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通過各種渠道得知,日軍大本營對於忻口會戰的日軍失利非常憤怒。
日軍從甲午戰爭開始,到九一八事變、熱河事變,攻略北平天津、淞滬事變中都是無往不勝,這次麵對一個小小的山西,竟然損失了三萬多帝國的精銳,日軍從上到下都在喊著複仇。
作為戰敗之將的板垣征四郎更是在不斷上竄下跳。板垣本身在日軍中小有名將之名,在軍中也有不小的勢力,此次竟然遭受此大敗,雖然大本營隻是給了處分,並沒有撤職,但是他內心對於山西的仇恨與日俱增,一直在遊說馬上再次進攻山西,讓他有機會來洗刷戰敗之恥。
閻錫山在聽聞消息後,內心更是憂心忡忡,日軍的實力他已經領教過,下一次來犯,至少是幾倍的規模,到時候如何來抵擋?
現在日軍的飛機已經數次來太原轟炸,幸虧太原的防空力量還算充足,日機來到的時候,有幾百門高炮等待他們,尤其是八座防空塔,更是對日機起到了很大的威懾作用。所以雖然給太原造成一些損傷,但是日軍飛機也不敢肆無忌憚的轟炸。
想到防空塔,就想到當初的倡議人和建設人李誌堅,李誌堅常常有出人意料的好想法,閻錫山想找個人一起商議下如何更好的應對日軍的下一次進攻,李誌堅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人選,於是電令李誌堅迅速從前線迴來,到督軍府找他報道。
在山西怒劈日本鋼軍的時候,在中國的其他地方則情況完全不同,河北平原上失地千裏,日軍占領平津、整個華北平原,直逼山東,在長江口,淞滬會戰已宣告失敗,幾十萬壯士血灑疆場,日軍在占領上海後,直逼南京,南京城已經幾乎被包圍,日軍數個精銳師團都到達了南京外圍。
在李誌堅趕到督軍府的時候,閻錫山正在裏麵罵娘,“又是這個唐生智,屁都不懂,就是瞎指揮”。
閻錫山還因為李服膺的事對唐生智心中有刺,看見他在南京的布置也是氣的罵娘,南京本是戰爭的死地,在實現戰略目的之後就應該後撤,以保全有生力量,即使為了政治意義去打,也隻能是打一下就撤離。但是唐生智將所有船隻都集中管理,抽掉了南京軍民的最後一條生路。
“閻公,我們是否可以先不撤離在南京辦事處的武官人員,讓他們在長江邊購買一些船隻,提前隱藏好,讓他們在南京城破的時候,可以方便撤退,現階段還能關注南方的局勢,畢竟是我國首都,我們應該對那裏的局勢隨時進行掌握”,李誌堅建議道,實際內心中,他想的是,準備一些船隻,在南京被圍之後,能盡可能的多解救一些人出來。
“振武的話有道理,那就由你去安排,稍微考慮了一下,閻錫山就同意了李誌堅的建議。對於閻錫山當下來說,山西以外的事情並都不算是個什麽事情,他知道日軍對山西不可能善罷甘休,現在更多的精力在於如何能擋住日軍的再次進攻,對於南京的事情,他不會太多的操心,但是有利於他的事情,他也不會拒絕。
說完這個事情,閻錫山就開始問李誌堅對如何應對日軍的下一次進攻山西腹地有什麽好建議,這是他內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南京事情隻是他聽到情報官匯報後的情緒爆發。
