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曙光初綻,電啟新程
大明外傳之攜現代智統亂世天 作者:宇秀天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南京和上海的建設正如火如荼地推進著,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景象,工人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機器的轟鳴聲不絕於耳。然而,棘手的問題卻接踵而至,如同一層層陰霾,籠罩在建設的道路上。
在南京的指揮部裏,我眉頭緊鎖,死死地盯著堆滿桌麵的工程進度報告與物資清單。因缺乏電力,施工效率大幅下滑,原本計劃快速搭建的建築框架,如今進度緩慢,工人們隻能依靠人力艱難地搬運著沉重的材料。軍工生產的新式設備也因動力不足,難以達到預期的產量與精度,那些先進的機床在低功率的運轉下,加工出的零件總是存在瑕疵。每項發展計劃都像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束縛,難以施展拳腳。我心裏很清楚,解決電力問題迫在眉睫,這已經成為了製約我們發展的關鍵瓶頸。
於是,我果斷下令,在軍中挑選對機械原理、物理知識稍有涉獵的士兵。這支熱武器化、趨近現代化的武裝力量裏,不少士兵操作過熱武器,接觸過新型裝備,對新奇科技並非全然陌生。他們組成技術先鋒隊,眼神中帶著一絲迷茫和期待,踏上了探索電力的未知征程。同時,麵向民間張貼告示,廣納賢才,承諾給予參與電力研究的人員豐厚報酬與極高榮譽。告示張貼出去後,街頭巷尾議論紛紛,但招募過程困難重重。雖說士兵們接觸過熱武器,可對於這看不見摸不著的“電力”概念,依舊一頭霧水,他們私下裏小聲嘀咕著:“這電到底是個啥玩意兒,咋研究啊?”民間百姓要麽對告示內容不明所以,要麽因害怕卷入未知研究而望而卻步,有人搖頭歎息:“這事兒太玄乎了,咱可不敢摻和。”
轉機來自一封江蘇淮陰縣的信件。信裏提到,淮陰縣有個叫周逸塵的年輕人,行為舉止怪異,常被鄉人當成傻子。他整日擺弄奇怪物件,嘴裏念叨著旁人聽不懂的話,可搗鼓出的小發明,卻透著超乎常人的智慧。看到這封信時,我如獲至寶,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我立刻派最得力的助手,快馬加鞭前往淮陰縣,務必把周逸塵請來。
幾天後,周逸塵站到我麵前。他身形清瘦,像是一陣風就能吹倒,眼神中透著靈動與不羈,仿佛藏著無數新奇的想法。衣著雖破舊,打著補丁的衣衫顯得有些寒酸,卻難掩渾身散發的獨特氣質。
“周逸塵,我聽說你擅長發明創造,可有這迴事?”我開門見山地問,眼神中滿是期待。
周逸塵撓撓頭,憨笑著答:“迴大人的話,俺就是瞎搗鼓,也不知道那些東西有啥用,就是覺著好玩。”他的聲音帶著濃濃的鄉音,樸實而真誠。
我向他詳細講述當前麵臨的電力困境,以及電力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起初,周逸塵一臉茫然,眼睛裏寫滿了疑惑,可隨著我不斷講述後世關於電力的應用和原理,從電燈照亮黑夜到工廠機器的飛速運轉,他的眼睛漸漸亮起來,像是點燃了一團火焰,時不時提出新奇的問題與想法:“大人,照您這麽說,這電真有這麽大能耐?那咋才能讓它乖乖聽話呢?”
