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裹挾著細雪,簌簌地拍打著玄德宮那雕龍刻鳳、巍峨聳立的琉璃瓦,發出細微而清冷的聲響,那琉璃瓦在雪光映照下閃爍著幽冷的光,仿若訴說著宮廷的神秘與威嚴。
殿內,龍涎香嫋嫋升起,驅散了冬日的寒意,卻驅不散空氣中凝結的緊張。
李啟端坐於禦案之後,那禦案上精美的紋路如同古老的符文,散發著皇家的氣息。
他手中把玩著一枚玉扳指,玉扳指上的翠色仿佛能滴出水來,目光深邃,似乎能穿透層層宮牆,看到更遠處。
“張卿所言,朕深以為然。”李啟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話語中偶爾夾雜著輕微的“嗯哼”這樣的習慣語氣詞。
他放下玉扳指,抬眼掃過麵前的幾份奏章,這些都是關於義士軍的,有褒有貶,各有立場。
“義士軍,確需整頓,不可放任自流。然,一棍子打死,亦非上策。”
張肅立於殿下,麵容沉靜,聞言微微躬身:“陛下聖明。義士軍雖有不足之處,然其忠勇之心,不可磨滅。若能加以引導,必可成為我大齊的利刃。”李啟點了點頭,目光轉向一旁的福安:“福安,擬旨,傳朕口諭。”福安立即躬身應是,展開手中早已準備好的絹帛,筆尖輕點,開始記錄。
那絹帛散發著淡淡的墨香,筆尖在上麵劃過,似是奏響無聲的樂章。
李啟的旨意簡明扼要,卻又蘊含深意。
他決定采納張肅的部分建議,對義士軍進行初步調整。
首先,他下令在義士軍中設立教習,由朝廷委派,負責教導他們兵法和紀律,使他們更加規範化。
同時,他還要求對義士軍的編製進行調整,將他們分散開來,由不同的將領統領,以防出現擁兵自重的情況。
福安記下旨意,小心翼翼地吹幹墨跡。
李啟接過旨意,又細細看了一遍,確認無誤後,遞給了福安。
“即刻將此旨意傳給劉勇,令他著手準備,不得有誤。”“奴才遵旨!”福安小心翼翼地接過聖旨,退出了大殿。
劉勇在義士軍營中接到聖旨時,正站在寒風中,那寒風如刀割般劃過他的臉頰,他卻渾然不覺,目光如鷹隼般銳利,掃過每一個士兵。
士兵們身著簡陋卻整齊的鎧甲,鎧甲上的劃痕仿佛訴說著往昔的征戰歲月。
他不放過一絲一毫的疏漏。
聽到福安尖細的嗓音,他轉身朝著福安的方向走來,虎步生風,帶著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
“劉將軍,接旨吧!”福安舉起手中的聖旨,展開在劉勇麵前。
劉勇跪地接旨,冰冷的地麵透過膝蓋傳來絲絲涼意,他雙手接過聖旨,站起身時,手中緊緊地攥著聖旨,雙眼中湧動著複雜的情緒。
他心中默默想著:“這朝廷的旨意如同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暗藏危機,我必須慎之又慎。”他明白,這是朝廷對義士軍的一次考驗,也是一次機會。
如果他能帶領義士軍順利完成這次調整,那麽義士軍的未來將一片光明。
反之,如果他無法完成任務,那麽等待他們的,將是萬劫不複的深淵。
深吸一口氣,劉勇對著福安抱拳道:“公公,請轉告陛下,末將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托!”說完,他便轉身走入營帳。
營帳內,燭火搖曳,劉勇的影子在牆壁上拉得老長,他眉頭緊鎖,正在仔細研究著聖旨上的每一句話,思考著如何才能將義士軍改造成一支真正可以為國效力的鐵軍。
營帳外,寒風唿嘯著,吹得營帳布獵獵作響,夾雜著士兵們操練時發出的低沉吼聲,在空曠的軍營中迴蕩。
義士軍的士兵們正在刻苦訓練,陽光灑在他們堅毅的麵龐上,汗水從額頭滑落,滴在滿是塵土的地上,濺起一小片塵埃。
