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躬身道:“奴才不敢妄言國事。”李啟轉過身,目光如利箭般刺向福安,眼神中帶著一絲探究,那目光猶如實質般的壓力,福安感覺自己像是被一隻無形的大手攥住,身體微微顫抖,有些發怵,隻聽李啟沉聲道:“朕讓你說,你就說。”福安略一遲疑,緩緩說道:“奴才以為,新的禦敵計劃雖好,但終究隻是紙上談兵。真正的考驗,還在於實際的執行。”李啟點點頭,福安的話如同敲在他的心鼓上,他微微皺了下眉頭,似乎在思考計劃執行方麵可能出現的問題。
計劃再完美,如果執行不到位,也隻是一堆廢紙。
“朕知道,”李啟的聲音低沉而穩重,在寂靜的大殿中仿佛能激起一絲微不可察的迴音,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絲堅定,仿佛已經在心中對明日的早朝有了些許期待,“明日早朝,朕要親自聽取張肅的匯報。”
翌日清晨,陽光透過金鑾殿的雕花窗戶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如同金色的鱗片鋪在地上。
文武百官齊聚一堂,衣袂摩擦發出輕微的沙沙聲,仿佛是一種低沉的交談。
張肅手捧笏板,上前一步,清亮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啟奏陛下,臣已將各位大臣的意見匯總整理,形成了初步的禦敵計劃。”李啟微微頷首,目光中帶著期許,猶如在黑暗中尋找希望之光,他身體微微前傾,表現出對這個計劃的重視,“呈上來。”福安邁著小碎步,恭敬地接過張肅遞上的奏折,那奏折紙張有些粗糙,上麵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文字,他能感覺到奏折的重量,似乎那裏麵承載的不僅僅是文字,還有大齊的命運。
福安將奏折輕輕放在李啟麵前的案桌上,案桌的木質紋理清晰可見,那紋理像是古老的符文,默默訴說著歲月的沉澱。
李啟拿起奏折,手指劃過紙麵,紙張的觸感有些粗糙,他仔細閱讀起來。
奏折上的墨字在陽光下泛著微微的光澤,那密密麻麻的文字涵蓋了軍事部署、糧草調配、外交策略等各個方麵,可見張肅是用了心的。
李啟一邊看,一邊不時向張肅詢問一些細節問題,他的眼睛緊緊盯著張肅,眼神中帶著審視。
張肅的迴答幹脆利落,聲音在寂靜的大殿中迴蕩,仿佛是敲響的戰鼓,顯然對這份計劃了然於胸。
他站得筆直,雙手恭敬地垂在兩側,眼神中透著自信。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金鑾殿上鴉雀無聲,隻有李啟翻動奏折時紙張發出的輕微嘩啦聲和偶爾的幾句問答,那聲音像是靜謐中的小插曲。
終於,李啟放下了奏折,抬起頭,目光緩緩掃過殿下的文武百官,那目光猶如一道審視的光,像是要穿透每個人的內心。
他的臉上沒有太多表情,但眼神中透著嚴肅,他沉聲道:“這份計劃,朕看過了。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群臣聞言,心中都鬆了一口氣,有的大臣悄悄用衣袖擦了擦額頭並不存在的汗水,那動作像是在掩飾內心的緊張,臉上也露出了如釋重負的表情。
李啟頓了頓,繼續說道:“但是,朕還有幾個問題。”他的目光落在宗澤身上,宗澤感受到那目光中的壓力,身體微微一挺,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了拳頭。
“宗將軍,你認為,如果敵軍真的來犯,我大齊的軍隊能否抵擋得住?”宗澤上前一步,腳步沉穩有力,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堅實的土地上,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絲憂慮,抱拳道:“迴陛下,臣以為,我大齊軍隊雖然訓練有素,但比起敵軍,還是略遜一籌。若是敵軍全力來犯,恐怕……”宗澤沒有再說下去,但他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李啟點點頭,又看向劉勇,劉勇站得筆直,像一棵挺拔的鬆樹,他的眼神中透著堅定和自信。
