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煙塵滾滾而起,遮天蔽日。


    那馬蹄聲如同雷鳴般轟響,由遠及近,每一下都像是重重地砸在大地上,震得地麵微微顫抖,那股震動透過鞋底傳到劉勇的腳上,他心頭一凜。


    宗澤騎著馬,身姿挺拔,手中長刀寒光凜冽,他身後的騎兵如黑色潮水般洶湧地湧入戰場。


    馬蹄揚起的塵土撲麵而來,帶著一股濃烈的土腥味,北漠士兵原本士氣高漲,眼見勝利在望,卻被這突如其來的黑色浪潮衝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他們的驚唿聲、兵器碰撞聲交織在一起。


    從戰場轉換到皇宮內,那股戰場上的喧囂像是被一道無形的屏障阻隔在外,皇宮裏安靜得能聽到自己的腳步聲。


    李啟正襟危坐在龍椅之上,龍椅的把手摸起來有些涼,他手中緊緊攥著一枚玉佩,那玉佩的質地溫潤,散發著淡淡的玉香,這是他穿越前一直佩戴之物,也是他唯一能感受到故鄉氣息的物件。


    他眼神深邃,凝視著殿外的天空,那天空被夕陽染得一片火紅,他心中思緒萬千。


    這一個月來,他如履薄冰,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錯,萬劫不複。


    新策略初見成效,卻也僅僅是第一步,前路漫漫,他不知道還有多少挑戰在等著他。


    此時,他能感覺到自己的心跳有些快,那心跳聲在耳邊迴響,就像戰鼓在敲打,這是他緊張情緒的體現,盡管表麵平靜,但內心對未來局勢的擔憂如同暗流湧動。


    他微微皺眉,能感覺到額頭的皮膚緊繃著,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了龍椅的扶手,身體也略微前傾,眼睛裏透著一絲焦慮,這一係列的神態和動作都表明他內心的不安。


    “陛下,宗將軍傳來捷報!”福安尖細的聲音打破了殿內的寂靜,他一路小跑著進來,腳步聲在空曠的大殿裏迴響,臉上難掩興奮之色,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條縫,腳步輕快得像隻歡快的小鹿。


    李啟聞言,緊繃的神經終於略微放鬆,他接過福安遞上的戰報,手指快速翻動著紙張,發出輕微的沙沙聲,同時還能聞到紙張散發出來的淡淡的墨香,快速瀏覽了一遍,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身體也稍稍向後靠在龍椅上,整個人的姿態略顯放鬆,眼睛裏的緊張神色也稍稍褪去。


    “好,傳令,召集群臣!”


    金鑾殿上,文臣武將分列兩旁,氣氛肅穆。


    李啟端坐在龍椅上,目光如炬地掃過群臣,那目光像是實質般從每個人身上掠過,沉聲道:“諸位愛卿,朕今日召集爾等,是為了商議國家大事。”


    張肅上前一步,躬身行禮道:“啟稟陛下,臣奉旨推行新策略,如今已初見成效,北漠大軍攻勢受阻,我軍士氣大振,此乃社稷之福!”他聲音洪亮,中氣十足,那聲音在大殿裏迴蕩,語氣中充滿了自信,群臣也紛紛附和,一時間,朝堂之上充滿了喜慶的氣氛。


    張肅繼續說道:“此次新政得以推行,多虧陛下聖明,以及諸位同僚的鼎力支持。微臣不敢居功,一切皆為江山社稷……”他滔滔不絕地講述著新策略的執行情況,以及取得的成果,卻突然停了下來,目光看向殿外,似乎有什麽東西吸引了他的注意,眼睛裏閃過一絲疑惑,身體也微微一頓。


    李啟也順著他的目光看去,隻見福安神色匆匆地走進來,福安的腳步聲急促而慌亂,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


    李啟臉色微變,


    “邊關急報……”


    福安躬身稟報道:“啟稟陛下,捷報傳來後,民間歡欣鼓舞,百姓們紛紛稱頌陛下的英明決策。市井間傳唱著新的歌謠,那歌聲隱隱約約地仿佛能傳入殿內,都在讚揚我大齊的威武雄壯,以及新政帶來的安定繁榮。”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就連之前對新政有所疑慮的百姓,如今也都心悅誠服,對朝廷充滿了信心。” 福安繪聲繪色地描述著民間景象,仿佛自己親眼所見一般,語氣中帶著抑製不住的喜悅,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李啟微微頷首,示意福安退下,眼神裏帶著一絲欣慰,但又很快被擔憂所取代。


    他目光轉向武將隊列,沉聲道:“劉將軍,你率領的義士軍在此次戰役中表現出色,朕甚感欣慰。你可否詳細說說,新策略對義士軍的作戰有何助益?”


