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南城門,一夜未睡的王蒼精神頭還很足,身上未著官服,隻穿了一席簡單厚實的袍服,靜靜的等待梁詡出行。
且說在府中又睡了一晚的梁詡第二天清早天還未亮,就起床帶著昨夜就收拾好的物品,一行連帶奴仆幾十人或騎馬或駕車從塞尉府出發。
看得出來,武泉塞尉確實不是個好差事。
車騎行至城門處,守株待兔的王蒼快步迎上前去拱手說道。
“梁掾,此去何其匆匆。”
梁詡亦看見了王蒼,從軺車跳了下來,親切的扶起王蒼,笑道。
“伯羽,滿塞諸吏,隻有你一人來送。”
“此去路遠,梁掾需勉力強飯,近來天寒,流民缺衣少食,行路時務必小心南匈奴人。”
梁詡正了正神色,罕見的收斂神色對著王蒼作揖一拜,說道。
“雲中如伯羽你這般人物,不多矣!武泉塞非久留之地,及早脫身。”
王蒼見梁詡行禮,亦拱手迴之。
“梁掾所言,伯羽必銘記於心。”
說完,從側腰的束帶上取下一個精美的布囊,裏麵裝的是一塊金餅,這是送給梁詡的臨別贈錢,梁詡沒接,身後的親信梁信接了過去。
梁詡親切的拉著手,一邊走,一邊點評武泉塞的諸位人物。
王蒼正是為此而來,一邊請教塞中事務,一邊聽著,兩人在前麵走,車騎在身後慢慢的跟著,也不打擾二人。
這一路上還真聽到幾個耳熟的名字,給王蒼震驚了許久,不過這都是後話。
王蒼一直陪梁詡走到十裏亭舍方才止步,隨即留步,梁詡坐上軺車,揮了揮手,此去一別,餘生多半再難相見了吧。
亭舍高大的華表下,王蒼目視車隊漸行漸遠,直至消失在視野盡頭,方才折返迴去。
拍了拍臉,清冷的空氣凍的王蒼臉上有些麻木,來這裏大概十八年了,如今在漢帝國也算是一個中下級別的官吏了。
迴到居所,王蒼換了一身官服,招唿高寶幾人,簡單地收拾了一下行李,正式搬進了塞尉府。
塞尉府的後院會客廳中,因各個燧長不可輕動,來的都是塞中各級官吏,熙熙攘攘的坐滿了整個會客廳。
整個武泉塞要負責周邊百裏的治安,每隔四五裏左右就會設置一個烽燧,上立燧長,人員不常滿員,固定在3-5人左右,父母妻兒願意的可以在附近的郵置生活,日常在周邊屯田,但大多數燧卒都是把妻兒安置在石城附近居住。
石城乃武帝年間所置,正常來說叫障城,有設置在長城外的,也有設置於長城內,百裏置一,相當於是百裏內所有峰塞的後勤基地。
而漢代每五裏設置一郵,三十裏設置一傳,郵置馬,傳配車。
夫妻雙方不能長期見麵,需要開具傳才能偶爾見一次,像每歲發臘錢就會由妻子幫丈夫代領。
故而燧長一般不來參會,由尉史下屬的士卒沿途通知即可,其性質就類似於鄉中的遊繳。
幾個月前,太守募得一批戍卒二百餘人來補充人員,不然的話,武泉塞日常維護都有些捉襟見肘。
而武泉塞總計下轄官吏百餘人*,其中有秩有五人,戍卒近四百人,屯田卒、馳刑士等未包含於內。
百石有秩尉史二人,主負責日常的治安巡查和警戒,設東西尉史,沿武泉塞分別負責左右兩邊五十裏的烽燧日常治安,各自下轄二十來人的警戒士卒。
百石有秩士史二人,一人分管日常的文書起草,政法律令的行政工作;一人負責塞內的物資調度和資源管理,例如屯田區等,各自下轄佐史等鬥食小吏若幹人。
塞內還設置有秩侯長一人,亦是百石,日常負責偵查周邊的鮮卑動向,下轄大約一隊四十來人,之前的乙什便是從屬於侯長下麵。
長城沿邊烽燧大概有二十來座,燧卒攏共加起來約為百餘人。
剩下日常負責守塞的士卒大概有兩屯左右,未設曲長,由兩名屯長統領。平日裏一隊戍衛,兩隊操練,一隊休沐,幾隊互相輪換,保持著值三休一的生活。
前漢休沐時間較少,旬日難得休息一天,到本朝軍紀渙散,中樞不重視邊地,大量裁撤邊郡戍卒,加上日常監管力度不夠,故而士卒值三天,休息一天。
王蒼穿著穿著嶄新的官服,腰間佩戴著銅印黃綬,手按腰刀,帶著高寶、王延壽二人昂首走入廳中,也不管廳內心思各異的各級官吏,龍行虎步的跪坐在上首居中的案幾後,麵無表情,微眯雙眼,靜靜地凝視著在場眾人。
高寶、王延壽自覺的隨侍在王蒼身後,一手扶刀,麵色嚴肅,劉破奴、陳寬二人則站在堂外簷下,緊緊地盯著院門。
廳中眾人都是相熟的,本來頗為熱鬧的氛圍一下子靜了下來,上首,王蒼挺直脊梁,淡淡的開口說道。
“二三子可知,再有幾天鮮卑就該要寇我邊郡了。”
......