“劉將軍,你統領的義士軍,現在情況如何?”劉勇出列,他的鎧甲在陽光下閃爍著金屬的光澤,像是一片耀眼的波光,他單膝跪地,抱拳道:“迴陛下,義士軍目前正在加緊訓練,士氣高昂,隨時可以為國效力。”李啟目光如炬,緊緊盯著劉勇,那目光仿佛要穿透劉勇的內心,緩緩說道:“朕希望,義士軍能夠成為我大齊的一把利劍,一把可以克敵製勝的利劍。”“臣定不負陛下厚望!”劉勇語氣堅定,聲音在大殿中迴蕩,像是吹響的號角。
他抬起頭,目光與李啟對視,
李啟揉了揉眉心,隻覺得指尖傳來微微的酸痛,他微微閉上眼睛,似乎在緩解內心的疲憊,然後看向張肅,“張愛卿,你還有什麽要補充的嗎?”張肅略一沉吟,開口道:“陛下,臣以為,除了軍事上的準備,我們還應該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聯係,爭取他們的支持。”李啟微微頷首,表示讚同,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絲欣慰,似乎對張肅的周全考慮感到滿意。
“還有……”張肅頓了頓,似乎在猶豫要不要說,嘴唇微微抿著,像是在守護一個秘密。
“但說無妨。”李啟鼓勵道,他的
張肅深吸一口氣,空氣進入肺部有些涼絲絲的感覺,他說道:“陛下,臣以為,我們還應該做好最壞的打算。”“最壞的打算?”李啟眉頭微皺,眼神中帶著一絲不悅,那眼神像是烏雲遮住了陽光,他的身體向後靠在龍椅上,似乎在拉開與這個想法的距離。
張肅沉聲道:“萬一……萬一我大齊抵擋不住敵軍的進攻,我們該如何應對?”此言一出,金鑾殿上頓時一片嘩然。
“大膽!”“放肆!”“你這是妖言惑眾!”群臣紛紛指責張肅,那聲音如同洶湧的潮水般向張肅湧來,震得人耳朵嗡嗡作響,像是一群憤怒的蜜蜂在耳邊飛舞。
有的大臣氣得滿臉通紅,手指顫抖地指向張肅;有的大臣則是雙手抱胸,一臉不屑地看著他。
李啟抬手示意眾人安靜下來,他的手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如同指揮著一場無形的樂章,然後看向張肅,沉聲道:“張愛卿,你繼續說。”張肅定了定神,他咽了一口唾沫,像是在給自己壯膽,繼續說道:“臣以為,我們應該提前做好撤退的準備。萬一京城失守,我們也好有個退路。”“撤退?”李啟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冷意,他的手不自覺地握緊了龍椅的扶手,那扶手的雕刻花紋硌著手心,像是荊棘刺痛著他的驕傲,他的臉色變得有些陰沉。
張肅點點頭,“是的,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我們保存實力,將來還有機會東山再起。”
李啟沉默了,他沒想到張肅會提出這樣的建議,心中一陣煩悶,他身為一國之君,自是希望大齊戰無不勝,但他也深知張肅的話不無道理,可這等喪氣話若是傳出去,又會影響軍心,他的目光在群臣臉上一一掃過,像是在尋找失落的寶藏,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答案。
他的眼神中透著矛盾和掙紮,嘴唇緊緊地抿著。
“陛下,”張肅見李啟不說話,又繼續說道,“臣知道,這個建議很難讓人接受。但是,臣認為,這是為了大齊的未來著想。”李啟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朕知道了。此事,容後再議。”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無奈,揮了揮手,像是要把這個煩惱暫時揮走。
福安輕手輕腳地走到李啟身邊,那腳步輕得幾乎聽不到聲音,像是一陣輕柔的微風。
他奉上一杯熱氣騰騰的君山銀針。
茶香嫋嫋升起,那股清香鑽進鼻腔,如同一隻溫柔的小手在輕撫著嗅覺神經,氤氳在金鑾殿肅穆的空氣中。
李啟輕輕端起茶杯,茶杯的溫度透過指尖傳來溫熱的感覺,像是冬日裏的暖陽,他微微閉上眼睛,享受著這片刻的溫暖,然後抿了一口,溫熱的茶水順著喉嚨流淌而下,略微苦澀的滋味卻讓他混沌的思緒清明了幾分,像是迷霧中透出的一絲曙光。
他的表情也變得稍微舒緩了一些。
殿內依舊嗡嗡作響,群臣的議論聲此起彼伏,像一鍋煮沸的粥,翻滾著各種情緒。
