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相連期間,生機盎然的大地甚是動人心弦。院子側邊的雜房頂上鑽出幾株湛清的小草,裏麵傳來響亮的哭聲。
“是名男嬰,恬兒,你可真乃有福之人。”娘親說完這句話後,大難已過的尚恬不但沒有鬆一口氣,反而隨即擔憂了起來。時逢戰亂,窮苦之家的男孩生下來必定命運多舛,也無力逆轉。她的悲觀不無道理,但辦法也是有的,要麽逃去荒無人煙之地,要麽過繼給大戶人家來托管,想來這一切也都是要看錢。
“恬兒不必多想,安心把孩子撫養長大便是,你在我家勞苦這麽多年,未來之事我們替你遮掩。”聽到女主人的安慰,尚恬定下心來連聲道謝,擁擠的房間裏頓時充滿眾人的賀喜聲。
不知是否是傳統使然,這裏和我以往所處的地方有著相同的生育觀念,人們都偏愛男孩多一點。他們認為男孩意味著傳承,無所不能什麽都會幹。但結合之前的十年生活經驗,我並不認同這種觀點,比如我的外婆、令霄的奶奶秀珍、甚至是令雯,我覺得她們頂起的不止半邊天。
世間萬事的解法已被前人所固定,我雖有心但也無力改變,當然這是在我與這兩位妹妹和弟弟相處三年後才有了此般發現。妹妹林芩總被我的娘親教育著要寡言溫婉,弟弟常生則被尚恬勸導著要懂得察顏觀色、善靜善言。畢竟除了男女有別,這裏還存在著尊卑差異,我們三人的言行始終無法處於同一水平線。
一晃三年,我隻有在私下裏才能擺脫枷鎖,平心靜氣地與他們遊玩。但他倆又太小了,我的很多奇思妙想無法和他們一起實現。所以我的大部分時間還是更願意與尚恬那些大人們作伴,剩下的一部分才放在了指導他們識文斷字健康成長上麵。
雖然相處地比較粗淺,但隨著他倆的漸漸長大,對我的黏膩與親近卻愈發過分。幾乎是我走到哪,這倆小不點就跟到哪,有時也會覺得煩,便隨便尋出一事讓他們去幹,借此得以空閑。
既然作為哥哥,我自然也會為他們遮風擋雨,而且這裏的條條框框太多,甚至連我也記不全。所以每當他們有著越矩行為時,我會第一時間站出來為他們找補辯解。細細算下來的話,三年來他們被責罰的次數最少也減去了一半。
其中也有過失手,那是在林芩剛滿五歲的時間,她不知在哪聽來的日後長大將要許配給我的流言,我不知她懂不懂婚姻的概念,但她很是期待地問著我的意見。這我肯定不能幹,一來我雖是看著像少年,實則已然有了十七歲的心智,她簡直小到與我差了一輩那般。二來她還是我表妹,即便沒有血緣關係,但接受過倫理教育的我也不容許自己如此野蠻。三來我生性貪玩,自覺也沒到婚配的年紀,這樣的事對我來說過於久遠。
“這是誰說的?不行,小芩還小著呢,此事我不情願。長大要和誰結婚那是要你自己選,與別人說的不相幹。”我的迴答嚴厲且堅決,輕鬆擊垮了林芩心裏那道脆弱的防線。沒承想如此小的孩子也會有這麽強的自尊,她哭喪著臉跑迴到了廳堂裏麵。
“姨娘,芩兒聽聞您有心將我許配給二哥的意願,剛曾?問他才得知其本人未有此願。芩兒想知道此事真假與否,為何二哥他既不知曉,且顯為難?”微微欠身請安,林芩便開始向我的娘親求證。
“你既不知真假,為何要詢他心意?多嘴!一個姑娘家顯得如此輕浮,跪下!”林芩應聲跪倒在地,她的姨娘也收起了嗬斥聲色,轉而麵色凝重地問起:“芩兒,你二哥當真不情願?”
