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寡婦招贅立女戶3
快穿:此生固短,無你何歡 作者:刀小刃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簽!我簽!”反正不簽以後也指不上這個兒子了,一百兩啊!他還從來沒有見過銀票呢!季老頭伸手,“銀票給我吧!”
這斷親書也是臨時起意,夏初也沒有準備,吩咐小廝,“去準備筆墨紙硯。”
“是。”
“不用了,我有。”季淮序打開自己的小包裹,裏麵有著不算多好,但十分愛惜的筆墨紙硯。
二貴有眼力見的搬來一張木桌,夏初寫完晾幹墨跡,季老頭不認識字,看都沒看就按了手印,眼裏隻有那一百兩銀票。
把銀票遞給旁邊的小廝,示意他交給季老頭,拿到銀票後的季老頭樂不可支。
夏初拿過按了手印的斷親書,一式三份,全都仔細查看後,一份交給了季老頭,一份小心地收入懷中,把最後一份遞給二貴,“送去衙門備案!”
“是!”二貴把斷親書揣進懷裏跑了。
季老頭隨意把斷親書扔給季老大,拿著銀票親了親就要走,卻被季淮序叫住,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頭,“爹,這是我最後叫你一聲爹,從此之後咱們再無瓜葛。”
季老頭迴頭哼了一聲,轉身快步進屋找地方把銀票藏起來。
夏初看向季淮序,拉他起身,發現他的眼神中有一絲落寞但更多的是解脫,溫柔的拍了拍他的手,“我們迴家吧!”
“好!”季淮序迴握住夏初的手。
喪禮也完事兒,他們可以迴夏宅了,這莊子再大位置也是偏僻,平時都是避暑才來,宅子離華陽城坐馬車也得走一天。
夏宅是在華陽城上的一家四進宅院,華陽城是一座交通要塞的城池,四通八達,經濟發達。
夏宅就在華陽城的西市,其實以夏地主的財力完全可以在更繁華的東市買宅子,可是西市有更多的文人,尤其是夏宅不足五百米的那家就是祁舉人家。
當時小少爺就在祁舉人家裏讀書,祁舉人如今已經四十六歲,年僅十四便考上秀才風光一時,卻在三十九歲才中了舉人,祁舉人並沒有再往上考,而是迴到華陽城,開了私塾。
這幾年來,祁舉人的口碑不錯,考出來的秀才也不在少數,於是有更多的人前來求學。
西市也比較安靜,到了夏宅門口,那門上的白綢子都已經撤了下去,小廝迎上來掀開馬車簾子。
“少奶奶!”
“嗯,宅子裏的丫鬟小廝都叫到前院來吧!”
“是,少奶奶!”
夏宅下人倒是挺多,四十一人,光之前服侍地主的小廝和婢女就有十二人,夫人那裏還有十人。
夏初和季淮序走進院子,下人們很快在前院集合完畢。
夏初站在台階上,清了清嗓子說道,“今日起,你們也知道從今以後我就是這夏家的家主,你們的賣身契也一並到了我的手裏,我不管你們之前是怎麽樣,從今天起我需要的隻有忠心。”
眾人齊聲應諾,能留在夏宅總比不知道被賣去哪裏要好!
隨後幾日,夏初帶著季淮序熟悉宅子,其實夏初也是第一次逛,有很多地方她不喜歡的,都直接讓管家記下來給改了。
兩人還一起挑選布料、家具樣式,為三日後的婚禮做準備。
因為這屬於喪事之後的喜事,不宜大辦,夏初也想盡快立女戶,都是以季淮序的喜好為主去改的房間,還給他準備了一間書房。
婚禮當天,夏宅熱鬧非凡,好多人都想來看看夏初這個撿了個大便宜的人到底長什麽樣,也想看看這個贅婿到底有什麽資本!
夏宅門口,季淮序騎在高頭大馬上,那駿馬脖子上還帶著一朵大紅花,季淮序一身紅色喜袍,頭發都被束上去紮成一個發髻斜插著一朵紅花。
當真是人比花嬌,那不算白皙的臉竟然從裏到外害羞的粉嫩的厲害。
夏初伸出手抬頭伸向季淮序,“我來接你迴家!”
