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心翼翼地把娘攙扶起來,扶她坐到床上,再拿出一張軟墊給娘靠著。


    忙完這一切,開始小口小口喝醒酒湯。


    娘臉色驚疑不定:


    “女兒,他是你親爹。”


    我喝完最後一小口湯時,用勺子刮了刮碗底的湯末,認認真真開口:


    “我當然知道他是我爹,我要給老頭子下藥,又不是下毒,這麽激動幹嘛。”


    我娘聞言,長長地舒了口氣。


    我補充道:


    “我認識一位大夫,他能調製一些養生的方子,本來想靠這些方子發家致富,結果自己混得窮困潦倒,這些方子雖然有延年益壽的功效,但頭先喝的那一兩個月,服藥者昏昏沉沉,像生了一場大病般,等這一兩個月過去就好了。


    我娘惴惴不安的開口:


    “真的?”


    我悚然一笑:


    “假的,這藥沒有延年益壽的功效,就是讓人昏昏沉沉,但與身體無礙。但那個大夫賣不出去這批藥材,我買了,他答應幫我扯謊。”


    “娘,這可是我一輩子的終身大事,和齊家這樁婚事,多多少少都有深藏鋒的算計在裏頭,我可不想,平白當了他的墊腳石。”


    一聽沈藏鋒,我娘眼睛一眯,恨得咬牙切齒,一個字一個字從嘴裏吐出來:


    “行,女兒,你放手去做,我來給老頭子灌藥。”


    我娘這副神情,頗有種義無反顧想要“弑夫”的錯覺。


    ……。


    娘說,孫姨距離京城,大概還有半個月的路程。


    等孫姨一到,再把馮氏祖孫帶過去,現在,我需要見見另一位舉足輕重的“苦主”。


    我那位不靠譜的老叔公。


    ……。


    鄭知南比我先到衙門,遞了名帖,雖然歐陽師兄一點也不想見我們,但自打他赴任後,鄭叔公的待遇改善不少,不僅能住獨立牢房,而且每日還能放出來遛遛彎。


    我和鄭知南進牢門一看。


    嘿——


    老叔公胖了一圈。


    一見我和鄭知南,臉笑得跟彌勒佛似的。


    “孩子們來了,隨便坐。”


    我看了看滿地稻草,又髒又亂的牢房,果斷從桌子下拖出那張小板凳,用帕子遮住髒兮兮的灰,一屁股坐下。


    老叔公眼睛有些看不清東西了,直到我坐在他麵前,他眯著眼半天才看清我:


    “這姑娘長得俊,是我家那位新娶的媳婦嗎?”


    我內心開心的冒泡泡,嘴上卻道:


    “不,我是那些年被你嫌棄,長得磕磣的妹妹。”


    老叔公笑得更慈祥了:


    “小丫頭,還挺記仇。”


    這次,鄭知南帶來了好酒,食盒也裝得滿滿當當,這些年,杭州換了幾任知府,後來拒絕了我們的探監,暌違多年後,再次見到老叔公,明明他滿臉笑意,我卻越瞧越心酸。


    老叔公像從前那樣,從一隻肥雞上扯下一隻雞爪子,遞給我。


    鄭知南無奈想要阻止:


    “叔公,她又不是小孩了,不用哄。”


    叔公眨眨眼,示意他學著點:


    “臭小子,女孩子什麽時候都要哄一哄的,你不哄她,到手的媳婦萬一跑了怎麽辦?”


    我從善如流接過那一隻油汪汪的爪子,開始啃。


    叔公這才心滿意足地大快朵頤,又呷了口酒:


    “你們這次來,是有什麽想問我的?”


    “有”。


    我插了句嘴,接著道:


    “叔公,你真和文先生是故交嗎?”


    說好的托孤呢?


    叔公心虛地把目光移到大豬蹄子上,嘿嘿地笑:


    “見過,說過話,怎麽就不算故交呢?”