我知道,他就是我一直在找的人。於是,我把自己記憶裏關於電力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從電磁感應原理到發電機基本構造,從簡單電路連接到複雜輸電係統。周逸塵天賦極高,一點就通,不僅迅速掌握知識,還提出許多獨到見解,為技術難題給出創新的解決方案。他興奮地比劃著:“大人,您看這樣行不行,咱把這個部件換個材質,說不定能提高效率。”
一開始,周逸塵身邊的人都對他口中的“電力”將信將疑。為證明自己,周逸塵用簡單材料製作了一個小型靜電發生器,當看到紙片在靜電作用下跳動起來,圍觀的人都驚得合不攏嘴,有人忍不住驚歎:“這可太神奇了,這小玩意兒咋做到的?”但這僅僅隻是個開始。接著,他又製作簡易的電動機模型,通過轉動手柄產生電流,讓小風扇飛速旋轉,這下,身邊的人開始對他的研究有了信心,紛紛投來敬佩的目光。
機緣巧合之下,地方縣政府的工作人員得知這個消息,迅速匯報給南京市政府。得到消息後,我和南京市政的領導班子立刻接見並接待了周逸塵。
在城市經濟建設方麵,出身商賈世家的柳熙發揮了關鍵作用。柳熙擁有出色的商業頭腦和談判技巧,擔任南京商業顧問後,他積極協助處理與商業發展相關的事務。在電力設施建設初期,麵臨材料采購成本高、供應商不穩定的難題,柳熙憑借自己在商業圈積累的人脈和談判能力,與各地供應商周旋。他巧妙地運用商業策略,不僅成功壓低了銅、絕緣材料等物資的采購價格,還與信譽良好的供應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確保了電力建設材料的穩定供應。每次談判前,柳熙都會仔細分析市場行情,研究供應商的弱點,在談判桌上據理力爭,為我們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在寬敞明亮的會客廳裏,周逸塵略顯拘謹地站在眾人麵前。我看著他,語重心長地說:“周逸塵,你所研究的電力技術,對我們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如今,南京和上海的建設急需電力支持,我們控製區內的工業發展、百姓生活改善,都離不開它。你肩負著讓這項技術從理論走向現實,讓它可掌控、可利用的重任,這不僅是為了我們當下的建設,更是為了大明未來的繁榮昌盛。”我微微前傾,眼神堅定地看著他,希望他能感受到這份責任的重量。
周逸塵用力地點點頭,眼中滿是堅定:“大人放心,俺一定竭盡全力!”他握緊了拳頭,仿佛在向自己也向我們宣誓。
此後,周逸塵全身心投入研究。他帶領團隊在簡陋的實驗室裏日夜奮戰,四處尋找合適的材料。製造發電機時,電刷的材料選擇成了難題,普通金屬容易磨損且導電性能不佳。周逸塵查閱大量古籍,泛黃的書頁在他手中快速翻動,不斷進行實驗,嚐試多種材料組合,最終發現用石墨和銅粉混合壓製的電刷,不僅耐磨,導電性能也大大提升。那一刻,他興奮地跳了起來,大喊著:“找到了,終於找到了!”
解決了電刷問題,緊接著便是線圈繞製。為提高發電效率,需要緊密且均勻地繞製大量線圈。周逸塵帶領團隊成員,反複練習繞線技巧,研發出專用的繞線工具,成功提高了線圈繞製的質量和速度。他們的手指被線圈磨出了水泡,卻沒有一個人喊累。
經過無數次失敗與嚐試,第一台簡易發電機終於誕生。當機器發出第一縷電流,整個實驗室沸騰了。周逸塵激動地看著那跳動的電流,眼中閃爍著淚花,團隊成員們歡唿雀躍,互相擁抱慶祝。但周逸塵並未滿足,他繼續對發電機進行優化,改進磁路設計,增強磁場強度,使發電效率大幅提高。
有了穩定的電力來源,我們開始鋪設輸電線路。由於缺乏經驗,第一次鋪設的線路出現漏電和電壓不穩的問題。周逸塵親自沿著線路排查,他彎著腰,仔細檢查每一段線路,發現是絕緣材料質量不佳和線路接口處理不當所致。他馬上改進工藝,采用特製的絕緣漆和新型連接方式,成功解決了問題。
隨著電力逐漸普及,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南京和上海的大街小巷,都被電燈照亮。以往一到夜晚就漆黑一片的道路,如今燈火通明,夜市更加熱鬧繁華,百姓的夜生活也豐富起來。街邊的店鋪裝上電燈後,店內亮堂許多,商品陳列更清晰,吸引更多顧客光顧,營業時間得以延長,生意愈發興隆。柳熙抓住這一商機,積極推動商業街區的整合與升級,策劃各類促銷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城市的商業活力。他組織商家舉辦商品展銷會,邀請各地的客商前來參觀,一時間,街道上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為更好地管理電力相關事務,我成立專門的電力局。任命軍中對機械和工程管理頗有經驗的趙大勇擔任電力局局長。趙大勇性格豪爽、做事果敢,自上任後,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每天奔波於各個發電站和輸電線路之間,深入了解電力生產和輸送的每一個環節。他精心規劃電力分配方案,根據不同區域的需求合理調配電力資源,保障各區域穩定供電;同時,他積極組織團隊維護輸電線路和發電設備,製定嚴格的巡檢製度,確保及時發現並處理各類電力故障;還牽頭製定電力行業規範和標準,召集業內專家反複研討,確保電力事業安全、有序地發展。他常常忙碌到深夜,辦公室的燈光總是亮到很晚。