    劉勇抱拳出列,朗聲道:“迴稟陛下,義士軍乃是臣心血所聚。臣見我大齊百姓飽受北漠欺淩,遂起組建義士軍之心。新策略的兩大改變,其一,新策略將原本分散的義士軍整合起來,統一指揮,避免了各自為戰的弊端,使得兵力調度更加靈活高效。臣每次看到義士軍整齊劃一的陣容,心中都充滿欣慰;其二,新策略加強了義士軍的裝備和訓練,配備了更精良的武器和更專業的教官,使得義士軍的戰鬥力得到了顯著提升。看到義士軍戰士們拿著精良的武器,那寒光閃閃的樣子,臣就知道我們更有力量保護百姓了。此時臣站在此處,身上的鎧甲冰冷堅硬,卻也提醒著臣肩負的責任重大,不容有失。” 劉勇的聲音鏗鏘有力,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對新策略的讚賞和對未來戰事的信心。


    說罷,他挺了挺胸膛,眼睛堅定地直視前方,顯示出自己的堅定決心。


    “臣附議!”“劉將軍所言極是!”“新策略的確成效顯著!”群臣紛紛附和,言語間充滿了對新策略的肯定和對李啟的讚譽。


    金鑾殿上,一片讚揚之聲,氣氛熱烈而喜慶。


    張肅捋了捋胡須,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條縫,身體也放鬆下來,靠向旁邊的大臣,仿佛在分享這份喜悅。


    他環視群臣,正準備再次開口,卻見李啟抬起手,示意眾人安靜。


    李啟緩緩站起身來,龍袍隨風而動,發出輕微的獵獵聲,他目光冷峻地掃視群臣,然後緩緩走下龍椅台階,每走一步都仿佛帶著千鈞之力,那腳步落下的聲音在寂靜的大殿裏顯得格外沉重。


    他走到張肅麵前,低聲但卻威嚴地說:“張愛卿,你可知朕為何要在此時警示眾人?朕雖初嚐勝利之果,但朕看到的是北漠背後的陰謀。朕穿越而來,見過太多因輕敵而亡國之事,朕不想我大齊重蹈覆轍。”他的表情嚴肅,眼神裏透著一絲冷峻,說話間,身體微微向前傾,給人一種壓迫感。


    張肅趕忙躬身道:“陛下聖明。臣以為,北漠此次退兵,恐另有圖謀。其一,或為誘敵深入之計;其二,或為重整旗鼓,以待來日。我大齊不可不防啊!”他語氣沉重,眉頭緊鎖,能感覺到自己的眉心處傳來一陣緊繃感,身體微微顫抖,眼睛裏滿是擔憂,顯然對北漠的舉動充滿了擔憂。


    殿內氣氛頓時凝重起來,群臣交頭接耳,那低聲的議論聲嗡嗡作響。


    有人麵露憂色,身體蜷縮著,眼睛低垂,仿佛已經看到了危險的來臨;有人則胸有成竹,挺直了腰杆,眼神堅定,似乎已經有了應對之策;也有人眼神閃爍,雙手不安地搓動著,不知在盤算些什麽,眼睛時不時地偷瞄向李啟。


    福安手執筆墨,將眾臣的意見一一記錄在案,筆尖在紙上滑動,發出沙沙的聲響,同時能聞到筆墨散發出來的墨香,仿佛一首無聲的樂曲,在金鑾殿上迴蕩。


    “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加強邊防,以防北漠卷土重來。”一位老臣顫巍巍地站出來,拱手說道,他的聲音雖然有些微弱,卻擲地有聲,顯示出他對國家安危的擔憂。


    他弓著背,腳步有些蹣跚,但眼神卻十分堅定,眼神中透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心,盡管身體看起來有些脆弱,但他的決心卻讓人敬畏。


    “臣附議!此外,還應加強情報收集,密切關注北漠動向,以便及時應對。”另一位大臣也站出來表示讚同,他站得筆直,眼神中透著嚴肅,表情嚴肅得像一塊冷峻的石頭,雙手握拳放在身側,顯示出他的重視。


    李啟靜靜地聽著眾臣的建議,不發一言。


    他的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扶手,發出有節奏的“嗒嗒”聲響,仿佛在思考著什麽。


    此時,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身上,在地上形成一片光影,隨著時間的推移,光影緩緩移動,仿佛時間也在慢慢流逝。


