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日律推演最小的兒子,手裏下隻有幾百落牧民,這次劃分冬季草場,好一些的地方都被其他頭人和自己幾位哥哥搶了去,到最後分了一塊靠近漢人的的貧瘠之地。
漠南就這麽大一點,能遮風擋雪的地方本就不多,如果河南地還在的話,陰山腳下倒是一個好去處。
不過自兩百年前被漢人奪走後,連匈奴人都搶不迴來,反而還被打跑了,來年部落裏又要丟棄掉不少新生兒了。
“赤骨,這個女奴是個不叫的,賞賜給部眾,再換個幹淨點的漢人過來,這個就像個啞巴一樣,玩的沒意思。”
守在圓帳門口的赤骨低著頭,默默的走進帳內,現在頭人正是氣頭上,自己碰著也得脫層皮。單手撿起地上的漢人女子,小步倒退著出了就往外走。
哎,部落裏漢人女子幹淨的可不多了。
月過中天,今晚的月光有些昏暗,偶有幾點微弱的星光透過厚厚的雲層,照射在了黑漆漆的草原上。
一直在尋找戰機的王蒼眼神微微一眯,能看到下麵的聚落中的火光逐漸暗淡下來。
遠遠望去,主要通道上還留有明亮的火堆或是生著火盆,零星大些的氈帳內冒出點點微光,整個聚落從開始的嘈雜不堪到現在幾無聲響。
又等了快個把時辰,連那零星微光都消散了,王蒼覺得時機應該差不多了,轉頭對身後的伴當喊道。
“延壽,幫我披甲。”
“好。”
王延壽聞言從旁邊的馱馬上取下一副略顯破舊的皮甲,上麵有些地方還殘留著刀劈火燒過的痕跡。
俯下身去幫王蒼用絲絛在腰間束好腿裙,再將前開對襟帶盆領的身甲披掛到王蒼身上,最後用革帶緊緊紮束停當。
王蒼微微覺得有些緊,抖了抖身上的皮甲,簡單活動了一下後翻身上馬,一手提著長矛,一手握著馬韁,臉上略微有些亢奮,笑著看向後麵披掛完畢的眾人說道。
“二三子,建功立業就在此時。”
話落,王蒼一馬當先,眾人緊隨其後,下了山坡後沿著溪流往上遊奔馳而去,大概兩三刻鍾後,王蒼低聲對著左右說道:“人去枚,準備散開。”
劉破奴聞言,招唿了陳寬一聲,兩騎打馬轉向,朝著聚落的左側疾馳而去。
王蒼三騎縱馬右向,徑直奔著聚落右邊趕去。
聚落不大,零零散散的一些生活工具散落在氈帳周邊,三兩個牧民倚靠在不知誰家帳上守夜,睡得倒是深沉。
幾騎衝至四五十歩外,其中一人聽到馬蹄聲,驟然驚醒,剛欲發聲,一隻鐵箭從王蒼身後射出,箭矢帶著急促的破風聲,徑直穿過其脖頸,王蒼暗唿“好險。”
三人一時間左右開弓,幾箭射中其他牧民,也不知射死沒有,收起弓矢,悶頭策馬疾馳衝入聚落。
當先的王蒼取出掛在鞍邊的火把,伸手往盆中一探,繞著火盆騎了一圈後輕輕一帶。
纏繞著破麻布的火把燒的正旺,帶著火星打著旋兒落在氈帳上,手中馬韁一提,胯下的七尺健馬會意,沿著主路繼續疾馳而去。
後邊緊緊跟隨的王延壽如同接力一般,手中長矛也用力一挑,火盆如同煙花般四散開來,點點火星和未燒盡的木炭落在周邊的氈帳上,幾處氈帳逐漸燃起熊熊大火。
幾人這動作不過幾個唿吸,就有從熟睡中驚醒的牧民裹著破爛的袍子帶著妻兒慌亂的衝出帳外。
一時間不知發生了什麽變故,就著熊熊火光,逐漸看清了幾人穿著,扯著嗓子嘶吼道:“漢人殺來了!”
