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期查案的第一日。
蕭月卿一早去了太子東宮,蕭承昭見阿姐來了道,“阿姐若是不來,我也要去長月殿的。”
蕭月卿道,“那眼下倒省事了,說明我們姐弟倆心有靈犀。”
“阿姐說得是。”蕭承昭帶著蕭月卿去了書房,著人上茶後,讓一幹人等全都退下了。
蕭月卿將昨夜崔闌探查到的線索和情況一一說了,問道,“林之遠此人,可能信?”雖有前世的印象,但蕭月卿也不敢盲目論斷。
“阿姐若是問這個,此人應無二心,隻是有些怪,也不能說怪,除了吃飯睡覺,隻一心鑽研他感興趣的物事,好像其他事都入不了他的眼。”
“昭兒,你是如何認識此人的?”聽了他的話,蕭月卿被成功勾起了好奇心。
“阿姐,去年歲末,我奉召微服私訪盛京城內百姓過冬境況,隨侍我的是東宮詹事陸言蹊,當日天氣極冷,街上人都少了許多,百姓多在家中圍爐貓冬,到了城西一家書肆時這林之遠正與掌櫃爭執,原是林之遠要借一冊關於火藥記載的雜記,掌櫃因著已到年下忙著迴家過年說書肆打烊了,二人就這麽拉扯起來。陸言蹊見是自己熟人,當即掏了銀子給掌櫃,讓通融林之遠進去找書,找了半晌終於找到,林之遠那麵無表情的臉上才露出個笑意朝我們道謝。陸言蹊又問他已近年關,為何還不迴家,此人竟說迴家全是些無用的交際應酬,不如在自己賃的宅子裏多鑽研琢磨些活計得好。”
蕭月卿噗嗤一聲忍不住笑出聲來,歎道“真乃奇人也。”
“因他與陸言蹊是舊相識,我們又替他尋到了想要的書,他很給麵子的邀我們到他的宅子坐坐,是個一進的小院子,正屋做了工事間,堆放著各種木料,還有些看不出來是什麽原料的,墨鬥、鋸子、刨子、卡尺、鑽子應有盡有。我在他那還見了一種會飛的木鳥,他說最近在研究火藥,我看他是塊料子,就舉薦他去了火藥局。對了,我們那天中午吃的是火盆裏埋著烘熟的芋頭。”說到這蕭承昭也有些無奈好笑。
蕭月卿被成功勾起了好奇心,“聽你說得我都想見見這個林之遠了。”
蕭承昭道,“有何不可?待過了這陣子阿姐可以出宮了,我帶你去便是。阿姐,說起來,這個林之遠還是林綰煙的哥哥,也是修遠伯府庶出的,同父不同母的那種。”
“修遠伯府後宅關係可遠比崔家複雜得多,不然也不會教養出林綰煙這樣渾身都是心眼子的人,這算是一窩歹竹裏出了個好筍嗎?”蕭月卿感歎。
“對了,阿姐,還有一事,工部尚書褚褚思良接觸上了東宮的人,傳信說此次之事若有需要,他亦可盡綿薄之力。”
“褚大人三朝元老,最是中正秉直,此次之事若是處理得好,工部上下以後可就真的能為你所用了,雖說不若戶部、吏部有油水可撈,但工部掌國家水利修路、農具改良等工事,與百姓生計密不可分,又轄軍仗局、火藥局等,與軍中兵器監造亦是息息相關,若日後大邕真要平定北境,百姓安居,工部也是一大助力。”
“阿姐說得是,我定會從中斡旋,將工部上下劃入東宮陣營。”
蕭月卿接著道,“再就是此次三司會審,大理寺卿劉鬆年隻忠於父皇,刑部尚書鄭喻是薛氏一派的人,都察院副都禦使蔡堅一貫保持中立,不偏不倚。所以,我們隻需找到此事與你無關的證據,就能反轉局麵,堵住朝臣的嘴,倒時父皇頂多治你個失察之罪。”
蕭承昭道,“所以此事的關鍵就在鄭勇和林之遠身上,林之遠既已閉門不出,想必是他已察覺此次之事有不妥之處,怕自己被有心人再度利用,故以不變應萬變。”
“我想也是如此,所以這一局,我們當以靜製動,不管是林之遠還是鄭勇,自有大理寺的人和崔闌去盯,你不必費心與之接觸,以免被人有機可乘做文章。”
“嗯,我聽阿姐的。”
蕭月卿抿了口茶,露出孺子可教也的滿意神色。
宮外鉞王府。
林綰煙剛用過早膳,就收到了婢女遞過來的信封。
林綰煙打開那信封,看完當即蹙起柳葉眉,“有看清送信來的是什麽人嗎?”
