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至秦昇上一個生日,其實他從來都沒有看過雪,所以他到現在依舊對帶著一層神秘麵紗的雪國抱有期望。
今日的早間新聞又一次播報了北方的一場雪災,這一切讓秦昇覺得有些不那麽夢幻。
這並不是秦昇第一次知道積雪成災這件事情了,就像南方洪澇一樣,秦昇自幼便知道世界上存在著氣象災害。
可惜他接觸的文學作品裏,對於雨雪風霜的美總是描繪的繪聲繪色,而對於它們造成的災害大多少有類比,到頭來不過一個“死”字作尾。
人對“死”的理解其實並不會因為有多深刻,反倒是對於“生”的精彩理解的淋漓盡致,因為對很多人來說,活著才是頭等大事,死亡不過是一個注定的歸宿。
而秦昇在大學畢業以前,就已經見證過三次死亡了,這樣的經曆對於已經是一名職業醫師的他來說可能隻會更多,這三次已經幾乎占據了他生命全部的死亡帶給他職業生涯的,便是一份遠超同事們的淡漠。
秦昇在實習輪轉時,是所有實習生中麵對病人離世最為冷靜的一個,以至於有很多次,帶教老師都讓他去安慰那些一時不能接受現實的同窗。
也因為他這種死生看淡的豁達,秦昇在老年科,康複科以及一些經常遇到危重病人的科室頗受歡迎,秦昇實習期間的帶教老師和同事們聊到這麽一個實習生也是滿心歡喜。
秦昇喜歡在與人討論到生死的時候用冬雪類比曲折,用雪融暗喻新生,將人生的苦難用四季流轉修飾,以此安慰病人焦慮苦悶的內心。
就如同文人墨客稱讚雪的秀美,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能夠等來春天,歌頌苦惱的都是那些不被苦惱困擾的人。
世事流轉不停,不得息止。
這是秦昇為年少時相信一切皆有真理的自己找到的答案——不是努力就可以讓一切變好,而是向著希望的方向努力才會變好。
所以秦昇不再相信書中所描述的美好未來,他隻是作為一個人活著,而不是那個讓他忽略了自己與他人的情感的理想活著。
曾經的秦昇因為道義和人交友,認為有多少道義就有多少感情,自以為是地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量化,認為隻要情誼足夠便可以共患難。
這套理論的第一個聽眾將這套理論運用地很好,甚至將它變成了自己與秦昇之間的秘密……
隨著這套理論一同被埋入煙塵之中的,便是那個把生活看得很簡單的少年,原本秦昇認為自己種下的這顆種子會隨著他在社會中取得現實的土壤之後再一次生根發芽,可它終究沒能一起挨過生活的冬夜。
還記得秦昇本科畢業的那年,蒲丹丹和他提起了那個未能實現的約定,看到消息的那一刻,秦昇一度意動,可最終卻像以往一樣,隻在蒲丹丹的朋友圈中見證了長白山的雪景。
再後來,秦昇被推薦到蒲丹丹的心理診室的時候,這個約定被他當做年少的玩笑揭了過去,連帶著他要讓自己活得幸福的決心一同被丟失了。
失去的多了,秦昇也就不那麽渴望幸福美滿了,把那份虛無縹緲的幸福感埋葬在年少無知的雪花之中,也不失為一種交代。
而且時間也證明了,秦昇的離去也許不會讓愛他的人過得多好,最起碼不會為他們帶去意外……
早間新聞播送完畢,秦昇留給自己的感傷時間也告一段落,在生活中磨礪出來的理智再一次占據大腦的高地,此刻的他需要思考的問題隻有一個,那就是應該繞哪一條路才能躲開橫亙在自己上班最短路徑上的麵包店。
簡單地考慮了一下附近人流量比較大的幾處地方,秦昇就重新規劃好了自己的上班路線,甚至依舊有富裕的時間可以浪費。
把披散著的頭發紮了起來,戴上一個黑色的口罩,秦昇這才看著鏡子裏那個與從前大相徑庭的自己,這才滿意地出了門。
一路上可以說得上是風平浪靜,與過往的每一天沒有任何不同,一直到秦昇邁步走到自己的工位前,他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早上的工作依舊是在住院部查房,下午才輪到他去門診部坐診,趁著還沒到工作時間,秦昇看起了自己負責的病人的病曆。
“小秦啊,跟你說個事!”