對於如何抵擋日軍的下一次進犯,李誌堅內心也是比較緊張,當閻錫山問出來的時候,李誌堅知道閻錫山和他有著同樣的擔憂。
“閻公,日軍下次來犯,實力一定比這次要強,日軍上一次失敗,眾所周知主要是因為輕敵的原因,再次來犯的時候一定會吸取教訓。
我們現在在北線抵擋日軍依靠的是忻口防線,在東線依靠娘子關防線,在北,日軍現已占領大同,從大同出兵到達忻口一線距離要比剛開戰時要近的多,準備也會比忻口會戰時要充分的多,在東,日軍現在在石門方向將強了兵力,石門也成為了日軍在華北的最大駐軍基地,從石門出發,沿正太線向西,日軍是不會受到什麽抵抗的,後勤運輸也方便。
這次在北線和東線的壓力都會比較大。我們在北線實際運用的就是口袋陣,這也是最利於我們的戰術,但是如果日軍這次出動的力量足夠大的話,還是很有可能一擊而破我們的袋底的,忻口防線也並不是那麽牢不可破。
我認為想要破局,必須在忻口北也配置有力部隊進行遊擊來遲滯日軍,消耗日軍的銳氣,我們雖然不用向忻口會戰前那樣在原平堅守,遲滯日軍以爭取在忻口的準備時間,但是必須要給日軍放一放勁,如果前期沒有將日軍的銳氣消散掉,那麽忻口防線還是有很大的風險被擊穿。”
李誌堅頓了頓,換了口氣後繼續說道:“至於娘子關防線,往東就是井陘關,日軍已經在次布置重兵,我們到娘子關以東和日軍打遊擊根本鋪展不開,所以還是首先要依托雪花山等娘子關的第一道防線,但是要設置好縱深防線,一旦日軍突破第一道防線後,我們還能依靠後續的防線抵抗。在陽泉最不缺的就是山地,我們可以設置阻擊陣地的有力地形很多。”
說到這裏,李誌堅又停頓了一下,語氣中也有了隱藏不住的焦慮,頓了一下才繼續說道:
“還有,我們在太原也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太原是我晉綏軍之根本,經過多少年的建設,我晉綏軍和山西的精華都在太原,太原在我晉綏軍就在,太原失我晉綏軍則失去根本,太原往南再無天險和地利,在晉中、臨汾和運城之地再無阻擋日軍之力,這些地方一失,我晉綏軍失去最重要人口、財賦之地,想要再翻身幾無可能。
而太原向來是兵家重地,在古代就被圍城數次,大多都能堅持下來,所以我們現在要提前在太原周圍做好準備,如果忻口或者娘子關一線出現閃失,則需在太原進行堅守,太原有槍、有人、有糧,堅守一段時間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前提必須是外圍還有有力的部隊進行配合內外夾擊。”
日軍從甲午戰爭開始,到九一八事變、熱河事變,攻略北平天津、淞滬事變中都是無往不勝,這次麵對一個小小的山西,竟然損失了三萬多帝國的精銳,日軍從上到下都在喊著複仇。
作為戰敗之將的板垣征四郎更是在不斷上竄下跳。板垣本身在日軍中小有名將之名,在軍中也有不小的勢力,此次竟然遭受此大敗,雖然大本營隻是給了處分,並沒有撤職,但是他內心對於山西的仇恨與日俱增,一直在遊說馬上再次進攻山西,讓他有機會來洗刷戰敗之恥。
閻錫山在聽聞消息後,內心更是憂心忡忡,日軍的實力他已經領教過,下一次來犯,至少是幾倍的規模,到時候如何來抵擋?
