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書房內,檀香幽幽地升騰而起,那淡雅的檀色煙霧似輕紗般在空氣中緩緩繚繞,輕柔地氤氳著沉靜的氛圍。


    李啟與林正相對而坐,君臣二人目光交匯的刹那,仿若有細微的藍色電流在空氣中穿梭,隱隱發出“滋滋”聲,似有火花迸射。


    這一瞬,李啟心中思緒如同亂麻,他既對林正提及的義士軍抱有期待,那期待如同微弱的燭光在心中搖曳,又擔憂朝中的重重阻力,那擔憂似濃重的烏雲在心頭籠罩,糾結的情緒在眼神交匯中似有若無地傳遞著;而林正,表麵鎮定自若,可內心卻像拉緊的弓弦,既緊張又興奮,他深知此事重大,自己的提議或許會改變大齊的命運,就像在平靜的湖麵投入一顆巨石。


    “林愛卿,你今日在朝堂之上提及的義士軍,朕思慮許久。”李啟手指輕叩桌麵,沉悶的聲響透過指尖傳來,仿若敲在他自己糾結的心上,在寂靜的禦書房中格外清晰,那桌麵的暗紅色澤在他眼中仿佛也變得深沉起來,“朕欲再次提上議程,你以為如何?”


    林正聞言,精神一振,連忙拱手道:“陛下聖明!微臣以為,義士軍驍勇善戰,若能為我大齊所用,定能如虎添翼!”他說話間,眼睛不自覺地快速瞟了一眼周圍的大臣,眼神中帶著一絲探尋與小心翼翼,心中暗自揣測著眾人的想法,手心裏也微微出汗,那汗水浸濕了他手中緊握的朝笏。


    李啟微微頷首,眼中精光閃爍,那光芒似能穿透眼前的迷霧,直抵未知的結局,就像犀利的劍光劃破昏暗的夜空。


    他心中早有此意,隻是朝中阻力重重,如今林正再次提及,倒是給了他一個契機。


    可他內心的猶豫並未消散,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那些畫麵像走馬燈一樣在他腦海中旋轉。


    次日早朝,金鑾殿上,文武百官齊聚一堂。


    金鑾殿那金碧輝煌的顏色在晨光的映照下愈發耀眼,李啟再次提出招攬義士軍之事,頓時引起朝野震動。


    張肅依舊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他皺著眉頭,眼神中帶著一絲往昔傷痛的痕跡,那是一種深藏的恐懼與憤怒的交織,語氣沉重:“陛下,義士軍雖勇猛,但其來曆不明,恐有不臣之心。若貿然招攬,恐引狼入室,後患無窮啊!”他聲如洪鍾,那聲音如同洶湧的海浪般在金鑾殿上迴蕩,震得眾人耳膜嗡嗡作響,耳朵裏像是被人用力地敲打,有些刺痛。


    此時的張肅,腦海裏不由自主地迴想起家族曾經遭受來曆不明勢力侵害時的慘狀,那是一片血雨腥風的景象,心中的抵觸更加強烈,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焰難以熄滅。


    李啟不動聲色地聽著,手指依舊有節奏地敲擊著龍椅扶手,指尖傳來的觸感讓他覺得自己還能掌控著局麵,可心裏卻像被一團亂麻纏繞。


    他深知張肅的擔憂不無道理,但義士軍的強大戰力,他又豈能輕易放棄?


    他內心掙紮著,一邊是對未知勢力的警惕,那警惕像刺蝟豎起的尖刺,一邊是對挽救大齊局勢的渴望,這渴望如同幹渴之人對清泉的期盼。


    “張愛卿所言,朕並非沒有考慮。”李啟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像是從幽深的山穀傳來,帶著一絲無奈與堅定,那聲音仿佛裹挾著山穀中的濕氣,“但如今邊關戰事吃緊,我大齊急需一支精銳之師。義士軍或許是一把雙刃劍,但隻要運用得當,未嚐不能為我所用。”


    “陛下,老臣以為……”張肅還想再勸,卻被李啟抬手打斷,那揚起的衣袖帶起一陣輕微的風拂過臉龐,吹起幾縷發絲,也吹不散這凝重的氣氛。


    那衣袖是明黃色的絲綢,在陽光下閃爍著柔和的光澤。


    “此事,朕意已決。”李啟語氣堅定,不容置疑,“傳義士軍營將劉勇進宮,朕要親自與他一談。”