秦昇的上級醫師黃鎮山副主任走過來打斷了秦昇瀏覽病曆的動作,隨之而來的是一張a4紙打印的工作安排。
秦昇抬頭看向黃主任,接過了遞過來的紙張,掃過一眼,是醫院和附近幾個社區聯合舉辦的醫療科普活動。
“咱們科室裏的年輕人就你和那些個大爺大媽們聊得來,這次院裏的科普活動就辛苦你帶一下隊伍了。”
黃主任言簡意賅,言語中都是對秦昇工作能力的信任。
“好的。”
秦昇點了點頭,目送黃主任離開以後,這才打開了醫院內網查看起了有關這次科普活動的公告。
這種任務基本上就是過去送點生活用品而已,維持好現場紀律就不會有什麽大問題,秦昇也不是第一次負責這種事情了,確定好相關負責的微信都發送了好友申請以後,秦昇就起身去查房了。
一套流程走下來,秦昇又開始了更新病曆的工作,這一次因為科普活動的展開,辦公室裏的同事們都在討論這個話題。
作為科室活動負責人的秦昇自然免不了和同事們聊上幾句,這一次的活動的牽頭人不同以往,是一個新興的科技公司,對於這種遊戲起家的公司突然熱衷於這種公益事業,科室裏的醫生們還是挺感興趣的,希望能從秦昇這個科室裏最年輕的醫生身上得到一些有關的信息。
“我玩的遊戲很少,我對他們了解的不多,我隻知道這家公司是大學生創業的一個成功案例,除了它叫做‘餘一’以外我也沒了解多少。”
秦昇不想掃了同事們的興,簡單說了兩句之後就接著忙了起來。
今日的早間新聞又一次播報了北方的一場雪災,這一切讓秦昇覺得有些不那麽夢幻。
這並不是秦昇第一次知道積雪成災這件事情了,就像南方洪澇一樣,秦昇自幼便知道世界上存在著氣象災害。
可惜他接觸的文學作品裏,對於雨雪風霜的美總是描繪的繪聲繪色,而對於它們造成的災害大多少有類比,到頭來不過一個“死”字作尾。
人對“死”的理解其實並不會因為有多深刻,反倒是對於“生”的精彩理解的淋漓盡致,因為對很多人來說,活著才是頭等大事,死亡不過是一個注定的歸宿。
而秦昇在大學畢業以前,就已經見證過三次死亡了,這樣的經曆對於已經是一名職業醫師的他來說可能隻會更多,這三次已經幾乎占據了他生命全部的死亡帶給他職業生涯的,便是一份遠超同事們的淡漠。
秦昇在實習輪轉時,是所有實習生中麵對病人離世最為冷靜的一個,以至於有很多次,帶教老師都讓他去安慰那些一時不能接受現實的同窗。
也因為他這種死生看淡的豁達,秦昇在老年科,康複科以及一些經常遇到危重病人的科室頗受歡迎,秦昇實習期間的帶教老師和同事們聊到這麽一個實習生也是滿心歡喜。
秦昇喜歡在與人討論到生死的時候用冬雪類比曲折,用雪融暗喻新生,將人生的苦難用四季流轉修飾,以此安慰病人焦慮苦悶的內心。
就如同文人墨客稱讚雪的秀美,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能夠等來春天,歌頌苦惱的都是那些不被苦惱困擾的人。
世事流轉不停,不得息止。
這是秦昇為年少時相信一切皆有真理的自己找到的答案——不是努力就可以讓一切變好,而是向著希望的方向努力才會變好。
所以秦昇不再相信書中所描述的美好未來,他隻是作為一個人活著,而不是那個讓他忽略了自己與他人的情感的理想活著。
曾經的秦昇因為道義和人交友,認為有多少道義就有多少感情,自以為是地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量化,認為隻要情誼足夠便可以共患難。