三天前,陰山外,彈漢山鮮卑王庭。
清晨,朝陽噴薄出耀眼的華光,照得天穹幹淨的像水洗過一般,天清氣明,沒有半點雲彩。
王庭的邊緣,上百處氈帳圍成了一個半圓,中間留下了大片的空地,許多鮮卑牧民把自己劫略而來的物什擺在地上,下麵墊著一張黑乎乎的毯子,也不叫賣,就靜靜的等著人來挑選。
一些好利的鮮卑大人派了些持刀披甲的鮮卑士卒在人群中往來巡查,此地已經有了些許交易秩序,被鮮卑人稱為帳市。
凡賣出物什的牧民要上繳三成財貨給組織帳市的大人,像這種帳市,王庭還有十幾座。
隨著日頭高升,帳市逐漸有了些繁榮景象,穿著華美皮裘的鮮卑貴人帶著奴隸在市內挑選著心儀的物品,上到珠寶美玉,中到兵器甲胄,下到女人穿的夏裳、襦裙都有得見。
“嘚嘚、嘚嘚!”
一道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熱鬧的氣氛,一騎渾身帶傷,衣袍破爛的牧民直衝而過,引得路邊眾人紛紛避讓,一路上速度不減,在市中疾馳而過,留下的一路的狼藉和罵聲,一直趕到王帳周邊才急急的跳下馬來。
自有王帳親衛上前接著,還沒開口,就聽來騎喊道。
“日律部大帥可在帳中!有緊急軍情稟報。”
------
1.塞尉的組成曆史資料暫缺,參考的《居延漢簡》中的甲渠候官的人員配置,侯官比六百石,下轄十部,七十餘烽燧,官吏百餘人,戍卒三百餘人。
但關於朔方長城是否有障城和塞尉一事,後漢書中確有記載。
且說在府中又睡了一晚的梁詡第二天清早天還未亮,就起床帶著昨夜就收拾好的物品,一行連帶奴仆幾十人或騎馬或駕車從塞尉府出發。
看得出來,武泉塞尉確實不是個好差事。
車騎行至城門處,守株待兔的王蒼快步迎上前去拱手說道。
“梁掾,此去何其匆匆。”
梁詡亦看見了王蒼,從軺車跳了下來,親切的扶起王蒼,笑道。
“伯羽,滿塞諸吏,隻有你一人來送。”
“此去路遠,梁掾需勉力強飯,近來天寒,流民缺衣少食,行路時務必小心南匈奴人。”
梁詡正了正神色,罕見的收斂神色對著王蒼作揖一拜,說道。
“雲中如伯羽你這般人物,不多矣!武泉塞非久留之地,及早脫身。”
王蒼見梁詡行禮,亦拱手迴之。
“梁掾所言,伯羽必銘記於心。”
說完,從側腰的束帶上取下一個精美的布囊,裏麵裝的是一塊金餅,這是送給梁詡的臨別贈錢,梁詡沒接,身後的親信梁信接了過去。
梁詡親切的拉著手,一邊走,一邊點評武泉塞的諸位人物。
王蒼正是為此而來,一邊請教塞中事務,一邊聽著,兩人在前麵走,車騎在身後慢慢的跟著,也不打擾二人。
這一路上還真聽到幾個耳熟的名字,給王蒼震驚了許久,不過這都是後話。
王蒼一直陪梁詡走到十裏亭舍方才止步,隨即留步,梁詡坐上軺車,揮了揮手,此去一別,餘生多半再難相見了吧。
亭舍高大的華表下,王蒼目視車隊漸行漸遠,直至消失在視野盡頭,方才折返迴去。
拍了拍臉,清冷的空氣凍的王蒼臉上有些麻木,來這裏大概十八年了,如今在漢帝國也算是一個中下級別的官吏了。
迴到居所,王蒼換了一身官服,招唿高寶幾人,簡單地收拾了一下行李,正式搬進了塞尉府。
塞尉府的後院會客廳中,因各個燧長不可輕動,來的都是塞中各級官吏,熙熙攘攘的坐滿了整個會客廳。
整個武泉塞要負責周邊百裏的治安,每隔四五裏左右就會設置一個烽燧,上立燧長,人員不常滿員,固定在3-5人左右,父母妻兒願意的可以在附近的郵置生活,日常在周邊屯田,但大多數燧卒都是把妻兒安置在石城附近居住。
石城乃武帝年間所置,正常來說叫障城,有設置在長城外的,也有設置於長城內,百裏置一,相當於是百裏內所有峰塞的後勤基地。