現在日軍的飛機已經數次來太原轟炸,幸虧太原的防空力量還算充足,日機來到的時候,有幾百門高炮等待他們,尤其是八座防空塔,更是對日機起到了很大的威懾作用。所以雖然給太原造成一些損傷,但是日軍飛機也不敢肆無忌憚的轟炸。
想到防空塔,就想到當初的倡議人和建設人李誌堅,李誌堅常常有出人意料的好想法,閻錫山想找個人一起商議下如何更好的應對日軍的下一次進攻,李誌堅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人選,於是電令李誌堅迅速從前線迴來,到督軍府找他報道。
在山西怒劈日本鋼軍的時候,在中國的其他地方則情況完全不同,河北平原上失地千裏,日軍占領平津、整個華北平原,直逼山東,在長江口,淞滬會戰已宣告失敗,幾十萬壯士血灑疆場,日軍在占領上海後,直逼南京,南京城已經幾乎被包圍,日軍數個精銳師團都到達了南京外圍。
在李誌堅趕到督軍府的時候,閻錫山正在裏麵罵娘,“又是這個唐生智,屁都不懂,就是瞎指揮”。
閻錫山還因為李服膺的事對唐生智心中有刺,看見他在南京的布置也是氣的罵娘,南京本是戰爭的死地,在實現戰略目的之後就應該後撤,以保全有生力量,即使為了政治意義去打,也隻能是打一下就撤離。但是唐生智將所有船隻都集中管理,抽掉了南京軍民的最後一條生路。
“閻公,我們是否可以先不撤離在南京辦事處的武官人員,讓他們在長江邊購買一些船隻,提前隱藏好,讓他們在南京城破的時候,可以方便撤退,現階段還能關注南方的局勢,畢竟是我國首都,我們應該對那裏的局勢隨時進行掌握”,李誌堅建議道,實際內心中,他想的是,準備一些船隻,在南京被圍之後,能盡可能的多解救一些人出來。
“振武的話有道理,那就由你去安排,稍微考慮了一下,閻錫山就同意了李誌堅的建議。對於閻錫山當下來說,山西以外的事情並都不算是個什麽事情,他知道日軍對山西不可能善罷甘休,現在更多的精力在於如何能擋住日軍的再次進攻,對於南京的事情,他不會太多的操心,但是有利於他的事情,他也不會拒絕。
說完這個事情,閻錫山就開始問李誌堅對如何應對日軍的下一次進攻山西腹地有什麽好建議,這是他內心中最重要的事情,南京事情隻是他聽到情報官匯報後的情緒爆發。
對於如何抵擋日軍的下一次進犯,李誌堅內心也是比較緊張,當閻錫山問出來的時候,李誌堅知道閻錫山和他有著同樣的擔憂。
“閻公,日軍下次來犯,實力一定比這次要強,日軍上一次失敗,眾所周知主要是因為輕敵的原因,再次來犯的時候一定會吸取教訓。
我們現在在北線抵擋日軍依靠的是忻口防線,在東線依靠娘子關防線,在北,日軍現已占領大同,從大同出兵到達忻口一線距離要比剛開戰時要近的多,準備也會比忻口會戰時要充分的多,在東,日軍現在在石門方向將強了兵力,石門也成為了日軍在華北的最大駐軍基地,從石門出發,沿正太線向西,日軍是不會受到什麽抵抗的,後勤運輸也方便。
這次在北線和東線的壓力都會比較大。我們在北線實際運用的就是口袋陣,這也是最利於我們的戰術,但是如果日軍這次出動的力量足夠大的話,還是很有可能一擊而破我們的袋底的,忻口防線也並不是那麽牢不可破。
我認為想要破局,必須在忻口北也配置有力部隊進行遊擊來遲滯日軍,消耗日軍的銳氣,我們雖然不用向忻口會戰前那樣在原平堅守,遲滯日軍以爭取在忻口的準備時間,但是必須要給日軍放一放勁,如果前期沒有將日軍的銳氣消散掉,那麽忻口防線還是有很大的風險被擊穿。”
李誌堅頓了頓,換了口氣後繼續說道:“至於娘子關防線,往東就是井陘關,日軍已經在次布置重兵,我們到娘子關以東和日軍打遊擊根本鋪展不開,所以還是首先要依托雪花山等娘子關的第一道防線,但是要設置好縱深防線,一旦日軍突破第一道防線後,我們還能依靠後續的防線抵抗。在陽泉最不缺的就是山地,我們可以設置阻擊陣地的有力地形很多。”
說到這裏,李誌堅又停頓了一下,語氣中也有了隱藏不住的焦慮,頓了一下才繼續說道:
“還有,我們在太原也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太原是我晉綏軍之根本,經過多少年的建設,我晉綏軍和山西的精華都在太原,太原在我晉綏軍就在,太原失我晉綏軍則失去根本,太原往南再無天險和地利,在晉中、臨汾和運城之地再無阻擋日軍之力,這些地方一失,我晉綏軍失去最重要人口、財賦之地,想要再翻身幾無可能。
而太原向來是兵家重地,在古代就被圍城數次,大多都能堅持下來,所以我們現在要提前在太原周圍做好準備,如果忻口或者娘子關一線出現閃失,則需在太原進行堅守,太原有槍、有人、有糧,堅守一段時間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前提必須是外圍還有有力的部隊進行配合內外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