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黑色月長石
火影:開局三戰,別怪我開點小掛 作者:戰鬥貓薄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愉快的野炊時光悄然流逝,空氣中還彌漫著烤魚的香氣和柴火的餘溫。
見月腳尖輕點地麵,前方的地麵瞬間翻卷起來,將殘餘著溫熱的火堆輕輕掩埋。
“走了,守鶴,九喇嘛。”
帶上兩隻尾獸,見月拿出一張有些泛黃的渦之國地圖,辨別了一下方向後,朝著一處地圖上標注的山脈前進。
按照漩渦水戶留下的記錄,這座山上有著“月長石”的礦脈。
在忍界,月長石其實並非什麽稀罕物。
像是之前岩隱賠給木葉的霧門月山脈上就有很多生產這種礦石的礦脈。
月長石通常被視作一種裝飾用的寶石,除了外觀美麗外別無他用。
因此那裏礦脈的開采也多是斷斷續續,僅為了滿足某些貴族和官員的收藏癖好。
然而,渦之國的月長石礦脈卻與眾不同。
這裏的月長石礦脈中,總會零星出現幾處特殊的支脈,產出一種罕見的黑色月長石。
這種黑色月長石並非徒有其表,不僅可以拿來當做承載封印術的高質量載體,達到加強封印術效果和延長封印保持時間的作用,其研磨後的黑色粉末更是製作封印墨的最重要素材。
根據漩渦水戶留下的記錄,除了這個黑色的月長石以外,其他墨水材料各地出產的大同小異,替代品也能勉強使用,效果差距並不明顯。
但是見月這人有點強迫症,要做就做最好的,一切都按照渦之國的最高標準來。
因此在收集了當地的魚骨以後,他還在沿途上順便將其他一些材料諸如鬆枝,桐葉等一起打包了不少,通通使用儲物卷軸全部收好。
渦之國所在的島嶼並不小,見月一路上走走停停,半小時後總算是來到了目的地。
這是一座造型頗為別致的山脈。
遠遠望去,其主峰高高聳立,十分明顯,峰頂突兀地向前伸展,而後又在前端猛地往迴勾起,形成了一個宛如殘月般的獨特形狀。
宿那山。
這是漩渦水戶留下的地圖上為這座山脈標注的名字,上麵並沒有說明由來。
見月在木葉時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還以為是自己看花眼了。
他也不知道為什麽漩渦一族的先輩要給這座山起這麽個名字,難道上麵還封印著宿那鬼不成。
不過考慮到這是一個封印著不少忍界本土妖魔的特別國家,說不定還真有呢。
見月輕輕搖了搖頭,將腦海中那些紛亂的思緒驅散。
他來到宿那山的山腳下,駐足在一座古老的祠堂前,淺淺地鞠了一躬。
隨後轉身沿著一條有些年頭的礦洞緩步走了進去。
這條礦洞狹窄而幽深,牆壁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
黑色的月長石,這種稀有的礦石,產量極為有限。即使在渦潮村尚未滅亡的年代,每年從宿那山開采出的黑色月長石也不過寥寥幾塊小孩拳頭大小的而已。
麵對漩渦一族數百號人的日常使用,以及島上各處封印的加固需求,這些珍貴的礦石幾乎年年都入不敷出,難以積存下來。
這些情報乃是渦之國的核心機密,正是得益於這份隱秘,在渦潮村覆滅多年的今天,宿那山的礦脈依舊保持著昔日的原貌,未曾遭到大規模的破壞與開采。
曆經多年,黑色的月長石在這片土地下悄然孕育,而曾經一度占領此地的霧隱村卻對此一無所知。
礦洞的最深處。
這裏是一處明顯經過忍者精心開鑿的巨大地下空腔,洞頂高聳,岩壁寬闊。
在礦壁的四周,零星點綴著一些能夠自我發光的礦石,散發出幽幽的微光。
見月站在空腔內部地麵上,眼中閃爍著蒼藍色的光芒,感知能力全力開啟。
很顯然,在這片黑暗中,他的視線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經過一番仔細的探查,見月很快就在幾個隱蔽的角落發現了幾塊被普通月長石包圍在內的黑色月長石。
這些礦石靜靜地躺在岩層中,仿佛在等待著有緣人。
而他清水見月正是那個有緣人。
伸出手指仔細比對了一下岩層的深度,見月在指間燃起一抹橙紅色的光芒。
這當然不是他開啟了金手指,而是運用了屬於四尾的力量「熔遁查克拉模式」。
在熔遁查克拉的炙烤下,包裹著黑色月長石的外層普通月長石迅速被燒熔,化為液態滴落。
很快,見月輕鬆地將第一塊黑色月長石開采出來。
他仔細打量著手上這塊漆黑如墨的礦石,滿意地點了點頭。
根據他「六眼」勘察出的信息,在這處支脈附近,像這樣成色極佳的黑色月長石一共還有九個!
