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經曆古玉空間改變後的井水
四合院:重生傻柱,我有無敵空間 作者:初晴後雨181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轉瞬間,紅薯上就長出了嬌綠的嫩葉。
接下來,何雨柱拿著鋤頭,將所有紅薯苗覆上土層,
並依次用水桶裏的井水再次灌溉。
這些紅薯苗以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生長,很快就達到了接近全熟的狀態。
這片茂密的紅薯田看起來充滿了生命力。
但何雨柱並沒有急於挖掘紅薯。
因為古玉中的井水他還剩兩桶。
於是,他又去了魚塘旁,把井水倒入其中。
魚塘內的草魚一口口咽下了井水。
緊接著,它們竟開始了排卵。
一條條幼小的草魚,在吞咽下井水之後,竟以人們能看見的速度迅速生長起來。
一共有上百條草魚,
平均每條約莫二十來斤。
對比之前的狀況,這些草魚的魚鱗顯得更加透明且光彩照人。
好家夥,
經曆古玉空間改變後的井水,效力顯然更強了。
何雨柱嚐試了一口水,
隻感到腹部充實至極,強烈的飽腹感讓他感覺異常滿足。
整個身心狀態變得前所未有的充沛和飽滿。
\"一棵紅薯苗產大約30斤紅薯,按100棵計算那就是3000斤紅薯,按每斤紅薯400元計算,這樣下來就能淨賺120萬。\"
\"至於魚肉呢,每斤四千,每條草魚20斤重,總共2000斤,也就是能賣掉800萬。\"
我的天哪,
何雨柱不由得倒抽一口氣。
這加在一起足足有920萬。
再加上自己的儲蓄443.6萬,這樣一來,自己存款不就有了超過1360多萬了嗎?
草魚確實收益驚人。
何雨柱也不是沒有動過心思,完全用古玉空間的井水催促草魚生長。
但是如果真這麽做,實在太顯眼了。
一天能賣出幾百斤魚肉?
這魚到底是從哪兒來的?
一兩次還可以蒙混過去,要是經常這樣做,肯定會引起懷疑,到那時可能就被當作是 ** 或異類被解剖了。
經過一番深思,
最終決定先穩妥地種點紅薯吧。
等到有足夠的存款,
再考慮開一家酒樓,
這樣既能掙錢還能自給自足,簡直一舉兩得。
拿定了主意後,
何雨柱不再多想。
直接離開了古玉空間,
衝了一個澡,
幫助妹妹何雨水輔導功課,糾正了她的一些學習問題,
直到這一切結束,他才躺下準備休息。
然而何雨柱並不知道,在京城大學農業學院的另一端——實驗農田裏,
教授陳文東正異常興奮,
“這太不可思議了,僅僅一個夜晚過去,這紅薯苗竟然已經開始發芽了,真是難以置信!”
注視著實驗盆裏的紅薯幼苗,
盡管它們隻有指甲大小,
但這已經是短短24小時的結果了。
這份驚喜使得陳文東整個人都微微顫抖起來。
“陳教授,這些紅薯苗是你精心研究出來的成果嗎?如果真的能夠成功並且大幅縮減紅薯成長周期,這對農業界將是一場 ** 。”
“您的貢獻必將在京師大學乃至曆史長河中寫下重要的一章。”
麵對眼前的奇跡,學生楊鴻已經激動得無法言語。
“不,這新品種的地瓜可不是我培養出來的,我還沒那能耐。”然而,麵對學生楊鴻的欽佩之情,陳文東按捺住內心的振奮,神情嚴肅地搖了搖頭。什麽?如此**出色的地瓜並非出自陳教授之手?一般來說,普通地瓜成熟需約三個月,而他堅信,這新地瓜的生長時間應該隻需兩個月。
這看似隻是一個小小的變化,但在糧食極度匱乏的時代,這節省的一個月,意味著多少**在饑餓邊緣掙紮的民眾能因此得救?