    好好好,同朝為臣,偶爾碰上了說三兩句話,就算故交?那我和西街賣餅的張大媽,東街賣胭脂的李姑娘,說過多少句話,要論我和她們還是八拜之交,生死契闊的好姐妹呢。


    叔公決定找迴點場子:


    “你是怎麽拜入師門的?托你的福,這段日子,老頭子我受了歐陽大人不少關照。”


    鄭知南道:


    “跪了2年。”


    老叔公搖搖頭:


    “我說的不是你。”


    然後,用胖乎乎的手指點了點我:


    “我問的是你。”


    我摸了摸鼻子,頗有些不好意思看了看鄭知南,再看了看老叔公:


    “跟著鄭知南踩了幾次點,賄賂了管家,威脅了他兒子,還把叔公你給賣了。”


    “這麽說吧,鄭知南靠死纏爛打,我靠不擇手段。”


    老叔公樂不可支,笑得險些被酒給嗆,到底上了年紀,一時吃這麽多葷腥油膩之物,怕傷了腸胃,但人老了就跟小孩似的,根本不聽勸。


    來之前,我思量許久,雖然我屢次給歐陽師兄下套挖坑,但他也不是輸不起的人,禍不及家人這道理他懂,自他赴任以來,對叔公多有照顧。


    算來——


    叔公算是他同門的“家屬”,一條船上的人。


    而且,是重要級苦主了。


    比起老叔公,歐陽算是一隻生瓜蛋子,他不想說的內情,歐陽用盡手段逼迫也無用,幹脆做個順水人情。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歐陽師兄算個很複雜的人。


    善惡半摻吧,每次我心軟覺得他算個好人時,他潑我一盆冷水,當我想把他弄死時,又給我一顆甜棗。


    等溫馨的開場白結束後,老叔公才切入主題。


    “南兒,你是想弄清楚,當年這樁冤案的細節吧。”


    鄭知南頷首。


    “13年前,鶴縣鬧起了蝗災,出現大麵積的饑民和餓殍,朝堂派人賑災,可賑災款被侵吞大半之數,這些賑災款都是按需發放,因此,導致三分之二的饑民沒有領到溫飽之需,接著是暴動。”


    “這場暴動激起了不小的水花,皇上決定徹查貪腐。”


    “我是禦史,想查清這樁案子,我親手把證人送到大理寺,可重重查詢下,證據一一指向了我。”


    “在旁人眼裏,本官打著為民起名的旗號,實則排除異己。”


    老叔公苦笑,再搖搖頭:


    “我算是晉王殿下這邊的,又主動掀起了這樁案子,眼下的朝廷,不可能真的徹查貪腐,不過口號說說罷了,這件事得有人平。”


    “也是我倒黴,辦事太衝動。”


    我忽然感覺齒冷,和孫姨一樣,本想做點實事,卻成了兩黨相爭的犧牲品。


    “當年,我們追查到,這筆銀子經過層層轉手,大部分進了李公公的私庫,這閹人想在江南置豪宅,為退休做準備。”


    我黯然,看似李公公是齊家靠山,可齊家這隻錢袋子賺的銀子,分毫流不進李公公口袋裏,所以他換了個渠道貪。


    但這筆贓銀,需要“洗幹淨”。


    於是李公公借齊家來洗,可那些洗錢的醃臢生意,來往信件卻變成了禦史大人。


    證人,便是唯一打過照麵的掌櫃的。


    這筆錢洗幹淨後,李公公想讓齊家滅口,證人聞了風聲想著破釜沉舟,逃到京城告狀。


    而鄭禦史,想要一個真相,查清這筆銀子,還那群在饑荒中慘死的百姓一個公道。


    結果那位掌櫃,當眾反口,誣陷鄭禦史煞費苦心構陷李公公,分明是黨同伐異。


    鄭叔公提起那位掌櫃,忽然堅定搖了搖頭:


    “我閱人無數,不可能看錯,我想了這麽多年,終於想明白,這位掌櫃為何臨時反口。”


    我和鄭知南聽完這段往事。


    異口同聲拋出了兩個字:


    “孿生。”


    當眾反口的掌櫃,和逃亡京城告狀的掌櫃,根本不是同一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傳說中的沈藏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筆下有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筆下有瑜並收藏傳說中的沈藏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