“迴姨娘,不敢戲言。”
“這可該當如何?去喚他進來,我親自來問。”
我隨林芩進了屋內,見她撲通一聲跪下不知所以然,剛想要開口問道,但娘親搶了先:“素兒,娘欲將芩兒許配給你,不知你有何打算?”
“還真有此事!迴娘親,孩兒不願作多隱瞞,自問本心實屬不願。”
“是否與芩兒的性子相關?孩童本性如此,是我疏於管教。今後時間還長,待她成人為娘定會教其恪守婦家本分,不再胡鬧如這般。”
“娘親所思有誤,是我自身不願,與小芩並無關聯。而且我倆年歲尚幼,不必此時便愁心這般大事。”
“愈推隻會愈晚,不必再過多言,既然你兩人之間無情,那為娘趁早再為你另尋他緣。”
“娘親不必麻煩,孩兒們的婚事到了時間自己操心即可,不容他人幫挑幫選。”
“大膽!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此事我意已決,由不得你自斷,跪下!”
“那我也意已決,任你再找誰我也不幹。”
娘親氣憤地迴了自己的房間,我悄聲對林芩說:“芩兒,此事與你無關,你可以起來了,沒人會怪罪於你。”她則搖了搖頭,淺淺迴了句不敢。
見她這樣我也不好再說什麽,倘若因為我的慫恿讓她處境變得更難,那我才是真的害了她。倆人就這樣跪著作伴,一直到晚飯期間,父親才從外麵迴來,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後,大笑一聲便吩咐我們收拾一下準備開飯。
飯間,這位父親指出了他的觀點。婚姻大事自古以來便由父母說了算,我們自然也不能違反。但這般年紀確實為時尚早,他決定待我十歲時再做打算。
這裏有著另一種習俗,小孩結婚不能太晚,他們認為一般男孩十二歲左右,女孩十四歲左右便是最佳的時間。我不懂但可以理解,之前的外婆給我講過在他們之前的老一輩人結婚歲數大概也就是十數二三。
當然,對我來說十歲都太過著急,不過既然還有三年緩衝時間,我也不必急於此時與他們爭辯。
在此之後,我們一家的關係也並未有過疏遠,反而他們都開始認可我的特立獨行,嚐試理解我傳遞出來的異端觀念。漸漸地,我的事跡被口口相傳到了外麵,也因此我的名氣在本地愈發大噪,這樣的日子裏家人們既欣喜又惶恐地期待和擔憂著我的明天。
不過我對外界的議論卻很是坦然,這並非我天生有著優越感,而是我和這裏的人接觸這麽多年,發現他們質樸得很天然。勤勤懇懇隻知埋頭苦幹,麵對強權同樣毫無怨言,在我看來他們的思想甚是簡單。所以被追捧的時間久了我便再無快感,隻剩下孤獨落寞的我渴望尋求一個聊得來的人為我作伴。
“是名男嬰,恬兒,你可真乃有福之人。”娘親說完這句話後,大難已過的尚恬不但沒有鬆一口氣,反而隨即擔憂了起來。時逢戰亂,窮苦之家的男孩生下來必定命運多舛,也無力逆轉。她的悲觀不無道理,但辦法也是有的,要麽逃去荒無人煙之地,要麽過繼給大戶人家來托管,想來這一切也都是要看錢。
“恬兒不必多想,安心把孩子撫養長大便是,你在我家勞苦這麽多年,未來之事我們替你遮掩。”聽到女主人的安慰,尚恬定下心來連聲道謝,擁擠的房間裏頓時充滿眾人的賀喜聲。
不知是否是傳統使然,這裏和我以往所處的地方有著相同的生育觀念,人們都偏愛男孩多一點。他們認為男孩意味著傳承,無所不能什麽都會幹。但結合之前的十年生活經驗,我並不認同這種觀點,比如我的外婆、令霄的奶奶秀珍、甚至是令雯,我覺得她們頂起的不止半邊天。
