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上,龍涎香絲絲縷縷嫋嫋升騰,那馥鬱的香氣仿若無形的絲線,幽幽地鑽進眾人的鼻腔,令空氣都仿佛變得黏稠厚重起來,殿內的氣氛莊嚴肅穆得如同被寒霜籠罩。
李啟高坐於龍椅之上,那金色的龍袍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刺目的光芒,宛如流淌的金水,晃得人眼暈目眩,他目光如炬,恰似能穿透重重迷霧,冷峻地掃視著下方的文武百官。
此時,朝堂之上,臣子們皆依照宮廷禮儀,垂首彎腰,不敢有絲毫怠慢,那整齊劃一的姿態,仿佛是對皇權無聲的敬畏。
“諸位愛卿,”李啟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若古老洪鍾發出的沉悶迴響,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在殿內久久迴蕩,“朕派出的使者,已從義士軍營地返迴。他們帶迴的,是關乎大齊未來的重要消息。”
群臣瞬間屏息凝神,整個大殿安靜得仿若真空,唯有李啟的聲音在空曠的空間裏嗡嗡作響。
他們早有耳聞皇帝派使者前往邊境考察那支新起的義士軍,可具體情形,卻無人知曉。
李啟微微側首,福安的心猛地一跳,他趕忙從旁邊侍衛手中接過奏折,恭敬地呈了上去。
李啟展開奏折,紙張在他手中發出輕微的“簌簌”聲,他的目光如電般在紙上迅速掠過,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那笑意像是冰麵上的一絲裂紋。
“據使者稟報,”李啟放下奏折,目光再次掃過群臣,眼神看似平靜,可平靜之下卻暗藏著一抹按捺不住的激動,猶如平靜海麵下洶湧的暗流,“義士軍,不負朕望。他們不僅驍勇善戰,軍紀嚴明,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自給自足,開墾荒地,種植糧食,打造兵器。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展現出了驚人的毅力和決心。”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仿若投下了一顆巨石,頓時嘩然。
群臣麵麵相覷,滿臉的難以置信。
他們原本以為,所謂的義士軍不過是烏合之眾,需要朝廷不斷撥款供養,如今聽聞他們竟然能自給自足,實在是大出意料。
有人驚得嘴巴張得能塞進一個拳頭,眼睛瞪得銅鈴般大,耳朵裏隻迴蕩著皇帝的話語,仿佛失了聰,身體不自覺地向後退了一小步,似乎被這消息衝擊得有些站立不穩;也有人若有所思,低著頭,眼神閃爍不定,手指緊張地絞著衣角,粗糙的布料摩挲著指尖,帶來一絲刺痛,他的另一隻手則緊緊地攥著腰間的玉佩,手指關節因為用力而微微發白;更有甚者,臉上浮現出明顯的擔憂,仿佛看到了洪水猛獸即將衝破堤壩,臉色煞白得如同冬日的初雪,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滾落,順著臉頰滑落,癢癢的感覺卻好似螞蟻在爬,卻也無暇顧及,雙腿也有些微微顫抖,似是擔憂這義士軍的崛起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整個朝堂,在短暫的寂靜之後,就像煮沸的開水般喧囂起來。
“陛下,此言當真?”一位老臣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發問,臉上滿是不可思議,拐杖拄地發出的“篤篤”聲在嘈雜中顯得格外突兀。
說話間,他還微微欠身,行了一禮,這是他對皇帝表示尊重的同時,又難以掩飾內心的疑惑。
“使者親眼所見,豈能有假?”李啟的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悅,聲音冷若寒霜,他最厭惡被人質疑,更不容許他人質疑自己的判斷。
群臣再次陷入沉默,那沉默如同夜幕下的濃霧,沉甸甸地壓在每個人心頭。
他們深知皇帝的脾性,一旦下定決心,就如同鑄就的鐵山,絕不會輕易改變。
但這個消息,對他們來說,實在太過震撼,以至於他們一時難以接受。
李啟看著下方神色各異的臣子,心中暗自冷笑,他緊緊握住龍椅扶手,感受著那堅硬且冰冷的觸感,仿佛那是他對朝堂掌控力的具象。
他就是要這種效果,要讓這些自以為是的朝臣明白,大齊絕不是他們能夠肆意操縱的棋局。
他再次開口,聲音更加洪亮,仿若雷鳴在殿內炸響,震得眾人耳朵生疼,“朕今日在此宣布,義士軍將是大齊的精銳之師,他們將成為大齊的堅實後盾!朕,會全力支持他們!”