國家成立不足一年,百廢俱興。許多平民隻能以樹皮充饑,甚至靠腐爛的葉子度日。這種新地瓜的出現無異於雪中送炭。但令楊鴻驚訝的是,這新型地瓜苗竟非陳教授所育?又是哪個**的科學家呢?
“沒錯,這新型地瓜苗不是我栽培的,我是從一個名叫何雨柱的少年手上購買的,他則是從一個年輕人手中購得。”陳文東說,“我很想找那個年輕人見麵,但他最近沒有通過何雨柱傳迴任何消息。研發出這樣品種的專家,在農業研究方麵的能力肯定遠超於我,我非常希望能與之相會。”
陳文東心中充滿了激動,但隨之而來的一聲長歎。“如此才華橫溢且默默為國效力的人士卻未受到國家應有的重視,實在是可惜。我一定得找到這位高手。若能得到他的幫助,國家的農業生產將有顯著提升。”想到這裏,他愈發感到激動和緊迫感。
前廳,閻家宅邸。閻阜貴年近四十,家中有六口人要撫養,包括他的三個兒子:長子閻解成剛滿十三歲,次子閻解放,三兒子閻解睇均接近十一二歲左右。全家的經濟支柱——閻阜貴每月收入僅為二十五元。養育這樣一個大家庭,無疑壓力巨大。
客廳裏,三奶奶一邊修補閻阜貴那件已補了許多次的衣服,一邊問道:“老閻,今日那傻柱、易中海和賈家的事,你有何看法?”
閻阜貴正在仔細閱讀書中的內容,聞言答道:“秀蘭,我必須說一下,傻柱這名字柱子不喜歡聽到,一旦流傳開對他影響不好。看看今天,易中海一直叫他傻柱,最終卻被小家夥打得慘敗。”
“以後注意點,莫張口閉口傻柱。真到了那孩子與你爭執,你這副老胳膊老腿可折騰不起。”聽到閻阜貴這般指責,三奶奶不禁一陣慌張,“我這話確實不對頭,往後我再也不叫他傻柱了。”
“還有你們幾個,記住,以後見到何雨柱都要客氣些,不要惹他。”閻阜貴擔憂孩子們會不聽話,尤其是長子閻解成,他加重語氣告誡道:“聽明白了嗎?我可不是那種頭腦簡單的賈東旭,自然不願與何雨柱起衝突。”閆解成迴應,顯得有些不服氣,但顯然已被中庭目睹的情景嚇得不敢輕舉妄動。看到這樣的迴答,閻阜貴才算放心,滿意地點了點頭。
他鬆了口氣,還真怕兒子跑去得罪何雨柱。
“閻老師在家嗎?”
此時,何雨柱的聲音在外頭響起。
閻阜貴一家正談到何雨柱,突然聽見他的聲音,都不禁嚇了一跳。
幾個人互相看看,神情各異。
閻阜貴比了個安靜的手勢,然後站起來去開門:“柱子,你來啦?之前的事情我也挺生氣的,易老頭和賈家母子真是太過分了。”
“你放心,隻要有我在,就不會讓你受欺負。”閻阜貴緊接著說道。
盡管如此,他也覺得頗為諷刺。明明自己已是成年人,卻在麵對這個年僅十六歲的何雨柱時感到了一絲害怕。
不知不覺間,何雨柱已經在四合院樹立了相當的威信,讓周圍的人不自覺地對他產生了敬畏之心。
看到閻阜貴緊張的樣子,何雨柱瞬間了然。
他微笑著搖搖頭說:“閻老師,我來不是因為易中海和賈東旭的事情生氣,而是來感謝您剛才的支持。這裏有些魚肉已經切好了,我和妹妹兩人吃不了,您家裏人多,正好給您添點菜色變化。”
雖然原則上他不太願意與閻阜貴這樣斤斤計較的人過多往來,但在之前的爭執中,閻阜貴還是為他說了不少好話。此外,妹妹何雨水讀三年級,平日裏的關照也不可或缺。以德服人、恩怨分明的道理,他又怎麽會不懂呢?