他們的腳步整齊地踏在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伴隨著兵器碰撞的叮當聲,仿佛一首激昂的戰歌。
士兵們緊握著手中的兵器,粗糙的手柄磨得手掌有些生疼,但他們渾然不覺,心中隻想著如何提高自己的武藝。
空氣中彌漫著汗水的鹹味和泥土的氣息。
與此同時,皇城深處,一座不起眼的茶樓內,幾位身著朝服的官員正圍坐一桌,低聲議論著。
他們的臉上帶著一絲不甘和憤懣,眼神中閃爍著算計的光芒。
“這義士軍,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一個留著山羊胡的官員憤憤地說道,他正是工部侍郎周正,說話間還不時捋一捋自己的山羊胡。
“陛下竟然還要整編他們,還分散到各部?簡直是養虎為患!”“是啊,周大人所言極是。”坐在他對麵的禮部主事錢明附和道,他捋著胡須,眼中精光閃爍,同時眼睛還時不時地往門口瞟一眼,顯得有些警惕。
“這些義士,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能成什麽氣候?我看陛下是被他們蒙蔽了!”“哼,依我看,陛下還是太年輕了!”戶部員外郎李全冷笑道,他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口中還不時嘟囔著“哼,陛下此舉實在是不明智啊”,說完還輕輕搖了搖頭。
“他以為整編就能讓這群人聽話?簡直是癡人說夢!”幾人你一言我一語,將朝堂上對義士軍的不滿盡數倒了出來,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陰謀的味道。
他們表麵上為朝廷著想,實則心中盤算著各自的利益。
周正曾在工部的項目中多次被義士軍無意中破壞了自己的利益,那些義士軍在執行任務時不懂官場規矩,總是打亂他精心布置的計劃,讓他在工部的威望受損,所以他才如此痛恨義士軍,想要除之而後快。
宰相府,張肅正站在書房的窗前,看著窗外飄落的雪花。
他的表情凝重,眉頭緊鎖。
如今陛下下令整編義士軍,必然會引起一些人的不滿,甚至暗中作梗。
“唉……”張肅歎了一口氣,他轉身看向一旁的親信,輕輕拍了拍親信的肩膀。
“去,密切注意朝中動向,但凡有人私下聚議,都要立刻匯報。”“是,大人。”親信領命退下。
張肅的目光重新迴到窗外。
夜幕降臨,玄德宮內,燈火通明。
李啟批閱完奏章,正準備歇息,這時,福安小心翼翼地走了進來。
“陛下,奴才有事稟報。”福安的聲音有些低沉。
李啟放下手中的筆,抬眼看向他:“何事?”“奴才聽聞,今日朝中有一些官員,在城中茶樓私下聚議,似乎在談論義士軍之事……”福安低下頭,不敢直視李啟的目光,輕聲說道。
李啟看著福安,那雙深邃的眼眸裏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
“哦?竟有此事?”李啟的語氣聽不出喜怒,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發出有節奏的聲響,一下一下,敲擊在福安的心頭。
“福安,你去查探清楚,他們究竟在密謀些什麽。”“奴才遵旨。”福安躬身退下,悄無聲息地消失在夜色中。
義士軍營地裏,火把熊熊燃燒,映照著士兵們堅毅的麵龐。
劉勇站在高台上,手中拿著聖旨,聲音洪亮地向士兵們傳達著朝廷的新安排。
“兄弟們!朝廷體恤我等忠勇,特派教習前來指導,助我等精進兵法,提升戰力!”劉勇的聲音充滿激情,感染著在場的每一位士兵。
“朝廷還將對我等進行改編,讓我們有機會為國效力,建功立業!”士兵們群情激昂,高聲唿喊著,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劉勇看著士兵們鬥誌昂揚的樣子,心中也燃起了一團火。
