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風輕輕穿過玄德宮,這玄德宮乃是依照古老規製建造,宮室的布局、飛簷鬥拱的樣式皆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象征著皇家的威嚴與莊重。
夜風帶來一絲涼意,那涼意如同細密的針,輕輕刺著肌膚。
李啟站在禦書房窗前,雙手背在身後,深邃的目光望向遠方,眉頭微微皺起,似有無限的擔憂。
月光灑在皇宮飛簷鬥拱上,泛著銀輝,像是給這古老的建築披上了一層冰冷的紗。
他手邊雖有堆積如山的奏折,但思緒已飄向遠方戰場。
自義士軍出征,他密切關注邊境戰事,福安每日送來的戰報讓他心潮起伏。
這福安自幼便在宮中伺候,與李啟主仆多年,深知皇上對邊境戰事的掛懷,所以每次送戰報都格外謹慎。
“報!”一聲略顯急促的聲音打破寂靜,那聲音在寂靜的禦書房中如同驚雷。
李啟身體微微一震,放下奏折,抬眼看到單膝跪地、雙手呈上加急戰報的侍衛。
這侍衛是從眾多侍衛中精心挑選出來,專門負責傳遞緊急軍情的,他深知軍情如火,絲毫不敢懈怠。
李啟的眼睛微微眯起,平靜而威嚴地說:“呈上來。”侍衛趕忙起身,小步快跑著遞上戰報,眼睛不敢直視皇上。
李啟伸出手接過戰報,快速瀏覽,原本緊抿的嘴角漸漸放鬆,眉頭也漸展。
戰報裏義士軍戰況極佳,劉勇率領義士軍勢如破竹,接連攻破敵軍據點。
戰場上,義士軍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那旗幟的顏色鮮豔而醒目,每一次飄揚都像是在向敵軍示威。
戰士們呐喊著衝向敵軍,他們的喉嚨裏發出低沉而雄渾的咆哮,如同被激怒的猛獸。
那呐喊聲震耳欲聾,在空曠的戰場上迴蕩,仿佛要將天地撕裂。
劉勇身先士卒,他騎著一匹黑色的駿馬,駿馬的鬃毛隨風舞動,馬蹄揚起陣陣塵土。
劉勇緊握長刀,長刀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他目光堅定而冷酷,如同死神降臨。
當他衝入敵軍陣營時,長刀猛地揮出,帶起一道銀色的弧光,鮮血飛濺而出,噴灑在他的臉上、身上,他卻毫不在意,像是被熱血點燃了鬥誌。
義士軍的士兵們緊隨其後,他們手持各式兵器,
有的士兵揮舞著長槍,長槍刺出時快如閃電,精準地刺入敵軍的身體,他們的臉上因戰鬥的興奮而漲得通紅;有的士兵揮動著戰斧,戰斧落下時勢大力沉,直接將敵軍的盾牌劈成兩半,眼睛中透露出兇狠的光芒;還有的士兵拉弓射箭,箭矢唿嘯著飛向敵軍,如雨點般密集,他們的表情嚴肅而專注。
戰場上彌漫著血腥的氣息,地上滿是屍體和殘肢斷臂,鮮血匯聚成小股的溪流,染紅了大地。
受傷的士兵們發出痛苦的呻吟,他們的聲音在戰場上顯得那麽微弱,卻又那麽真實。
兵器碰撞聲此起彼伏,長槍與盾牌撞擊發出沉悶的“鐺鐺”聲,長刀與長刀相交擦出尖銳的“嘶嘶”聲,箭矢射中盾牌的“噗噗”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殘酷的戰爭交響樂。
此時,天空中烏雲密布,仿佛是上天也為這場殘酷的戰爭而黯然。
陰沉的天氣讓整個戰場顯得更加壓抑,戰士們的視線也受到了些許影響,但這絲毫沒有阻擋義士軍的進攻步伐。
在義士軍的猛烈攻擊下,敵軍開始節節敗退。
敵軍的陣型逐漸混亂,士兵們四處逃竄,他們的臉上滿是驚恐和絕望。
義士軍一路追擊,繳獲了無數的武器和糧草。
