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訴自己
——不要相信,不許沉溺,眼前這一切都是夢境。
我意識渾渾噩噩。
忽然,我聽見有人喊我——
“女兒,你別嚇娘,快醒醒,醒過來”
可此時,我仿佛被夢魘纏住了。
我尖叫,
跳躍,
暴怒。
卻怎麽都醒不過來。
直到。
——夢裏的鄭知南狠狠推了我一把。
我終於從黑暗中掙脫。
一睜眼,便見到娘慘白的臉,她急得滿頭大汗。
她把我緊緊抱在懷裏,她眼眶紅紅的,披著外衣坐在我床頭。
我冷汗淋漓,指甲扣進了掌心,痛感開始慢慢恢複,我才徹底確認,自己終於迴到了現實世界。
——才算徹徹底底從噩夢中清醒過來。
……。
黑夜裏,娘的頭發鬆鬆散散搭在肩膀上,幾歲前,我最愛用短短的手指,繞著她的頭發玩。
我這才發現,自己在夢裏哭狠了。
我緊緊箍住娘,就像溺水的人,死死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在娘的發間,我聞到一股熟悉的、淡淡的香味。
這股香味讓我感到心安。
娘輕輕拍著我的背,慢慢安撫我,接著吩咐丫鬟,趕緊點燃屋子裏的燭火,越亮堂越好,最好是。
——亮如白晝。
直到我被一團光包圍著,我終於感到自己重新活過來了。
……。
我已經很多年、很多年沒有做過這樣的噩夢了。
——自從我住在鄭家,整天纏著鄭知南,連睡覺都要黏著他,所以,每次我從噩夢裏一醒來,我就緊緊抓住鄭知南的胳膊,看到他在我身邊,我就感到很安心。
慢慢的,做噩夢的頻率就少了。
後來,每晚都睡得很踏實。
我想——
一定是我太久沒見到鄭知南了。
……。
娘伸出手,像小時候那樣,輕輕拍著我的背。
她猶豫了半晌,還是打破沉默,她抱著瑟瑟發抖的我,問道:
“女兒,鄭知南是你很重要的人嗎?”
“你在夢裏,一直喊他的名字”。
娘停頓片刻,反複斟酌著自己的用詞,良久才補充下一句:
“鄭知南這個人的名字,我曾聽過,也知道他一些過去,這麽長時間,是他在照顧你嗎”?
“你很依賴他”。
……。
我想告訴你娘。
——這些年,把我好好養大的人是他,我最依賴,最信任的也是他,可我忽然覺得很疲倦,一句話也不想多說。
我把頭埋進娘的胸前,低聲呢喃著這三個字。
“鄭知南”。
明明,這三個字明明是最尋常不過的字,我的理智,終於被這幾個字引導迴到現實。
我已經15歲了,不再是5歲。
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再緩緩吐出來。
……。
此時此刻,我真的很想很想迴到鄭知南身邊,就像我7歲那年一樣。
他掌心全是汗,拉著我,在黑暗的巷子裏,跑,往前跑,一直跑,朝著有光的地方。
……。
我仿佛累極——
“娘,我想自己一個人待會”。
我光著腳,跳下床,漫無目的地走出了房門,我也不清楚我想去哪,可此時此刻,我忽然很想念鄭知南——
……。
其實,這段日子,娘一直住在我的院子裏,我們睡同一張床,在同一張桌子吃飯,可娘卻總覺得我變了——
和小時候大不一樣。
變得越發愛笑,可笑容仿佛達不到眼底。
變得越發狠辣,仿佛一出手就要人半條性命。
變得越發伶俐,可一張口嘴裏沒有一句實話。
所以——
我娘凡事由著我的性子來。
我知道娘很失落,可我真的需要自己一個人,慢慢消化所有情緒。
……。
我記得,臨睡前喝了一壺酒,我覺得今晚的夜色不錯,月亮碩大且圓,最適合獨酌一番——其實鄭知南曾經三令五申,明令禁止過我不許喝酒,甚至,他怕我偷喝他的酒,自己都把酒給戒掉了。
——一定是沈藏鋒白日的話,太過刺心。
我記起7歲前,我也是這樣,睡眠質量尤其糟糕,一旦被噩夢驚醒再無睡意。
我住在鄭家的那段日子,每次我睡不著,就喜歡把鄭知南從床上拖起來,我和他就這麽幹坐在屋頂上,或院子裏。
偶爾,他會吹篳篥給我聽。
這是一種清苦的樂器,可我偏偏喜歡它發出聲音。
於是,12歲生辰的時候,他給我做了一支奇醜無比,但音律都頗準的篳篥。
這隻篳篥,如今被我帶迴了沈家。
