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張公願意相讓?”
“還未與你說過,餘單名一個煨字,此處不是談話的地方,且來此處。”
說罷,張煨拉起王蒼,將其帶到一個偏僻角落。秦陽等人見狀一急,但在王蒼的眼神示意之下,沒有跟上前來。
張煨打量了周邊一眼,低聲說道:“餘族中產業不少,但在城南,就隻有這麽一處莊子,如果賢侄喜歡,那它就是你的了。”
王蒼聞言一凜,不著痕跡的朝著張煨上下打量了一眼,見其滿臉堆笑,神情不似做偽,問道:“張公,這莊子,侄兒還是買下來吧。”
見王蒼有所異動,張煨臉上堆笑更重,說道:“昨夜的事,餘可是知道的。”
“不知張公所言何事?”
張煨似笑非笑的看著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慢慢開口道:“昨夜那陣人嘶馬鳴的動靜,可是將小半個雲中都驚醒了,餘無須打探,便從裏民閑聊中得知,賢侄可是買了不少馬匹和養了許多賓客啊。”
“我知你家情況,那點宅院,可是養不下這麽多人馬。有了這莊子,日後賢侄行事可是方便不少。”
王蒼認同的點了點頭,家中不大,確實有些窘迫。
“吾與張公乃是初見,張公緣何對侄兒這般好?”
“餘雖與你不熟,但與你父王公頗熟,如今故人已去,作為長輩,對故人之子照拂一二,這也實屬正常。”
話落,張煨笑盈盈的看著王蒼。但王蒼心知肚明,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好,此人必然是有所圖謀。
“張公可是有事需要侄兒幫忙?”
“非也,非也。”
“餘無事尋你,但餘族侄有一事,還是需要侄兒多多相助才是。”
聽到張楊有事,王蒼問道:“可是張掾碰上難事了?”
“正是。”
“賢侄你也曉得,吾郡乃是小郡,三年可舉一孝廉,餘知你在邊塞立下大功,但稚叔的年歲已然不小。”
又是孝廉?
王蒼麵色古怪的看了張煨一眼,但後者沒有接著往下說,而是換了個話題:“至於餘城南外的那處莊子,無論此事成與不成,都直接贈予賢侄所用。”
對於張煨拋出來的餌料,王蒼沒有馬上去接,而是沉思了一陣。
心想:以我現在的功績,其實舉不舉孝廉都無所謂了,現在我已是兩百石的武官,如增秩三等,最次也是一郡郡丞或者長史之流,加上擒獲大功,可能會特進些其他官職。
但有一個隱患,就是王氏族中無人在朝任大官,目前整個王氏品秩最高者乃是王允,其在朝中的官職為侍禦史。
侍禦史這個官職的品秩不高,隸屬於禦史中丞之下,隻有區區六百石。但這是個顯貴的官職,其職能是監察百官,都督州郡,掌郊廟祭祀與朝會、封拜禮儀。
所以說,這是個標準的位卑權重之官,但品秩太低,幫不上王蒼什麽忙。想著想著,王蒼忽然想起那日的宦官,這幾日它一直沒走,待在太守府的後院裏。
觀其與府君走的相當近,想來甄厲這人應是宦黨一流,如今莊子錢省下了,不是正好可以用來賄賂宦官?
想到這裏,王蒼苦笑一聲。
以前自己看演義的時候,可是最討厭這些無卵之人,如今卻要與之勾結,心中自嘲了一句,終究是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一旁的張煨見王蒼忽然沉默,臉上時而笑,時而哭喪著臉,表情變幻極快,不由得有些擔憂,這年輕人難道病了?
“張公,張掾亦算是侄兒半個夫子,張掾之才,郡中皆知,此事侄兒曉得了,那吾等何時去看那宅子?”
張煨等了許久,本以為此事不成,或者王蒼此子會趁機談些條件,沒想到峰迴路轉,此事直接就辦成了。
當即抓起王蒼的手,說道:“稚叔能得賢侄相助,這是他的福氣。”
“走,餘現在就帶你去。”
話落,張煨抓著王蒼的手不肯鬆,一直將其領到南城門處。
城門外,早有一輛張氏族人駕著的軺車等待於此,張煨招唿王蒼登車,王蒼搖了搖頭,自己是客,怎好率先登車。
張煨也不再勸,口中輕笑一聲,先爬了上去。王蒼見狀,也跟著上了軺車。
駕車的應該是張煨的子侄輩,對張煨和王蒼的態度頗為恭敬。在其一聲吆喝之下,車轅處的轅馬邁開蹄子,軺車從路旁轉到官道上,慢慢悠悠的往前駛去。
過了沒多久,一陣馬蹄聲響動,卻是秦陽、王延壽等人折返迴去,在家中取了馬匹後跟了上來。
一路上,得了王蒼的承諾,張煨倒是頗為客氣,先問王蒼是否有婚約,聽前者說沒有,馬上開口說道。
“餘膝下育有一女,如今正是及笄之年,不知賢侄可有婚配的打算?”