而漢代每五裏設置一郵,三十裏設置一傳,郵置馬,傳配車。
夫妻雙方不能長期見麵,需要開具傳才能偶爾見一次,像每歲發臘錢就會由妻子幫丈夫代領。
故而燧長一般不來參會,由尉史下屬的士卒沿途通知即可,其性質就類似於鄉中的遊繳。
幾個月前,太守募得一批戍卒二百餘人來補充人員,不然的話,武泉塞日常維護都有些捉襟見肘。
而武泉塞總計下轄官吏百餘人*,其中有秩有五人,戍卒近四百人,屯田卒、馳刑士等未包含於內。
百石有秩尉史二人,主負責日常的治安巡查和警戒,設東西尉史,沿武泉塞分別負責左右兩邊五十裏的烽燧日常治安,各自下轄二十來人的警戒士卒。
百石有秩士史二人,一人分管日常的文書起草,政法律令的行政工作;一人負責塞內的物資調度和資源管理,例如屯田區等,各自下轄佐史等鬥食小吏若幹人。
塞內還設置有秩侯長一人,亦是百石,日常負責偵查周邊的鮮卑動向,下轄大約一隊四十來人,之前的乙什便是從屬於侯長下麵。
長城沿邊烽燧大概有二十來座,燧卒攏共加起來約為百餘人。
剩下日常負責守塞的士卒大概有兩屯左右,未設曲長,由兩名屯長統領。平日裏一隊戍衛,兩隊操練,一隊休沐,幾隊互相輪換,保持著值三休一的生活。
前漢休沐時間較少,旬日難得休息一天,到本朝軍紀渙散,中樞不重視邊地,大量裁撤邊郡戍卒,加上日常監管力度不夠,故而士卒值三天,休息一天。
王蒼穿著穿著嶄新的官服,腰間佩戴著銅印黃綬,手按腰刀,帶著高寶、王延壽二人昂首走入廳中,也不管廳內心思各異的各級官吏,龍行虎步的跪坐在上首居中的案幾後,麵無表情,微眯雙眼,靜靜地凝視著在場眾人。
高寶、王延壽自覺的隨侍在王蒼身後,一手扶刀,麵色嚴肅,劉破奴、陳寬二人則站在堂外簷下,緊緊地盯著院門。
廳中眾人都是相熟的,本來頗為熱鬧的氛圍一下子靜了下來,上首,王蒼挺直脊梁,淡淡的開口說道。
“二三子可知,再有幾天鮮卑就該要寇我邊郡了。”
......
三天前,陰山外,彈漢山鮮卑王庭。
清晨,朝陽噴薄出耀眼的華光,照得天穹幹淨的像水洗過一般,天清氣明,沒有半點雲彩。
王庭的邊緣,上百處氈帳圍成了一個半圓,中間留下了大片的空地,許多鮮卑牧民把自己劫略而來的物什擺在地上,下麵墊著一張黑乎乎的毯子,也不叫賣,就靜靜的等著人來挑選。
一些好利的鮮卑大人派了些持刀披甲的鮮卑士卒在人群中往來巡查,此地已經有了些許交易秩序,被鮮卑人稱為帳市。
凡賣出物什的牧民要上繳三成財貨給組織帳市的大人,像這種帳市,王庭還有十幾座。
隨著日頭高升,帳市逐漸有了些繁榮景象,穿著華美皮裘的鮮卑貴人帶著奴隸在市內挑選著心儀的物品,上到珠寶美玉,中到兵器甲胄,下到女人穿的夏裳、襦裙都有得見。
“嘚嘚、嘚嘚!”
一道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熱鬧的氣氛,一騎渾身帶傷,衣袍破爛的牧民直衝而過,引得路邊眾人紛紛避讓,一路上速度不減,在市中疾馳而過,留下的一路的狼藉和罵聲,一直趕到王帳周邊才急急的跳下馬來。
自有王帳親衛上前接著,還沒開口,就聽來騎喊道。
“日律部大帥可在帳中!有緊急軍情稟報。”
------
1.塞尉的組成曆史資料暫缺,參考的《居延漢簡》中的甲渠候官的人員配置,侯官比六百石,下轄十部,七十餘烽燧,官吏百餘人,戍卒三百餘人。
但關於朔方長城是否有障城和塞尉一事,後漢書中確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