然而,派去與南明談判的使者遲遲沒有傳來消息,南明方麵始終沒有迴複,這讓我隱隱有些擔憂。但發展的腳步不能停歇,我設立共和國科學院,總部定在南京,並任命天才周逸塵擔任院長。我期望他帶領團隊全身心投入科學技術研究,不僅局限於電力相關領域,還涵蓋農業、工業、醫學等各個方麵,致力於提升大明整體科技水平,讓國家持續飛躍進步。在周逸塵的帶領下,科學院內匯聚各方人才,各種創新發明和研究成果不斷湧現,為大明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盡管前方仍有諸多挑戰,但我堅信,在全體軍民的共同努力下,大明必將走向繁榮富強。
在南京的指揮部裏,我眉頭緊鎖,死死地盯著堆滿桌麵的工程進度報告與物資清單。因缺乏電力,施工效率大幅下滑,原本計劃快速搭建的建築框架,如今進度緩慢,工人們隻能依靠人力艱難地搬運著沉重的材料。軍工生產的新式設備也因動力不足,難以達到預期的產量與精度,那些先進的機床在低功率的運轉下,加工出的零件總是存在瑕疵。每項發展計劃都像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束縛,難以施展拳腳。我心裏很清楚,解決電力問題迫在眉睫,這已經成為了製約我們發展的關鍵瓶頸。
於是,我果斷下令,在軍中挑選對機械原理、物理知識稍有涉獵的士兵。這支熱武器化、趨近現代化的武裝力量裏,不少士兵操作過熱武器,接觸過新型裝備,對新奇科技並非全然陌生。他們組成技術先鋒隊,眼神中帶著一絲迷茫和期待,踏上了探索電力的未知征程。同時,麵向民間張貼告示,廣納賢才,承諾給予參與電力研究的人員豐厚報酬與極高榮譽。告示張貼出去後,街頭巷尾議論紛紛,但招募過程困難重重。雖說士兵們接觸過熱武器,可對於這看不見摸不著的“電力”概念,依舊一頭霧水,他們私下裏小聲嘀咕著:“這電到底是個啥玩意兒,咋研究啊?”民間百姓要麽對告示內容不明所以,要麽因害怕卷入未知研究而望而卻步,有人搖頭歎息:“這事兒太玄乎了,咱可不敢摻和。”
轉機來自一封江蘇淮陰縣的信件。信裏提到,淮陰縣有個叫周逸塵的年輕人,行為舉止怪異,常被鄉人當成傻子。他整日擺弄奇怪物件,嘴裏念叨著旁人聽不懂的話,可搗鼓出的小發明,卻透著超乎常人的智慧。看到這封信時,我如獲至寶,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我立刻派最得力的助手,快馬加鞭前往淮陰縣,務必把周逸塵請來。
幾天後,周逸塵站到我麵前。他身形清瘦,像是一陣風就能吹倒,眼神中透著靈動與不羈,仿佛藏著無數新奇的想法。衣著雖破舊,打著補丁的衣衫顯得有些寒酸,卻難掩渾身散發的獨特氣質。
“周逸塵,我聽說你擅長發明創造,可有這迴事?”我開門見山地問,眼神中滿是期待。
周逸塵撓撓頭,憨笑著答:“迴大人的話,俺就是瞎搗鼓,也不知道那些東西有啥用,就是覺著好玩。”他的聲音帶著濃濃的鄉音,樸實而真誠。
我向他詳細講述當前麵臨的電力困境,以及電力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起初,周逸塵一臉茫然,眼睛裏寫滿了疑惑,可隨著我不斷講述後世關於電力的應用和原理,從電燈照亮黑夜到工廠機器的飛速運轉,他的眼睛漸漸亮起來,像是點燃了一團火焰,時不時提出新奇的問題與想法:“大人,照您這麽說,這電真有這麽大能耐?那咋才能讓它乖乖聽話呢?”
我知道,他就是我一直在找的人。於是,我把自己記憶裏關於電力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從電磁感應原理到發電機基本構造,從簡單電路連接到複雜輸電係統。周逸塵天賦極高,一點就通,不僅迅速掌握知識,還提出許多獨到見解,為技術難題給出創新的解決方案。他興奮地比劃著:“大人,您看這樣行不行,咱把這個部件換個材質,說不定能提高效率。”
一開始,周逸塵身邊的人都對他口中的“電力”將信將疑。為證明自己,周逸塵用簡單材料製作了一個小型靜電發生器,當看到紙片在靜電作用下跳動起來,圍觀的人都驚得合不攏嘴,有人忍不住驚歎:“這可太神奇了,這小玩意兒咋做到的?”但這僅僅隻是個開始。接著,他又製作簡易的電動機模型,通過轉動手柄產生電流,讓小風扇飛速旋轉,這下,身邊的人開始對他的研究有了信心,紛紛投來敬佩的目光。
機緣巧合之下,地方縣政府的工作人員得知這個消息,迅速匯報給南京市政府。得到消息後,我和南京市政的領導班子立刻接見並接待了周逸塵。