他用力揮舞著手臂,大聲喊道:“兄弟們,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向朝廷,向陛下,證明我們的忠誠和實力!”“吼!吼!吼!”士兵們的唿喊聲震天動地,響徹夜空。
劉勇望著士兵們,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轉身看向身旁的副將,沉聲道:“加強巡邏,嚴防宵小之輩趁亂生事。”副將領命而去,劉勇的目光再次掃過士兵們,心中默默祈禱,希望一切順利。
夜深了,風雪依舊,皇城內一片寂靜,隻有巡邏的士兵腳步聲在空曠的街道上迴蕩。
福安的身影如同鬼魅般穿梭在黑暗中,朝著城中那座不起眼的茶樓走去。
他來到茶樓附近,隱藏在暗處,仔細觀察著茶樓內的情況。
茶樓內,幾個官員還在低聲密謀著,他們的聲音越來越小,越來越謹慎,似乎察覺到了什麽……
福安屏住唿吸,慢慢靠近茶樓,想要聽清他們的談話內容。
“周大人,你說……陛下會不會……”錢明的聲音壓得極低,幾乎聽不清他在說什麽。
“噓!小心隔牆有耳!”周正連忙打斷了他的話,警惕地環顧四周。
福安屏住唿吸,悄無聲息地靠近茶樓,將身子隱匿在陰影之中。
茶樓內,昏黃的燭光映照著幾個官員的麵孔,他們的神色緊張,聲音壓得極低,仿佛在密謀著什麽見不得人的勾當。
“周大人,你說……陛下會不會察覺到我們的計劃?”錢明的聲音顫抖著。
周正冷哼一聲,
“哼,重視又如何?還不是被我們玩弄於股掌之間?”李全不屑地撇了撇嘴,語氣中充滿了傲慢。
“陛下年輕氣盛,缺乏經驗,隻要我們抓住他的弱點,就不怕他不就範!”“李大人說得對!陛下雖然精明,但終究還是太嫩了!”周正接著說:“隻要我們聯手,這朝堂之上,還不是我們說了算?”他們的對話斷斷續續地傳入福安的耳中,他心中一凜,一股寒意從腳底直竄頭頂。
這些官員,竟然在密謀陷害義士軍!
他不敢再耽擱,轉身朝著皇宮的方向飛奔而去,他要將這一切稟報給陛下!
夜色更深了,鵝毛般的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將整個皇城都籠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
玄德宮內,燈火通明,李啟正與張肅商議著義士軍的事情。
李啟皺著眉頭,手指輕輕敲擊著禦案,“張卿,朕知道義士軍有不足之處,可朕也深知他們的忠勇。朕若處理不當,怕寒了將士們的心,可朝堂上那些反對的聲音也不能忽視,朕該如何是好?”李啟內心十分糾結,他感覺自己仿佛站在一個十字路口,一邊是義士軍的忠誠,一邊是朝堂的穩定,走錯一步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這種壓力如同千斤重擔壓在他的心頭。
“陛下,臣以為,這些官員的擔憂並非全無道理。”張肅的語氣沉穩,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義士軍雖然忠勇,但畢竟缺乏訓練,紀律散漫,若是放任自流,恐生禍患。”“張卿所言甚是。”李啟點了點頭,“朕也並非一味袒護義士軍,隻是這義士軍乃是我大齊的一支重要力量,若是處理不當,恐傷及國本。”“陛下聖明。”張肅躬身行禮,繼續說道:“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加強對義士軍的管束,同時也要嚴防宵小之輩從中作梗。”李啟的
李啟聽完張肅的計劃,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他點了點頭,沉聲道:“好!就依張卿所言!”
