戰鬥中都所有減員,現在大多有五百人左右,我準備就地再擴充一下,或可以達到千人規模,所以總共也可以拉出一萬五六千的人”,李誌堅答道。
李誌堅答完之後,閻錫山心中有所意動,再加上四個團,這樣規模就可以達到兩萬多人,人數上完全可以向武漢中央政府交代,如果日軍突然進犯,又不會對現在的山西的作戰力量產生太大的影響。
閻錫山知道李誌堅完全是為大局著想,意動之餘也很感動,他知道李誌堅這完全是為了他,為了晉綏軍的大局著想。但是還有一些不忍,拿這些羸弱之軍在沒有地利的情況下去麵對日軍的虎狼之師,且還要打出威風,實在有點為難李誌堅。
於是向在座的楊愛源問道:“星如,你有什麽看法?”
楊愛源覺得這個安排很好,也知道閻錫山已經意動,隻是可能有點不忍,但是這已經是當下最好的安排了。所以迴道:“這個安排很妥當,應該可以交代的了武漢了。”
不過楊愛源遲疑了一會,然後對閻錫山說道:“閻公,這次中央要一個軍,但是沒說給番號,不知道到時候怎麽上報?”
說到這裏,閻錫山對於這種細節的事情之前並沒有去考慮,聽見楊愛源一說,也開始思考怎麽做。不過過了會就抬頭霸氣道:“直接就將我們的意思上報給軍政部,至於他們怎麽批就隨他們。星如,他們不會不給番號的,這次是中央有求於我們。”
閻錫山和中央鬥了一輩子,誰有什麽行為,對方都能品出背後的味道來,不過向來都是鬥而不破,給彼此留一個體麵。這次雖然讓晉綏軍派一個軍出省作戰,但是現在山西的防守壓力也很大,從前線抽調一個軍,會直接影響前線的安全,這個中央不會看不到,晉綏軍肯配合他們,派出一個軍來已經是不錯,所以要一個軍番號,他們應該也不會為難。
在楊愛源將情況上報給軍政部後,的確如閻錫山所預料的那樣,非常痛快的答應了。軍政部也知道晉綏軍的情況,原來設想的閻老西會討價還價,出一個師就不錯了,沒想到人數遠超過一個師,還是推薦由最近聲名鵲起的李誌堅來擔任軍長,已經完全超過了預期,直接給了晉綏軍一個新番號,不過番號並不是正規軍的番號,而是給了一個暫一軍。
在番號和編製下來之後,閻錫山的心腹幕僚趙戴文向閻錫山建議道:“李振武雖有軍功,本次出征外省,也應予以激勵,但是其年齡尚輕,止從軍十數年,此時即任之為一軍之長,不患寡而患不均,易引來同僚之不滿,未來之路且長,李振武後來如再建軍功,閻公用何來酬?”
閻錫山聽了之後,沉默片刻,在閻錫山內心來說,雖然用材當不拘一格,但是提拔太快對一個也的確未必是好事,況且內心中也覺得應該平和一下其他人的想法,於是在任命書中,將李誌堅任命為暫編第一軍代軍長,下轄新六師,新七師兩個師。
對於這個代軍長,李誌堅則沒有在意,他能明白這背後閻錫山的考量。隻要這次出戰能取得一定戰功,這個代軍長遲早會轉正。
他自己也私下算計過,這次閻錫山很有可能是要新立一軍來奉命出征,主官很有可能是他,但是閻錫山真正將決定通知他的時候,他還是有點意外。
主要是他自知資曆還是太淺,現在晉綏軍十三太保中,還有幾個人都沒有擔任軍長,並且現在保定係出身擔任旅長級的人比比皆是,他一個後輩後來居上擔任軍長,閻錫山那裏絕對也要承受不小的壓力。
閻錫山看到李誌堅稍微有點吃驚的表情,就激了他一下:“怎麽,不敢擔這個擔子?”
李誌堅和閻錫山已經共事多年,知道是閻錫山和他開玩笑,但是他知道自己這一刻絕對要認真,所以立即立正,敬了一個軍禮後嚴肅的迴道:“謝過閻公栽培,但憑閻公有所驅使,誌堅絕不推諉”。
看到李誌堅明白了自己的心意,閻錫山就招手讓李誌堅坐了下來。開始說起具體的細節來。
“振武,中央的電令不得不尊,這次你願意出戰,我很欣慰我綏軍後繼有人。對於這次率軍出省作戰,你有什麽想法都提出來吧?”