我忽然想吹一吹篳篥了。
於是從箱子裏,摸摸索索掏出來,然後在院子裏,身體半靠在枇杷樹的樹幹上,吹響了熟悉的曲子——
這支曲子,是當年鄭知南吹給我聽的。
……。
深夜裏,這支曲子嗚嗚咽咽地響起——
這首曲子,曾經在我徹夜難眠時,鄭知南悠悠地吹響,讓我安眠。
這首曲子,是鄭知南娘,經常吹給他聽的。
他告訴我。
——這是我自己的安眠曲。
後來我才知道,這支曲子原本是有詞的。
它原本詞,是一首樂府民歌。
……。
“孤兒生,孤子遇生,命獨當苦。
父母在時,乘堅車,駕駟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賈。
南到九江,東到齊與魯。
臘月來歸,不敢自言苦。
頭多蟣虱,麵目多塵。
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孤兒淚下如雨。”
……。
此時。
我感到臉頰濕漉漉的,不知是深夜的霧氣,還是我的汗水,又或者是眼淚。
娘擔心我的情況,畢竟,我迴沈家這麽久以來,都是樂嗬嗬,笑眯眯的,唯獨今夜狀態最是異常。
娘,踉踉蹌蹌走出房門。
聽到這支曲子。
此時,娘竟仿佛不敢靠近我。
她半披著睡衣,倚在門口,聽著那支曲子的前半闕。
娘從前跟著孫姨,也念過不少華麗的辭章,她聽出這支曲子,是漢樂府極其有名的一首;
“使我朝行汲,暮得水來歸。
手為錯,足下無菲。
愴愴履霜,中多蒺藜。
拔斷蒺藜腸肉中,愴欲悲。
淚下渫渫,清涕累累”。
不知怎的,娘再也念不下去了。
娘彎下腰,竟是哭了。
……。
連我也未曾想到。
這首曲子,嗚嗚咽咽,簡直太擾人清夢。
我那把自己藏在書房,久久不肯見人的爹爹,竟也被曲聲吸引。
他踉踉蹌蹌走出房門,來到我的院子。
明明——
爹爹從前那般年輕,驕傲,意氣風發。
可——
當爹爹從書房走出來時
他的脊梁彎了,兩鬢白了。
甚至連聲音都迅速衰老下去。
我忽然相信,
——人原來是可以一瞬間衰老的。
此刻。
爹和娘同時抬起頭,看著今晚的月亮,圓圓的,大大的,涼涼的,又是一年十五的月亮,明明不是中秋,卻偏偏格外明亮。
仿佛嬋娟越是圓滿,人間越是缺憾。
我很小的時候。
爹爹曾經喜歡附庸風雅,為作新詞強說愁。
可現在,我的餘光瞥見——
爹爹的身子在抖,牙齒在打顫。
在夜色下,他和著我的曲子。
如杜鵑泣血般的,念出詞曲的下半段。
“亂曰:
冬無複襦,夏無單衣。
居生不樂,不如早去,下從地下黃泉。
春氣動,草萌芽。
三月蠶桑,六月收瓜。
將是瓜車,來到還家。
瓜車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
願還我蒂,兄與嫂嚴。
獨且急歸,當興校計。
亂曰:裏中一何譊譊,願欲寄尺書。
將與地下父母,兄嫂難與久居。 ”
忽然,爹彎下腰,像是要從胸中嘔出一口血。
記憶裏。
——爹爹原本個子高高瘦瘦,如今卻整個人蜷縮像被吹跑葉子的枯樹枝。
……。
在爹娘眼中——
他們捧在掌心上,疼了半輩子的小女兒。
眼睛紅紅的,穿著裏衣,吹著篳篥。
孤零零靠在那根樹幹上。
這棵樹。
——我失蹤前兩年,娘親手為我種下的琵琶樹。
如今冠滿是濃綠,越發生機勃勃。
襯托的,我越發像一條無家可歸,無人可依,且滿身發膿發臭傷口的老狗。
……。
此刻——
我才混混沌沌地反應過來,我吹奏的這支曲子,名叫《孤兒行》。
是漢樂府最有名的詩篇。
是鄭知南,吹得最為熟練的一支曲子。
是我的無心之舉。
卻偏偏,一字一句。
都是在誅我爹娘的心
……。
第二天一大早。
爹爹終於把自己從書房裏放出來了。
接著,他做出一件出乎意料的舉動。
把沈藏鋒喊進祠堂——
命他跪下。
我爹當著那一堆黑漆漆的牌位。
抄起一根棍子,狠狠抽打沈藏鋒的脊梁。
一下
兩下
三下
……
整整30棍子。
棍棍見血,棍棍到肉。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沈藏鋒連床榻都下不了。