    金鑾殿上,氣氛頓時凝重起來。


    眾臣麵麵相覷,心中各懷心思,隻能聽到彼此沉重的唿吸聲,仿佛空氣都凝固了。


    那凝重的氣氛如同鉛塊,沉甸甸地壓在每個人的心頭。


    不多時,一位身著勁裝的男子大步走入金鑾殿。


    他身形魁梧,每一步落下都像是重錘砸在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那聲響如同戰鼓擂動,震得人心頭一顫;步履穩健,眼神銳利如鷹,那眼神似能穿透人的靈魂,仿佛能洞悉眾人心中的想法,渾身上下散發著一股鐵血之氣。


    他的勁裝是深邃的黑色,宛如黑夜的顏色,更顯冷峻。


    此人正是義士軍營將劉勇。


    劉勇走到大殿中央,單膝跪地,抱拳行禮:“義士軍營將劉勇,參見陛下!”他的動作幹脆利落,帶著軍人特有的果決,那抱拳的雙手堅實有力,如同磐石。


    李啟的目光落在劉勇身上,像是兩道灼熱的光線上下打量一番,嘴角微微上揚:“劉將軍,平身。”


    “謝陛下!”劉勇起身,目光直視李啟,那目光堅定得如同冬日的暖陽,毫不畏懼。


    他心中雖然敬重皇帝,但也懷揣著對義士軍的忠誠與驕傲,那驕傲如同璀璨的星光在他眼中閃爍。


    “朕聽聞義士軍驍勇善戰,不知劉將軍可願為我大齊效力?”李啟開門見山,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意圖。


    劉勇聞言,沉默片刻,眼神閃爍不定,像是黑夜中的燭火被風吹動。


    他此番進宮,早已預料到皇帝會有此一問,隻是他需要權衡如何表達義士軍的立場。


    “陛下,”劉勇緩緩開口,語氣低沉,“義士軍隻為天下蒼生而戰……”


    他話音未落,宗澤突然站了出來,“陛下!臣有本要奏!”宗澤的突然發聲,如同一道驚雷,在金鑾殿上炸響,震得眾人的心髒猛地一縮。


    他身披鎧甲,那鎧甲在陽光下反射出銀色的光芒,步伐鏗鏘有力,每一步都像是踩在眾臣的心頭,那震動透過地麵傳到腳底,讓人有些站立不穩。


    他心中滿是對大齊正規軍的愛護,擔心義士軍的加入會影響士兵們的待遇和發展,這種愛護如同護犢之情。


    “陛下!”宗澤的聲音洪亮,帶著戰場上曆練出的鐵血之氣,“臣以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義士軍雖有戰力,但其戰法與我大齊正規軍截然不同,貿然接納,恐生肘腋之患。且我大齊軍餉有限,若要供養如此龐大一支隊伍,勢必加重國庫負擔。” 宗澤抱拳,擲地有聲,每句話都像一把鋒利的刀,直指問題核心,那聲音如同利箭劃破空氣。


    他作為武將,考慮的更多是軍隊的實際情況和戰略布局,在他看來,義士軍的出現,無疑打破了現有的平衡。


    李啟眼神微眯,他能感受到宗澤話語中的擔憂和顧慮。


    這老將雖然固執,但對大齊的忠心毋庸置疑,他所言並非無理。


    李啟的目光在宗澤和張肅身上遊移,目光中帶著一絲探究,他心中思索著他們背後可能存在的勢力關係,那關係如同隱藏在暗處的絲線。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各有心思,李啟深知,不能一味強硬,更需權衡利弊。


    林正見狀,連忙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宗將軍所言固然有理,然微臣以為,此事不妨先試探一番。義士軍既然為天下蒼生而戰,定然有所求。我等可先與其接觸,了解其來龍去脈,再做定奪,豈不更穩妥?” 林正說話時眼神總是不經意地觀察其他大臣的表情,他的話語柔和而富有條理,如同春雨般滋潤著眾人焦躁的心緒,那聲音就像涓涓細流淌過心間。


    他在官場中摸爬滾打多年,深知人心複雜,此時的他小心翼翼地權衡著各方關係,試圖找到一個讓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那謹慎的態度如同在薄冰上行走。


    李啟聽著兩人的陳述,手指在龍椅扶手上輕輕摩挲,發出細微的摩擦聲,那聲音如同小蟲子在耳邊爬過,在寂靜的大殿中清晰可聞。


    他抬眼,目光掃過眾人,最終落在劉勇身上,那道銳利的目光像是兩把利劍,要刺穿對方的心防。


    劉勇此刻站在大殿中央,猶如一尊雕塑般沉默,周身散發著冷峻的氣息,他那雙如鷹隼般銳利的眼睛,始終注視著李啟,仿佛在等待著最後的審判,眼睛裏透著一股視死如歸的決然。


    他的內心雖然平靜,但也做好了應對各種情況的準備,那平靜的表象下是如深海般的堅韌。


    李啟深深吸了一口氣,緩緩開口,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諸位愛卿所言,朕都記下了。”他頓了頓,聲音提高了幾分,“劉將軍,你且先退下。朕稍後會召見你。”