這套理論的第一個聽眾將這套理論運用地很好,甚至將它變成了自己與秦昇之間的秘密……
隨著這套理論一同被埋入煙塵之中的,便是那個把生活看得很簡單的少年,原本秦昇認為自己種下的這顆種子會隨著他在社會中取得現實的土壤之後再一次生根發芽,可它終究沒能一起挨過生活的冬夜。
還記得秦昇本科畢業的那年,蒲丹丹和他提起了那個未能實現的約定,看到消息的那一刻,秦昇一度意動,可最終卻像以往一樣,隻在蒲丹丹的朋友圈中見證了長白山的雪景。
再後來,秦昇被推薦到蒲丹丹的心理診室的時候,這個約定被他當做年少的玩笑揭了過去,連帶著他要讓自己活得幸福的決心一同被丟失了。
失去的多了,秦昇也就不那麽渴望幸福美滿了,把那份虛無縹緲的幸福感埋葬在年少無知的雪花之中,也不失為一種交代。
而且時間也證明了,秦昇的離去也許不會讓愛他的人過得多好,最起碼不會為他們帶去意外……
早間新聞播送完畢,秦昇留給自己的感傷時間也告一段落,在生活中磨礪出來的理智再一次占據大腦的高地,此刻的他需要思考的問題隻有一個,那就是應該繞哪一條路才能躲開橫亙在自己上班最短路徑上的麵包店。
簡單地考慮了一下附近人流量比較大的幾處地方,秦昇就重新規劃好了自己的上班路線,甚至依舊有富裕的時間可以浪費。
把披散著的頭發紮了起來,戴上一個黑色的口罩,秦昇這才看著鏡子裏那個與從前大相徑庭的自己,這才滿意地出了門。
一路上可以說得上是風平浪靜,與過往的每一天沒有任何不同,一直到秦昇邁步走到自己的工位前,他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早上的工作依舊是在住院部查房,下午才輪到他去門診部坐診,趁著還沒到工作時間,秦昇看起了自己負責的病人的病曆。
“小秦啊,跟你說個事!”
秦昇的上級醫師黃鎮山副主任走過來打斷了秦昇瀏覽病曆的動作,隨之而來的是一張a4紙打印的工作安排。
秦昇抬頭看向黃主任,接過了遞過來的紙張,掃過一眼,是醫院和附近幾個社區聯合舉辦的醫療科普活動。
“咱們科室裏的年輕人就你和那些個大爺大媽們聊得來,這次院裏的科普活動就辛苦你帶一下隊伍了。”
黃主任言簡意賅,言語中都是對秦昇工作能力的信任。
“好的。”
秦昇點了點頭,目送黃主任離開以後,這才打開了醫院內網查看起了有關這次科普活動的公告。
這種任務基本上就是過去送點生活用品而已,維持好現場紀律就不會有什麽大問題,秦昇也不是第一次負責這種事情了,確定好相關負責的微信都發送了好友申請以後,秦昇就起身去查房了。
一套流程走下來,秦昇又開始了更新病曆的工作,這一次因為科普活動的展開,辦公室裏的同事們都在討論這個話題。
作為科室活動負責人的秦昇自然免不了和同事們聊上幾句,這一次的活動的牽頭人不同以往,是一個新興的科技公司,對於這種遊戲起家的公司突然熱衷於這種公益事業,科室裏的醫生們還是挺感興趣的,希望能從秦昇這個科室裏最年輕的醫生身上得到一些有關的信息。
“我玩的遊戲很少,我對他們了解的不多,我隻知道這家公司是大學生創業的一個成功案例,除了它叫做‘餘一’以外我也沒了解多少。”
秦昇不想掃了同事們的興,簡單說了兩句之後就接著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