“陛下,福安求見。”門外傳來福安的聲音。
李啟與張肅交換了一個眼神,李啟沉聲道:“宣!”福安快步走入殿內,跪倒在地,語氣急促地說道:“陛下!奴才查到……”“慢慢說。”李啟的語氣平靜,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福安深吸一口氣,將自己在茶樓聽到的事情一五一十地稟報給了李啟。
李啟聽完福安的稟報,臉色變得陰沉如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他猛地站起身來,龍袍的下擺隨風而動,“豈有此理!他們竟然敢如此大膽!朕待他們不薄,他們卻妄圖操縱朝堂,謀害忠勇之士!”他的聲音如洪鍾大呂,在玄德宮內迴蕩,震得福安和張肅都微微一顫。
“陛下息怒。”張肅連忙勸道。
“此事還需從長計議。”李啟深吸一口氣,努力壓製住心中的怒火,他沉聲道:“傳朕旨意,宣周正、錢明、李全等人明日早朝覲見!”“遵旨!”福安領命退下。
李啟看著福安離去的背影,眼中閃過一絲寒芒,他轉頭看向張肅,沉聲道:“張卿,你說,他們會如何應對?”張肅的嘴角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他緩緩說道:“陛下,明日早朝,必有好戲上演……”
凜冽的寒風唿嘯著穿過義士軍營地,卷起地上的積雪,在空中打著旋兒。
劉勇站在點將台上,目光如炬,掃視著台下排列整齊的士兵。
他身披厚重的黑色裘衣,寒風吹得衣角獵獵作響,卻絲毫無法撼動他挺拔的身姿。
“兄弟們!”劉勇的聲音洪亮而有力,在空曠的營地中迴蕩。
“朝廷的新安排,想必大家都已經知曉。有人說,這是朝廷對我們的不信任,有人說,這是要削弱我們的力量!”台下的士兵們麵麵相覷,竊竊私語,不安的情緒在人群中蔓延開來。
劉勇見狀,嘴角露出一絲冷笑,他猛地拔出腰間的佩劍,劍鋒直指天空,寒光閃耀,令人膽寒。
“我告訴你們,這些都是胡說八道!”劉勇的聲音充滿了力量,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朝廷此舉,是為了讓我們更加強大,更加規範,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為國效力!”“吼!”士兵們齊聲高唿,心中的疑慮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熊熊燃燒的鬥誌。
劉勇滿意地點了點頭,他將佩劍收迴劍鞘,繼續說道:“從今天開始,我們要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操練要更加刻苦,紀律要更加嚴明!我們要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的忠誠和實力!”說罷,他轉身走下點將台,徑直走向訓練場。
他走到一個正在練習射箭的士兵麵前,厲聲問道:“箭術如何?”士兵挺起胸膛,大聲迴答:“百步穿楊!”劉勇拿起士兵手中的弓箭,搭上一支箭,瞄準遠處的靶子,手指一鬆,箭矢離弦而出,正中靶心!
“好!”士兵們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劉勇將弓箭遞還給士兵,沉聲道:“繼續練習,爭取百發百中!”接下來的幾天,劉勇親自監督士兵們的訓練,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他都嚴格要求,一絲不苟。
他深知,隻有將義士軍訓練成一支精銳之師,才能在未來的風雲變幻中立於不敗之地。
皇城內,早朝的鍾聲響起,文武百官魚貫而入,在金鑾殿上站定。
那金鑾殿金碧輝煌,龍柱上的金龍仿佛要騰飛而出,殿頂的藻井有著精美的彩繪。
眾大臣進入大殿時,皆恭敬地低著頭,雙手交疊於身前,邁著小步,按照官職高低依次站好,不敢有絲毫差錯。
