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冬雪落榜
換親1985農家沈蘭的悲喜人生 作者:聞之易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光匆匆,三天轉瞬即逝。
沈蘭守著店裏的營生,忙得像個不停旋轉的陀螺,連喘口氣的間隙都難尋。
可即便被瑣事纏身,她的心卻始終緊緊係在女兒陳冬雪身上。
每到短暫的休息時刻,沈蘭的目光總會被電視新聞吸引。
畫麵裏,全國各地考場外,家長們頂著烈日、冒著風雨,翹首以盼的模樣刺痛了她的心。
她滿心都是愧疚,恨不能分身去陪伴女兒,隻能在心底無數次默默念叨,為女兒加油鼓勁。
終於,高考落下帷幕。
陳冬雪認真估完分,成績還算滿意。
可轉念一想,自己無論被哪所大學錄取,那一筆不菲的學費就像一座沉甸甸的大山,橫亙在母女倆麵前。
陳冬雪自幼懂事,深知母親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多少艱辛。
於是,一個想法在她心底悄然生根——瞞著母親去打暑期工。
街頭巷尾,眾多餐廳的招人啟事如雪花般紛紛揚揚,尤其是燒烤店,在這炎炎夏日,正是生意火爆的旺季。
陳冬雪穿梭在大街小巷,目光仔細掃過每一張啟事,最終,她在一家老板娘坐鎮的燒烤店前停下了腳步。
老板娘上下打量著眼前這個青澀稚嫩的小女孩,眼神裏滿是審視。
一番基本情況的詢問後,老板娘微微點頭,決定先讓她試工。
從這一天起,陳冬雪開啟了忙碌的打工生活。
端盤子、擦桌子,看似簡單的活兒,真正幹起來才知道其中的艱辛。
一天下來,她的手腳像灌了鉛一般沉重,酸痛感如影隨形,可她咬著牙,硬是一聲不吭地堅持著。
兩天後的一個傍晚,沈蘭終於察覺到女兒的異樣。
以往乖巧的女兒,最近總是早出晚歸,尤其是晚上,每天十點多甚至十一點多才拖著疲憊的身軀迴家。
沈蘭心中滿是疑惑與擔憂,這晚,她下班後一直等著陳冬雪,燈光昏黃,映照著她焦急的麵龐。
十一點整,門“吱呀”一聲被推開,陳冬雪腳步虛浮地走進來,一抬頭,便對上了母親滿含關切的目光。
“冬雪,你最近到底咋迴事?每天這麽晚才迴來,是不是出啥事兒了?”
沈蘭的聲音裏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陳冬雪心頭一緊,眼神閃躲,猶豫片刻後,她還是決定不再隱瞞,將打工的事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沈蘭聽著,眼眶瞬間紅了,淚水在眼眶裏打轉。
她一把將女兒摟進懷裏,聲音哽咽:“傻孩子,跟著媽媽,讓你們姐弟倆受苦了。”
許久之後,沈蘭鬆開女兒,認真地說:“既然你決定了要幹下去,媽也支持你。但你可得答應媽,別累壞了自己,有啥難處一定要跟媽說。”
一個月後,已經上高二的陳阿強也放假了,迴家後,他見姐姐和媽媽都在打工掙錢,他也決定和姐姐一起做假期工。
正好每天晚上下班後也可以和姐姐一起迴家,還讓媽媽放心,自己會保護好姐姐的。
填誌願的那天,沈蘭特意請了一天假,陪著陳冬雪迴了一趟學校,看著那張決定著女兒未來的誌願單,沈蘭手心裏全是汗。
日子一天天過去,分數線下來的那一天,陳冬雪長那麽大從未那般傷心哭泣過。
離自己心儀的大學,隻差四分,她,沒有被錄取。
陳冬雪癱坐在椅子上,淚水決堤般湧出,浸濕了麵前的成績單。
沈蘭在一旁心疼不已,卻又不知該如何安慰,隻能輕輕拍著女兒的背,試圖給予她些許溫暖。
“冬雪,沒事的,咱還有機會,等補錄的時候,再選一個。實在沒有想去的,咱就複讀一年。”
陳冬雪哭了很久,直到雙眼紅腫,才緩緩抬起頭,聲音沙啞地說:“媽,我不複讀了。
我們職業高中現在對專業的選擇限製太厲害,如今隻能報考護理和檢驗兩科,而且,明年還要加上英語了,我怕明年還不如今年的成績呢。