勝利的歡唿聲從義士軍的陣營中傳出,那歡唿聲越來越響亮,傳至千裏之外。
“好啊!”李啟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眼中滿是興奮,嘴角露出欣慰笑容。
他放下戰報看向宗澤關於邊境防禦工事修建進度的奏折,宗澤辦事一絲不苟,奏折詳細記錄工事進展,連用料都標注清晰,這讓李啟對守住邊境充滿信心。
宗澤與李啟雖為君臣,但多年來共同應對邊境事務,彼此信任有加。
李啟把兩份奏折擱在一旁,雙手背在身後,在禦書房中央緩緩踱步,時而低頭沉思,時而抬頭望向遠方,內心喜悅又有一絲焦慮。
此時,張肅的聲音從門外傳來:“皇上,老臣……呃……有事求見。”禦書房門緩緩推開,張肅身著深色官服,邁著沉穩的步伐緩步而入,他的腳步聲在安靜的房中格外清晰。
張肅在朝中為官多年,曆經數朝,與其他大臣之間關係錯綜複雜,他深知在這宮廷之中,一言一行都需謹慎。
“皇上,老臣剛收到邊境消息……”張肅低著頭,眼睛看著地麵,聲音低沉地說。
李啟眯著眼,雙手抱胸,靜靜地聽著。
“說來奇怪,原本連勝的義士軍似乎停了下來,戰報也少了……”張肅皺著眉頭,疑惑地說。
這義士軍的行動一直備受關注,突然的停滯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之前朝堂上就有不少關於義士軍的討論,如今這一情況更是讓人心生疑竇。
“停了下來?”李啟放下手臂,眼睛瞪大,語氣疑惑地問道。
義士軍士氣正盛,為何停止進軍?
張肅凝重地說:“老臣派人查探,探子說義士軍似乎遇阻礙,但具體不明。”李啟眉頭緊鎖,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不安感更強,來迴快速踱步思考原因,突然停下腳步,轉過身,目光如炬地對張肅說:“傳令下去,讓宗澤即刻迴京,朕要親自詢問。”“遵旨!”張肅躬身行禮,然後緩緩退下。
李啟又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的月光,雙手撐在窗台上,長長的歎了口氣,心中陰霾密布,窗外的月光似乎也變得黯淡了些。
幾日前,就有一些邊境的風吹草動傳至京城,雖然還未明確具體情況,但已在朝中引起了一些微妙的氣氛變化,為義士軍的停滯埋下了伏筆。
幾日後宗澤趕迴京城,禦書房內氣氛凝重。
李啟坐在龍椅上,身體前傾,眼睛緊緊盯著門口。
宗澤匆匆走進來,看到李啟後,立刻單膝跪地,雙手抱拳,愧疚地說:“皇上,臣來遲了。”李啟擺了擺手,急切地問:“宗將軍,義士軍為何停止進軍?”宗澤抬起頭,看著李啟,臉上滿是自責,說:“迴皇上,臣已查明,非有意停止,是遇到意想不到的難題。”“什麽難題?”李啟皺著眉頭追問。
宗澤低下頭,咬了咬嘴唇,沉聲道:“糧草不足,連日征戰消耗巨大,所剩無幾。”這糧草供應一直是大軍出征的關鍵問題,之前雖有準備,但戰場上局勢瞬息萬變,糧草的消耗遠超預期。
李啟聽後,身子往後一靠,手摸了摸額頭,心中一驚,意識到嚴重性,立即坐直身體,對張肅說:“張愛卿,此事交由你負責,務必保證糧草供應充足。”張肅領命,恭敬地彎腰行禮。
隨後眾臣商議解決方案,期間張肅麵臨重重困難,他雖與糧商有舊怨,但為大局放下身段。
隻見他滿臉堆笑,雙手作揖,不斷地向糧商們訴說著利害關係,額頭漸漸冒出細密的汗珠。
在克服運輸艱難險阻時,他一邊指揮著眾人,一邊緊張地搓著手。