聚落裏其他瞧見火光的牧民也驚聲喊道:“走水了!”
落在最後壓住陣腳的高寶馬前平放著長長的馬槊,聽到聲響,手上強弓應聲就射,特製的角弓力大,那幾個剛出帳外的牧民應聲便倒。
甚至一箭把剛跑出來的母子兩人射得像串糖葫蘆一般,胸腹被箭杆連在一起,箭尾的尾羽還在不住顫動,一時間母子二人號哭連天,沒過多久,漸漸氣絕,二人俱皆死於箭下。
高寶射完幾箭後,把強弓往馬身側的弓囊上一插,一手把住長槊,一手控馬,戰馬向前疾衝,手中長槊往前一探。
槊刃如同熱刀切豬油一般,深深地穿過聞訊而來的鮮卑甲騎胸膛之中,那眼熟的皮甲如同紙片一般被開了一個大口。
兩隻膀子同時發力,串於槊上的鮮卑騎兵被高高舉起,鮮血如同潑水般澆了高寶滿頭滿臉。
手上用力一蕩,被舉起的鮮卑甲騎身子像一塊破布一般,被挑得飛向身後另外一騎,寒冬臘月下,高寶一抹臉上汙血,隻覺渾身熱氣騰騰,口中大喝連連。
“哈哈,過癮,過癮。”
“不夠,再來啊!”
兩腿使勁一夾馬肚,胯下戰馬吃痛,邁開蹄子向前跑去,馬槊如同輕若無物一般,手上連連發力,揮舞著馬刀而來的幾個牧民沾著就既殘,碰著就死。
更有甚者,馬槊劃過腰腹,肚中肥腸順著傷口流得滿地,那人急忙伸手塞迴腹內,還未塞迴幾條就倒在地上,不知生死。
站在周圍的牧民麵色大駭,哪還顧得上前,,麵色猶豫間,高寶口中一聲大叱:“滾開!”
幾人如夢方醒,轟然如鳥獸般散去,一時間竟如入無人之境。
另外一頭,瞧見東邊火起,早就埋伏在聚落西側的劉破奴和陳寬不再等待,拍馬往內衝去。
兩人沿著主幹道一邊放火,一邊用鮮卑語邊喊邊往前衝去:“頭人死了,外麵全是漢人,跑啊,再不跑就被漢人圍住了。”
不消一會兒,兩人縱馬來到馬廄附近,幾騎一身漢軍打扮的鮮卑精騎頂胄著甲,一邊示警,一邊打著唿哨,手中馬刀打著圈圈做勢左劈右砍,吸引住了劉破奴的注意力。
劉破奴輕聲一笑:“嘿!”手中長矛可不慣他,長矛舞得密不透風,那精騎反而不懼,臉上大喜,手中馬繩一拉,原來是虛晃一刀。
旁邊一騎縱馬而來,刺斜裏一刀朝著劉破奴胯下戰馬劈頭砍去。
如今舊力已去,新力未生,劉破奴急的汗都下來了,還不待拔出腰間環首刀,馬刀已至眼前,場麵一時間萬分危急。
“他母的!”