聽到這話,王蒼頓覺頭皮發麻,在一邊應付張煨,一邊將話題岔開的功夫中,軺車終於駛到莊子外。
“這就是餘的莊子,這莊子周邊的幾百畝土地都是餘的,餘這就叫人取來地券,賢侄稍等片刻。”
“勞煩張公了。”
“不礙事,不礙事。”
在那位張氏子侄去取地券的時候,王蒼也仔細打量起這處莊子和周邊土地來。
莊子建的頗大,莊外的百步內還環繞著圍牆栽種了兩排高大的樹木,內裏是桑樹,外層則是種的榆樹,看這些樹的規模,起碼栽種有一二十年之久。
桑樹和榆樹都是寶樹。其中桑樹的樹葉可以用來養蠶,其果實桑葚還能食用,如遇到災荒或者不好的年景,這些桑葚是可以救命的!
而榆樹的作用亦不弱,自秦朝大將蒙恬首開河套,並在秦始皇的命令下修建長城之後,蒙恬便在邊境大規模栽種榆樹。
榆樹不僅能夠抗風沙,其表皮還能入藥,對於消腫止痛,跌打損傷的效果顯著,邊境將士本就經常與匈奴人廝殺,這些樹正是派得上用場,加上榆錢亦能食用,如桑葚一般,亦能活人命。
看到這些樹木,王蒼都感覺這次來得值了。
而這處莊子的圍牆也不低,甚至比雲中縣的城牆還要高些,足足有三丈多高。四隅還建有角樓,圍牆上有簷,簷下立著女牆,塢內還建有一處高高的望樓,看著如同一座小城一般。
這邊四處打量之下,那位張氏子侄也抱著一塊扁長的石條出來,其身後,還跟著一位年紀頗大的老者。
“賢侄,這買地券*吾現在就叫工匠給你弄好。”
“有勞張公了。”
------
1.買地券:2019年11月,河南省南陽市搶救性發掘出土了一件東漢靈帝建寧四年(公元171年)的買地券。
其整體為鉛質,平麵呈長方形,長39厘米,寬4厘米,厚0.2厘米。
上麵清晰的寫著,花十三萬五千錢買丘陵田三十五畝及瓦屋一區。
故而,買地券,也就是“地契。”在東漢確實存在,並且作為豪強土地兼並的手段之一。
“還未與你說過,餘單名一個煨字,此處不是談話的地方,且來此處。”
說罷,張煨拉起王蒼,將其帶到一個偏僻角落。秦陽等人見狀一急,但在王蒼的眼神示意之下,沒有跟上前來。
張煨打量了周邊一眼,低聲說道:“餘族中產業不少,但在城南,就隻有這麽一處莊子,如果賢侄喜歡,那它就是你的了。”
王蒼聞言一凜,不著痕跡的朝著張煨上下打量了一眼,見其滿臉堆笑,神情不似做偽,問道:“張公,這莊子,侄兒還是買下來吧。”
見王蒼有所異動,張煨臉上堆笑更重,說道:“昨夜的事,餘可是知道的。”
“不知張公所言何事?”
張煨似笑非笑的看著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慢慢開口道:“昨夜那陣人嘶馬鳴的動靜,可是將小半個雲中都驚醒了,餘無須打探,便從裏民閑聊中得知,賢侄可是買了不少馬匹和養了許多賓客啊。”
“我知你家情況,那點宅院,可是養不下這麽多人馬。有了這莊子,日後賢侄行事可是方便不少。”
王蒼認同的點了點頭,家中不大,確實有些窘迫。
“吾與張公乃是初見,張公緣何對侄兒這般好?”
“餘雖與你不熟,但與你父王公頗熟,如今故人已去,作為長輩,對故人之子照拂一二,這也實屬正常。”
話落,張煨笑盈盈的看著王蒼。但王蒼心知肚明,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好,此人必然是有所圖謀。
“張公可是有事需要侄兒幫忙?”
“非也,非也。”
“餘無事尋你,但餘族侄有一事,還是需要侄兒多多相助才是。”
聽到張楊有事,王蒼問道:“可是張掾碰上難事了?”
“正是。”
“賢侄你也曉得,吾郡乃是小郡,三年可舉一孝廉,餘知你在邊塞立下大功,但稚叔的年歲已然不小。”
又是孝廉?
