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該做一個決定了
四合院:重生傻柱,我有無敵空間 作者:初晴後雨18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何雨柱見狀不由大笑。看著滿懷期待的楊廠長,他知道該做一個決定了。
何雨柱點頭應道:“楊大哥,咱們這就走吧。”這年過完年後何雨柱剛滿十七歲,而楊為民已經三十一歲。何雨柱稱唿楊為民為“大哥”,反而感到更加自在。
看到何雨柱同意了自己的提議,楊廠長內心一喜。隨即,二人上了吉普車,在田棗等人目送下離開了。車輛幾經曲折,沒一會兒便到達了位於百順胡同的一個三進三出的四合院。楊廠長下車後,替何雨柱開了車門,並引他進入院內。
在帶著何雨柱參觀四合院的過程中,楊廠長講述道:“這套院落是我家祖先留下的遺產。我的祖上曾是開鏢局的,並且掌握了一些拳腳功夫。但後來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我家鏢局被洋人搗毀,祖父受此打擊病逝,鏢局也解散了。此後,我祖母帶著父親住在了這裏,父親因為體質良好去學唱戲,而祖母以做針線活與幫人家短工維生。盡管祖父給她留下不少財產,但她始終不曾用這些錢,而是一步一步地將我們拉扯大。”
此時已到了三四點的光景,冬季裏的溫暖陽光讓人感到無比宜人,後院中的一顆杏花樹下擺放著一張棋桌。一位白發蒼蒼、身穿淺灰色唐裝的老者正坐在石椅前苦思下一步該怎麽下。
“爸,我迴來了。今天我家廚子請病假,我記得你喜歡吃川菜,所以我特地從豐澤園請來了張建國師傅的徒弟——何雨柱,他會為我們烹製今日的餐飯。”楊為民說道。
老者聽到這話,精神一振:“是為民啊,何師傅您好,請坐,請坐。”
他目光投向何雨柱,心中並未覺得這位小廚師的技藝會有多麽出色,但他依然友好地道:“你是否會下棋呢,何師傅?”
何雨柱笑答道:“楊老先生真會說笑話,我還真懂得一些,不過下得不是特別精到,還請您多指教。”
老楊笑著說,“謙虛了吧你小子,來陪我下幾局。”
何雨柱答應了:“好的。”由於發覺楊老和自己一樣熱愛圍棋,他對這個提議毫無拒絕之理,反而十分期待切磋一番。
楊為民見此,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有幾分感激之意。很快,二人就投入到對弈中,何雨柱持黑棋而楊老則執白棋,不久雙方就展開了精彩的較量。
何雨柱的表現恰到好處,每次下棋都顯得得心應手。楊老每逢落子,總是深思熟慮,試圖琢磨透何雨柱的棋路。這會兒,手中的白棋再次舉棋不定,見到父親旗逢對手,楊廠長眼中不禁一亮,內心也感到頗為驚訝。
他沒料到,何雨柱這年輕人竟然有如此了不起的棋藝。雖然他們初次見麵,但早在張建國處聽說何雨柱是個廚藝高手,而作為四九城的小英雄,何雨柱的名字更是出現在大領導的報紙褒獎中,因此他對這個小夥子早已刮目相看。此時目睹他的表現,更覺得此人才非池中之物,未來一定要交好。
“何師傅,你這棋藝還謙虛?我都下了十幾年,說真的,百順胡同中能超過我的沒幾個。”
楊老語氣帶著些許沮喪。何雨柱微笑著迴應道:“讓楊老見笑了,和您相比,我確實稍遜一籌。”
隨後何雨柱繼續說道:“今後還是叫我柱子吧,我覺得這個稱唿比較自在。”
楊老拍掌稱好:“這個名字真不錯,‘國家脊梁’聽起來就很氣派!那以後我就叫你柱子了。”
“好的。”何雨柱笑著說。
楊老接著說:“那以後你就別叫我楊老了,咱倆一見如故,說話方式幹脆直接,就像我的老友一樣,往後就叫我楊老哥吧。”
聽到這話,何雨柱一時有些不好意思,瞥了楊廠長一眼:“這樣好像不太好吧?”如果照楊老所說,豈不是讓自己成了他的兄長,那廠長自然就成了自己的晚輩了。
楊老卻毫不在意:“有何不妥?我既然一見如故,你兒子能有什麽意見呢?”說罷,又轉頭看向楊廠長,後者苦笑無語。“既然我爸這麽說了,那我們就隨他意思改稱唿好了。”
何雨柱一臉古怪:聽這稱唿,還真有點不自在。畢竟對方比自己年紀要大上十幾歲。不過他又想到,這樣可以避免給楊廠長帶來不便,“那以後廠長還是叫我柱子吧,我就直唿為民就行。”
楊廠長聞言鬆了一口氣,何雨柱此舉既尊重了傳統,又能讓自己不至於被戲稱“小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行,從今往後我就叫你柱子。”
最後,何雨柱問楊老:“楊老哥沒意見吧?”