就在大家都以為糧草即將順利供應時,突然傳來消息說運輸糧草的車隊在半路遭遇了劫匪,眾人的心一下子又懸了起來,大臣們麵麵相覷,臉上滿是驚恐。
而張肅卻鎮定自若,眼睛微微眯起,原來他早有防範,暗中安排了護衛隊,最終成功解決了這個意外,糧草順利運往邊境,製定完善計劃。
數日後張肅前來匯報:“皇上,糧草供應……嗯……基本解決,各地糧草正運往邊境。”臉上帶著喜色,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李啟點了點頭,臉上的緊張之色稍緩,嘴角微微上揚。
張肅又說:“臣還發現之前禦敵計劃小漏洞,也已彌補。”“為皇上分憂,是臣的本分。”張肅躬身說道,禦書房氣氛漸輕鬆,李啟靠在龍椅上,欣慰地看著臣子們,
就在這時,福安匆匆進來,一路小跑著,到了李啟麵前,“皇上……”福安喘著粗氣。
李啟坐直身體,疑惑地問何事,福安看了眾人一眼,又低下頭,欲言又止。
李啟揮了揮手,示意其他人都退下。
福安這才走到李啟身邊,彎著腰,低聲說:“皇上,奴才剛收到消息。”說完從袖中取出卷軸雙手呈上:“這是義士軍和宗將軍禦敵進展文書,還有賦稅情況。”李啟伸手接過卷軸,慢慢展開細閱,眼睛隨著文字移動。
文書裏義士軍戰況捷報頻傳,如尖刀插入敵軍心髒,敵軍節節敗退,各地賦稅也如期繳納,國庫充盈。
李啟臉上露出欣慰笑容,眼睛眯成一條縫,走到窗邊望著漸亮的天空,雙手背在身後,心中充滿希望,窗外的陽光似乎也變得更明亮了些。
然而,福安正欲領旨傳達李啟重賞義士軍和宗澤時,突然頓住,身體像被定住了一樣,臉色凝重,嘴唇微微顫抖。
猶豫了一下後,他深吸一口氣,將另一份卷軸呈上:“皇上,還有一事。這是各地賦稅情況,奴才核對後發現有些不太尋常的地方。”李啟原本帶著笑意的臉瞬間變得嚴肅,眼睛裏閃過一絲疑惑,狐疑地展開卷軸。
看到賦稅數額和對比,開始欣慰,但目光下移眉頭皺起,手指緊緊握住卷軸,指節泛白。
“各地賦稅雖增長,但這裏似有出入。”李啟目光落在朱筆圈出的義士軍連戰連捷地區,賦稅增長幅度遠超其他地區,幾乎翻番。
這賦稅之事關係到國計民生,背後可能隱藏著諸多複雜的因素,比如地方官員的政績考量、地方勢力的利益糾葛等。
福安低著頭,身體微微顫抖,低聲說:“皇上明察,這些地區戰亂,百姓流離,田地荒蕪,賦稅應減少才是……”李啟目光銳利,眼睛死死盯著福安,手指敲擊桌麵,一下一下,聲音沉重有力,禦書房一片寂靜。
福安垂首不敢出聲,感覺溫度下降,寒意從腳底升起,他縮了縮脖子。
良久,李啟低沉地問:“福安,你跟了朕多久了?”福安“撲通”一聲跪下,膝蓋重重地磕在地上,抬起頭,眼睛裏帶著一絲惶恐,連忙迴答:“迴皇上,奴才自幼在宮中伺候,已有二十餘載。”“二十餘載……”李啟目光深邃,眼睛微微眯起,像是在審視著福安,“這麽多年,你見過這等怪事嗎?”福安頭更低,眼睛看著地麵,身體抖得更厲害了:“奴才……從未見過。”李啟突然起身,袖子一揮,大步走到窗前,雙手負在身後,背對著福安,夕陽的餘暉灑在他身上,卻沒有一絲暖意,他的身影在夕陽下顯得孤寂而又威嚴。
福安依舊跪著不敢動,感覺李啟散發強大壓迫感,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落下來。
李啟又問:“福安,你說,這背後……會不會有什麽陰謀?”福安身子一顫,抬起頭,眼睛裏滿是驚恐,嘴唇顫抖著說不出話。