話音剛落,朝堂之上再次響起一片竊竊私語,那聲音好似無數蚊蟲在耳邊縈繞,讓人煩躁不堪。
有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其中一位大臣邊說邊搖頭,雙手還不停地比劃著;有人低聲歎息,那歎息像是從靈魂深處擠出的無奈,滿麵憂色,同時雙手無力地垂在兩側;更有甚者,臉色蒼白得像個幽靈,身體不受控製地微微顫抖,牙齒也在嘴裏“咯咯”作響,他的眼神中滿是驚恐,不時地偷瞄皇帝,又趕忙低下頭。
李啟滿意地看著這一切,他要讓這片沉寂的朝堂,掀起驚濤駭浪。
“陛下……”
張肅的聲音突兀地打破朝堂的喧囂。
他緩緩抬起頭,臉上帶著一種讓人捉摸不透的表情。
張肅緩緩起身,他的目光與李啟在空中交匯,兩人的眼神像是兩把劍在空中交鋒,似乎都藏著千言萬語。
張肅在心中飛速權衡利弊,義士軍崛起的速度之快,實力之強,都遠超他的預料。
這支軍隊若是為朝廷所用,自然是如虎添翼,但若控製不好,也可能成為一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傷及自身。
他需要一個萬全之策,既能讓皇帝滿意,又能保全自身,還能維護朝堂的穩定。
他深吸一口氣,冰冷的空氣灌入肺部,他整理了一下思緒,準備開口。
此時,他的雙手不自覺地在袖籠裏握緊又鬆開,顯示出他內心的緊張。
與此同時,福安垂手立於李啟身側,他能清晰地聽到自己的心跳聲,猶如戰鼓擂動。
他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仔細觀察著每一位大臣的表情,將他們的反應一一銘刻於心,以便隨時向李啟匯報。
他注意到,一些老臣的臉上寫滿了擔憂,那擔憂仿佛要從每一道皺紋裏流淌出來,而一些年輕的官員則興奮得滿臉通紅,眼睛裏閃爍著熾熱的光芒,像是看到了無盡的希望。
還有一些人,則始終保持著沉默,宛如深不見底的幽潭,讓人難以捉摸他們的心思。
福安深知,這場朝會,將是大齊未來走向的關鍵轉折點。
李啟的目光從張肅身上移開,再次掃視殿下的群臣。
他看到了他們的驚訝,他們的疑惑,他們的擔憂,以及他們隱藏在心底的野心。
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冷笑,那冷笑如同寒冬裏的冰刀,透著刺骨的寒意。
“張愛卿有何高見?”李啟的聲音打破了短暫的沉默,帶著一絲戲謔。
張肅定了定神,向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聖明,義士軍崛起,乃是大齊之福。隻是,臣以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他說話時,眼睛低垂,不敢直視皇帝,身體微微前傾,表現出一種謙卑的姿態。
張肅的話還未說完,就被一個尖銳的聲音截斷。
“張大人此言差矣!義士軍忠君愛國,實力強大,正是朝廷倚重之時,何須從長計議?”說話的是一位年輕的官員,名叫林正。
林正出身貧寒,自幼飽受生活的磨難,深知民間疾苦。
他看到義士軍能自給自足,又忠君愛國,就仿佛看到了大齊百姓安居樂業的曙光。
他本就一腔熱血,又無家族勢力的羈絆,所以才如此大膽地在朝堂上為義士軍發聲。
他的聲音高亢激昂,慷慨陳詞,在殿內久久迴蕩,仿佛是義士軍的忠誠代言人。
他說話時,雙手握拳,情緒激動,身體也隨著話語的節奏微微晃動。
“林大人,你……”張肅眉頭緊鎖,正要反駁,卻又被打斷。
“臣附議林大人所言!義士軍乃天降神兵,我大齊當重用之!”另一位官員也站了出來,聲援林正。
這位官員站出來時,腳步堅定,眼神中透著決然。