媽,上一個不太好的學校,將來就業也難,要不然,我就不上了,從現在開始自己一個人好好打拚,相信將來我也不會差別人什麽的。”
沈蘭看著女兒堅定的眼神,心想,複讀意味著又一年的辛苦,還得麵臨未知的壓力。
但如果直接輟學的話,那這輩子也就隻有打工或者自己拚出一條路來。
但一個女孩子,白手起家,談何容易,沉思片刻後,沈蘭看著女兒,說道:“冬雪,聽媽媽的,無論學校好賴,你都得去上學。
隻有這個選擇媽是支持你的,至於輟學打工,那個不著急,畢業了,找不上工作也不遲。
打工,一輩子的時間,夠你試好多次的,但上學的時間,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陳冬雪聽著母親的話,內心滿是糾結與掙紮。
她望著母親日漸憔悴的麵容,想到這些年母親獨自撐起這個家的艱難,嘴唇動了動,還想再勸勸母親,可話到嘴邊又咽了迴去。
沈蘭看出了女兒的心思,拉著她的手,語重心長地說:“冬雪,你放心,學費的事媽媽來想辦法。這些年咱們母女倆都挺過來了,這一次也一定行。三年而已,三年過後,你自己也能工作掙錢,到時候我們的好日子也就來了。”
說著,沈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像是在給自己打氣。
“好,媽媽,我聽你的,無論好賴,這個大學我一定得上。”
陳冬雪她暗暗下定決心,就算去了不太理想的學校,也要好好學習,將來好好報答母親。
在填寫補錄誌願的記錄單上,陳冬雪在隻有三所大專院校可選的情況下,她選擇了一個新成立的學院。
那個時候,都是學生們知道自己的成績後,填寫誌願單,然後才會出每個學校的分數線。
補錄的時候,就隻剩下了幾所沒有招滿人的學院,而且職業高中專業還受限,可選擇的餘地實在是太少了。
這所學校雖離家有些遠,但是她想著新成立的學校,國家應該會有一定的支持的。
終於,錄取通知書來了。
沈蘭守著店裏的營生,忙得像個不停旋轉的陀螺,連喘口氣的間隙都難尋。
可即便被瑣事纏身,她的心卻始終緊緊係在女兒陳冬雪身上。
每到短暫的休息時刻,沈蘭的目光總會被電視新聞吸引。
畫麵裏,全國各地考場外,家長們頂著烈日、冒著風雨,翹首以盼的模樣刺痛了她的心。
她滿心都是愧疚,恨不能分身去陪伴女兒,隻能在心底無數次默默念叨,為女兒加油鼓勁。
終於,高考落下帷幕。
陳冬雪認真估完分,成績還算滿意。
可轉念一想,自己無論被哪所大學錄取,那一筆不菲的學費就像一座沉甸甸的大山,橫亙在母女倆麵前。
陳冬雪自幼懂事,深知母親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多少艱辛。
於是,一個想法在她心底悄然生根——瞞著母親去打暑期工。
街頭巷尾,眾多餐廳的招人啟事如雪花般紛紛揚揚,尤其是燒烤店,在這炎炎夏日,正是生意火爆的旺季。
陳冬雪穿梭在大街小巷,目光仔細掃過每一張啟事,最終,她在一家老板娘坐鎮的燒烤店前停下了腳步。
老板娘上下打量著眼前這個青澀稚嫩的小女孩,眼神裏滿是審視。
一番基本情況的詢問後,老板娘微微點頭,決定先讓她試工。
從這一天起,陳冬雪開啟了忙碌的打工生活。
端盤子、擦桌子,看似簡單的活兒,真正幹起來才知道其中的艱辛。
一天下來,她的手腳像灌了鉛一般沉重,酸痛感如影隨形,可她咬著牙,硬是一聲不吭地堅持著。
兩天後的一個傍晚,沈蘭終於察覺到女兒的異樣。
以往乖巧的女兒,最近總是早出晚歸,尤其是晚上,每天十點多甚至十一點多才拖著疲憊的身軀迴家。
沈蘭心中滿是疑惑與擔憂,這晚,她下班後一直等著陳冬雪,燈光昏黃,映照著她焦急的麵龐。
十一點整,門“吱呀”一聲被推開,陳冬雪腳步虛浮地走進來,一抬頭,便對上了母親滿含關切的目光。
“冬雪,你最近到底咋迴事?每天這麽晚才迴來,是不是出啥事兒了?”