“閻公,這次出戰為政治之戰,我晉綏軍接連兩次大勝,風頭正盛,已經引起中央的忌憚,所以這次堅持讓我晉綏軍出兵援助徐州。
此戰是可勝不可敗,敗則不光兩次忻口會戰所得的榮譽將全部丟失,恐怕到時中央還會給我晉綏軍扣上一個出人不出工的帽子,到時候我恐怕還會被當做殺雞儆猴的那隻雞,所以誌堅定將使出全力,不墮我晉綏軍之威名”。
李誌堅說到這裏,閻錫山也知道李誌堅明白了此次出戰的風險,看向李誌堅就更加欣賞,他知道自己這次沒有選錯人。能在利益前看到之後的風險,對於李誌堅這個年紀的人來說,著實不容易。“很好,你既然看到了這次出戰的風險,要帶哪些部隊,你自己提,我都盡量滿足。”
“閻公,從第二次太原會戰之後,已從我山西調走數個軍,我晉綏軍之35軍也被北調綏遠,現在守衛山西的力量本來就不足。按照中央的命令,這次還要抽出一個軍出征徐州,這樣的我山西守護兵力上更加不足,我山西現在處於強敵環伺之中,若有日軍再次來犯,我山西危矣。”閻錫山聽著也是苦笑,這些情況的確如此。
看到閻錫山對他的話表示讚同,李誌堅繼續說道:“所以,這次我新立一軍,決不能削弱我晉綏軍原有之力量,我準備將新三師中抽出四個團,配上在晉北的所有遊擊區隊,先搭起一個軍的架子,而新三師以剩餘的兩個團做基礎,擴編為一個師,新3師經過戰陣磨煉,駐守晉北已有經驗,這樣61軍的力量不會被削弱太多。”
李誌堅知道現在閻錫山根本抽不出太多的兵力,兩次大戰之後的補充已經將後備兵力抽調一空,成立83軍時補充兵員都是捉襟見肘,這個時候問他,他絕對不能讓閻錫山為難,否則好不容易得來的機會可能要錯失。之前他已經盤算過,成立一個新軍,可以集中哪些力量,並且貼心的將新三師的兩個團留下作為部隊重建的框架,一是對守衛前線的確有利,另一方麵也是增強閻讓他擔任軍長的心理確認。
李誌堅說完之後,令閻錫山大吃一驚,李誌堅知道了形勢危險之後,仍沒有將自己的嫡係部隊全部帶走。不過戰場險惡,誰知道會遇到什麽情況,帶領一群遊擊隊員上戰場,也不知道李誌堅怎麽想的。
閻錫山心中有疑惑,當初在晉北設立遊擊區是他自己的意見,但是現在這些區隊具體有多少個,人員有多少,他還真不清楚,於是問道:“這些遊擊區隊總共有多少個,有多少人?”
“現在有十六個區隊,每個區隊之前都差不多六、七百人,不過在前段時間的戰鬥中都所有減員,現在大多有五百人左右,我準備就地再擴充一下,或可以達到千人規模,所以總共也可以拉出一萬五六千的人”,李誌堅答道。
李誌堅答完之後,閻錫山心中有所意動,再加上四個團,這樣規模就可以達到兩萬多人,人數上完全可以向武漢中央政府交代,如果日軍突然進犯,又不會對現在的山西的作戰力量產生太大的影響。
閻錫山知道李誌堅完全是為大局著想,意動之餘也很感動,他知道李誌堅這完全是為了他,為了晉綏軍的大局著想。但是還有一些不忍,拿這些羸弱之軍在沒有地利的情況下去麵對日軍的虎狼之師,且還要打出威風,實在有點為難李誌堅。
於是向在座的楊愛源問道:“星如,你有什麽看法?”
楊愛源覺得這個安排很好,也知道閻錫山已經意動,隻是可能有點不忍,但是這已經是當下最好的安排了。所以迴道:“這個安排很妥當,應該可以交代的了武漢了。”
不過楊愛源遲疑了一會,然後對閻錫山說道:“閻公,這次中央要一個軍,但是沒說給番號,不知道到時候怎麽上報?”
說到這裏,閻錫山對於這種細節的事情之前並沒有去考慮,聽見楊愛源一說,也開始思考怎麽做。不過過了會就抬頭霸氣道:“直接就將我們的意思上報給軍政部,至於他們怎麽批就隨他們。星如,他們不會不給番號的,這次是中央有求於我們。”
閻錫山和中央鬥了一輩子,誰有什麽行為,對方都能品出背後的味道來,不過向來都是鬥而不破,給彼此留一個體麵。這次雖然讓晉綏軍派一個軍出省作戰,但是現在山西的防守壓力也很大,從前線抽調一個軍,會直接影響前線的安全,這個中央不會看不到,晉綏軍肯配合他們,派出一個軍來已經是不錯,所以要一個軍番號,他們應該也不會為難。
在楊愛源將情況上報給軍政部後,的確如閻錫山所預料的那樣,非常痛快的答應了。軍政部也知道晉綏軍的情況,原來設想的閻老西會討價還價,出一個師就不錯了,沒想到人數遠超過一個師,還是推薦由最近聲名鵲起的李誌堅來擔任軍長,已經完全超過了預期,直接給了晉綏軍一個新番號,不過番號並不是正規軍的番號,而是給了一個暫一軍。
在番號和編製下來之後,閻錫山的心腹幕僚趙戴文向閻錫山建議道:“李振武雖有軍功,本次出征外省,也應予以激勵,但是其年齡尚輕,止從軍十數年,此時即任之為一軍之長,不患寡而患不均,易引來同僚之不滿,未來之路且長,李振武後來如再建軍功,閻公用何來酬?”
閻錫山聽了之後,沉默片刻,在閻錫山內心來說,雖然用材當不拘一格,但是提拔太快對一個也的確未必是好事,況且內心中也覺得應該平和一下其他人的想法,於是在任命書中,將李誌堅任命為暫編第一軍代軍長,下轄新六師,新七師兩個師。
對於這個代軍長,李誌堅則沒有在意,他能明白這背後閻錫山的考量。隻要這次出戰能取得一定戰功,這個代軍長遲早會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