一時間,朝堂之上,支持和反對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此起彼伏,仿若洶湧的浪潮相互撞擊,亂成一團。
李啟冷眼旁觀著這一切,嘴角的笑意越來越濃。
他心中暗自思忖,這些老臣的反對不過是擔心新勢力觸動他們的利益根基,可大齊若要發展,必須打破這些陳腐的藩籬。
他要借助義士軍這把利刃,斬斷朝堂上那些阻礙革新的荊棘,同時也要巧妙地平衡各方勢力,絕不能讓朝堂陷入混亂的泥沼。
他輕輕敲擊著龍椅的扶手,發出有節奏的“咚咚”聲,一下,兩下,三下……
那敲擊聲像是指揮這場爭論的鼓點。
“肅卿,”李啟突然開口,打斷了眾人的爭論,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若泰山壓頂,“朕意已決,明日,朕要親自前往義士軍營地,犒賞三軍。”
此言一出,全場皆驚。
福安的心差點從嗓子眼蹦出來,他猛地抬起頭。
張肅的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仿佛被一層陰霾籠罩。
“陛下……” 他剛想開口勸阻,卻見李啟已經站起身來,金色的龍袍隨風獵獵作響,他目光如電,緩緩掃視著群臣。
陽光透過殿頂的琉璃瓦,灑在他的身上,宛如神隻降臨凡間,渾身散發著令人敬畏的光芒。
群臣們被他的目光所震懾,有的趕忙低下頭,不敢與那犀利的目光對視,仿佛那目光能看穿他們內心的一切想法,身體也不自覺地蜷縮了一下;有的則滿臉驚愕,眼睛瞪得大大的,像是看到了世界末日,雙手緊緊地抓住自己的衣角;龍涎香的煙霧在這一瞬間仿佛被施了魔法般凝固,整個金鑾殿安靜得隻能聽到眾人急促的心跳聲。
這一瞬間,時間仿佛停滯,大齊的命運就在這無聲的對視中悄然改寫。
李啟轉身,腳步沉穩而堅定地離去,每一步都像是踏在群臣的心尖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退朝!”福安高聲喊道。
金鑾殿上,一片寂靜。
張肅望著李啟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他緩緩走到林正麵前,語氣低沉地說道:“林大人,你……好自為之。”他說這話時,眼睛直直地盯著林正,眼神中帶著一絲警告。
金鑾殿上,龍涎香的氣味愈發濃鬱,那濃鬱得化不開的香氣卻也無法掩蓋空氣中彌漫的緊張氣息。
李啟的決絕之語,如同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層層疊疊的漣漪。
大臣們交頭接耳的聲音,如同夏日午後的蟬鳴,起初細碎,隨後逐漸匯聚成嗡嗡的雜音。
他們眼神閃爍,不時地瞥向李啟,又迅速移開,似乎在探尋著這位年輕帝王的真實意圖。
有人輕輕撚著胡須,眉頭緊鎖,似乎在思索著義士軍崛起後可能帶來的影響,那撚胡須的手指微微顫抖,身體也略微向一側傾斜,顯示出他內心的不安;有人則用折扇遮住半邊臉,眼底卻閃爍著算計的光芒,那光芒如同幽暗中的磷火,他的另一隻手在扇子後麵,手指輕輕敲擊著扇骨,仿佛在謀劃著什麽。
李啟負手而立,將群臣的反應盡收眼底。
他能敏銳地感受到空氣中微妙的變化,那是一種權力即將重新洗牌的強烈預兆。
他輕輕一笑,那笑容在威嚴的金鑾殿上,顯得格外意味深長。
他緩緩踱步,龍袍的衣擺摩擦著地麵,發出細微的“沙沙”聲,像是一隻蟄伏的猛獸在暗暗發出威脅的低吼。
“諸位愛卿,”李啟再次開口,聲音清朗而富有穿透力,如同破曉的晨光穿透黑暗,壓過了殿內的嘈雜之聲,“義士軍,是朕為大齊尋到的利劍,亦是守護我大齊疆土的堅盾。他們不畏強敵,勇往直前,有如此精銳之師,大齊何愁不興?”