李啟將茶杯放迴托盤,清脆的瓷器碰撞聲在此刻顯得格外清晰,那聲音在大殿中迴蕩,像是敲響了一聲警鍾,也讓殿內漸漸安靜下來。
眾人目光再次聚焦於龍椅之上,等待著皇帝的最終決斷。
劉勇抱拳再次出列,他的動作帶著一股果決,像是一位無畏的勇士,他向前邁了一大步,身體微微前傾,展示出自己的決心。
洪亮的聲音在金鑾殿迴蕩:“陛下,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李啟微微抬手,示意他說下去。
“臣以為,張大人之言雖大膽,卻也不無道理。未雨綢繆,方能立於不敗之地。我義士軍雖不才,卻願為陛下,為大齊探尋一條退路,以備不時之需!”劉勇本是貧苦出身,幸得大齊的庇護和培養,才得以成為一名將領,所以他對大齊忠心耿耿,且深知民間疾苦,更明白保存實力的重要性,這才在朝堂上毫不猶豫地支持張肅的提議。
他的眼神中透著誠懇和堅定,劉勇這番話,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層層漣漪,像是在平靜的水麵上展開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群臣再次議論紛紛,有人讚同劉勇的果敢,臉上露出欽佩的神情,也有人質疑他動搖軍心,皺著眉頭,眼神中帶著不滿。
李啟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他緩緩起身,衣袍隨著動作輕輕擺動,像是一片飄動的雲彩,他慢慢地踱步到劉勇麵前,那腳步聲在寂靜的大殿中格外清晰,像是鼓點在敲擊著眾人的心。
他站在劉勇麵前,靜靜地看著他,沉聲道:“劉將軍此言,朕記下了。你且說說,心中有何良策?”劉勇略一沉吟,抬頭望向李啟,目光堅定,像是燃燒的火焰,他雙手抱拳,放在胸前,說道:“臣以為,可派精銳暗中探尋南疆密林,尋一處易守難攻之地,修築堡壘,以作後備之用。如此一來,即便京城失守,我大齊亦有退守之地,可保我皇室血脈,以圖東山再起!”
李啟負手而立,凝視著殿外的天空,天空湛藍如寶石,純淨得沒有一絲雜質。
他的目光深邃,像是在探索宇宙的奧秘,不知在想些什麽。
他的嘴唇微微動了動,似乎想要說些什麽,但最終還是沒有開口。
殿內鴉雀無聲,落針可聞,仿佛時間都停止了流動。
半晌,李啟緩緩開口:“此事……” 他的話戛然而止,目光轉向一直沉默不語的宗澤,宗澤站在那裏,表情平靜,像是一潭深水,他雙手自然下垂,身體筆直。
“宗將軍,你對邊境局勢最為熟悉,可有何見解?”宗澤為人謹慎,多年的邊疆駐守讓他養成了凡事考慮周全的習慣,他深知敵軍的強大,所以在迴答李啟關於軍隊能否抵擋敵軍的問題時如實作答,而在提出天塹穀這個方案時,也是基於他多年對南疆地形的細致勘察和研究。
宗澤沉吟片刻,向前一步,腳步堅定有力,像是紮根大地的樹根,他雙手抱拳,舉到額頭高度,恭敬地拱手道:“臣以為,劉將軍之策,可行!南疆密林地勢複雜,易守難攻,若能於其中尋得一處絕佳之地,構築堡壘,確可作為退守之策。臣常年駐守邊疆,對南疆地形略知一二,其中有一處名為‘天塹穀’之地,三麵環山,一麵臨水,隻有一條狹窄山道可通,實乃天險之地。若能於此修築堡壘,屯兵積糧,即便敵軍兵臨城下,我大齊亦可進退自如。”
宗澤話音剛落,劉勇的話如同一道驚雷,在金鑾殿上空炸響,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他,像是被磁石吸引,有的大臣甚至身體微微後仰,表現出驚訝。
宗澤緩緩說出‘天塹穀’三字時,整個大殿仿佛瞬間凝固,群臣先是一愣,隨後便炸開了鍋,有驚歎者,眼睛睜得大大的,嘴巴微微張開;有質疑者,搖著頭,雙手抱胸;而李啟的目光則緊緊地盯著宗澤,眼神中既有期待又有疑慮,仿佛在權衡這個地方是否真的能成為大齊的救命稻草,像是在天平兩端衡量著希望與危險。
“天塹穀?那地方臣也略有耳聞,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實乃兵家必爭之地啊!”一位老臣捋著胡須,感歎道,那胡須在他的手中觸感有些粗糙,像是在撫摸著陳舊的麻繩,他的眼睛裏透著迴憶的神色。