婢女迴道,“說是一個小乞兒交給門房的,指名要給側妃您。”
好啊,看來這個花娘也並非是個蠢人,竟然找到了她這處,定是察覺到不對,這麽看來,隻有讓他們都閉嘴了,林綰煙眼中閃過狠毒意味,將手中的紙張用火折子點燃了。
外城染布巷,鄭勇提著剛買的燒雞和酒,一路東張西望著往迴走,剛轉過一條巷子,就被人大力從背後鉗製著捂住了口鼻,心下一涼,今日怕不是就要交代在這裏了。
“別動別喊,我就放開你。”
鄭勇還欲掙紮,就被刀鋒抵在頸側,頓時咽了咽口水,不敢動了。“閣下是何人?光天化日還要殺人不成?”
“殺人?我是在救你的命,你好好看看,是不是做了什麽壞事,有人買你命呢。”說著鉗製著他往前走了幾步站定,藏在一處牆角。
不久後,鄭勇就見兩個黑衣人翻牆進了他家院子,胡亂找了一通,發現沒人後又離開了,暗道自己有先見之明,將老娘一早送到了嫁給屠戶的姐姐家中。
“怎樣?可看清楚了?”耳邊傳來的聲音,讓他不由打了個寒顫。
“閣下想知道什麽?我什麽都說。”鄭勇知今日若沒有這一出,恐怕早已小命休矣了,眼下保命要緊,就不管那麽多了。
“哼!來日有讓你說的時候,先上大理寺牢獄裏麵呆著吧。”鄭勇終於得以轉身看清身後的人,一個精裝孔武的男子正擒著他,而旁邊還站了個提刀的,二人著製式武官服,應是官府差役。
崔闌隱藏在暗處,看著大理寺的差役按照他留下的線索指引擒了鄭勇,心道還好也不算太無用,沒白費他一番功夫,接下來就看大理寺能審出些什麽了。
與此同時,長樂坊的花娘香君在房間內梳洗打扮一番,準備下樓接客,服侍她的丫鬟鶯兒照常給她端來一盞燕窩,這是她每日必吃的,自己貼了私房錢買了專門讓廚房給燉的,幹她們這一行,不保養好了可是不行的。
鶯兒看著香君吃完,沒一會兒,人就倒在了梳妝台上,當即收拾了屋內的金銀細軟,懷裏揣著那人給的十兩黃金從後門逃了,一路直奔出城的城門而去。
總算出了城,鶯兒拎著自己的包袱又緊走一段,直到看不見城門了,才放下心來,以為安全了,沒想到往前又走了幾步,就被兩個黑衣人抹了脖子倒在地上,連帶身上的金銀值錢之物也被搜刮走了。
鉞王府裏的林綰煙得到消息,鄭勇人不在家,不知道是躲起來還是被抓了,香君和鶯兒那邊俱已得手,好在那香君察覺背後之人是她後,鄭勇早已因害怕事發躲迴了外城家中,二人應是沒有機會碰頭才是。如此,就算鄭勇活著也問不出什麽多的來了。
吩咐婢女讓廚房備好今日熬湯的食材,也該去給殿下準備今日的湯羹了。
蕭月卿一早去了太子東宮,蕭承昭見阿姐來了道,“阿姐若是不來,我也要去長月殿的。”
蕭月卿道,“那眼下倒省事了,說明我們姐弟倆心有靈犀。”
“阿姐說得是。”蕭承昭帶著蕭月卿去了書房,著人上茶後,讓一幹人等全都退下了。
蕭月卿將昨夜崔闌探查到的線索和情況一一說了,問道,“林之遠此人,可能信?”雖有前世的印象,但蕭月卿也不敢盲目論斷。
“阿姐若是問這個,此人應無二心,隻是有些怪,也不能說怪,除了吃飯睡覺,隻一心鑽研他感興趣的物事,好像其他事都入不了他的眼。”