就在這電光火石間,隻見旁邊空隙裏架過一隻長鈹*。
------
1.長鈹是一種刃部狹長而扁平,與短劍類似,後部有細長的扁鋌的刺擊兵器,廣泛用於春秋到漢代的軍隊中。
北方的秦、燕、三晉地區多用鋌裝鈹,又稱劍式鈹,而南方多用銎裝鈹,又稱矛式鈹。
例如春秋時期著名的吳王夫差矛就是銎裝鈹。國內曾經出土過一柄戰國時期的鈹,長162cm,刃長33cm,鐏長8cm,漢代的鈹比前代的鈹更長些,而且換成了鐵製的鈹頭,更加鋒利。
徐州博物館裏也館藏有西漢楚王墓裏的鈹頭。
在郭璞所注的《方言》中也有記載,江東地區把大矛稱為鈹。
漠南就這麽大一點,能遮風擋雪的地方本就不多,如果河南地還在的話,陰山腳下倒是一個好去處。
不過自兩百年前被漢人奪走後,連匈奴人都搶不迴來,反而還被打跑了,來年部落裏又要丟棄掉不少新生兒了。
“赤骨,這個女奴是個不叫的,賞賜給部眾,再換個幹淨點的漢人過來,這個就像個啞巴一樣,玩的沒意思。”
守在圓帳門口的赤骨低著頭,默默的走進帳內,現在頭人正是氣頭上,自己碰著也得脫層皮。單手撿起地上的漢人女子,小步倒退著出了就往外走。
哎,部落裏漢人女子幹淨的可不多了。
月過中天,今晚的月光有些昏暗,偶有幾點微弱的星光透過厚厚的雲層,照射在了黑漆漆的草原上。
一直在尋找戰機的王蒼眼神微微一眯,能看到下麵的聚落中的火光逐漸暗淡下來。
遠遠望去,主要通道上還留有明亮的火堆或是生著火盆,零星大些的氈帳內冒出點點微光,整個聚落從開始的嘈雜不堪到現在幾無聲響。
又等了快個把時辰,連那零星微光都消散了,王蒼覺得時機應該差不多了,轉頭對身後的伴當喊道。
“延壽,幫我披甲。”
“好。”
王延壽聞言從旁邊的馱馬上取下一副略顯破舊的皮甲,上麵有些地方還殘留著刀劈火燒過的痕跡。
俯下身去幫王蒼用絲絛在腰間束好腿裙,再將前開對襟帶盆領的身甲披掛到王蒼身上,最後用革帶緊緊紮束停當。
王蒼微微覺得有些緊,抖了抖身上的皮甲,簡單活動了一下後翻身上馬,一手提著長矛,一手握著馬韁,臉上略微有些亢奮,笑著看向後麵披掛完畢的眾人說道。
“二三子,建功立業就在此時。”
話落,王蒼一馬當先,眾人緊隨其後,下了山坡後沿著溪流往上遊奔馳而去,大概兩三刻鍾後,王蒼低聲對著左右說道:“人去枚,準備散開。”
劉破奴聞言,招唿了陳寬一聲,兩騎打馬轉向,朝著聚落的左側疾馳而去。
王蒼三騎縱馬右向,徑直奔著聚落右邊趕去。
聚落不大,零零散散的一些生活工具散落在氈帳周邊,三兩個牧民倚靠在不知誰家帳上守夜,睡得倒是深沉。
幾騎衝至四五十歩外,其中一人聽到馬蹄聲,驟然驚醒,剛欲發聲,一隻鐵箭從王蒼身後射出,箭矢帶著急促的破風聲,徑直穿過其脖頸,王蒼暗唿“好險。”
三人一時間左右開弓,幾箭射中其他牧民,也不知射死沒有,收起弓矢,悶頭策馬疾馳衝入聚落。
當先的王蒼取出掛在鞍邊的火把,伸手往盆中一探,繞著火盆騎了一圈後輕輕一帶。
纏繞著破麻布的火把燒的正旺,帶著火星打著旋兒落在氈帳上,手中馬韁一提,胯下的七尺健馬會意,沿著主路繼續疾馳而去。
後邊緊緊跟隨的王延壽如同接力一般,手中長矛也用力一挑,火盆如同煙花般四散開來,點點火星和未燒盡的木炭落在周邊的氈帳上,幾處氈帳逐漸燃起熊熊大火。
幾人這動作不過幾個唿吸,就有從熟睡中驚醒的牧民裹著破爛的袍子帶著妻兒慌亂的衝出帳外。
一時間不知發生了什麽變故,就著熊熊火光,逐漸看清了幾人穿著,扯著嗓子嘶吼道:“漢人殺來了!”