——不要相信,不許沉溺,眼前這一切都是夢境。
我意識渾渾噩噩。
忽然,我聽見有人喊我——
“女兒,你別嚇娘,快醒醒,醒過來”
可此時,我仿佛被夢魘纏住了。
我尖叫,
跳躍,
暴怒。
卻怎麽都醒不過來。
直到。
——夢裏的鄭知南狠狠推了我一把。
我終於從黑暗中掙脫。
一睜眼,便見到娘慘白的臉,她急得滿頭大汗。
她把我緊緊抱在懷裏,她眼眶紅紅的,披著外衣坐在我床頭。
我冷汗淋漓,指甲扣進了掌心,痛感開始慢慢恢複,我才徹底確認,自己終於迴到了現實世界。
——才算徹徹底底從噩夢中清醒過來。
……。
黑夜裏,娘的頭發鬆鬆散散搭在肩膀上,幾歲前,我最愛用短短的手指,繞著她的頭發玩。
我這才發現,自己在夢裏哭狠了。
我緊緊箍住娘,就像溺水的人,死死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在娘的發間,我聞到一股熟悉的、淡淡的香味。
這股香味讓我感到心安。
娘輕輕拍著我的背,慢慢安撫我,接著吩咐丫鬟,趕緊點燃屋子裏的燭火,越亮堂越好,最好是。
——亮如白晝。
直到我被一團光包圍著,我終於感到自己重新活過來了。
……。
我已經很多年、很多年沒有做過這樣的噩夢了。
——自從我住在鄭家,整天纏著鄭知南,連睡覺都要黏著他,所以,每次我從噩夢裏一醒來,我就緊緊抓住鄭知南的胳膊,看到他在我身邊,我就感到很安心。
慢慢的,做噩夢的頻率就少了。
後來,每晚都睡得很踏實。
我想——
一定是我太久沒見到鄭知南了。
……。
娘伸出手,像小時候那樣,輕輕拍著我的背。
她猶豫了半晌,還是打破沉默,她抱著瑟瑟發抖的我,問道:
“女兒,鄭知南是你很重要的人嗎?”
“你在夢裏,一直喊他的名字”。
娘停頓片刻,反複斟酌著自己的用詞,良久才補充下一句:
“鄭知南這個人的名字,我曾聽過,也知道他一些過去,這麽長時間,是他在照顧你嗎”?
“你很依賴他”。
……。
我想告訴你娘。
——這些年,把我好好養大的人是他,我最依賴,最信任的也是他,可我忽然覺得很疲倦,一句話也不想多說。
我把頭埋進娘的胸前,低聲呢喃著這三個字。
“鄭知南”。
明明,這三個字明明是最尋常不過的字,我的理智,終於被這幾個字引導迴到現實。
我已經15歲了,不再是5歲。
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再緩緩吐出來。
……。
此時此刻,我真的很想很想迴到鄭知南身邊,就像我7歲那年一樣。
他掌心全是汗,拉著我,在黑暗的巷子裏,跑,往前跑,一直跑,朝著有光的地方。
……。
我仿佛累極——
“娘,我想自己一個人待會”。
我光著腳,跳下床,漫無目的地走出了房門,我也不清楚我想去哪,可此時此刻,我忽然很想念鄭知南——
……。
其實,這段日子,娘一直住在我的院子裏,我們睡同一張床,在同一張桌子吃飯,可娘卻總覺得我變了——
和小時候大不一樣。
變得越發愛笑,可笑容仿佛達不到眼底。
變得越發狠辣,仿佛一出手就要人半條性命。
變得越發伶俐,可一張口嘴裏沒有一句實話。
所以——
我娘凡事由著我的性子來。
我知道娘很失落,可我真的需要自己一個人,慢慢消化所有情緒。
……。
我記得,臨睡前喝了一壺酒,我覺得今晚的夜色不錯,月亮碩大且圓,最適合獨酌一番——其實鄭知南曾經三令五申,明令禁止過我不許喝酒,甚至,他怕我偷喝他的酒,自己都把酒給戒掉了。
——一定是沈藏鋒白日的話,太過刺心。
我記起7歲前,我也是這樣,睡眠質量尤其糟糕,一旦被噩夢驚醒再無睡意。
我住在鄭家的那段日子,每次我睡不著,就喜歡把鄭知南從床上拖起來,我和他就這麽幹坐在屋頂上,或院子裏。
偶爾,他會吹篳篥給我聽。
這是一種清苦的樂器,可我偏偏喜歡它發出聲音。
於是,12歲生辰的時候,他給我做了一支奇醜無比,但音律都頗準的篳篥。
這隻篳篥,如今被我帶迴了沈家。
我忽然想吹一吹篳篥了。
於是從箱子裏,摸摸索索掏出來,然後在院子裏,身體半靠在枇杷樹的樹幹上,吹響了熟悉的曲子——