李啟端坐在龍椅上,目光如炬,仿若實質般射向周正、錢明、李全三人。
整個金鑾殿安靜得隻能聽到眾人緊張的唿吸聲。
“周正,錢明,李全,你們可知罪?”李啟的聲音低沉而威嚴,帶著一股帝王的威壓,如同實質的壓力向三人席卷而去。
三人感覺仿佛有千斤重擔壓在身上,連忙跪倒在地,瑟瑟發抖,不敢言語。
李啟緩緩站起身來,龍袍拖地,他一步一步走下台階,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三人的心尖上。
“你們私下聚議,妄議朝政,其罪一也;散布謠言,詆毀義士軍,其罪二也;結黨營私,圖謀不軌,其罪三也!”他的聲音越來越高,越來越嚴厲,如同驚雷般在金鑾殿上炸響,震得殿上的金龍雕像似乎都在微微顫抖。
三人叩首不止,額頭鮮血直流,染紅了金鑾殿的金磚。
周圍的大臣們都低著頭,不敢直視這一場景,唯有李啟站在那裏,宛如一尊神隻,主宰著朝堂的公正。
殿內,龍涎香嫋嫋升起,驅散了冬日的寒意,卻驅不散空氣中凝結的緊張。
李啟端坐於禦案之後,那禦案上精美的紋路如同古老的符文,散發著皇家的氣息。
他手中把玩著一枚玉扳指,玉扳指上的翠色仿佛能滴出水來,目光深邃,似乎能穿透層層宮牆,看到更遠處。
“張卿所言,朕深以為然。”李啟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話語中偶爾夾雜著輕微的“嗯哼”這樣的習慣語氣詞。
他放下玉扳指,抬眼掃過麵前的幾份奏章,這些都是關於義士軍的,有褒有貶,各有立場。
“義士軍,確需整頓,不可放任自流。然,一棍子打死,亦非上策。”
張肅立於殿下,麵容沉靜,聞言微微躬身:“陛下聖明。義士軍雖有不足之處,然其忠勇之心,不可磨滅。若能加以引導,必可成為我大齊的利刃。”李啟點了點頭,目光轉向一旁的福安:“福安,擬旨,傳朕口諭。”福安立即躬身應是,展開手中早已準備好的絹帛,筆尖輕點,開始記錄。
那絹帛散發著淡淡的墨香,筆尖在上麵劃過,似是奏響無聲的樂章。
李啟的旨意簡明扼要,卻又蘊含深意。
他決定采納張肅的部分建議,對義士軍進行初步調整。
首先,他下令在義士軍中設立教習,由朝廷委派,負責教導他們兵法和紀律,使他們更加規範化。
同時,他還要求對義士軍的編製進行調整,將他們分散開來,由不同的將領統領,以防出現擁兵自重的情況。
福安記下旨意,小心翼翼地吹幹墨跡。
李啟接過旨意,又細細看了一遍,確認無誤後,遞給了福安。
“即刻將此旨意傳給劉勇,令他著手準備,不得有誤。”“奴才遵旨!”福安小心翼翼地接過聖旨,退出了大殿。
劉勇在義士軍營中接到聖旨時,正站在寒風中,那寒風如刀割般劃過他的臉頰,他卻渾然不覺,目光如鷹隼般銳利,掃過每一個士兵。
士兵們身著簡陋卻整齊的鎧甲,鎧甲上的劃痕仿佛訴說著往昔的征戰歲月。
他不放過一絲一毫的疏漏。
聽到福安尖細的嗓音,他轉身朝著福安的方向走來,虎步生風,帶著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
“劉將軍,接旨吧!”福安舉起手中的聖旨,展開在劉勇麵前。
劉勇跪地接旨,冰冷的地麵透過膝蓋傳來絲絲涼意,他雙手接過聖旨,站起身時,手中緊緊地攥著聖旨,雙眼中湧動著複雜的情緒。
他心中默默想著:“這朝廷的旨意如同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暗藏危機,我必須慎之又慎。”他明白,這是朝廷對義士軍的一次考驗,也是一次機會。
如果他能帶領義士軍順利完成這次調整,那麽義士軍的未來將一片光明。
反之,如果他無法完成任務,那麽等待他們的,將是萬劫不複的深淵。
深吸一口氣,劉勇對著福安抱拳道:“公公,請轉告陛下,末將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托!”說完,他便轉身走入營帳。