他的話語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仿若金石相擊,深深地烙印在每個人的心中。
他頓了頓,目光如炬般掃過每一張麵孔,眼神中透露出堅定不移的信念。
“朕意已決,不僅要犒賞三軍,更要讓這支軍隊,成為我大齊的驕傲。”
李啟轉過身,金色的龍袍在陽光下顯得更加耀眼,仿佛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焰,那光芒刺得人眼睛生疼。
“朕將親自檢閱義士軍,以此來證明朕的決心,也讓天下人知曉,我大齊,絕不會任人欺淩。”他說話間,右手緊握成拳,能清晰地感覺到手背上青筋暴起,那股力量從手臂一直蔓延到全身,他的身體也不自覺地挺直,顯示出他的堅定決心。
群臣再次陷入沉默,但這次的沉默與先前的茫然不同,更多了幾分深思熟慮。
有的老臣
李啟並未理會眾人的心思,他轉身朝龍椅走去,腳步沉穩而堅定,每一步都像是在敲響群臣內心的警鍾。
“朕已乏了,”他重新坐迴龍椅,右手輕輕撫摸著冰冷的扶手,那冰冷的觸感從指尖一直蔓延到心底,“明日,朕期待看到各位愛卿一同隨朕前往。”
“陛下,臣有話要說……”一個低沉的聲音從人群中傳來,打破了金鑾殿上短暫的平靜。
金鑾殿上,李啟的話音剛落,群臣再度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龍涎香的氣味在殿內彌漫,仿佛是一種無形的紐帶,將所有人的思緒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陛下聖明!”忽然,一名年輕的官員率先打破了沉寂,他臉上洋溢著激動的神情,聲音中帶著幾分自豪,“義士軍驍勇善戰,自給自足,實乃大齊之福。微臣願意隨陛下一同前往,見證這支精銳之師的風采。”他說話時,臉上帶著崇敬的神情,身體站得筆直,雙手恭敬地放在兩側。
此言一出,許多年輕官員紛紛附和,他們的李啟微微點頭,心中暗自滿意。
這些年輕朝臣的熱情,正是他需要的助力。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如此讚同。
一位年長的大臣緩緩站起,臉上寫滿了憂慮。
他輕撫著胡須,能感覺到胡須的粗糙和稀疏,語氣沉重道:“陛下,微臣有一言相勸。義士軍雖強,但其崛起速度之快,遠超常理。若不慎控製,恐成後患。還請陛下三思。”他說話時,眼睛裏滿是擔憂,身體微微顫抖,似乎已經看到了未來可能的危機。
李啟的眉頭微微一挑,目光銳利得如同獵鷹,掃過這位老臣。
他心中明白,這些老臣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但他們更多的是擔心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受到衝擊。
然而,李啟早已下定決心,絕不會因這些雜音而動搖。
張肅見狀,緊跟著站了出來,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陛下,臣以為,老大人所言亦有道理。義士軍雖強,但若能妥善掌控,必將成為大齊的強大力量。臣願意隨陛下一同前往,盡臣之責,助陛下一臂之力。”他說話時,身體微微鞠躬,表現出對皇帝的敬重。
李啟滿意地點頭,張肅的表態,不僅支持了他的決策,還巧妙地平息了部分老臣的擔憂。
他環視四周,看到群臣的反應各不相同,心中暗自盤算。
“肅卿所言甚是,”李啟的聲音清朗而堅定,“義士軍的崛起,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考驗。朕決定明日親自前往,既是為了犒賞三軍,也是為了考察其真實實力。若有隱患,朕自會妥善處理。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殿內再度陷入短暫的沉寂,隻有龍涎香的氣味在空中緩緩飄散。
李啟的目光掃過每一個臣子,他們的表情各異,有人堅定,有人猶豫,有人憂慮。
他心中明白,這場博弈還遠未結束。
“陛下,臣有話要說……”忽然,一個低沉的聲音從人群中傳來,打破了寧靜。
李啟的目光瞬間銳利起來,他緊緊盯著說話之人,心中暗自警惕。
那人緩緩走出,目光堅定而帶著一絲挑釁,仿佛在向李啟發起無聲的挑戰。
李啟的心中閃過一絲不祥的預感,他微微一笑,目光冷冽而堅定,如同寒夜中的孤星。
“說吧,有何高見?”李啟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若深穀中的悶雷,在金鑾殿內迴蕩。
那人的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爍著某種難以言喻的光芒,仿佛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