這支曲子,是當年鄭知南吹給我聽的。
……。
深夜裏,這支曲子嗚嗚咽咽地響起——
這首曲子,曾經在我徹夜難眠時,鄭知南悠悠地吹響,讓我安眠。
這首曲子,是鄭知南娘,經常吹給他聽的。
他告訴我。
——這是我自己的安眠曲。
後來我才知道,這支曲子原本是有詞的。
它原本詞,是一首樂府民歌。
……。
“孤兒生,孤子遇生,命獨當苦。
父母在時,乘堅車,駕駟馬。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賈。
南到九江,東到齊與魯。
臘月來歸,不敢自言苦。
頭多蟣虱,麵目多塵。
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
上高堂,行取殿下堂。
孤兒淚下如雨。”
……。
此時。
我感到臉頰濕漉漉的,不知是深夜的霧氣,還是我的汗水,又或者是眼淚。
娘擔心我的情況,畢竟,我迴沈家這麽久以來,都是樂嗬嗬,笑眯眯的,唯獨今夜狀態最是異常。
娘,踉踉蹌蹌走出房門。
聽到這支曲子。
此時,娘竟仿佛不敢靠近我。
她半披著睡衣,倚在門口,聽著那支曲子的前半闕。
娘從前跟著孫姨,也念過不少華麗的辭章,她聽出這支曲子,是漢樂府極其有名的一首;
“使我朝行汲,暮得水來歸。
手為錯,足下無菲。
愴愴履霜,中多蒺藜。
拔斷蒺藜腸肉中,愴欲悲。
淚下渫渫,清涕累累”。
不知怎的,娘再也念不下去了。
娘彎下腰,竟是哭了。
……。
連我也未曾想到。
這首曲子,嗚嗚咽咽,簡直太擾人清夢。
我那把自己藏在書房,久久不肯見人的爹爹,竟也被曲聲吸引。
他踉踉蹌蹌走出房門,來到我的院子。
明明——
爹爹從前那般年輕,驕傲,意氣風發。
可——
當爹爹從書房走出來時
他的脊梁彎了,兩鬢白了。
甚至連聲音都迅速衰老下去。
我忽然相信,
——人原來是可以一瞬間衰老的。
此刻。
爹和娘同時抬起頭,看著今晚的月亮,圓圓的,大大的,涼涼的,又是一年十五的月亮,明明不是中秋,卻偏偏格外明亮。
仿佛嬋娟越是圓滿,人間越是缺憾。
我很小的時候。
爹爹曾經喜歡附庸風雅,為作新詞強說愁。
可現在,我的餘光瞥見——
爹爹的身子在抖,牙齒在打顫。
在夜色下,他和著我的曲子。
如杜鵑泣血般的,念出詞曲的下半段。
“亂曰:
冬無複襦,夏無單衣。
居生不樂,不如早去,下從地下黃泉。
春氣動,草萌芽。
三月蠶桑,六月收瓜。
將是瓜車,來到還家。
瓜車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
願還我蒂,兄與嫂嚴。
獨且急歸,當興校計。
亂曰:裏中一何譊譊,願欲寄尺書。
將與地下父母,兄嫂難與久居。 ”
忽然,爹彎下腰,像是要從胸中嘔出一口血。
記憶裏。
——爹爹原本個子高高瘦瘦,如今卻整個人蜷縮像被吹跑葉子的枯樹枝。
……。
在爹娘眼中——
他們捧在掌心上,疼了半輩子的小女兒。
眼睛紅紅的,穿著裏衣,吹著篳篥。
孤零零靠在那根樹幹上。
這棵樹。
——我失蹤前兩年,娘親手為我種下的琵琶樹。
如今冠滿是濃綠,越發生機勃勃。
襯托的,我越發像一條無家可歸,無人可依,且滿身發膿發臭傷口的老狗。
……。
此刻——
我才混混沌沌地反應過來,我吹奏的這支曲子,名叫《孤兒行》。
是漢樂府最有名的詩篇。
是鄭知南,吹得最為熟練的一支曲子。
是我的無心之舉。
卻偏偏,一字一句。
都是在誅我爹娘的心
……。
第二天一大早。
爹爹終於把自己從書房裏放出來了。
接著,他做出一件出乎意料的舉動。
把沈藏鋒喊進祠堂——
命他跪下。
我爹當著那一堆黑漆漆的牌位。
抄起一根棍子,狠狠抽打沈藏鋒的脊梁。
一下
兩下
三下
……
整整30棍子。
棍棍見血,棍棍到肉。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沈藏鋒連床榻都下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