季淮序低頭看著笑魘如花的女子,那一身紅色喜袍是為了他穿的,那臉上的笑容是因為他綻放的,一直空著的心髒竟奇異般的被這個笑容占據了!
季淮序有些粗糙的手握上那細嫩的小手,下了馬。
沒有跨火盆,沒有拜高堂。
兩人就那樣手牽著手,進了前廳,夫妻對拜,兩人相視一笑。
酒席十分隆重,是白管家從天仙居定的。
夏初敬了一圈酒,確定自己對每個人都有了初步印象,這才迴了新房。
新房裏季淮序坐在婚床上,看著那完完全全按照他們兩個人的心意一起去改造的房間,那窗戶上還貼著夏初親手剪的喜字。
夏初一身酒意走進了房間,對門口的丫鬟和小廝擺手,“洗澡水放好就都迴去休息吧!不用守夜。”
“是,家主!”
房間很大,可季淮序還是感覺到夏初炙熱的唿吸仿佛就在耳邊,那淡淡的酒氣讓他都有了幾分醉意。
不知是夜色醉人還是酒更醉人……
那一地紅衣盡顯纏綿,那洗澡水從熱到涼,折騰了幾番雲雨。
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來的時候,那不算寬厚的手拉過被子蓋住還有著痕跡的肩頭,一下一下順著夏初白皙的背,輕聲低哄,“今天落戶,我的名字落季淮序好嗎?”
夏初這才知道季淮序是他十歲那年自己取得名字,可是家裏人還是都叫他季小四。
“好!”
夏初看著自己新立的女戶,她的名字也從李小花變成了夏初。
夏家的所有賬本夏初也都開始梳理,別說,白管家真是管家的一把好手。
家裏家外都被白管家安排的妥妥當當,那些店鋪的掌櫃也都和白管家對接。
夏初也秉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態度,全權交給白管家。
夏家不隻是有地,名下有十七家店鋪,其中九家都是首飾店,這首飾店是所有店鋪裏最掙錢的,不隻在華陽城有五家,在京城還有四家。
另外還有兩家書鋪,兩家成衣鋪和四家糧鋪。
往家賬本看來,這十七家店鋪一年的收入也有七千兩左右。
再加上還有四個莊子,莊子的糧食都在自家糧鋪賣了。
這斷親書也是臨時起意,夏初也沒有準備,吩咐小廝,“去準備筆墨紙硯。”
“是。”
“不用了,我有。”季淮序打開自己的小包裹,裏麵有著不算多好,但十分愛惜的筆墨紙硯。
二貴有眼力見的搬來一張木桌,夏初寫完晾幹墨跡,季老頭不認識字,看都沒看就按了手印,眼裏隻有那一百兩銀票。
把銀票遞給旁邊的小廝,示意他交給季老頭,拿到銀票後的季老頭樂不可支。
夏初拿過按了手印的斷親書,一式三份,全都仔細查看後,一份交給了季老頭,一份小心地收入懷中,把最後一份遞給二貴,“送去衙門備案!”
“是!”二貴把斷親書揣進懷裏跑了。
季老頭隨意把斷親書扔給季老大,拿著銀票親了親就要走,卻被季淮序叫住,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頭,“爹,這是我最後叫你一聲爹,從此之後咱們再無瓜葛。”
季老頭迴頭哼了一聲,轉身快步進屋找地方把銀票藏起來。
夏初看向季淮序,拉他起身,發現他的眼神中有一絲落寞但更多的是解脫,溫柔的拍了拍他的手,“我們迴家吧!”
“好!”季淮序迴握住夏初的手。
喪禮也完事兒,他們可以迴夏宅了,這莊子再大位置也是偏僻,平時都是避暑才來,宅子離華陽城坐馬車也得走一天。
夏宅是在華陽城上的一家四進宅院,華陽城是一座交通要塞的城池,四通八達,經濟發達。
夏宅就在華陽城的西市,其實以夏地主的財力完全可以在更繁華的東市買宅子,可是西市有更多的文人,尤其是夏宅不足五百米的那家就是祁舉人家。
當時小少爺就在祁舉人家裏讀書,祁舉人如今已經四十六歲,年僅十四便考上秀才風光一時,卻在三十九歲才中了舉人,祁舉人並沒有再往上考,而是迴到華陽城,開了私塾。
這幾年來,祁舉人的口碑不錯,考出來的秀才也不在少數,於是有更多的人前來求學。
西市也比較安靜,到了夏宅門口,那門上的白綢子都已經撤了下去,小廝迎上來掀開馬車簾子。
“少奶奶!”