王蒼麵色古怪的看了張煨一眼,但後者沒有接著往下說,而是換了個話題:“至於餘城南外的那處莊子,無論此事成與不成,都直接贈予賢侄所用。”
對於張煨拋出來的餌料,王蒼沒有馬上去接,而是沉思了一陣。
心想:以我現在的功績,其實舉不舉孝廉都無所謂了,現在我已是兩百石的武官,如增秩三等,最次也是一郡郡丞或者長史之流,加上擒獲大功,可能會特進些其他官職。
但有一個隱患,就是王氏族中無人在朝任大官,目前整個王氏品秩最高者乃是王允,其在朝中的官職為侍禦史。
侍禦史這個官職的品秩不高,隸屬於禦史中丞之下,隻有區區六百石。但這是個顯貴的官職,其職能是監察百官,都督州郡,掌郊廟祭祀與朝會、封拜禮儀。
所以說,這是個標準的位卑權重之官,但品秩太低,幫不上王蒼什麽忙。想著想著,王蒼忽然想起那日的宦官,這幾日它一直沒走,待在太守府的後院裏。
觀其與府君走的相當近,想來甄厲這人應是宦黨一流,如今莊子錢省下了,不是正好可以用來賄賂宦官?
想到這裏,王蒼苦笑一聲。
以前自己看演義的時候,可是最討厭這些無卵之人,如今卻要與之勾結,心中自嘲了一句,終究是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
一旁的張煨見王蒼忽然沉默,臉上時而笑,時而哭喪著臉,表情變幻極快,不由得有些擔憂,這年輕人難道病了?
“張公,張掾亦算是侄兒半個夫子,張掾之才,郡中皆知,此事侄兒曉得了,那吾等何時去看那宅子?”
張煨等了許久,本以為此事不成,或者王蒼此子會趁機談些條件,沒想到峰迴路轉,此事直接就辦成了。
當即抓起王蒼的手,說道:“稚叔能得賢侄相助,這是他的福氣。”
“走,餘現在就帶你去。”
話落,張煨抓著王蒼的手不肯鬆,一直將其領到南城門處。
城門外,早有一輛張氏族人駕著的軺車等待於此,張煨招唿王蒼登車,王蒼搖了搖頭,自己是客,怎好率先登車。
張煨也不再勸,口中輕笑一聲,先爬了上去。王蒼見狀,也跟著上了軺車。
駕車的應該是張煨的子侄輩,對張煨和王蒼的態度頗為恭敬。在其一聲吆喝之下,車轅處的轅馬邁開蹄子,軺車從路旁轉到官道上,慢慢悠悠的往前駛去。
過了沒多久,一陣馬蹄聲響動,卻是秦陽、王延壽等人折返迴去,在家中取了馬匹後跟了上來。
一路上,得了王蒼的承諾,張煨倒是頗為客氣,先問王蒼是否有婚約,聽前者說沒有,馬上開口說道。
“餘膝下育有一女,如今正是及笄之年,不知賢侄可有婚配的打算?”
聽到這話,王蒼頓覺頭皮發麻,在一邊應付張煨,一邊將話題岔開的功夫中,軺車終於駛到莊子外。
“這就是餘的莊子,這莊子周邊的幾百畝土地都是餘的,餘這就叫人取來地券,賢侄稍等片刻。”
“勞煩張公了。”
“不礙事,不礙事。”
在那位張氏子侄去取地券的時候,王蒼也仔細打量起這處莊子和周邊土地來。
莊子建的頗大,莊外的百步內還環繞著圍牆栽種了兩排高大的樹木,內裏是桑樹,外層則是種的榆樹,看這些樹的規模,起碼栽種有一二十年之久。
桑樹和榆樹都是寶樹。其中桑樹的樹葉可以用來養蠶,其果實桑葚還能食用,如遇到災荒或者不好的年景,這些桑葚是可以救命的!
而榆樹的作用亦不弱,自秦朝大將蒙恬首開河套,並在秦始皇的命令下修建長城之後,蒙恬便在邊境大規模栽種榆樹。
榆樹不僅能夠抗風沙,其表皮還能入藥,對於消腫止痛,跌打損傷的效果顯著,邊境將士本就經常與匈奴人廝殺,這些樹正是派得上用場,加上榆錢亦能食用,如桑葚一般,亦能活人命。
看到這些樹木,王蒼都感覺這次來得值了。
而這處莊子的圍牆也不低,甚至比雲中縣的城牆還要高些,足足有三丈多高。四隅還建有角樓,圍牆上有簷,簷下立著女牆,塢內還建有一處高高的望樓,看著如同一座小城一般。
這邊四處打量之下,那位張氏子侄也抱著一塊扁長的石條出來,其身後,還跟著一位年紀頗大的老者。
“賢侄,這買地券*吾現在就叫工匠給你弄好。”
“有勞張公了。”
------
1.買地券:2019年11月,河南省南陽市搶救性發掘出土了一件東漢靈帝建寧四年(公元171年)的買地券。
其整體為鉛質,平麵呈長方形,長39厘米,寬4厘米,厚0.2厘米。
上麵清晰的寫著,花十三萬五千錢買丘陵田三十五畝及瓦屋一區。
故而,買地券,也就是“地契。”在東漢確實存在,並且作為豪強土地兼並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