見月心中一陣欣喜,這次的收獲遠遠超出了預期。
正當他黃金礦工精神附身,準備繼續開挖時,突然一道十分純粹的惡意闖入了他的感知。
九尾自然也敏銳地察覺到了那股不加掩飾的惡意,它皺了皺眉頭,沉聲提醒道:“喂,清水見月,外麵好像有動靜。”
“嗯,我也感知到了。”
不僅是那股惡意,見月的視線更是穿透了厚重的岩壁,直接鎖定了來人的真身。
那是一個身高約兩米的壯漢,頭部前後各有一張臉,上半身更是長著兩對手臂,這些奇怪的特征無不表明他並非普通的人類。
而在這座島上,這樣奇形怪狀的怪物,除了是那些本土的妖魔還能是什麽。
就是不知道,為什麽對方會盯上自己,要說是為了新鮮的血肉的話,島上的正常動物也不少才對。
見月收起手中的黑色月長石,正準備出去將這個不速之客給祓除了。
然而,就在下一瞬間。
地麵突然劇烈搖晃起來,一隻由岩石構成的巨大蟒蛇猛地從頭頂的礦壁衝出,一張大口擴至極限,直逼見月而來。
這種來自頭頂的突然襲擊確實令人防不勝防,但對於擁有六眼透視和感知惡意雙重保障的見月而言,這樣的偷襲其實與光明正大的攻擊並無二致。
見月腳尖輕點地麵,前方的地麵瞬間翻卷起來,將殘餘著溫熱的火堆輕輕掩埋。
“走了,守鶴,九喇嘛。”
帶上兩隻尾獸,見月拿出一張有些泛黃的渦之國地圖,辨別了一下方向後,朝著一處地圖上標注的山脈前進。
按照漩渦水戶留下的記錄,這座山上有著“月長石”的礦脈。
在忍界,月長石其實並非什麽稀罕物。
像是之前岩隱賠給木葉的霧門月山脈上就有很多生產這種礦石的礦脈。
月長石通常被視作一種裝飾用的寶石,除了外觀美麗外別無他用。
因此那裏礦脈的開采也多是斷斷續續,僅為了滿足某些貴族和官員的收藏癖好。
然而,渦之國的月長石礦脈卻與眾不同。
這裏的月長石礦脈中,總會零星出現幾處特殊的支脈,產出一種罕見的黑色月長石。
這種黑色月長石並非徒有其表,不僅可以拿來當做承載封印術的高質量載體,達到加強封印術效果和延長封印保持時間的作用,其研磨後的黑色粉末更是製作封印墨的最重要素材。
根據漩渦水戶留下的記錄,除了這個黑色的月長石以外,其他墨水材料各地出產的大同小異,替代品也能勉強使用,效果差距並不明顯。
但是見月這人有點強迫症,要做就做最好的,一切都按照渦之國的最高標準來。
因此在收集了當地的魚骨以後,他還在沿途上順便將其他一些材料諸如鬆枝,桐葉等一起打包了不少,通通使用儲物卷軸全部收好。
渦之國所在的島嶼並不小,見月一路上走走停停,半小時後總算是來到了目的地。
這是一座造型頗為別致的山脈。
遠遠望去,其主峰高高聳立,十分明顯,峰頂突兀地向前伸展,而後又在前端猛地往迴勾起,形成了一個宛如殘月般的獨特形狀。
宿那山。
這是漩渦水戶留下的地圖上為這座山脈標注的名字,上麵並沒有說明由來。
見月在木葉時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還以為是自己看花眼了。
他也不知道為什麽漩渦一族的先輩要給這座山起這麽個名字,難道上麵還封印著宿那鬼不成。
不過考慮到這是一個封印著不少忍界本土妖魔的特別國家,說不定還真有呢。
見月輕輕搖了搖頭,將腦海中那些紛亂的思緒驅散。