他深吸一口氣,正欲開口,卻在這時,李啟的目光突然變得銳利無比,仿佛能穿透一切。
他心中一凜,意識到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
李啟高坐於龍椅之上,那金色的龍袍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刺目的光芒,宛如流淌的金水,晃得人眼暈目眩,他目光如炬,恰似能穿透重重迷霧,冷峻地掃視著下方的文武百官。
此時,朝堂之上,臣子們皆依照宮廷禮儀,垂首彎腰,不敢有絲毫怠慢,那整齊劃一的姿態,仿佛是對皇權無聲的敬畏。
“諸位愛卿,”李啟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若古老洪鍾發出的沉悶迴響,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在殿內久久迴蕩,“朕派出的使者,已從義士軍營地返迴。他們帶迴的,是關乎大齊未來的重要消息。”
群臣瞬間屏息凝神,整個大殿安靜得仿若真空,唯有李啟的聲音在空曠的空間裏嗡嗡作響。
他們早有耳聞皇帝派使者前往邊境考察那支新起的義士軍,可具體情形,卻無人知曉。
李啟微微側首,福安的心猛地一跳,他趕忙從旁邊侍衛手中接過奏折,恭敬地呈了上去。
李啟展開奏折,紙張在他手中發出輕微的“簌簌”聲,他的目光如電般在紙上迅速掠過,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那笑意像是冰麵上的一絲裂紋。
“據使者稟報,”李啟放下奏折,目光再次掃過群臣,眼神看似平靜,可平靜之下卻暗藏著一抹按捺不住的激動,猶如平靜海麵下洶湧的暗流,“義士軍,不負朕望。他們不僅驍勇善戰,軍紀嚴明,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自給自足,開墾荒地,種植糧食,打造兵器。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展現出了驚人的毅力和決心。”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仿若投下了一顆巨石,頓時嘩然。
群臣麵麵相覷,滿臉的難以置信。
他們原本以為,所謂的義士軍不過是烏合之眾,需要朝廷不斷撥款供養,如今聽聞他們竟然能自給自足,實在是大出意料。
有人驚得嘴巴張得能塞進一個拳頭,眼睛瞪得銅鈴般大,耳朵裏隻迴蕩著皇帝的話語,仿佛失了聰,身體不自覺地向後退了一小步,似乎被這消息衝擊得有些站立不穩;也有人若有所思,低著頭,眼神閃爍不定,手指緊張地絞著衣角,粗糙的布料摩挲著指尖,帶來一絲刺痛,他的另一隻手則緊緊地攥著腰間的玉佩,手指關節因為用力而微微發白;更有甚者,臉上浮現出明顯的擔憂,仿佛看到了洪水猛獸即將衝破堤壩,臉色煞白得如同冬日的初雪,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滾落,順著臉頰滑落,癢癢的感覺卻好似螞蟻在爬,卻也無暇顧及,雙腿也有些微微顫抖,似是擔憂這義士軍的崛起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整個朝堂,在短暫的寂靜之後,就像煮沸的開水般喧囂起來。
“陛下,此言當真?”一位老臣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發問,臉上滿是不可思議,拐杖拄地發出的“篤篤”聲在嘈雜中顯得格外突兀。
說話間,他還微微欠身,行了一禮,這是他對皇帝表示尊重的同時,又難以掩飾內心的疑惑。
“使者親眼所見,豈能有假?”李啟的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悅,聲音冷若寒霜,他最厭惡被人質疑,更不容許他人質疑自己的判斷。
群臣再次陷入沉默,那沉默如同夜幕下的濃霧,沉甸甸地壓在每個人心頭。
他們深知皇帝的脾性,一旦下定決心,就如同鑄就的鐵山,絕不會輕易改變。
但這個消息,對他們來說,實在太過震撼,以至於他們一時難以接受。
李啟看著下方神色各異的臣子,心中暗自冷笑,他緊緊握住龍椅扶手,感受著那堅硬且冰冷的觸感,仿佛那是他對朝堂掌控力的具象。
他就是要這種效果,要讓這些自以為是的朝臣明白,大齊絕不是他們能夠肆意操縱的棋局。
他再次開口,聲音更加洪亮,仿若雷鳴在殿內炸響,震得眾人耳朵生疼,“朕今日在此宣布,義士軍將是大齊的精銳之師,他們將成為大齊的堅實後盾!朕,會全力支持他們!”