    這光影的移動似乎也在暗示著局勢的變幻莫測,讓他的眉頭皺得更緊了些。


    殿外,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金鑾殿上,給這座莊嚴的宮殿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


    餘暉透過窗戶照在群臣身上,有些晃眼。


    此時,一陣微風輕輕吹過,發出輕柔的“唿唿”聲,吹起了李啟的龍袍下擺,光影在地麵上晃動起來。


    這微風似乎帶著一絲不安的氣息,吹得群臣的衣袂飄動,也讓大家的心情更加凝重。


    殿內,氣氛依舊凝重,眾臣的目光都聚焦在李啟身上,等待著他做出最終的決斷。


    李啟緩緩站起身,目光如炬,掃視群臣。


    “諸位愛卿所言,皆有道理。朕意已決……”他頓了頓,語氣變得低沉而堅定,“傳令下去,加強邊防,嚴密監視北漠動向。此外……”他看向武將隊列,“劉將軍……”


    李啟目光落在劉勇身上,語氣帶著讚賞:“劉將軍,義士軍此次表現英勇,朕心甚慰。你對未來有何打算?”


    劉勇抱拳出列,聲如洪鍾:“陛下,義士軍雖初建奇功,但臣以為仍需加強訓練,方能應對瞬息萬變的戰局。臣懇請陛下撥款糧草,準許義士軍進行更加嚴格的操練,以備不時之需!”他語氣堅定,目光灼灼,透露出對加強軍隊實力的渴望。


    李啟微微頷首,讚許道:“劉將軍所言甚是。準奏!”此語一出,金鑾殿上頓時響起一片歡唿聲,那歡唿聲震得大殿似乎都在微微顫動。


    劉勇心中大喜,他能感覺到自己的血液在沸騰,熱血湧上心頭,仿佛看到了義士軍在未來戰場上的輝煌。


    他抱拳跪地,高聲道:“陛下聖明,臣定不負陛下所望,將義士軍訓練成我大齊最精銳之師!”說罷,他深深叩首,額頭幾乎觸碰到地麵,眼睛裏滿是感激和忠誠,眾臣也紛紛向劉勇投來欽佩的目光,劉勇隻覺得身上的鎧甲似乎也沒那麽冰冷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榮耀感。


    宗澤也站了出來,拱手說道:“陛下,臣以為,除了加強軍隊訓練,還需繼續加強邊境防禦工事。北漠此次雖退,但難保不會卷土重來。隻有築牢邊防,才能有效抵禦外敵入侵。”他語氣沉穩,目光深邃,仿佛洞悉了北漠的陰謀,眼神裏透著一種沉穩和堅定,這讓他的話語更有說服力。


    “宗將軍所言極是。”李啟讚同道,“傳令下去,撥款修繕邊境防禦工事,務必做到固若金湯!”


    “臣等遵旨!”宗澤和劉勇齊聲應道,臉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兩人對視一眼,互相點了點頭,眼神裏傳遞著一種戰友間的信任和對國家安危的共同責任感,這一眼包含著對彼此的敬重和對未來並肩作戰的期待。


    群臣見狀,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討論下一步的整體計劃。


    有人提議加強情報收集,在說這話時,眼神裏透著一種警惕,好像已經看到了隱藏在暗處的敵人;有人建議招募更多士兵,表情嚴肅認真,仿佛已經在腦海中規劃好了招募的流程;有人則主張發展經濟,以增強國力,眼睛裏閃爍著對國家繁榮的憧憬。


    金鑾殿上,氣氛熱烈,各種意見交鋒碰撞,展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福安手執筆墨,將眾臣的意見一一記錄下來,不敢有絲毫遺漏。


    夜幕降臨,金鑾殿上的燈火通明,那明亮的燈光有些刺眼,照亮了每個人的臉龐。


    此時,外麵的風聲變得更大了,唿嘯著刮過宮殿的屋頂,發出“嗚嗚”的聲響,燈火在風中搖曳,光影在牆壁上晃動不定,這晃動的光影和唿嘯的風聲仿佛在訴說著不安,讓眾人的心裏也蒙上了一層陰影。


    李啟坐在龍椅上,聽著群臣的討論,心中思緒萬千。


    新的穩定局麵下,是否隱藏著新的危機?


    他隱隱感到一絲不安,卻又無法確定這不安來自何處。


    突然,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殿內的寧靜。


    一個侍衛匆匆跑進來,跪倒在李啟麵前,臉色蒼白,聲音顫抖:“陛下…邊關…急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齊之君上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韻詩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韻詩涵並收藏大齊之君上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