“昭兒,你是如何認識此人的?”聽了他的話,蕭月卿被成功勾起了好奇心。
“阿姐,去年歲末,我奉召微服私訪盛京城內百姓過冬境況,隨侍我的是東宮詹事陸言蹊,當日天氣極冷,街上人都少了許多,百姓多在家中圍爐貓冬,到了城西一家書肆時這林之遠正與掌櫃爭執,原是林之遠要借一冊關於火藥記載的雜記,掌櫃因著已到年下忙著迴家過年說書肆打烊了,二人就這麽拉扯起來。陸言蹊見是自己熟人,當即掏了銀子給掌櫃,讓通融林之遠進去找書,找了半晌終於找到,林之遠那麵無表情的臉上才露出個笑意朝我們道謝。陸言蹊又問他已近年關,為何還不迴家,此人竟說迴家全是些無用的交際應酬,不如在自己賃的宅子裏多鑽研琢磨些活計得好。”
蕭月卿噗嗤一聲忍不住笑出聲來,歎道“真乃奇人也。”
“因他與陸言蹊是舊相識,我們又替他尋到了想要的書,他很給麵子的邀我們到他的宅子坐坐,是個一進的小院子,正屋做了工事間,堆放著各種木料,還有些看不出來是什麽原料的,墨鬥、鋸子、刨子、卡尺、鑽子應有盡有。我在他那還見了一種會飛的木鳥,他說最近在研究火藥,我看他是塊料子,就舉薦他去了火藥局。對了,我們那天中午吃的是火盆裏埋著烘熟的芋頭。”說到這蕭承昭也有些無奈好笑。
蕭月卿被成功勾起了好奇心,“聽你說得我都想見見這個林之遠了。”
蕭承昭道,“有何不可?待過了這陣子阿姐可以出宮了,我帶你去便是。阿姐,說起來,這個林之遠還是林綰煙的哥哥,也是修遠伯府庶出的,同父不同母的那種。”
“修遠伯府後宅關係可遠比崔家複雜得多,不然也不會教養出林綰煙這樣渾身都是心眼子的人,這算是一窩歹竹裏出了個好筍嗎?”蕭月卿感歎。
“對了,阿姐,還有一事,工部尚書褚褚思良接觸上了東宮的人,傳信說此次之事若有需要,他亦可盡綿薄之力。”
“褚大人三朝元老,最是中正秉直,此次之事若是處理得好,工部上下以後可就真的能為你所用了,雖說不若戶部、吏部有油水可撈,但工部掌國家水利修路、農具改良等工事,與百姓生計密不可分,又轄軍仗局、火藥局等,與軍中兵器監造亦是息息相關,若日後大邕真要平定北境,百姓安居,工部也是一大助力。”
“阿姐說得是,我定會從中斡旋,將工部上下劃入東宮陣營。”
蕭月卿接著道,“再就是此次三司會審,大理寺卿劉鬆年隻忠於父皇,刑部尚書鄭喻是薛氏一派的人,都察院副都禦使蔡堅一貫保持中立,不偏不倚。所以,我們隻需找到此事與你無關的證據,就能反轉局麵,堵住朝臣的嘴,倒時父皇頂多治你個失察之罪。”
蕭承昭道,“所以此事的關鍵就在鄭勇和林之遠身上,林之遠既已閉門不出,想必是他已察覺此次之事有不妥之處,怕自己被有心人再度利用,故以不變應萬變。”
“我想也是如此,所以這一局,我們當以靜製動,不管是林之遠還是鄭勇,自有大理寺的人和崔闌去盯,你不必費心與之接觸,以免被人有機可乘做文章。”
“嗯,我聽阿姐的。”
蕭月卿抿了口茶,露出孺子可教也的滿意神色。
宮外鉞王府。
林綰煙剛用過早膳,就收到了婢女遞過來的信封。
林綰煙打開那信封,看完當即蹙起柳葉眉,“有看清送信來的是什麽人嗎?”