話音剛落,朝堂之上再次響起一片竊竊私語,那聲音好似無數蚊蟲在耳邊縈繞,讓人煩躁不堪。
有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其中一位大臣邊說邊搖頭,雙手還不停地比劃著;有人低聲歎息,那歎息像是從靈魂深處擠出的無奈,滿麵憂色,同時雙手無力地垂在兩側;更有甚者,臉色蒼白得像個幽靈,身體不受控製地微微顫抖,牙齒也在嘴裏“咯咯”作響,他的眼神中滿是驚恐,不時地偷瞄皇帝,又趕忙低下頭。
李啟滿意地看著這一切,他要讓這片沉寂的朝堂,掀起驚濤駭浪。
“陛下……”
張肅的聲音突兀地打破朝堂的喧囂。
他緩緩抬起頭,臉上帶著一種讓人捉摸不透的表情。
張肅緩緩起身,他的目光與李啟在空中交匯,兩人的眼神像是兩把劍在空中交鋒,似乎都藏著千言萬語。
張肅在心中飛速權衡利弊,義士軍崛起的速度之快,實力之強,都遠超他的預料。
這支軍隊若是為朝廷所用,自然是如虎添翼,但若控製不好,也可能成為一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傷及自身。
他需要一個萬全之策,既能讓皇帝滿意,又能保全自身,還能維護朝堂的穩定。
他深吸一口氣,冰冷的空氣灌入肺部,他整理了一下思緒,準備開口。
此時,他的雙手不自覺地在袖籠裏握緊又鬆開,顯示出他內心的緊張。
與此同時,福安垂手立於李啟身側,他能清晰地聽到自己的心跳聲,猶如戰鼓擂動。
他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仔細觀察著每一位大臣的表情,將他們的反應一一銘刻於心,以便隨時向李啟匯報。
他注意到,一些老臣的臉上寫滿了擔憂,那擔憂仿佛要從每一道皺紋裏流淌出來,而一些年輕的官員則興奮得滿臉通紅,眼睛裏閃爍著熾熱的光芒,像是看到了無盡的希望。
還有一些人,則始終保持著沉默,宛如深不見底的幽潭,讓人難以捉摸他們的心思。
福安深知,這場朝會,將是大齊未來走向的關鍵轉折點。
李啟的目光從張肅身上移開,再次掃視殿下的群臣。
他看到了他們的驚訝,他們的疑惑,他們的擔憂,以及他們隱藏在心底的野心。
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冷笑,那冷笑如同寒冬裏的冰刀,透著刺骨的寒意。
“張愛卿有何高見?”李啟的聲音打破了短暫的沉默,帶著一絲戲謔。
張肅定了定神,向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聖明,義士軍崛起,乃是大齊之福。隻是,臣以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他說話時,眼睛低垂,不敢直視皇帝,身體微微前傾,表現出一種謙卑的姿態。
張肅的話還未說完,就被一個尖銳的聲音截斷。
“張大人此言差矣!義士軍忠君愛國,實力強大,正是朝廷倚重之時,何須從長計議?”說話的是一位年輕的官員,名叫林正。
林正出身貧寒,自幼飽受生活的磨難,深知民間疾苦。
他看到義士軍能自給自足,又忠君愛國,就仿佛看到了大齊百姓安居樂業的曙光。
他本就一腔熱血,又無家族勢力的羈絆,所以才如此大膽地在朝堂上為義士軍發聲。
他的聲音高亢激昂,慷慨陳詞,在殿內久久迴蕩,仿佛是義士軍的忠誠代言人。
他說話時,雙手握拳,情緒激動,身體也隨著話語的節奏微微晃動。
“林大人,你……”張肅眉頭緊鎖,正要反駁,卻又被打斷。
“臣附議林大人所言!義士軍乃天降神兵,我大齊當重用之!”另一位官員也站了出來,聲援林正。
這位官員站出來時,腳步堅定,眼神中透著決然。