楊老見狀也笑了:“既然你說這樣的話,那就這樣吧,以後我也叫你一聲何老弟。”
何老弟?還真夠新鮮……
“對了,你剛剛說要過來幫忙做菜吧?今天我家的廚子請假沒來,所以就麻煩何老弟了。”
何雨柱笑了笑,“沒問題,帶路吧。”
對於自己的烹飪技巧,他十分有信心。經過這次重生,他在廚藝方麵更進一步,相信能做出更美味的菜肴。
見能夠目睹何雨柱的手藝,楊廠長趕緊帶著他來到了自家廚房。
“我家的師傅今天身體不舒服,請假沒來。這些食材是昨天在菜市場買的,看看你能做什麽。如果不夠的話,我一會兒再去買一些。”
來到廚房,何雨柱看到桌子上擺放著扇貝、蘿卜和雞蛋,其他像雞鴨魚肉都沒有,不由有些驚訝。
“如果要做經典的川菜如東坡肘子或開水白菜的話,現有的食材確實不夠。我先做幾道簡單的菜,您過會兒再去買些其他的材料吧。”
“還有昨晚剩下的白米飯嗎?”
何雨柱想了想,問道。
“有,大概還剩四五碗,因為師傅請假沒來得及處理。”楊廠長迴答,顯得有些尷尬。
何雨柱叫住了正準備去買菜的楊廠長。“行了,今天的菜單就這樣定了。”
這時,楊老家裏的長輩走進了廚房,好奇地問道:“何老弟,準備做什麽菜呢?”
楊廠長迴答:“他說要做飯。”
“我知道你想問的是他準備做什麽特別的菜,是吧?剛才他已經說了,他打算用米飯。”
聽到這裏,楊老家中的長輩恍然大悟,他知道,米飯也能成為一道不錯的菜肴。
“用米飯做飯菜?”楊廠長心裏滿是疑問,實在難以理解米飯除了作為主食還能做成什麽特殊的菜肴,但他父親明白,做好一道炒飯其實需要高超的技藝。
“雖然最普通的東西如開水白菜、清湯豆腐,是最考驗廚藝水平的基礎菜肴,而一碗看似平凡的米飯也能變成美食的關鍵就在於用心與否。隻要懷著真心去對待這道菜,任何糧食都能化為佳肴。”
這番話讓楊廠長不禁心中一動,對他產生了更多的佩服與認同感——不愧是在多次行動中立下大功的人,果然是位非常的人物。
楊老不自覺地愣住了,忍不住拍手讚道:“這話講得太好了!何老弟真不愧是抓過特務的小英雄啊。聽了這番話,我不禁想起當年長征時的情形,穿越草地和沼澤,那時吃樹皮、啃紅薯根的情景,那時候即便再簡單的東西,在饑餓中都覺得那是天下最美味的佳肴了。不管什麽時候、什麽地方,我們都不能忘本;即使是最簡單的菜品也往往最具挑戰。”
楊廠長聽完這段話更加不好意思起來。
與此同時,何雨柱開始了準備。
他拿了一把蔥,嫻熟地將其切成小段撒在砧板上。
看到這嫻熟的動作,父子倆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他們都默默地站著,帶著期待的目光注視著何雨柱,好奇這小子接下來會做出什麽菜。
“楊廠長,昨晚的剩飯放在哪裏?”何雨柱開口問。
楊廠長迅速迴應,立刻將昨晚剩下的米飯取來交給何雨柱。
“我今天想試著做個炒雞蛋飯,雖然很常見的菜,不過它卻比普通的炒蛋更複雜一些,需要一定的技巧。”何雨柱說道,並開始著手準備米飯,然後繼續說:
楊廠長的好奇心被激起,追問,“這個還能變得如此精致?我還真沒聽說過。”
“為何不可能呢?” 楊老笑著接過了話題,憶起往事:“記得小時候家貧如洗,母親省吃儉用做的蛋炒飯就是我吃過最可口的食物。”
楊廠長有點疑惑,“爸爸,真的有那麽好吃?”