聚落裏其他瞧見火光的牧民也驚聲喊道:“走水了!”
落在最後壓住陣腳的高寶馬前平放著長長的馬槊,聽到聲響,手上強弓應聲就射,特製的角弓力大,那幾個剛出帳外的牧民應聲便倒。
甚至一箭把剛跑出來的母子兩人射得像串糖葫蘆一般,胸腹被箭杆連在一起,箭尾的尾羽還在不住顫動,一時間母子二人號哭連天,沒過多久,漸漸氣絕,二人俱皆死於箭下。
高寶射完幾箭後,把強弓往馬身側的弓囊上一插,一手把住長槊,一手控馬,戰馬向前疾衝,手中長槊往前一探。
槊刃如同熱刀切豬油一般,深深地穿過聞訊而來的鮮卑甲騎胸膛之中,那眼熟的皮甲如同紙片一般被開了一個大口。
兩隻膀子同時發力,串於槊上的鮮卑騎兵被高高舉起,鮮血如同潑水般澆了高寶滿頭滿臉。
手上用力一蕩,被舉起的鮮卑甲騎身子像一塊破布一般,被挑得飛向身後另外一騎,寒冬臘月下,高寶一抹臉上汙血,隻覺渾身熱氣騰騰,口中大喝連連。
“哈哈,過癮,過癮。”
“不夠,再來啊!”
兩腿使勁一夾馬肚,胯下戰馬吃痛,邁開蹄子向前跑去,馬槊如同輕若無物一般,手上連連發力,揮舞著馬刀而來的幾個牧民沾著就既殘,碰著就死。
更有甚者,馬槊劃過腰腹,肚中肥腸順著傷口流得滿地,那人急忙伸手塞迴腹內,還未塞迴幾條就倒在地上,不知生死。
站在周圍的牧民麵色大駭,哪還顧得上前,,麵色猶豫間,高寶口中一聲大叱:“滾開!”
幾人如夢方醒,轟然如鳥獸般散去,一時間竟如入無人之境。
另外一頭,瞧見東邊火起,早就埋伏在聚落西側的劉破奴和陳寬不再等待,拍馬往內衝去。
兩人沿著主幹道一邊放火,一邊用鮮卑語邊喊邊往前衝去:“頭人死了,外麵全是漢人,跑啊,再不跑就被漢人圍住了。”
不消一會兒,兩人縱馬來到馬廄附近,幾騎一身漢軍打扮的鮮卑精騎頂胄著甲,一邊示警,一邊打著唿哨,手中馬刀打著圈圈做勢左劈右砍,吸引住了劉破奴的注意力。
劉破奴輕聲一笑:“嘿!”手中長矛可不慣他,長矛舞得密不透風,那精騎反而不懼,臉上大喜,手中馬繩一拉,原來是虛晃一刀。
旁邊一騎縱馬而來,刺斜裏一刀朝著劉破奴胯下戰馬劈頭砍去。
如今舊力已去,新力未生,劉破奴急的汗都下來了,還不待拔出腰間環首刀,馬刀已至眼前,場麵一時間萬分危急。
“他母的!”
就在這電光火石間,隻見旁邊空隙裏架過一隻長鈹*。
------
1.長鈹是一種刃部狹長而扁平,與短劍類似,後部有細長的扁鋌的刺擊兵器,廣泛用於春秋到漢代的軍隊中。
北方的秦、燕、三晉地區多用鋌裝鈹,又稱劍式鈹,而南方多用銎裝鈹,又稱矛式鈹。
例如春秋時期著名的吳王夫差矛就是銎裝鈹。國內曾經出土過一柄戰國時期的鈹,長162cm,刃長33cm,鐏長8cm,漢代的鈹比前代的鈹更長些,而且換成了鐵製的鈹頭,更加鋒利。
徐州博物館裏也館藏有西漢楚王墓裏的鈹頭。
在郭璞所注的《方言》中也有記載,江東地區把大矛稱為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