他來到宿那山的山腳下,駐足在一座古老的祠堂前,淺淺地鞠了一躬。
隨後轉身沿著一條有些年頭的礦洞緩步走了進去。
這條礦洞狹窄而幽深,牆壁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
黑色的月長石,這種稀有的礦石,產量極為有限。即使在渦潮村尚未滅亡的年代,每年從宿那山開采出的黑色月長石也不過寥寥幾塊小孩拳頭大小的而已。
麵對漩渦一族數百號人的日常使用,以及島上各處封印的加固需求,這些珍貴的礦石幾乎年年都入不敷出,難以積存下來。
這些情報乃是渦之國的核心機密,正是得益於這份隱秘,在渦潮村覆滅多年的今天,宿那山的礦脈依舊保持著昔日的原貌,未曾遭到大規模的破壞與開采。
曆經多年,黑色的月長石在這片土地下悄然孕育,而曾經一度占領此地的霧隱村卻對此一無所知。
礦洞的最深處。
這裏是一處明顯經過忍者精心開鑿的巨大地下空腔,洞頂高聳,岩壁寬闊。
在礦壁的四周,零星點綴著一些能夠自我發光的礦石,散發出幽幽的微光。
見月站在空腔內部地麵上,眼中閃爍著蒼藍色的光芒,感知能力全力開啟。
很顯然,在這片黑暗中,他的視線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經過一番仔細的探查,見月很快就在幾個隱蔽的角落發現了幾塊被普通月長石包圍在內的黑色月長石。
這些礦石靜靜地躺在岩層中,仿佛在等待著有緣人。
而他清水見月正是那個有緣人。
伸出手指仔細比對了一下岩層的深度,見月在指間燃起一抹橙紅色的光芒。
這當然不是他開啟了金手指,而是運用了屬於四尾的力量「熔遁查克拉模式」。
在熔遁查克拉的炙烤下,包裹著黑色月長石的外層普通月長石迅速被燒熔,化為液態滴落。
很快,見月輕鬆地將第一塊黑色月長石開采出來。
他仔細打量著手上這塊漆黑如墨的礦石,滿意地點了點頭。
根據他「六眼」勘察出的信息,在這處支脈附近,像這樣成色極佳的黑色月長石一共還有九個!
見月心中一陣欣喜,這次的收獲遠遠超出了預期。
正當他黃金礦工精神附身,準備繼續開挖時,突然一道十分純粹的惡意闖入了他的感知。
九尾自然也敏銳地察覺到了那股不加掩飾的惡意,它皺了皺眉頭,沉聲提醒道:“喂,清水見月,外麵好像有動靜。”
“嗯,我也感知到了。”
不僅是那股惡意,見月的視線更是穿透了厚重的岩壁,直接鎖定了來人的真身。
那是一個身高約兩米的壯漢,頭部前後各有一張臉,上半身更是長著兩對手臂,這些奇怪的特征無不表明他並非普通的人類。
而在這座島上,這樣奇形怪狀的怪物,除了是那些本土的妖魔還能是什麽。
就是不知道,為什麽對方會盯上自己,要說是為了新鮮的血肉的話,島上的正常動物也不少才對。
見月收起手中的黑色月長石,正準備出去將這個不速之客給祓除了。
然而,就在下一瞬間。
地麵突然劇烈搖晃起來,一隻由岩石構成的巨大蟒蛇猛地從頭頂的礦壁衝出,一張大口擴至極限,直逼見月而來。
這種來自頭頂的突然襲擊確實令人防不勝防,但對於擁有六眼透視和感知惡意雙重保障的見月而言,這樣的偷襲其實與光明正大的攻擊並無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