營帳內,燭火搖曳,劉勇的影子在牆壁上拉得老長,他眉頭緊鎖,正在仔細研究著聖旨上的每一句話,思考著如何才能將義士軍改造成一支真正可以為國效力的鐵軍。
營帳外,寒風唿嘯著,吹得營帳布獵獵作響,夾雜著士兵們操練時發出的低沉吼聲,在空曠的軍營中迴蕩。
義士軍的士兵們正在刻苦訓練,陽光灑在他們堅毅的麵龐上,汗水從額頭滑落,滴在滿是塵土的地上,濺起一小片塵埃。
他們的腳步整齊地踏在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伴隨著兵器碰撞的叮當聲,仿佛一首激昂的戰歌。
士兵們緊握著手中的兵器,粗糙的手柄磨得手掌有些生疼,但他們渾然不覺,心中隻想著如何提高自己的武藝。
空氣中彌漫著汗水的鹹味和泥土的氣息。
與此同時,皇城深處,一座不起眼的茶樓內,幾位身著朝服的官員正圍坐一桌,低聲議論著。
他們的臉上帶著一絲不甘和憤懣,眼神中閃爍著算計的光芒。
“這義士軍,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一個留著山羊胡的官員憤憤地說道,他正是工部侍郎周正,說話間還不時捋一捋自己的山羊胡。
“陛下竟然還要整編他們,還分散到各部?簡直是養虎為患!”“是啊,周大人所言極是。”坐在他對麵的禮部主事錢明附和道,他捋著胡須,眼中精光閃爍,同時眼睛還時不時地往門口瞟一眼,顯得有些警惕。
“這些義士,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能成什麽氣候?我看陛下是被他們蒙蔽了!”“哼,依我看,陛下還是太年輕了!”戶部員外郎李全冷笑道,他端起茶杯,輕輕抿了一口,口中還不時嘟囔著“哼,陛下此舉實在是不明智啊”,說完還輕輕搖了搖頭。
“他以為整編就能讓這群人聽話?簡直是癡人說夢!”幾人你一言我一語,將朝堂上對義士軍的不滿盡數倒了出來,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陰謀的味道。
他們表麵上為朝廷著想,實則心中盤算著各自的利益。
周正曾在工部的項目中多次被義士軍無意中破壞了自己的利益,那些義士軍在執行任務時不懂官場規矩,總是打亂他精心布置的計劃,讓他在工部的威望受損,所以他才如此痛恨義士軍,想要除之而後快。
宰相府,張肅正站在書房的窗前,看著窗外飄落的雪花。
他的表情凝重,眉頭緊鎖。
如今陛下下令整編義士軍,必然會引起一些人的不滿,甚至暗中作梗。
“唉……”張肅歎了一口氣,他轉身看向一旁的親信,輕輕拍了拍親信的肩膀。
“去,密切注意朝中動向,但凡有人私下聚議,都要立刻匯報。”“是,大人。”親信領命退下。
張肅的目光重新迴到窗外。
夜幕降臨,玄德宮內,燈火通明。
李啟批閱完奏章,正準備歇息,這時,福安小心翼翼地走了進來。
“陛下,奴才有事稟報。”福安的聲音有些低沉。
李啟放下手中的筆,抬眼看向他:“何事?”“奴才聽聞,今日朝中有一些官員,在城中茶樓私下聚議,似乎在談論義士軍之事……”福安低下頭,不敢直視李啟的目光,輕聲說道。
李啟看著福安,那雙深邃的眼眸裏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
“哦?竟有此事?”李啟的語氣聽不出喜怒,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發出有節奏的聲響,一下一下,敲擊在福安的心頭。
“福安,你去查探清楚,他們究竟在密謀些什麽。”“奴才遵旨。”福安躬身退下,悄無聲息地消失在夜色中。
義士軍營地裏,火把熊熊燃燒,映照著士兵們堅毅的麵龐。
劉勇站在高台上,手中拿著聖旨,聲音洪亮地向士兵們傳達著朝廷的新安排。
“兄弟們!朝廷體恤我等忠勇,特派教習前來指導,助我等精進兵法,提升戰力!”劉勇的聲音充滿激情,感染著在場的每一位士兵。