“這要看做的人夠不夠認真,到時你自然就知道了。”何雨柱接著說,遞給他兩個雞蛋。
何雨柱輕鬆處理手中的材料,並對楊廠長的態度也很平易近人,仿佛對方隻是自己的一位好友一般親切。
楊廠長心裏感到無比舒暢。通常廠裏的同事們都會盡力討好他,阿諛奉承的話語不斷,但與何雨柱接觸卻全然不同。此刻他就像迴到了普通朋友之間,無需拘束和虛偽應對,他笑著應承後便按指示敲碎了雞蛋。
隨後何雨柱往鍋裏舀了一勺豬油加熱。
何雨柱點頭應道:“楊大哥,咱們這就走吧。”這年過完年後何雨柱剛滿十七歲,而楊為民已經三十一歲。何雨柱稱唿楊為民為“大哥”,反而感到更加自在。
看到何雨柱同意了自己的提議,楊廠長內心一喜。隨即,二人上了吉普車,在田棗等人目送下離開了。車輛幾經曲折,沒一會兒便到達了位於百順胡同的一個三進三出的四合院。楊廠長下車後,替何雨柱開了車門,並引他進入院內。
在帶著何雨柱參觀四合院的過程中,楊廠長講述道:“這套院落是我家祖先留下的遺產。我的祖上曾是開鏢局的,並且掌握了一些拳腳功夫。但後來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我家鏢局被洋人搗毀,祖父受此打擊病逝,鏢局也解散了。此後,我祖母帶著父親住在了這裏,父親因為體質良好去學唱戲,而祖母以做針線活與幫人家短工維生。盡管祖父給她留下不少財產,但她始終不曾用這些錢,而是一步一步地將我們拉扯大。”
此時已到了三四點的光景,冬季裏的溫暖陽光讓人感到無比宜人,後院中的一顆杏花樹下擺放著一張棋桌。一位白發蒼蒼、身穿淺灰色唐裝的老者正坐在石椅前苦思下一步該怎麽下。
“爸,我迴來了。今天我家廚子請病假,我記得你喜歡吃川菜,所以我特地從豐澤園請來了張建國師傅的徒弟——何雨柱,他會為我們烹製今日的餐飯。”楊為民說道。
老者聽到這話,精神一振:“是為民啊,何師傅您好,請坐,請坐。”
他目光投向何雨柱,心中並未覺得這位小廚師的技藝會有多麽出色,但他依然友好地道:“你是否會下棋呢,何師傅?”
何雨柱笑答道:“楊老先生真會說笑話,我還真懂得一些,不過下得不是特別精到,還請您多指教。”
老楊笑著說,“謙虛了吧你小子,來陪我下幾局。”
何雨柱答應了:“好的。”由於發覺楊老和自己一樣熱愛圍棋,他對這個提議毫無拒絕之理,反而十分期待切磋一番。
楊為民見此,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有幾分感激之意。很快,二人就投入到對弈中,何雨柱持黑棋而楊老則執白棋,不久雙方就展開了精彩的較量。
何雨柱的表現恰到好處,每次下棋都顯得得心應手。楊老每逢落子,總是深思熟慮,試圖琢磨透何雨柱的棋路。這會兒,手中的白棋再次舉棋不定,見到父親旗逢對手,楊廠長眼中不禁一亮,內心也感到頗為驚訝。
他沒料到,何雨柱這年輕人竟然有如此了不起的棋藝。雖然他們初次見麵,但早在張建國處聽說何雨柱是個廚藝高手,而作為四九城的小英雄,何雨柱的名字更是出現在大領導的報紙褒獎中,因此他對這個小夥子早已刮目相看。此時目睹他的表現,更覺得此人才非池中之物,未來一定要交好。
“何師傅,你這棋藝還謙虛?我都下了十幾年,說真的,百順胡同中能超過我的沒幾個。”
楊老語氣帶著些許沮喪。何雨柱微笑著迴應道:“讓楊老見笑了,和您相比,我確實稍遜一籌。”
隨後何雨柱繼續說道:“今後還是叫我柱子吧,我覺得這個稱唿比較自在。”
楊老拍掌稱好:“這個名字真不錯,‘國家脊梁’聽起來就很氣派!那以後我就叫你柱子了。”
“好的。”何雨柱笑著說。
楊老接著說:“那以後你就別叫我楊老了,咱倆一見如故,說話方式幹脆直接,就像我的老友一樣,往後就叫我楊老哥吧。”
聽到這話,何雨柱一時有些不好意思,瞥了楊廠長一眼:“這樣好像不太好吧?”如果照楊老所說,豈不是讓自己成了他的兄長,那廠長自然就成了自己的晚輩了。
楊老卻毫不在意:“有何不妥?我既然一見如故,你兒子能有什麽意見呢?”說罷,又轉頭看向楊廠長,後者苦笑無語。“既然我爸這麽說了,那我們就隨他意思改稱唿好了。”
何雨柱一臉古怪:聽這稱唿,還真有點不自在。畢竟對方比自己年紀要大上十幾歲。不過他又想到,這樣可以避免給楊廠長帶來不便,“那以後廠長還是叫我柱子吧,我就直唿為民就行。”
楊廠長聞言鬆了一口氣,何雨柱此舉既尊重了傳統,又能讓自己不至於被戲稱“小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行,從今往後我就叫你柱子。”
最後,何雨柱問楊老:“楊老哥沒意見吧?”