婢女迴道,“說是一個小乞兒交給門房的,指名要給側妃您。”
好啊,看來這個花娘也並非是個蠢人,竟然找到了她這處,定是察覺到不對,這麽看來,隻有讓他們都閉嘴了,林綰煙眼中閃過狠毒意味,將手中的紙張用火折子點燃了。
外城染布巷,鄭勇提著剛買的燒雞和酒,一路東張西望著往迴走,剛轉過一條巷子,就被人大力從背後鉗製著捂住了口鼻,心下一涼,今日怕不是就要交代在這裏了。
“別動別喊,我就放開你。”
鄭勇還欲掙紮,就被刀鋒抵在頸側,頓時咽了咽口水,不敢動了。“閣下是何人?光天化日還要殺人不成?”
“殺人?我是在救你的命,你好好看看,是不是做了什麽壞事,有人買你命呢。”說著鉗製著他往前走了幾步站定,藏在一處牆角。
不久後,鄭勇就見兩個黑衣人翻牆進了他家院子,胡亂找了一通,發現沒人後又離開了,暗道自己有先見之明,將老娘一早送到了嫁給屠戶的姐姐家中。
“怎樣?可看清楚了?”耳邊傳來的聲音,讓他不由打了個寒顫。
“閣下想知道什麽?我什麽都說。”鄭勇知今日若沒有這一出,恐怕早已小命休矣了,眼下保命要緊,就不管那麽多了。
“哼!來日有讓你說的時候,先上大理寺牢獄裏麵呆著吧。”鄭勇終於得以轉身看清身後的人,一個精裝孔武的男子正擒著他,而旁邊還站了個提刀的,二人著製式武官服,應是官府差役。
崔闌隱藏在暗處,看著大理寺的差役按照他留下的線索指引擒了鄭勇,心道還好也不算太無用,沒白費他一番功夫,接下來就看大理寺能審出些什麽了。
與此同時,長樂坊的花娘香君在房間內梳洗打扮一番,準備下樓接客,服侍她的丫鬟鶯兒照常給她端來一盞燕窩,這是她每日必吃的,自己貼了私房錢買了專門讓廚房給燉的,幹她們這一行,不保養好了可是不行的。
鶯兒看著香君吃完,沒一會兒,人就倒在了梳妝台上,當即收拾了屋內的金銀細軟,懷裏揣著那人給的十兩黃金從後門逃了,一路直奔出城的城門而去。
總算出了城,鶯兒拎著自己的包袱又緊走一段,直到看不見城門了,才放下心來,以為安全了,沒想到往前又走了幾步,就被兩個黑衣人抹了脖子倒在地上,連帶身上的金銀值錢之物也被搜刮走了。
鉞王府裏的林綰煙得到消息,鄭勇人不在家,不知道是躲起來還是被抓了,香君和鶯兒那邊俱已得手,好在那香君察覺背後之人是她後,鄭勇早已因害怕事發躲迴了外城家中,二人應是沒有機會碰頭才是。如此,就算鄭勇活著也問不出什麽多的來了。
吩咐婢女讓廚房備好今日熬湯的食材,也該去給殿下準備今日的湯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