李啟緩緩轉身,眼睛裏仿佛有火焰在燃燒,目光如炬直視福安:“朕,要知道真相。”福安寒意從頭灌到腳底,深吸一口氣,正要開口,李啟說:“擺駕,朕要親自去看看。”
夜風帶來一絲涼意,那涼意如同細密的針,輕輕刺著肌膚。
李啟站在禦書房窗前,雙手背在身後,深邃的目光望向遠方,眉頭微微皺起,似有無限的擔憂。
月光灑在皇宮飛簷鬥拱上,泛著銀輝,像是給這古老的建築披上了一層冰冷的紗。
他手邊雖有堆積如山的奏折,但思緒已飄向遠方戰場。
自義士軍出征,他密切關注邊境戰事,福安每日送來的戰報讓他心潮起伏。
這福安自幼便在宮中伺候,與李啟主仆多年,深知皇上對邊境戰事的掛懷,所以每次送戰報都格外謹慎。
“報!”一聲略顯急促的聲音打破寂靜,那聲音在寂靜的禦書房中如同驚雷。
李啟身體微微一震,放下奏折,抬眼看到單膝跪地、雙手呈上加急戰報的侍衛。
這侍衛是從眾多侍衛中精心挑選出來,專門負責傳遞緊急軍情的,他深知軍情如火,絲毫不敢懈怠。
李啟的眼睛微微眯起,平靜而威嚴地說:“呈上來。”侍衛趕忙起身,小步快跑著遞上戰報,眼睛不敢直視皇上。
李啟伸出手接過戰報,快速瀏覽,原本緊抿的嘴角漸漸放鬆,眉頭也漸展。
戰報裏義士軍戰況極佳,劉勇率領義士軍勢如破竹,接連攻破敵軍據點。
戰場上,義士軍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那旗幟的顏色鮮豔而醒目,每一次飄揚都像是在向敵軍示威。
戰士們呐喊著衝向敵軍,他們的喉嚨裏發出低沉而雄渾的咆哮,如同被激怒的猛獸。
那呐喊聲震耳欲聾,在空曠的戰場上迴蕩,仿佛要將天地撕裂。
劉勇身先士卒,他騎著一匹黑色的駿馬,駿馬的鬃毛隨風舞動,馬蹄揚起陣陣塵土。
劉勇緊握長刀,長刀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他目光堅定而冷酷,如同死神降臨。
當他衝入敵軍陣營時,長刀猛地揮出,帶起一道銀色的弧光,鮮血飛濺而出,噴灑在他的臉上、身上,他卻毫不在意,像是被熱血點燃了鬥誌。
義士軍的士兵們緊隨其後,他們手持各式兵器,
有的士兵揮舞著長槍,長槍刺出時快如閃電,精準地刺入敵軍的身體,他們的臉上因戰鬥的興奮而漲得通紅;有的士兵揮動著戰斧,戰斧落下時勢大力沉,直接將敵軍的盾牌劈成兩半,眼睛中透露出兇狠的光芒;還有的士兵拉弓射箭,箭矢唿嘯著飛向敵軍,如雨點般密集,他們的表情嚴肅而專注。
戰場上彌漫著血腥的氣息,地上滿是屍體和殘肢斷臂,鮮血匯聚成小股的溪流,染紅了大地。
受傷的士兵們發出痛苦的呻吟,他們的聲音在戰場上顯得那麽微弱,卻又那麽真實。
兵器碰撞聲此起彼伏,長槍與盾牌撞擊發出沉悶的“鐺鐺”聲,長刀與長刀相交擦出尖銳的“嘶嘶”聲,箭矢射中盾牌的“噗噗”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殘酷的戰爭交響樂。
此時,天空中烏雲密布,仿佛是上天也為這場殘酷的戰爭而黯然。
陰沉的天氣讓整個戰場顯得更加壓抑,戰士們的視線也受到了些許影響,但這絲毫沒有阻擋義士軍的進攻步伐。
在義士軍的猛烈攻擊下,敵軍開始節節敗退。
敵軍的陣型逐漸混亂,士兵們四處逃竄,他們的臉上滿是驚恐和絕望。
義士軍一路追擊,繳獲了無數的武器和糧草。
勝利的歡唿聲從義士軍的陣營中傳出,那歡唿聲越來越響亮,傳至千裏之外。
“好啊!”李啟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眼中滿是興奮,嘴角露出欣慰笑容。