“隻是那南疆密林瘴氣彌漫,毒蟲猛獸眾多,若是派兵前往,恐有損傷啊!”另一位大臣擔憂地說道,他的聲音微微顫抖,似乎能感受到密林中潛伏的危險,那危險仿佛已經透過他的話語彌漫在大殿之中,像是一層陰霾籠罩著眾人的心頭,他皺著眉頭,眼睛裏滿是擔憂。
“怕什麽!我大齊男兒,豈會懼怕區區瘴氣毒蟲!”一位年輕武將站出來,慷慨激昂地說道,他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像是夜空中閃爍的星辰,似乎對即將到來的挑戰充滿了期待,他握緊拳頭,舉在胸前,展示著自己的勇氣。
“話雖如此,但也要做好萬全之策,不可輕敵冒進啊!”一位老成持重的大臣勸誡道,他深知南疆的兇險,語氣中充滿了擔憂,像是一位長者在叮囑晚輩,他伸出手,輕輕拍了拍年輕武將的肩膀。
劉勇上前一步,抱拳道:“諸位大人所言極是,南疆密林確實兇險,但為了大齊江山社稷,我義士軍願為先鋒,披荊斬棘,探明道路,為大軍開路!”他的聲音擲地有聲,充滿了自信和決心,像是敲響了出征的戰鼓,他的臉上洋溢著堅定的神情。
李啟將眾臣的反應盡收眼底,心中暗自思量。
他明白,修築堡壘並非易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南疆環境惡劣,更是增加了難度。
但他更明白,未雨綢繆的重要性。
他的眼神中透著思考的神色,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扶手。
“張愛卿,”李啟的目光落在了張肅身上,“你以為如何?”張肅上前一步,躬身道:“臣以為,劉將軍和宗將軍之言,皆有道理。天塹穀確為一處絕佳之地,可作退守之策。隻是……”他頓了頓,抬頭看向李啟,“此事事關重大,還需從長計議。”他的眼神中透著謹慎。
張肅迴到府邸,立刻召集幕僚,將朝堂上的討論和皇帝的疑慮詳細告知。
燈火通明的書房內,燭光搖曳,映照著眾人的臉龐,那光影在牆上晃動,像是一群舞動的精靈。
眾人圍坐在一張大桌旁,桌上堆滿了文書。
張肅坐在主位,身體前傾,認真地聽著幕僚們的發言。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分析著利弊,權衡著輕重。
張肅一邊聽著,一邊在紙上快速地記錄著,筆尖劃過紙麵發出沙沙聲,像是春蠶在咀嚼桑葉,時而緊鎖眉頭,時而若有所思,像是在解一道複雜的謎題。
他的眼睛緊緊盯著紙張,手中的筆不停地移動。
最終,他根據眾人的意見和自己的判斷,對原先的禦敵計劃進行了調整,重點加強了南疆密林的防禦部署,並詳細規劃了天塹穀堡壘的修建方案。
次日早朝,張肅將調整後的計劃呈遞給李啟。
李啟接過奏折,一目十行地瀏覽著,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龍椅扶手,發出輕微的叩叩聲,在寂靜的大殿中顯得格外清晰,像是心跳的節奏。
他時而停頓,時而皺眉,顯然對計劃中的一些內容存有疑慮,像是在探索未知的迷宮。
他的眼神中透著專注和疑惑。
“張愛卿,”李啟放下奏折,目光銳利地看向張肅,“這天塹穀堡壘的修建,耗時幾何?所需人力物力,又該如何籌措?”他的語氣平靜,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像是平靜海麵下隱藏的洶湧波濤。
張肅不慌不忙地出列,他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袍,然後拱手道:“迴陛下,臣已在奏折中詳細列明。天塹穀地勢險峻,堡壘修建需耗時一年,所需人力物力巨大。臣建議,可從各地征調工匠,並從國庫撥款,以保證工程順利進行。”
李啟沉吟片刻,又問道:“南疆密林瘴氣彌漫,毒蟲猛獸眾多,如何保障將士們的安全?”他的目光掃過殿下的文武百官,似乎在尋求更全麵的答案,像是在尋找隱藏的寶藏。
宗澤再次出列,他先單膝跪地,然後抱拳道:“陛下,臣願親自率領精兵,前往南疆密林,勘察地形,清除障礙,為大軍開路!”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充滿了自信和決心,像是吹響了戰鬥的號角。
“好!”李啟讚許地點了點頭,他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宗將軍忠勇可嘉,朕心甚慰!此事就交由宗將軍全權負責!”