“朝廷還將對我等進行改編,讓我們有機會為國效力,建功立業!”士兵們群情激昂,高聲唿喊著,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劉勇看著士兵們鬥誌昂揚的樣子,心中也燃起了一團火。
他用力揮舞著手臂,大聲喊道:“兄弟們,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向朝廷,向陛下,證明我們的忠誠和實力!”“吼!吼!吼!”士兵們的唿喊聲震天動地,響徹夜空。
劉勇望著士兵們,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轉身看向身旁的副將,沉聲道:“加強巡邏,嚴防宵小之輩趁亂生事。”副將領命而去,劉勇的目光再次掃過士兵們,心中默默祈禱,希望一切順利。
夜深了,風雪依舊,皇城內一片寂靜,隻有巡邏的士兵腳步聲在空曠的街道上迴蕩。
福安的身影如同鬼魅般穿梭在黑暗中,朝著城中那座不起眼的茶樓走去。
他來到茶樓附近,隱藏在暗處,仔細觀察著茶樓內的情況。
茶樓內,幾個官員還在低聲密謀著,他們的聲音越來越小,越來越謹慎,似乎察覺到了什麽……
福安屏住唿吸,慢慢靠近茶樓,想要聽清他們的談話內容。
“周大人,你說……陛下會不會……”錢明的聲音壓得極低,幾乎聽不清他在說什麽。
“噓!小心隔牆有耳!”周正連忙打斷了他的話,警惕地環顧四周。
福安屏住唿吸,悄無聲息地靠近茶樓,將身子隱匿在陰影之中。
茶樓內,昏黃的燭光映照著幾個官員的麵孔,他們的神色緊張,聲音壓得極低,仿佛在密謀著什麽見不得人的勾當。
“周大人,你說……陛下會不會察覺到我們的計劃?”錢明的聲音顫抖著。
周正冷哼一聲,
“哼,重視又如何?還不是被我們玩弄於股掌之間?”李全不屑地撇了撇嘴,語氣中充滿了傲慢。
“陛下年輕氣盛,缺乏經驗,隻要我們抓住他的弱點,就不怕他不就範!”“李大人說得對!陛下雖然精明,但終究還是太嫩了!”周正接著說:“隻要我們聯手,這朝堂之上,還不是我們說了算?”他們的對話斷斷續續地傳入福安的耳中,他心中一凜,一股寒意從腳底直竄頭頂。
這些官員,竟然在密謀陷害義士軍!
他不敢再耽擱,轉身朝著皇宮的方向飛奔而去,他要將這一切稟報給陛下!
夜色更深了,鵝毛般的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將整個皇城都籠罩在一片白茫茫之中。
玄德宮內,燈火通明,李啟正與張肅商議著義士軍的事情。
李啟皺著眉頭,手指輕輕敲擊著禦案,“張卿,朕知道義士軍有不足之處,可朕也深知他們的忠勇。朕若處理不當,怕寒了將士們的心,可朝堂上那些反對的聲音也不能忽視,朕該如何是好?”李啟內心十分糾結,他感覺自己仿佛站在一個十字路口,一邊是義士軍的忠誠,一邊是朝堂的穩定,走錯一步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這種壓力如同千斤重擔壓在他的心頭。
“陛下,臣以為,這些官員的擔憂並非全無道理。”張肅的語氣沉穩,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義士軍雖然忠勇,但畢竟缺乏訓練,紀律散漫,若是放任自流,恐生禍患。”“張卿所言甚是。”李啟點了點頭,“朕也並非一味袒護義士軍,隻是這義士軍乃是我大齊的一支重要力量,若是處理不當,恐傷及國本。”“陛下聖明。”張肅躬身行禮,繼續說道:“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加強對義士軍的管束,同時也要嚴防宵小之輩從中作梗。”李啟的
李啟聽完張肅的計劃,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他點了點頭,沉聲道:“好!就依張卿所言!”