他放下戰報看向宗澤關於邊境防禦工事修建進度的奏折,宗澤辦事一絲不苟,奏折詳細記錄工事進展,連用料都標注清晰,這讓李啟對守住邊境充滿信心。
宗澤與李啟雖為君臣,但多年來共同應對邊境事務,彼此信任有加。
李啟把兩份奏折擱在一旁,雙手背在身後,在禦書房中央緩緩踱步,時而低頭沉思,時而抬頭望向遠方,內心喜悅又有一絲焦慮。
此時,張肅的聲音從門外傳來:“皇上,老臣……呃……有事求見。”禦書房門緩緩推開,張肅身著深色官服,邁著沉穩的步伐緩步而入,他的腳步聲在安靜的房中格外清晰。
張肅在朝中為官多年,曆經數朝,與其他大臣之間關係錯綜複雜,他深知在這宮廷之中,一言一行都需謹慎。
“皇上,老臣剛收到邊境消息……”張肅低著頭,眼睛看著地麵,聲音低沉地說。
李啟眯著眼,雙手抱胸,靜靜地聽著。
“說來奇怪,原本連勝的義士軍似乎停了下來,戰報也少了……”張肅皺著眉頭,疑惑地說。
這義士軍的行動一直備受關注,突然的停滯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之前朝堂上就有不少關於義士軍的討論,如今這一情況更是讓人心生疑竇。
“停了下來?”李啟放下手臂,眼睛瞪大,語氣疑惑地問道。
義士軍士氣正盛,為何停止進軍?
張肅凝重地說:“老臣派人查探,探子說義士軍似乎遇阻礙,但具體不明。”李啟眉頭緊鎖,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不安感更強,來迴快速踱步思考原因,突然停下腳步,轉過身,目光如炬地對張肅說:“傳令下去,讓宗澤即刻迴京,朕要親自詢問。”“遵旨!”張肅躬身行禮,然後緩緩退下。
李啟又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的月光,雙手撐在窗台上,長長的歎了口氣,心中陰霾密布,窗外的月光似乎也變得黯淡了些。
幾日前,就有一些邊境的風吹草動傳至京城,雖然還未明確具體情況,但已在朝中引起了一些微妙的氣氛變化,為義士軍的停滯埋下了伏筆。
幾日後宗澤趕迴京城,禦書房內氣氛凝重。
李啟坐在龍椅上,身體前傾,眼睛緊緊盯著門口。
宗澤匆匆走進來,看到李啟後,立刻單膝跪地,雙手抱拳,愧疚地說:“皇上,臣來遲了。”李啟擺了擺手,急切地問:“宗將軍,義士軍為何停止進軍?”宗澤抬起頭,看著李啟,臉上滿是自責,說:“迴皇上,臣已查明,非有意停止,是遇到意想不到的難題。”“什麽難題?”李啟皺著眉頭追問。
宗澤低下頭,咬了咬嘴唇,沉聲道:“糧草不足,連日征戰消耗巨大,所剩無幾。”這糧草供應一直是大軍出征的關鍵問題,之前雖有準備,但戰場上局勢瞬息萬變,糧草的消耗遠超預期。
李啟聽後,身子往後一靠,手摸了摸額頭,心中一驚,意識到嚴重性,立即坐直身體,對張肅說:“張愛卿,此事交由你負責,務必保證糧草供應充足。”張肅領命,恭敬地彎腰行禮。
隨後眾臣商議解決方案,期間張肅麵臨重重困難,他雖與糧商有舊怨,但為大局放下身段。
隻見他滿臉堆笑,雙手作揖,不斷地向糧商們訴說著利害關係,額頭漸漸冒出細密的汗珠。
在克服運輸艱難險阻時,他一邊指揮著眾人,一邊緊張地搓著手。
就在大家都以為糧草即將順利供應時,突然傳來消息說運輸糧草的車隊在半路遭遇了劫匪,眾人的心一下子又懸了起來,大臣們麵麵相覷,臉上滿是驚恐。
而張肅卻鎮定自若,眼睛微微眯起,原來他早有防範,暗中安排了護衛隊,最終成功解決了這個意外,糧草順利運往邊境,製定完善計劃。