李啟環視群臣,沉聲道:“諸位愛卿,這禦敵計劃關乎我大齊江山社稷,萬不可掉以輕心!爾等可還有其他意見?”
殿內一片寂靜,無人應答,像是一片死寂的沙漠。
就在李啟以為計劃已成定局之時,一位老臣顫巍巍地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老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計劃再完美,如果執行不到位,也隻是一堆廢紙。
“朕知道,”李啟的聲音低沉而穩重,在寂靜的大殿中仿佛能激起一絲微不可察的迴音,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絲堅定,仿佛已經在心中對明日的早朝有了些許期待,“明日早朝,朕要親自聽取張肅的匯報。”
翌日清晨,陽光透過金鑾殿的雕花窗戶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如同金色的鱗片鋪在地上。
文武百官齊聚一堂,衣袂摩擦發出輕微的沙沙聲,仿佛是一種低沉的交談。
張肅手捧笏板,上前一步,清亮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啟奏陛下,臣已將各位大臣的意見匯總整理,形成了初步的禦敵計劃。”李啟微微頷首,目光中帶著期許,猶如在黑暗中尋找希望之光,他身體微微前傾,表現出對這個計劃的重視,“呈上來。”福安邁著小碎步,恭敬地接過張肅遞上的奏折,那奏折紙張有些粗糙,上麵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文字,他能感覺到奏折的重量,似乎那裏麵承載的不僅僅是文字,還有大齊的命運。
福安將奏折輕輕放在李啟麵前的案桌上,案桌的木質紋理清晰可見,那紋理像是古老的符文,默默訴說著歲月的沉澱。
李啟拿起奏折,手指劃過紙麵,紙張的觸感有些粗糙,他仔細閱讀起來。
奏折上的墨字在陽光下泛著微微的光澤,那密密麻麻的文字涵蓋了軍事部署、糧草調配、外交策略等各個方麵,可見張肅是用了心的。
李啟一邊看,一邊不時向張肅詢問一些細節問題,他的眼睛緊緊盯著張肅,眼神中帶著審視。
張肅的迴答幹脆利落,聲音在寂靜的大殿中迴蕩,仿佛是敲響的戰鼓,顯然對這份計劃了然於胸。
他站得筆直,雙手恭敬地垂在兩側,眼神中透著自信。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金鑾殿上鴉雀無聲,隻有李啟翻動奏折時紙張發出的輕微嘩啦聲和偶爾的幾句問答,那聲音像是靜謐中的小插曲。
終於,李啟放下了奏折,抬起頭,目光緩緩掃過殿下的文武百官,那目光猶如一道審視的光,像是要穿透每個人的內心。
他的臉上沒有太多表情,但眼神中透著嚴肅,他沉聲道:“這份計劃,朕看過了。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群臣聞言,心中都鬆了一口氣,有的大臣悄悄用衣袖擦了擦額頭並不存在的汗水,那動作像是在掩飾內心的緊張,臉上也露出了如釋重負的表情。
李啟頓了頓,繼續說道:“但是,朕還有幾個問題。”他的目光落在宗澤身上,宗澤感受到那目光中的壓力,身體微微一挺,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了拳頭。
“宗將軍,你認為,如果敵軍真的來犯,我大齊的軍隊能否抵擋得住?”宗澤上前一步,腳步沉穩有力,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堅實的土地上,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絲憂慮,抱拳道:“迴陛下,臣以為,我大齊軍隊雖然訓練有素,但比起敵軍,還是略遜一籌。若是敵軍全力來犯,恐怕……”宗澤沒有再說下去,但他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李啟點點頭,又看向劉勇,劉勇站得筆直,像一棵挺拔的鬆樹,他的眼神中透著堅定和自信。