閻阜貴聽到何雨柱的話,尤其是看到他手裏的三斤魚肉時,眼睛都亮了起來。
這些魚肉按照市價,可值上一萬二,比他自己一天的薪水還要多。
“柱子,太感謝你了,實際上我之前做的事情不過是小事一樁,而且那易中海和他的母親確實太過分,作為街坊,自然要幫你的。”閻阜貴臉上裝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若不是前世就知道這人精明如老鼠般左右逢源,說不定還會以為他真心相助。
不過話說迴來,閻阜貴這人也並非十惡不赦。
即使像許大茂那種混賬,最終被秦淮如及其家屬驅趕出門時,也是由閻阜貴幫忙安葬的。
由此可見,真正卑鄙小人的代表其實是易中海一家及秦淮如等。
“閻老師,我何雨柱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誰對我好,或者對我妹妹好,我自當銘記於心。請收下這三斤魚肉吧,今後小女雨水還得請您在學校多多照看。”何雨柱真誠地說。
聽到這裏,閻阜貴心中對何雨柱的好感又加深了許多。
相比之下,何雨柱雖隻有十六歲,但卻展現出了一份超出年齡的成熟和世故。
反觀自己的兒子,簡直相差甚遠。
“好吧,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秀蘭,看看怎樣將這些魚料理一下。”閻阜貴爽快地答應下來。
閻阜貴朝三大媽望去。
三大媽察覺到他的眼神,微微欠身迴應。
旋即接過那條魚。
何雨柱也沒有再多說什麽,完成送魚的任務後,
便徑直離去了。
“實際上,柱子這小夥子也不錯,處事明斷清晰,看,他還想著我們家送魚過來呢。”
三大媽望著眼前滿滿三斤重的鮮魚,
麵露微笑。
這些足夠撐他們家過兩天了。
接下來,何雨柱拿著鋤頭,將所有紅薯苗覆上土層,
並依次用水桶裏的井水再次灌溉。
這些紅薯苗以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生長,很快就達到了接近全熟的狀態。
這片茂密的紅薯田看起來充滿了生命力。
但何雨柱並沒有急於挖掘紅薯。
因為古玉中的井水他還剩兩桶。
於是,他又去了魚塘旁,把井水倒入其中。
魚塘內的草魚一口口咽下了井水。
緊接著,它們竟開始了排卵。
一條條幼小的草魚,在吞咽下井水之後,竟以人們能看見的速度迅速生長起來。
一共有上百條草魚,
平均每條約莫二十來斤。
對比之前的狀況,這些草魚的魚鱗顯得更加透明且光彩照人。
好家夥,
經曆古玉空間改變後的井水,效力顯然更強了。
何雨柱嚐試了一口水,
隻感到腹部充實至極,強烈的飽腹感讓他感覺異常滿足。
整個身心狀態變得前所未有的充沛和飽滿。
\"一棵紅薯苗產大約30斤紅薯,按100棵計算那就是3000斤紅薯,按每斤紅薯400元計算,這樣下來就能淨賺120萬。\"
\"至於魚肉呢,每斤四千,每條草魚20斤重,總共2000斤,也就是能賣掉800萬。\"
我的天哪,
何雨柱不由得倒抽一口氣。
這加在一起足足有920萬。
再加上自己的儲蓄443.6萬,這樣一來,自己存款不就有了超過1360多萬了嗎?
草魚確實收益驚人。
何雨柱也不是沒有動過心思,完全用古玉空間的井水催促草魚生長。
但是如果真這麽做,實在太顯眼了。
一天能賣出幾百斤魚肉?
這魚到底是從哪兒來的?