一時間,朝堂之上,支持和反對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此起彼伏,仿若洶湧的浪潮相互撞擊,亂成一團。
李啟冷眼旁觀著這一切,嘴角的笑意越來越濃。
他心中暗自思忖,這些老臣的反對不過是擔心新勢力觸動他們的利益根基,可大齊若要發展,必須打破這些陳腐的藩籬。
他要借助義士軍這把利刃,斬斷朝堂上那些阻礙革新的荊棘,同時也要巧妙地平衡各方勢力,絕不能讓朝堂陷入混亂的泥沼。
他輕輕敲擊著龍椅的扶手,發出有節奏的“咚咚”聲,一下,兩下,三下……
那敲擊聲像是指揮這場爭論的鼓點。
“肅卿,”李啟突然開口,打斷了眾人的爭論,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若泰山壓頂,“朕意已決,明日,朕要親自前往義士軍營地,犒賞三軍。”
此言一出,全場皆驚。
福安的心差點從嗓子眼蹦出來,他猛地抬起頭。
張肅的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仿佛被一層陰霾籠罩。
“陛下……” 他剛想開口勸阻,卻見李啟已經站起身來,金色的龍袍隨風獵獵作響,他目光如電,緩緩掃視著群臣。
陽光透過殿頂的琉璃瓦,灑在他的身上,宛如神隻降臨凡間,渾身散發著令人敬畏的光芒。
群臣們被他的目光所震懾,有的趕忙低下頭,不敢與那犀利的目光對視,仿佛那目光能看穿他們內心的一切想法,身體也不自覺地蜷縮了一下;有的則滿臉驚愕,眼睛瞪得大大的,像是看到了世界末日,雙手緊緊地抓住自己的衣角;龍涎香的煙霧在這一瞬間仿佛被施了魔法般凝固,整個金鑾殿安靜得隻能聽到眾人急促的心跳聲。
這一瞬間,時間仿佛停滯,大齊的命運就在這無聲的對視中悄然改寫。
李啟轉身,腳步沉穩而堅定地離去,每一步都像是踏在群臣的心尖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退朝!”福安高聲喊道。
金鑾殿上,一片寂靜。
張肅望著李啟離去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他緩緩走到林正麵前,語氣低沉地說道:“林大人,你……好自為之。”他說這話時,眼睛直直地盯著林正,眼神中帶著一絲警告。
金鑾殿上,龍涎香的氣味愈發濃鬱,那濃鬱得化不開的香氣卻也無法掩蓋空氣中彌漫的緊張氣息。
李啟的決絕之語,如同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層層疊疊的漣漪。
大臣們交頭接耳的聲音,如同夏日午後的蟬鳴,起初細碎,隨後逐漸匯聚成嗡嗡的雜音。
他們眼神閃爍,不時地瞥向李啟,又迅速移開,似乎在探尋著這位年輕帝王的真實意圖。
有人輕輕撚著胡須,眉頭緊鎖,似乎在思索著義士軍崛起後可能帶來的影響,那撚胡須的手指微微顫抖,身體也略微向一側傾斜,顯示出他內心的不安;有人則用折扇遮住半邊臉,眼底卻閃爍著算計的光芒,那光芒如同幽暗中的磷火,他的另一隻手在扇子後麵,手指輕輕敲擊著扇骨,仿佛在謀劃著什麽。
李啟負手而立,將群臣的反應盡收眼底。
他能敏銳地感受到空氣中微妙的變化,那是一種權力即將重新洗牌的強烈預兆。
他輕輕一笑,那笑容在威嚴的金鑾殿上,顯得格外意味深長。
他緩緩踱步,龍袍的衣擺摩擦著地麵,發出細微的“沙沙”聲,像是一隻蟄伏的猛獸在暗暗發出威脅的低吼。
“諸位愛卿,”李啟再次開口,聲音清朗而富有穿透力,如同破曉的晨光穿透黑暗,壓過了殿內的嘈雜之聲,“義士軍,是朕為大齊尋到的利劍,亦是守護我大齊疆土的堅盾。他們不畏強敵,勇往直前,有如此精銳之師,大齊何愁不興?”