“劉將軍,你統領的義士軍,現在情況如何?”劉勇出列,他的鎧甲在陽光下閃爍著金屬的光澤,像是一片耀眼的波光,他單膝跪地,抱拳道:“迴陛下,義士軍目前正在加緊訓練,士氣高昂,隨時可以為國效力。”李啟目光如炬,緊緊盯著劉勇,那目光仿佛要穿透劉勇的內心,緩緩說道:“朕希望,義士軍能夠成為我大齊的一把利劍,一把可以克敵製勝的利劍。”“臣定不負陛下厚望!”劉勇語氣堅定,聲音在大殿中迴蕩,像是吹響的號角。
他抬起頭,目光與李啟對視,
李啟揉了揉眉心,隻覺得指尖傳來微微的酸痛,他微微閉上眼睛,似乎在緩解內心的疲憊,然後看向張肅,“張愛卿,你還有什麽要補充的嗎?”張肅略一沉吟,開口道:“陛下,臣以為,除了軍事上的準備,我們還應該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聯係,爭取他們的支持。”李啟微微頷首,表示讚同,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絲欣慰,似乎對張肅的周全考慮感到滿意。
“還有……”張肅頓了頓,似乎在猶豫要不要說,嘴唇微微抿著,像是在守護一個秘密。
“但說無妨。”李啟鼓勵道,他的
張肅深吸一口氣,空氣進入肺部有些涼絲絲的感覺,他說道:“陛下,臣以為,我們還應該做好最壞的打算。”“最壞的打算?”李啟眉頭微皺,眼神中帶著一絲不悅,那眼神像是烏雲遮住了陽光,他的身體向後靠在龍椅上,似乎在拉開與這個想法的距離。
張肅沉聲道:“萬一……萬一我大齊抵擋不住敵軍的進攻,我們該如何應對?”此言一出,金鑾殿上頓時一片嘩然。
“大膽!”“放肆!”“你這是妖言惑眾!”群臣紛紛指責張肅,那聲音如同洶湧的潮水般向張肅湧來,震得人耳朵嗡嗡作響,像是一群憤怒的蜜蜂在耳邊飛舞。
有的大臣氣得滿臉通紅,手指顫抖地指向張肅;有的大臣則是雙手抱胸,一臉不屑地看著他。
李啟抬手示意眾人安靜下來,他的手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如同指揮著一場無形的樂章,然後看向張肅,沉聲道:“張愛卿,你繼續說。”張肅定了定神,他咽了一口唾沫,像是在給自己壯膽,繼續說道:“臣以為,我們應該提前做好撤退的準備。萬一京城失守,我們也好有個退路。”“撤退?”李啟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冷意,他的手不自覺地握緊了龍椅的扶手,那扶手的雕刻花紋硌著手心,像是荊棘刺痛著他的驕傲,他的臉色變得有些陰沉。
張肅點點頭,“是的,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我們保存實力,將來還有機會東山再起。”
李啟沉默了,他沒想到張肅會提出這樣的建議,心中一陣煩悶,他身為一國之君,自是希望大齊戰無不勝,但他也深知張肅的話不無道理,可這等喪氣話若是傳出去,又會影響軍心,他的目光在群臣臉上一一掃過,像是在尋找失落的寶藏,試圖尋找一個更好的答案。
他的眼神中透著矛盾和掙紮,嘴唇緊緊地抿著。
“陛下,”張肅見李啟不說話,又繼續說道,“臣知道,這個建議很難讓人接受。但是,臣認為,這是為了大齊的未來著想。”李啟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朕知道了。此事,容後再議。”他的眼神中帶著一絲無奈,揮了揮手,像是要把這個煩惱暫時揮走。
福安輕手輕腳地走到李啟身邊,那腳步輕得幾乎聽不到聲音,像是一陣輕柔的微風。
他奉上一杯熱氣騰騰的君山銀針。
茶香嫋嫋升起,那股清香鑽進鼻腔,如同一隻溫柔的小手在輕撫著嗅覺神經,氤氳在金鑾殿肅穆的空氣中。
李啟輕輕端起茶杯,茶杯的溫度透過指尖傳來溫熱的感覺,像是冬日裏的暖陽,他微微閉上眼睛,享受著這片刻的溫暖,然後抿了一口,溫熱的茶水順著喉嚨流淌而下,略微苦澀的滋味卻讓他混沌的思緒清明了幾分,像是迷霧中透出的一絲曙光。
他的表情也變得稍微舒緩了一些。
殿內依舊嗡嗡作響,群臣的議論聲此起彼伏,像一鍋煮沸的粥,翻滾著各種情緒。
李啟將茶杯放迴托盤,清脆的瓷器碰撞聲在此刻顯得格外清晰,那聲音在大殿中迴蕩,像是敲響了一聲警鍾,也讓殿內漸漸安靜下來。
眾人目光再次聚焦於龍椅之上,等待著皇帝的最終決斷。
劉勇抱拳再次出列,他的動作帶著一股果決,像是一位無畏的勇士,他向前邁了一大步,身體微微前傾,展示出自己的決心。