一兩次還可以蒙混過去,要是經常這樣做,肯定會引起懷疑,到那時可能就被當作是 ** 或異類被解剖了。
經過一番深思,
最終決定先穩妥地種點紅薯吧。
等到有足夠的存款,
再考慮開一家酒樓,
這樣既能掙錢還能自給自足,簡直一舉兩得。
拿定了主意後,
何雨柱不再多想。
直接離開了古玉空間,
衝了一個澡,
幫助妹妹何雨水輔導功課,糾正了她的一些學習問題,
直到這一切結束,他才躺下準備休息。
然而何雨柱並不知道,在京城大學農業學院的另一端——實驗農田裏,
教授陳文東正異常興奮,
“這太不可思議了,僅僅一個夜晚過去,這紅薯苗竟然已經開始發芽了,真是難以置信!”
注視著實驗盆裏的紅薯幼苗,
盡管它們隻有指甲大小,
但這已經是短短24小時的結果了。
這份驚喜使得陳文東整個人都微微顫抖起來。
“陳教授,這些紅薯苗是你精心研究出來的成果嗎?如果真的能夠成功並且大幅縮減紅薯成長周期,這對農業界將是一場 ** 。”
“您的貢獻必將在京師大學乃至曆史長河中寫下重要的一章。”
麵對眼前的奇跡,學生楊鴻已經激動得無法言語。
“不,這新品種的地瓜可不是我培養出來的,我還沒那能耐。”然而,麵對學生楊鴻的欽佩之情,陳文東按捺住內心的振奮,神情嚴肅地搖了搖頭。什麽?如此**出色的地瓜並非出自陳教授之手?一般來說,普通地瓜成熟需約三個月,而他堅信,這新地瓜的生長時間應該隻需兩個月。
這看似隻是一個小小的變化,但在糧食極度匱乏的時代,這節省的一個月,意味著多少**在饑餓邊緣掙紮的民眾能因此得救?
國家成立不足一年,百廢俱興。許多平民隻能以樹皮充饑,甚至靠腐爛的葉子度日。這種新地瓜的出現無異於雪中送炭。但令楊鴻驚訝的是,這新型地瓜苗竟非陳教授所育?又是哪個**的科學家呢?
“沒錯,這新型地瓜苗不是我栽培的,我是從一個名叫何雨柱的少年手上購買的,他則是從一個年輕人手中購得。”陳文東說,“我很想找那個年輕人見麵,但他最近沒有通過何雨柱傳迴任何消息。研發出這樣品種的專家,在農業研究方麵的能力肯定遠超於我,我非常希望能與之相會。”
陳文東心中充滿了激動,但隨之而來的一聲長歎。“如此才華橫溢且默默為國效力的人士卻未受到國家應有的重視,實在是可惜。我一定得找到這位高手。若能得到他的幫助,國家的農業生產將有顯著提升。”想到這裏,他愈發感到激動和緊迫感。
前廳,閻家宅邸。閻阜貴年近四十,家中有六口人要撫養,包括他的三個兒子:長子閻解成剛滿十三歲,次子閻解放,三兒子閻解睇均接近十一二歲左右。全家的經濟支柱——閻阜貴每月收入僅為二十五元。養育這樣一個大家庭,無疑壓力巨大。
客廳裏,三奶奶一邊修補閻阜貴那件已補了許多次的衣服,一邊問道:“老閻,今日那傻柱、易中海和賈家的事,你有何看法?”