楊老見狀也笑了:“既然你說這樣的話,那就這樣吧,以後我也叫你一聲何老弟。”
何老弟?還真夠新鮮……
“對了,你剛剛說要過來幫忙做菜吧?今天我家的廚子請假沒來,所以就麻煩何老弟了。”
何雨柱笑了笑,“沒問題,帶路吧。”
對於自己的烹飪技巧,他十分有信心。經過這次重生,他在廚藝方麵更進一步,相信能做出更美味的菜肴。
見能夠目睹何雨柱的手藝,楊廠長趕緊帶著他來到了自家廚房。
“我家的師傅今天身體不舒服,請假沒來。這些食材是昨天在菜市場買的,看看你能做什麽。如果不夠的話,我一會兒再去買一些。”
來到廚房,何雨柱看到桌子上擺放著扇貝、蘿卜和雞蛋,其他像雞鴨魚肉都沒有,不由有些驚訝。
“如果要做經典的川菜如東坡肘子或開水白菜的話,現有的食材確實不夠。我先做幾道簡單的菜,您過會兒再去買些其他的材料吧。”
“還有昨晚剩下的白米飯嗎?”
何雨柱想了想,問道。
“有,大概還剩四五碗,因為師傅請假沒來得及處理。”楊廠長迴答,顯得有些尷尬。
何雨柱叫住了正準備去買菜的楊廠長。“行了,今天的菜單就這樣定了。”
這時,楊老家裏的長輩走進了廚房,好奇地問道:“何老弟,準備做什麽菜呢?”
楊廠長迴答:“他說要做飯。”
“我知道你想問的是他準備做什麽特別的菜,是吧?剛才他已經說了,他打算用米飯。”
聽到這裏,楊老家中的長輩恍然大悟,他知道,米飯也能成為一道不錯的菜肴。
“用米飯做飯菜?”楊廠長心裏滿是疑問,實在難以理解米飯除了作為主食還能做成什麽特殊的菜肴,但他父親明白,做好一道炒飯其實需要高超的技藝。
“雖然最普通的東西如開水白菜、清湯豆腐,是最考驗廚藝水平的基礎菜肴,而一碗看似平凡的米飯也能變成美食的關鍵就在於用心與否。隻要懷著真心去對待這道菜,任何糧食都能化為佳肴。”
這番話讓楊廠長不禁心中一動,對他產生了更多的佩服與認同感——不愧是在多次行動中立下大功的人,果然是位非常的人物。
楊老不自覺地愣住了,忍不住拍手讚道:“這話講得太好了!何老弟真不愧是抓過特務的小英雄啊。聽了這番話,我不禁想起當年長征時的情形,穿越草地和沼澤,那時吃樹皮、啃紅薯根的情景,那時候即便再簡單的東西,在饑餓中都覺得那是天下最美味的佳肴了。不管什麽時候、什麽地方,我們都不能忘本;即使是最簡單的菜品也往往最具挑戰。”
楊廠長聽完這段話更加不好意思起來。
與此同時,何雨柱開始了準備。
他拿了一把蔥,嫻熟地將其切成小段撒在砧板上。
看到這嫻熟的動作,父子倆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他們都默默地站著,帶著期待的目光注視著何雨柱,好奇這小子接下來會做出什麽菜。
“楊廠長,昨晚的剩飯放在哪裏?”何雨柱開口問。
楊廠長迅速迴應,立刻將昨晚剩下的米飯取來交給何雨柱。
“我今天想試著做個炒雞蛋飯,雖然很常見的菜,不過它卻比普通的炒蛋更複雜一些,需要一定的技巧。”何雨柱說道,並開始著手準備米飯,然後繼續說:
楊廠長的好奇心被激起,追問,“這個還能變得如此精致?我還真沒聽說過。”
“為何不可能呢?” 楊老笑著接過了話題,憶起往事:“記得小時候家貧如洗,母親省吃儉用做的蛋炒飯就是我吃過最可口的食物。”
楊廠長有點疑惑,“爸爸,真的有那麽好吃?”
“這要看做的人夠不夠認真,到時你自然就知道了。”何雨柱接著說,遞給他兩個雞蛋。
何雨柱輕鬆處理手中的材料,並對楊廠長的態度也很平易近人,仿佛對方隻是自己的一位好友一般親切。
楊廠長心裏感到無比舒暢。通常廠裏的同事們都會盡力討好他,阿諛奉承的話語不斷,但與何雨柱接觸卻全然不同。此刻他就像迴到了普通朋友之間,無需拘束和虛偽應對,他笑著應承後便按指示敲碎了雞蛋。
隨後何雨柱往鍋裏舀了一勺豬油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