他的話語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仿若金石相擊,深深地烙印在每個人的心中。
他頓了頓,目光如炬般掃過每一張麵孔,眼神中透露出堅定不移的信念。
“朕意已決,不僅要犒賞三軍,更要讓這支軍隊,成為我大齊的驕傲。”
李啟轉過身,金色的龍袍在陽光下顯得更加耀眼,仿佛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烈焰,那光芒刺得人眼睛生疼。
“朕將親自檢閱義士軍,以此來證明朕的決心,也讓天下人知曉,我大齊,絕不會任人欺淩。”他說話間,右手緊握成拳,能清晰地感覺到手背上青筋暴起,那股力量從手臂一直蔓延到全身,他的身體也不自覺地挺直,顯示出他的堅定決心。
群臣再次陷入沉默,但這次的沉默與先前的茫然不同,更多了幾分深思熟慮。
有的老臣
李啟並未理會眾人的心思,他轉身朝龍椅走去,腳步沉穩而堅定,每一步都像是在敲響群臣內心的警鍾。
“朕已乏了,”他重新坐迴龍椅,右手輕輕撫摸著冰冷的扶手,那冰冷的觸感從指尖一直蔓延到心底,“明日,朕期待看到各位愛卿一同隨朕前往。”
“陛下,臣有話要說……”一個低沉的聲音從人群中傳來,打破了金鑾殿上短暫的平靜。
金鑾殿上,李啟的話音剛落,群臣再度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龍涎香的氣味在殿內彌漫,仿佛是一種無形的紐帶,將所有人的思緒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陛下聖明!”忽然,一名年輕的官員率先打破了沉寂,他臉上洋溢著激動的神情,聲音中帶著幾分自豪,“義士軍驍勇善戰,自給自足,實乃大齊之福。微臣願意隨陛下一同前往,見證這支精銳之師的風采。”他說話時,臉上帶著崇敬的神情,身體站得筆直,雙手恭敬地放在兩側。
此言一出,許多年輕官員紛紛附和,他們的李啟微微點頭,心中暗自滿意。
這些年輕朝臣的熱情,正是他需要的助力。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如此讚同。
一位年長的大臣緩緩站起,臉上寫滿了憂慮。
他輕撫著胡須,能感覺到胡須的粗糙和稀疏,語氣沉重道:“陛下,微臣有一言相勸。義士軍雖強,但其崛起速度之快,遠超常理。若不慎控製,恐成後患。還請陛下三思。”他說話時,眼睛裏滿是擔憂,身體微微顫抖,似乎已經看到了未來可能的危機。
李啟的眉頭微微一挑,目光銳利得如同獵鷹,掃過這位老臣。
他心中明白,這些老臣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但他們更多的是擔心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受到衝擊。
然而,李啟早已下定決心,絕不會因這些雜音而動搖。
張肅見狀,緊跟著站了出來,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陛下,臣以為,老大人所言亦有道理。義士軍雖強,但若能妥善掌控,必將成為大齊的強大力量。臣願意隨陛下一同前往,盡臣之責,助陛下一臂之力。”他說話時,身體微微鞠躬,表現出對皇帝的敬重。
李啟滿意地點頭,張肅的表態,不僅支持了他的決策,還巧妙地平息了部分老臣的擔憂。
他環視四周,看到群臣的反應各不相同,心中暗自盤算。
“肅卿所言甚是,”李啟的聲音清朗而堅定,“義士軍的崛起,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考驗。朕決定明日親自前往,既是為了犒賞三軍,也是為了考察其真實實力。若有隱患,朕自會妥善處理。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殿內再度陷入短暫的沉寂,隻有龍涎香的氣味在空中緩緩飄散。
李啟的目光掃過每一個臣子,他們的表情各異,有人堅定,有人猶豫,有人憂慮。
他心中明白,這場博弈還遠未結束。
“陛下,臣有話要說……”忽然,一個低沉的聲音從人群中傳來,打破了寧靜。
李啟的目光瞬間銳利起來,他緊緊盯著說話之人,心中暗自警惕。
那人緩緩走出,目光堅定而帶著一絲挑釁,仿佛在向李啟發起無聲的挑戰。
李啟的心中閃過一絲不祥的預感,他微微一笑,目光冷冽而堅定,如同寒夜中的孤星。
“說吧,有何高見?”李啟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若深穀中的悶雷,在金鑾殿內迴蕩。
那人的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爍著某種難以言喻的光芒,仿佛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
他深吸一口氣,正欲開口,卻在這時,李啟的目光突然變得銳利無比,仿佛能穿透一切。
他心中一凜,意識到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