洪亮的聲音在金鑾殿迴蕩:“陛下,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李啟微微抬手,示意他說下去。
“臣以為,張大人之言雖大膽,卻也不無道理。未雨綢繆,方能立於不敗之地。我義士軍雖不才,卻願為陛下,為大齊探尋一條退路,以備不時之需!”劉勇本是貧苦出身,幸得大齊的庇護和培養,才得以成為一名將領,所以他對大齊忠心耿耿,且深知民間疾苦,更明白保存實力的重要性,這才在朝堂上毫不猶豫地支持張肅的提議。
他的眼神中透著誠懇和堅定,劉勇這番話,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層層漣漪,像是在平靜的水麵上展開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群臣再次議論紛紛,有人讚同劉勇的果敢,臉上露出欽佩的神情,也有人質疑他動搖軍心,皺著眉頭,眼神中帶著不滿。
李啟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他緩緩起身,衣袍隨著動作輕輕擺動,像是一片飄動的雲彩,他慢慢地踱步到劉勇麵前,那腳步聲在寂靜的大殿中格外清晰,像是鼓點在敲擊著眾人的心。
他站在劉勇麵前,靜靜地看著他,沉聲道:“劉將軍此言,朕記下了。你且說說,心中有何良策?”劉勇略一沉吟,抬頭望向李啟,目光堅定,像是燃燒的火焰,他雙手抱拳,放在胸前,說道:“臣以為,可派精銳暗中探尋南疆密林,尋一處易守難攻之地,修築堡壘,以作後備之用。如此一來,即便京城失守,我大齊亦有退守之地,可保我皇室血脈,以圖東山再起!”
李啟負手而立,凝視著殿外的天空,天空湛藍如寶石,純淨得沒有一絲雜質。
他的目光深邃,像是在探索宇宙的奧秘,不知在想些什麽。
他的嘴唇微微動了動,似乎想要說些什麽,但最終還是沒有開口。
殿內鴉雀無聲,落針可聞,仿佛時間都停止了流動。
半晌,李啟緩緩開口:“此事……” 他的話戛然而止,目光轉向一直沉默不語的宗澤,宗澤站在那裏,表情平靜,像是一潭深水,他雙手自然下垂,身體筆直。
“宗將軍,你對邊境局勢最為熟悉,可有何見解?”宗澤為人謹慎,多年的邊疆駐守讓他養成了凡事考慮周全的習慣,他深知敵軍的強大,所以在迴答李啟關於軍隊能否抵擋敵軍的問題時如實作答,而在提出天塹穀這個方案時,也是基於他多年對南疆地形的細致勘察和研究。
宗澤沉吟片刻,向前一步,腳步堅定有力,像是紮根大地的樹根,他雙手抱拳,舉到額頭高度,恭敬地拱手道:“臣以為,劉將軍之策,可行!南疆密林地勢複雜,易守難攻,若能於其中尋得一處絕佳之地,構築堡壘,確可作為退守之策。臣常年駐守邊疆,對南疆地形略知一二,其中有一處名為‘天塹穀’之地,三麵環山,一麵臨水,隻有一條狹窄山道可通,實乃天險之地。若能於此修築堡壘,屯兵積糧,即便敵軍兵臨城下,我大齊亦可進退自如。”
宗澤話音剛落,劉勇的話如同一道驚雷,在金鑾殿上空炸響,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他,像是被磁石吸引,有的大臣甚至身體微微後仰,表現出驚訝。
宗澤緩緩說出‘天塹穀’三字時,整個大殿仿佛瞬間凝固,群臣先是一愣,隨後便炸開了鍋,有驚歎者,眼睛睜得大大的,嘴巴微微張開;有質疑者,搖著頭,雙手抱胸;而李啟的目光則緊緊地盯著宗澤,眼神中既有期待又有疑慮,仿佛在權衡這個地方是否真的能成為大齊的救命稻草,像是在天平兩端衡量著希望與危險。
“天塹穀?那地方臣也略有耳聞,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實乃兵家必爭之地啊!”一位老臣捋著胡須,感歎道,那胡須在他的手中觸感有些粗糙,像是在撫摸著陳舊的麻繩,他的眼睛裏透著迴憶的神色。
“隻是那南疆密林瘴氣彌漫,毒蟲猛獸眾多,若是派兵前往,恐有損傷啊!”另一位大臣擔憂地說道,他的聲音微微顫抖,似乎能感受到密林中潛伏的危險,那危險仿佛已經透過他的話語彌漫在大殿之中,像是一層陰霾籠罩著眾人的心頭,他皺著眉頭,眼睛裏滿是擔憂。
“怕什麽!我大齊男兒,豈會懼怕區區瘴氣毒蟲!”一位年輕武將站出來,慷慨激昂地說道,他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像是夜空中閃爍的星辰,似乎對即將到來的挑戰充滿了期待,他握緊拳頭,舉在胸前,展示著自己的勇氣。