閻阜貴正在仔細閱讀書中的內容,聞言答道:“秀蘭,我必須說一下,傻柱這名字柱子不喜歡聽到,一旦流傳開對他影響不好。看看今天,易中海一直叫他傻柱,最終卻被小家夥打得慘敗。”
“以後注意點,莫張口閉口傻柱。真到了那孩子與你爭執,你這副老胳膊老腿可折騰不起。”聽到閻阜貴這般指責,三奶奶不禁一陣慌張,“我這話確實不對頭,往後我再也不叫他傻柱了。”
“還有你們幾個,記住,以後見到何雨柱都要客氣些,不要惹他。”閻阜貴擔憂孩子們會不聽話,尤其是長子閻解成,他加重語氣告誡道:“聽明白了嗎?我可不是那種頭腦簡單的賈東旭,自然不願與何雨柱起衝突。”閆解成迴應,顯得有些不服氣,但顯然已被中庭目睹的情景嚇得不敢輕舉妄動。看到這樣的迴答,閻阜貴才算放心,滿意地點了點頭。
他鬆了口氣,還真怕兒子跑去得罪何雨柱。
“閻老師在家嗎?”
此時,何雨柱的聲音在外頭響起。
閻阜貴一家正談到何雨柱,突然聽見他的聲音,都不禁嚇了一跳。
幾個人互相看看,神情各異。
閻阜貴比了個安靜的手勢,然後站起來去開門:“柱子,你來啦?之前的事情我也挺生氣的,易老頭和賈家母子真是太過分了。”
“你放心,隻要有我在,就不會讓你受欺負。”閻阜貴緊接著說道。
盡管如此,他也覺得頗為諷刺。明明自己已是成年人,卻在麵對這個年僅十六歲的何雨柱時感到了一絲害怕。
不知不覺間,何雨柱已經在四合院樹立了相當的威信,讓周圍的人不自覺地對他產生了敬畏之心。
看到閻阜貴緊張的樣子,何雨柱瞬間了然。
他微笑著搖搖頭說:“閻老師,我來不是因為易中海和賈東旭的事情生氣,而是來感謝您剛才的支持。這裏有些魚肉已經切好了,我和妹妹兩人吃不了,您家裏人多,正好給您添點菜色變化。”
雖然原則上他不太願意與閻阜貴這樣斤斤計較的人過多往來,但在之前的爭執中,閻阜貴還是為他說了不少好話。此外,妹妹何雨水讀三年級,平日裏的關照也不可或缺。以德服人、恩怨分明的道理,他又怎麽會不懂呢?
閻阜貴聽到何雨柱的話,尤其是看到他手裏的三斤魚肉時,眼睛都亮了起來。
這些魚肉按照市價,可值上一萬二,比他自己一天的薪水還要多。
“柱子,太感謝你了,實際上我之前做的事情不過是小事一樁,而且那易中海和他的母親確實太過分,作為街坊,自然要幫你的。”閻阜貴臉上裝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若不是前世就知道這人精明如老鼠般左右逢源,說不定還會以為他真心相助。
不過話說迴來,閻阜貴這人也並非十惡不赦。
即使像許大茂那種混賬,最終被秦淮如及其家屬驅趕出門時,也是由閻阜貴幫忙安葬的。
由此可見,真正卑鄙小人的代表其實是易中海一家及秦淮如等。
“閻老師,我何雨柱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誰對我好,或者對我妹妹好,我自當銘記於心。請收下這三斤魚肉吧,今後小女雨水還得請您在學校多多照看。”何雨柱真誠地說。
聽到這裏,閻阜貴心中對何雨柱的好感又加深了許多。
相比之下,何雨柱雖隻有十六歲,但卻展現出了一份超出年齡的成熟和世故。
反觀自己的兒子,簡直相差甚遠。
“好吧,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秀蘭,看看怎樣將這些魚料理一下。”閻阜貴爽快地答應下來。
閻阜貴朝三大媽望去。
三大媽察覺到他的眼神,微微欠身迴應。
旋即接過那條魚。
何雨柱也沒有再多說什麽,完成送魚的任務後,
便徑直離去了。
“實際上,柱子這小夥子也不錯,處事明斷清晰,看,他還想著我們家送魚過來呢。”
三大媽望著眼前滿滿三斤重的鮮魚,
麵露微笑。
這些足夠撐他們家過兩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