    劉勇再次單膝跪地,抱拳道:“臣,遵旨。”他起身,轉身,動作幹脆利落,沒有絲毫拖泥帶水,每一步都顯得沉穩有力,如同戰場上的將軍,那腳步聲像是戰鼓擂動,氣勢逼人。


    他緩緩地走到殿門口,身體消失在門後,仿佛從未出現過一般。


    正當眾臣以為今日朝議即將結束的時候,李啟卻突然起身,一言不發,拂袖而去。


    他的衣袖帶起一陣風,吹得大臣們的衣擺晃動,也吹亂了眾人的心緒。


    那衣袖的飄動如同一隻巨大的蝴蝶在舞動。


    金鑾殿上,李啟的拂袖而去,讓原本就微妙的氣氛更加凝重。


    文武百官麵麵相覷,各自揣測著聖意,隻能聽到彼此緊張的心跳聲,那心跳聲在寂靜的大殿中仿佛成了唯一的聲響。


    唯有那檀香嫋嫋,依舊在空曠的大殿中彌漫,仿佛一切紛爭都與它無關,那股香氣依舊淡淡地充斥著鼻腔,像是一個旁觀者,靜靜地看著這一切。


    少頃,禦書房內,李啟端坐於龍案之後,目光深邃,如同無底的古井,讓人看不透他的心思。


    他手中把玩著一塊玉佩,那玉佩是溫潤的羊脂白色,指尖摩挲著玉佩上精細的紋路,一下又一下,能清晰地感覺到那紋路的起伏,發出細微的摩擦聲,那聲音在寂靜的禦書房裏迴蕩,仿若在訴說著他內心的糾結。


    殿外的陽光透過窗欞,將光影斑駁地投射在地麵上,光影的溫度似乎能透過鞋底傳到腳底,更顯禦書房的幽靜。


    “宣劉勇覲見。”李啟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禦書房的沉寂,那聲音在空曠的房間中迴蕩,撞在牆壁上又彈迴耳朵裏。


    不多時,腳步聲由遠及近,帶著一種不同於文臣的沉穩和果決,每一步的聲音都像是在訴說著主人的堅定。


    劉勇身著勁裝,再次踏入禦書房,依舊是那副沉靜如山的模樣。


    他走到殿中央,單膝跪地,抱拳道:“義士軍營將劉勇,參見陛下!”


    “劉將軍,免禮,賜坐。”李啟語氣平和,嘴角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那笑意如同春風吹過水麵泛起的漣漪,卻又透著一絲難以捉摸的深意。


    劉勇依言起身,在李啟示意下,坐於一旁的圓凳上。


    他的背脊挺得筆直,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劍,鋒芒畢露,那姿勢仿佛能撐起整個天空,也顯示出他內心的坦然與自信。


    “劉將軍,”李啟的聲音帶著一絲探究,“朕對義士軍的情況頗感興趣,不知將軍可否為朕解惑?”


    劉勇聞言,眼神閃爍了一下,隨即變得堅定起來,那眼神像是燃燒的火焰。


    他心中明白,這是展現義士軍的好機會,也是決定義士軍未來的重要時刻。


    “陛下想了解何事,劉勇定當知無不言。”


    “義士軍,究竟是怎樣的一支隊伍?”李啟將身子微微前傾,目光緊盯著劉勇,仿佛要看穿他的內心,那目光像是實質的壓力籠罩著劉勇。


    劉勇沒有絲毫的遲疑,緩緩道來:“義士軍,並非什麽神秘組織,不過是一群不願見百姓受苦,不願看大齊衰落的有誌之士組成。我們來自五湖四海,有的是退役的士兵,當說到這裏時,劉勇的眼神中流露出對那些誌同道合之人的深厚情感,像是看著自己的親人,他的腦海中浮現出與兄弟們並肩作戰、互相扶持的畫麵;有的是江湖的俠客,也有的是飽讀詩書卻不願苟且偷生之人。”他頓了頓,聲音鏗鏘有力,“我們隻為守護心中的正義而戰,隻為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陛下若有疑慮,我義士軍曾救助過一個遭受戰亂的村莊,那村莊被敵軍燒殺搶掠,火光衝天,那火光將天空染成了血紅色,村民們哭聲震天。我義士軍趕到時,敵軍人數數倍於我們,但我們毫不畏懼,在激烈的戰鬥中,我們巧妙地利用地形,分成小隊逐個擊破敵軍。那戰鬥中刀劍相交的聲音不絕於耳,喊殺聲震徹天地,每一聲都像是對邪惡的怒吼。我們的戰士們身手矯健,在刀光劍影中穿梭自如,最終我們以少勝多,拯救了整個村莊的百姓。當時,看到村民們感激的眼神,我們知道,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李啟仔細地聆聽著,目光卻一直停留在劉勇身上,想要從中捕捉到一絲破綻,那目光像是冰冷的寒霜。