“話雖如此,但也要做好萬全之策,不可輕敵冒進啊!”一位老成持重的大臣勸誡道,他深知南疆的兇險,語氣中充滿了擔憂,像是一位長者在叮囑晚輩,他伸出手,輕輕拍了拍年輕武將的肩膀。
劉勇上前一步,抱拳道:“諸位大人所言極是,南疆密林確實兇險,但為了大齊江山社稷,我義士軍願為先鋒,披荊斬棘,探明道路,為大軍開路!”他的聲音擲地有聲,充滿了自信和決心,像是敲響了出征的戰鼓,他的臉上洋溢著堅定的神情。
李啟將眾臣的反應盡收眼底,心中暗自思量。
他明白,修築堡壘並非易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南疆環境惡劣,更是增加了難度。
但他更明白,未雨綢繆的重要性。
他的眼神中透著思考的神色,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扶手。
“張愛卿,”李啟的目光落在了張肅身上,“你以為如何?”張肅上前一步,躬身道:“臣以為,劉將軍和宗將軍之言,皆有道理。天塹穀確為一處絕佳之地,可作退守之策。隻是……”他頓了頓,抬頭看向李啟,“此事事關重大,還需從長計議。”他的眼神中透著謹慎。
張肅迴到府邸,立刻召集幕僚,將朝堂上的討論和皇帝的疑慮詳細告知。
燈火通明的書房內,燭光搖曳,映照著眾人的臉龐,那光影在牆上晃動,像是一群舞動的精靈。
眾人圍坐在一張大桌旁,桌上堆滿了文書。
張肅坐在主位,身體前傾,認真地聽著幕僚們的發言。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分析著利弊,權衡著輕重。
張肅一邊聽著,一邊在紙上快速地記錄著,筆尖劃過紙麵發出沙沙聲,像是春蠶在咀嚼桑葉,時而緊鎖眉頭,時而若有所思,像是在解一道複雜的謎題。
他的眼睛緊緊盯著紙張,手中的筆不停地移動。
最終,他根據眾人的意見和自己的判斷,對原先的禦敵計劃進行了調整,重點加強了南疆密林的防禦部署,並詳細規劃了天塹穀堡壘的修建方案。
次日早朝,張肅將調整後的計劃呈遞給李啟。
李啟接過奏折,一目十行地瀏覽著,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龍椅扶手,發出輕微的叩叩聲,在寂靜的大殿中顯得格外清晰,像是心跳的節奏。
他時而停頓,時而皺眉,顯然對計劃中的一些內容存有疑慮,像是在探索未知的迷宮。
他的眼神中透著專注和疑惑。
“張愛卿,”李啟放下奏折,目光銳利地看向張肅,“這天塹穀堡壘的修建,耗時幾何?所需人力物力,又該如何籌措?”他的語氣平靜,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像是平靜海麵下隱藏的洶湧波濤。
張肅不慌不忙地出列,他先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袍,然後拱手道:“迴陛下,臣已在奏折中詳細列明。天塹穀地勢險峻,堡壘修建需耗時一年,所需人力物力巨大。臣建議,可從各地征調工匠,並從國庫撥款,以保證工程順利進行。”
李啟沉吟片刻,又問道:“南疆密林瘴氣彌漫,毒蟲猛獸眾多,如何保障將士們的安全?”他的目光掃過殿下的文武百官,似乎在尋求更全麵的答案,像是在尋找隱藏的寶藏。
宗澤再次出列,他先單膝跪地,然後抱拳道:“陛下,臣願親自率領精兵,前往南疆密林,勘察地形,清除障礙,為大軍開路!”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充滿了自信和決心,像是吹響了戰鬥的號角。
“好!”李啟讚許地點了點頭,他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宗將軍忠勇可嘉,朕心甚慰!此事就交由宗將軍全權負責!”
李啟環視群臣,沉聲道:“諸位愛卿,這禦敵計劃關乎我大齊江山社稷,萬不可掉以輕心!爾等可還有其他意見?”
殿內一片寂靜,無人應答,像是一片死寂的沙漠。
就在李啟以為計劃已成定局之時,一位老臣顫巍巍地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老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