在城市經濟建設方麵,出身商賈世家的柳熙發揮了關鍵作用。柳熙擁有出色的商業頭腦和談判技巧,擔任南京商業顧問後,他積極協助處理與商業發展相關的事務。在電力設施建設初期,麵臨材料采購成本高、供應商不穩定的難題,柳熙憑借自己在商業圈積累的人脈和談判能力,與各地供應商周旋。他巧妙地運用商業策略,不僅成功壓低了銅、絕緣材料等物資的采購價格,還與信譽良好的供應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確保了電力建設材料的穩定供應。每次談判前,柳熙都會仔細分析市場行情,研究供應商的弱點,在談判桌上據理力爭,為我們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在寬敞明亮的會客廳裏,周逸塵略顯拘謹地站在眾人麵前。我看著他,語重心長地說:“周逸塵,你所研究的電力技術,對我們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如今,南京和上海的建設急需電力支持,我們控製區內的工業發展、百姓生活改善,都離不開它。你肩負著讓這項技術從理論走向現實,讓它可掌控、可利用的重任,這不僅是為了我們當下的建設,更是為了大明未來的繁榮昌盛。”我微微前傾,眼神堅定地看著他,希望他能感受到這份責任的重量。
周逸塵用力地點點頭,眼中滿是堅定:“大人放心,俺一定竭盡全力!”他握緊了拳頭,仿佛在向自己也向我們宣誓。
此後,周逸塵全身心投入研究。他帶領團隊在簡陋的實驗室裏日夜奮戰,四處尋找合適的材料。製造發電機時,電刷的材料選擇成了難題,普通金屬容易磨損且導電性能不佳。周逸塵查閱大量古籍,泛黃的書頁在他手中快速翻動,不斷進行實驗,嚐試多種材料組合,最終發現用石墨和銅粉混合壓製的電刷,不僅耐磨,導電性能也大大提升。那一刻,他興奮地跳了起來,大喊著:“找到了,終於找到了!”
解決了電刷問題,緊接著便是線圈繞製。為提高發電效率,需要緊密且均勻地繞製大量線圈。周逸塵帶領團隊成員,反複練習繞線技巧,研發出專用的繞線工具,成功提高了線圈繞製的質量和速度。他們的手指被線圈磨出了水泡,卻沒有一個人喊累。
經過無數次失敗與嚐試,第一台簡易發電機終於誕生。當機器發出第一縷電流,整個實驗室沸騰了。周逸塵激動地看著那跳動的電流,眼中閃爍著淚花,團隊成員們歡唿雀躍,互相擁抱慶祝。但周逸塵並未滿足,他繼續對發電機進行優化,改進磁路設計,增強磁場強度,使發電效率大幅提高。
有了穩定的電力來源,我們開始鋪設輸電線路。由於缺乏經驗,第一次鋪設的線路出現漏電和電壓不穩的問題。周逸塵親自沿著線路排查,他彎著腰,仔細檢查每一段線路,發現是絕緣材料質量不佳和線路接口處理不當所致。他馬上改進工藝,采用特製的絕緣漆和新型連接方式,成功解決了問題。
隨著電力逐漸普及,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南京和上海的大街小巷,都被電燈照亮。以往一到夜晚就漆黑一片的道路,如今燈火通明,夜市更加熱鬧繁華,百姓的夜生活也豐富起來。街邊的店鋪裝上電燈後,店內亮堂許多,商品陳列更清晰,吸引更多顧客光顧,營業時間得以延長,生意愈發興隆。柳熙抓住這一商機,積極推動商業街區的整合與升級,策劃各類促銷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城市的商業活力。他組織商家舉辦商品展銷會,邀請各地的客商前來參觀,一時間,街道上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為更好地管理電力相關事務,我成立專門的電力局。任命軍中對機械和工程管理頗有經驗的趙大勇擔任電力局局長。趙大勇性格豪爽、做事果敢,自上任後,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每天奔波於各個發電站和輸電線路之間,深入了解電力生產和輸送的每一個環節。他精心規劃電力分配方案,根據不同區域的需求合理調配電力資源,保障各區域穩定供電;同時,他積極組織團隊維護輸電線路和發電設備,製定嚴格的巡檢製度,確保及時發現並處理各類電力故障;還牽頭製定電力行業規範和標準,召集業內專家反複研討,確保電力事業安全、有序地發展。他常常忙碌到深夜,辦公室的燈光總是亮到很晚。
然而,派去與南明談判的使者遲遲沒有傳來消息,南明方麵始終沒有迴複,這讓我隱隱有些擔憂。但發展的腳步不能停歇,我設立共和國科學院,總部定在南京,並任命天才周逸塵擔任院長。我期望他帶領團隊全身心投入科學技術研究,不僅局限於電力相關領域,還涵蓋農業、工業、醫學等各個方麵,致力於提升大明整體科技水平,讓國家持續飛躍進步。在周逸塵的帶領下,科學院內匯聚各方人才,各種創新發明和研究成果不斷湧現,為大明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盡管前方仍有諸多挑戰,但我堅信,在全體軍民的共同努力下,大明必將走向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