“嗯,宅子裏的丫鬟小廝都叫到前院來吧!”
“是,少奶奶!”
夏宅下人倒是挺多,四十一人,光之前服侍地主的小廝和婢女就有十二人,夫人那裏還有十人。
夏初和季淮序走進院子,下人們很快在前院集合完畢。
夏初站在台階上,清了清嗓子說道,“今日起,你們也知道從今以後我就是這夏家的家主,你們的賣身契也一並到了我的手裏,我不管你們之前是怎麽樣,從今天起我需要的隻有忠心。”
眾人齊聲應諾,能留在夏宅總比不知道被賣去哪裏要好!
隨後幾日,夏初帶著季淮序熟悉宅子,其實夏初也是第一次逛,有很多地方她不喜歡的,都直接讓管家記下來給改了。
兩人還一起挑選布料、家具樣式,為三日後的婚禮做準備。
因為這屬於喪事之後的喜事,不宜大辦,夏初也想盡快立女戶,都是以季淮序的喜好為主去改的房間,還給他準備了一間書房。
婚禮當天,夏宅熱鬧非凡,好多人都想來看看夏初這個撿了個大便宜的人到底長什麽樣,也想看看這個贅婿到底有什麽資本!
夏宅門口,季淮序騎在高頭大馬上,那駿馬脖子上還帶著一朵大紅花,季淮序一身紅色喜袍,頭發都被束上去紮成一個發髻斜插著一朵紅花。
當真是人比花嬌,那不算白皙的臉竟然從裏到外害羞的粉嫩的厲害。
夏初伸出手抬頭伸向季淮序,“我來接你迴家!”
季淮序低頭看著笑魘如花的女子,那一身紅色喜袍是為了他穿的,那臉上的笑容是因為他綻放的,一直空著的心髒竟奇異般的被這個笑容占據了!
季淮序有些粗糙的手握上那細嫩的小手,下了馬。
沒有跨火盆,沒有拜高堂。
兩人就那樣手牽著手,進了前廳,夫妻對拜,兩人相視一笑。
酒席十分隆重,是白管家從天仙居定的。
夏初敬了一圈酒,確定自己對每個人都有了初步印象,這才迴了新房。
新房裏季淮序坐在婚床上,看著那完完全全按照他們兩個人的心意一起去改造的房間,那窗戶上還貼著夏初親手剪的喜字。
夏初一身酒意走進了房間,對門口的丫鬟和小廝擺手,“洗澡水放好就都迴去休息吧!不用守夜。”
“是,家主!”
房間很大,可季淮序還是感覺到夏初炙熱的唿吸仿佛就在耳邊,那淡淡的酒氣讓他都有了幾分醉意。
不知是夜色醉人還是酒更醉人……
那一地紅衣盡顯纏綿,那洗澡水從熱到涼,折騰了幾番雲雨。
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來的時候,那不算寬厚的手拉過被子蓋住還有著痕跡的肩頭,一下一下順著夏初白皙的背,輕聲低哄,“今天落戶,我的名字落季淮序好嗎?”
夏初這才知道季淮序是他十歲那年自己取得名字,可是家裏人還是都叫他季小四。
“好!”
夏初看著自己新立的女戶,她的名字也從李小花變成了夏初。
夏家的所有賬本夏初也都開始梳理,別說,白管家真是管家的一把好手。
家裏家外都被白管家安排的妥妥當當,那些店鋪的掌櫃也都和白管家對接。
夏初也秉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態度,全權交給白管家。
夏家不隻是有地,名下有十七家店鋪,其中九家都是首飾店,這首飾店是所有店鋪裏最掙錢的,不隻在華陽城有五家,在京城還有四家。
另外還有兩家書鋪,兩家成衣鋪和四家糧鋪。
往家賬本看來,這十七家店鋪一年的收入也有七千兩左右。
再加上還有四個莊子,莊子的糧食都在自家糧鋪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