數日後張肅前來匯報:“皇上,糧草供應……嗯……基本解決,各地糧草正運往邊境。”臉上帶著喜色,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李啟點了點頭,臉上的緊張之色稍緩,嘴角微微上揚。
張肅又說:“臣還發現之前禦敵計劃小漏洞,也已彌補。”“為皇上分憂,是臣的本分。”張肅躬身說道,禦書房氣氛漸輕鬆,李啟靠在龍椅上,欣慰地看著臣子們,
就在這時,福安匆匆進來,一路小跑著,到了李啟麵前,“皇上……”福安喘著粗氣。
李啟坐直身體,疑惑地問何事,福安看了眾人一眼,又低下頭,欲言又止。
李啟揮了揮手,示意其他人都退下。
福安這才走到李啟身邊,彎著腰,低聲說:“皇上,奴才剛收到消息。”說完從袖中取出卷軸雙手呈上:“這是義士軍和宗將軍禦敵進展文書,還有賦稅情況。”李啟伸手接過卷軸,慢慢展開細閱,眼睛隨著文字移動。
文書裏義士軍戰況捷報頻傳,如尖刀插入敵軍心髒,敵軍節節敗退,各地賦稅也如期繳納,國庫充盈。
李啟臉上露出欣慰笑容,眼睛眯成一條縫,走到窗邊望著漸亮的天空,雙手背在身後,心中充滿希望,窗外的陽光似乎也變得更明亮了些。
然而,福安正欲領旨傳達李啟重賞義士軍和宗澤時,突然頓住,身體像被定住了一樣,臉色凝重,嘴唇微微顫抖。
猶豫了一下後,他深吸一口氣,將另一份卷軸呈上:“皇上,還有一事。這是各地賦稅情況,奴才核對後發現有些不太尋常的地方。”李啟原本帶著笑意的臉瞬間變得嚴肅,眼睛裏閃過一絲疑惑,狐疑地展開卷軸。
看到賦稅數額和對比,開始欣慰,但目光下移眉頭皺起,手指緊緊握住卷軸,指節泛白。
“各地賦稅雖增長,但這裏似有出入。”李啟目光落在朱筆圈出的義士軍連戰連捷地區,賦稅增長幅度遠超其他地區,幾乎翻番。
這賦稅之事關係到國計民生,背後可能隱藏著諸多複雜的因素,比如地方官員的政績考量、地方勢力的利益糾葛等。
福安低著頭,身體微微顫抖,低聲說:“皇上明察,這些地區戰亂,百姓流離,田地荒蕪,賦稅應減少才是……”李啟目光銳利,眼睛死死盯著福安,手指敲擊桌麵,一下一下,聲音沉重有力,禦書房一片寂靜。
福安垂首不敢出聲,感覺溫度下降,寒意從腳底升起,他縮了縮脖子。
良久,李啟低沉地問:“福安,你跟了朕多久了?”福安“撲通”一聲跪下,膝蓋重重地磕在地上,抬起頭,眼睛裏帶著一絲惶恐,連忙迴答:“迴皇上,奴才自幼在宮中伺候,已有二十餘載。”“二十餘載……”李啟目光深邃,眼睛微微眯起,像是在審視著福安,“這麽多年,你見過這等怪事嗎?”福安頭更低,眼睛看著地麵,身體抖得更厲害了:“奴才……從未見過。”李啟突然起身,袖子一揮,大步走到窗前,雙手負在身後,背對著福安,夕陽的餘暉灑在他身上,卻沒有一絲暖意,他的身影在夕陽下顯得孤寂而又威嚴。
福安依舊跪著不敢動,感覺李啟散發強大壓迫感,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落下來。
李啟又問:“福安,你說,這背後……會不會有什麽陰謀?”福安身子一顫,抬起頭,眼睛裏滿是驚恐,嘴唇顫抖著說不出話。
李啟緩緩轉身,眼睛裏仿佛有火焰在燃燒,目光如炬直視福安:“朕,要知道真相。”福安寒意從頭灌到腳底,深吸一口氣,正要開口,李啟說:“擺駕,朕要親自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