沈蘭的聲音裏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陳冬雪心頭一緊,眼神閃躲,猶豫片刻後,她還是決定不再隱瞞,將打工的事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沈蘭聽著,眼眶瞬間紅了,淚水在眼眶裏打轉。
她一把將女兒摟進懷裏,聲音哽咽:“傻孩子,跟著媽媽,讓你們姐弟倆受苦了。”
許久之後,沈蘭鬆開女兒,認真地說:“既然你決定了要幹下去,媽也支持你。但你可得答應媽,別累壞了自己,有啥難處一定要跟媽說。”
一個月後,已經上高二的陳阿強也放假了,迴家後,他見姐姐和媽媽都在打工掙錢,他也決定和姐姐一起做假期工。
正好每天晚上下班後也可以和姐姐一起迴家,還讓媽媽放心,自己會保護好姐姐的。
填誌願的那天,沈蘭特意請了一天假,陪著陳冬雪迴了一趟學校,看著那張決定著女兒未來的誌願單,沈蘭手心裏全是汗。
日子一天天過去,分數線下來的那一天,陳冬雪長那麽大從未那般傷心哭泣過。
離自己心儀的大學,隻差四分,她,沒有被錄取。
陳冬雪癱坐在椅子上,淚水決堤般湧出,浸濕了麵前的成績單。
沈蘭在一旁心疼不已,卻又不知該如何安慰,隻能輕輕拍著女兒的背,試圖給予她些許溫暖。
“冬雪,沒事的,咱還有機會,等補錄的時候,再選一個。實在沒有想去的,咱就複讀一年。”
陳冬雪哭了很久,直到雙眼紅腫,才緩緩抬起頭,聲音沙啞地說:“媽,我不複讀了。
我們職業高中現在對專業的選擇限製太厲害,如今隻能報考護理和檢驗兩科,而且,明年還要加上英語了,我怕明年還不如今年的成績呢。
媽,上一個不太好的學校,將來就業也難,要不然,我就不上了,從現在開始自己一個人好好打拚,相信將來我也不會差別人什麽的。”
沈蘭看著女兒堅定的眼神,心想,複讀意味著又一年的辛苦,還得麵臨未知的壓力。
但如果直接輟學的話,那這輩子也就隻有打工或者自己拚出一條路來。
但一個女孩子,白手起家,談何容易,沉思片刻後,沈蘭看著女兒,說道:“冬雪,聽媽媽的,無論學校好賴,你都得去上學。
隻有這個選擇媽是支持你的,至於輟學打工,那個不著急,畢業了,找不上工作也不遲。
打工,一輩子的時間,夠你試好多次的,但上學的時間,錯過了就是一輩子。”
陳冬雪聽著母親的話,內心滿是糾結與掙紮。
她望著母親日漸憔悴的麵容,想到這些年母親獨自撐起這個家的艱難,嘴唇動了動,還想再勸勸母親,可話到嘴邊又咽了迴去。
沈蘭看出了女兒的心思,拉著她的手,語重心長地說:“冬雪,你放心,學費的事媽媽來想辦法。這些年咱們母女倆都挺過來了,這一次也一定行。三年而已,三年過後,你自己也能工作掙錢,到時候我們的好日子也就來了。”
說著,沈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像是在給自己打氣。
“好,媽媽,我聽你的,無論好賴,這個大學我一定得上。”
陳冬雪她暗暗下定決心,就算去了不太理想的學校,也要好好學習,將來好好報答母親。
在填寫補錄誌願的記錄單上,陳冬雪在隻有三所大專院校可選的情況下,她選擇了一個新成立的學院。
那個時候,都是學生們知道自己的成績後,填寫誌願單,然後才會出每個學校的分數線。
補錄的時候,就隻剩下了幾所沒有招滿人的學院,而且職業高中專業還受限,可選擇的餘地實在是太少了。
這所學校雖離家有些遠,但是她想著新成立的學校,國家應該會有一定的支持的。
終於,錄取通知書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