    他的內心在不斷權衡著義士軍的可信度與價值。


    劉勇的聲音低沉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鏗鏘有力的誓言,充滿了力量和信念。


    “那你們的戰力,又如何呢?”李啟繼續問道,聲音中帶著一絲試探。


    “陛下,我義士軍不求奇兵製勝,隻求以勇猛之力,蕩平一切不平事。”劉勇說著握緊了拳頭,顯示出他對義士軍的自豪,同時也透露出他內心深處渴望得到認可的一麵,“我們每個人都經曆過無數次生死之戰,都擁有著超越常人的戰鬥力。我們擅長叢林作戰,在叢林中穿梭時,能聽到樹葉被撥開的沙沙聲,仿佛那些樹葉都是我們的戰友,為我們遮蔽敵人的視線;也精通巷戰,無論麵對任何敵人,都有一戰之力。更重要的是,我們所有人都心懷天下,願為百姓赴湯蹈火。”


    李啟聽著劉勇的話語,心中暗自思忖。


    義士軍的戰力,確實不容小覷,但其背後的隱患,也確實不得不防。


    他的內心像是被兩隻無形的手拉扯著,一邊是對義士軍力量的渴望,那渴望如同餓狼對獵物的覬覦,一邊是對潛在危險的擔憂,這擔憂如同驚弓之鳥的警惕。


    他抬起頭,目光再次與劉勇交匯,像是兩道閃電碰撞。


    “朕明白了……”李啟緩緩開口,拖長的尾音意味深長,卻又戛然而止。


    禦書房內,靜得落針可聞,隻能聽到彼此輕微的唿吸聲,那唿吸聲在寂靜中顯得格外沉重。


    李啟端坐龍椅之上,手指一下一下地敲擊著扶手,一下,又一下,一下……


    這聲音在寂靜的房間裏顯得格外清晰,仿佛敲擊著每個人的心房,每一下都像是敲在緊繃的弦上。


    劉勇的話語還在耳邊迴蕩,他所說的每一個字,都像一顆石子,投入李啟的心湖,激起層層漣漪。


    “守護心中的正義……”李啟喃喃自語,目光投向窗外,眼神深邃,仿佛要穿透那重重宮牆,看到更遠的地方。


    義士軍,這支來曆不明的軍隊,究竟是守護正義的利劍,還是潛藏的禍患?


    張肅的擔憂不無道理,義士軍來曆不明,貿然招攬,確實有引狼入室的風險。


    宗澤的顧慮也並非杞人憂天,義士軍的戰法與大齊正規軍截然不同,融合起來並非易事,更何況軍餉問題也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現實。


    然而,林正的建議也並非不可取,先試探,再做決定,或許是更為穩妥的做法。


    李啟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大齊如今的局勢,腦海裏像是放電影一般閃過邊關的戰火、空虛的國庫。


    邊關戰事吃緊,國庫空虛,急需一支精銳之師扭轉乾坤。


    義士軍,或許就是這關鍵的一步棋。


    他睜開眼,這義士軍,他不能輕易放棄,但也不能貿然接納。


    “劉將軍,”李啟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威嚴,“朕已知曉義士軍的赤誠之心。然則,茲事體大,朕還需仔細斟酌。”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溫和,“將軍且先迴去,靜候佳音。”


    劉勇聞言,再次單膝跪地,抱拳道:“臣,遵旨。”說罷,起身,轉身離去,沒有絲毫拖泥帶水,每一步都顯得沉穩有力,如同戰場上的將軍,那腳步聲逐漸遠去,直至消失。


    待劉勇的身影消失在禦書房外,李啟的臉上露出一絲高深莫測的笑容。


    他緩緩起身,走到窗前,負手而立,目光投向遠方,遠方的景色映入眼簾,卻不知他心中所想。


    “來人,”李啟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齊之君上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韻詩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韻詩涵並收藏大齊之君上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