“陛下,福安求見。”門外傳來福安的聲音。
李啟與張肅交換了一個眼神,李啟沉聲道:“宣!”福安快步走入殿內,跪倒在地,語氣急促地說道:“陛下!奴才查到……”“慢慢說。”李啟的語氣平靜,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福安深吸一口氣,將自己在茶樓聽到的事情一五一十地稟報給了李啟。
李啟聽完福安的稟報,臉色變得陰沉如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他猛地站起身來,龍袍的下擺隨風而動,“豈有此理!他們竟然敢如此大膽!朕待他們不薄,他們卻妄圖操縱朝堂,謀害忠勇之士!”他的聲音如洪鍾大呂,在玄德宮內迴蕩,震得福安和張肅都微微一顫。
“陛下息怒。”張肅連忙勸道。
“此事還需從長計議。”李啟深吸一口氣,努力壓製住心中的怒火,他沉聲道:“傳朕旨意,宣周正、錢明、李全等人明日早朝覲見!”“遵旨!”福安領命退下。
李啟看著福安離去的背影,眼中閃過一絲寒芒,他轉頭看向張肅,沉聲道:“張卿,你說,他們會如何應對?”張肅的嘴角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他緩緩說道:“陛下,明日早朝,必有好戲上演……”
凜冽的寒風唿嘯著穿過義士軍營地,卷起地上的積雪,在空中打著旋兒。
劉勇站在點將台上,目光如炬,掃視著台下排列整齊的士兵。
他身披厚重的黑色裘衣,寒風吹得衣角獵獵作響,卻絲毫無法撼動他挺拔的身姿。
“兄弟們!”劉勇的聲音洪亮而有力,在空曠的營地中迴蕩。
“朝廷的新安排,想必大家都已經知曉。有人說,這是朝廷對我們的不信任,有人說,這是要削弱我們的力量!”台下的士兵們麵麵相覷,竊竊私語,不安的情緒在人群中蔓延開來。
劉勇見狀,嘴角露出一絲冷笑,他猛地拔出腰間的佩劍,劍鋒直指天空,寒光閃耀,令人膽寒。
“我告訴你們,這些都是胡說八道!”劉勇的聲音充滿了力量,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朝廷此舉,是為了讓我們更加強大,更加規範,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為國效力!”“吼!”士兵們齊聲高唿,心中的疑慮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熊熊燃燒的鬥誌。
劉勇滿意地點了點頭,他將佩劍收迴劍鞘,繼續說道:“從今天開始,我們要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操練要更加刻苦,紀律要更加嚴明!我們要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的忠誠和實力!”說罷,他轉身走下點將台,徑直走向訓練場。
他走到一個正在練習射箭的士兵麵前,厲聲問道:“箭術如何?”士兵挺起胸膛,大聲迴答:“百步穿楊!”劉勇拿起士兵手中的弓箭,搭上一支箭,瞄準遠處的靶子,手指一鬆,箭矢離弦而出,正中靶心!
“好!”士兵們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劉勇將弓箭遞還給士兵,沉聲道:“繼續練習,爭取百發百中!”接下來的幾天,劉勇親自監督士兵們的訓練,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他都嚴格要求,一絲不苟。
他深知,隻有將義士軍訓練成一支精銳之師,才能在未來的風雲變幻中立於不敗之地。
皇城內,早朝的鍾聲響起,文武百官魚貫而入,在金鑾殿上站定。
那金鑾殿金碧輝煌,龍柱上的金龍仿佛要騰飛而出,殿頂的藻井有著精美的彩繪。
眾大臣進入大殿時,皆恭敬地低著頭,雙手交疊於身前,邁著小步,按照官職高低依次站好,不敢有絲毫差錯。
李啟端坐在龍椅上,目光如炬,仿若實質般射向周正、錢明、李全三人。
整個金鑾殿安靜得隻能聽到眾人緊張的唿吸聲。
“周正,錢明,李全,你們可知罪?”李啟的聲音低沉而威嚴,帶著一股帝王的威壓,如同實質的壓力向三人席卷而去。
三人感覺仿佛有千斤重擔壓在身上,連忙跪倒在地,瑟瑟發抖,不敢言語。
李啟緩緩站起身來,龍袍拖地,他一步一步走下台階,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三人的心尖上。
“你們私下聚議,妄議朝政,其罪一也;散布謠言,詆毀義士軍,其罪二也;結黨營私,圖謀不軌,其罪三也!”他的聲音越來越高,越來越嚴厲,如同驚雷般在金鑾殿上炸響,震得殿上的金龍雕像似乎都在微微顫抖。
三人叩首不止,額頭鮮血直流,染紅了金鑾殿的金磚。
周圍的大臣們都低著頭,不敢直視這一場景,唯有李啟站在那裏,宛如一尊神隻,主宰著朝堂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