世間萬事的解法已被前人所固定,我雖有心但也無力改變,當然這是在我與這兩位妹妹和弟弟相處三年後才有了此般發現。妹妹林芩總被我的娘親教育著要寡言溫婉,弟弟常生則被尚恬勸導著要懂得察顏觀色、善靜善言。畢竟除了男女有別,這裏還存在著尊卑差異,我們三人的言行始終無法處於同一水平線。
一晃三年,我隻有在私下裏才能擺脫枷鎖,平心靜氣地與他們遊玩。但他倆又太小了,我的很多奇思妙想無法和他們一起實現。所以我的大部分時間還是更願意與尚恬那些大人們作伴,剩下的一部分才放在了指導他們識文斷字健康成長上麵。
雖然相處地比較粗淺,但隨著他倆的漸漸長大,對我的黏膩與親近卻愈發過分。幾乎是我走到哪,這倆小不點就跟到哪,有時也會覺得煩,便隨便尋出一事讓他們去幹,借此得以空閑。
既然作為哥哥,我自然也會為他們遮風擋雨,而且這裏的條條框框太多,甚至連我也記不全。所以每當他們有著越矩行為時,我會第一時間站出來為他們找補辯解。細細算下來的話,三年來他們被責罰的次數最少也減去了一半。
其中也有過失手,那是在林芩剛滿五歲的時間,她不知在哪聽來的日後長大將要許配給我的流言,我不知她懂不懂婚姻的概念,但她很是期待地問著我的意見。這我肯定不能幹,一來我雖是看著像少年,實則已然有了十七歲的心智,她簡直小到與我差了一輩那般。二來她還是我表妹,即便沒有血緣關係,但接受過倫理教育的我也不容許自己如此野蠻。三來我生性貪玩,自覺也沒到婚配的年紀,這樣的事對我來說過於久遠。
“這是誰說的?不行,小芩還小著呢,此事我不情願。長大要和誰結婚那是要你自己選,與別人說的不相幹。”我的迴答嚴厲且堅決,輕鬆擊垮了林芩心裏那道脆弱的防線。沒承想如此小的孩子也會有這麽強的自尊,她哭喪著臉跑迴到了廳堂裏麵。
“姨娘,芩兒聽聞您有心將我許配給二哥的意願,剛曾?問他才得知其本人未有此願。芩兒想知道此事真假與否,為何二哥他既不知曉,且顯為難?”微微欠身請安,林芩便開始向我的娘親求證。
“你既不知真假,為何要詢他心意?多嘴!一個姑娘家顯得如此輕浮,跪下!”林芩應聲跪倒在地,她的姨娘也收起了嗬斥聲色,轉而麵色凝重地問起:“芩兒,你二哥當真不情願?”
“迴姨娘,不敢戲言。”
“這可該當如何?去喚他進來,我親自來問。”
我隨林芩進了屋內,見她撲通一聲跪下不知所以然,剛想要開口問道,但娘親搶了先:“素兒,娘欲將芩兒許配給你,不知你有何打算?”
“還真有此事!迴娘親,孩兒不願作多隱瞞,自問本心實屬不願。”
“是否與芩兒的性子相關?孩童本性如此,是我疏於管教。今後時間還長,待她成人為娘定會教其恪守婦家本分,不再胡鬧如這般。”
“娘親所思有誤,是我自身不願,與小芩並無關聯。而且我倆年歲尚幼,不必此時便愁心這般大事。”
“愈推隻會愈晚,不必再過多言,既然你兩人之間無情,那為娘趁早再為你另尋他緣。”
“娘親不必麻煩,孩兒們的婚事到了時間自己操心即可,不容他人幫挑幫選。”
“大膽!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此事我意已決,由不得你自斷,跪下!”
“那我也意已決,任你再找誰我也不幹。”
娘親氣憤地迴了自己的房間,我悄聲對林芩說:“芩兒,此事與你無關,你可以起來了,沒人會怪罪於你。”她則搖了搖頭,淺淺迴了句不敢。
見她這樣我也不好再說什麽,倘若因為我的慫恿讓她處境變得更難,那我才是真的害了她。倆人就這樣跪著作伴,一直到晚飯期間,父親才從外麵迴來,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後,大笑一聲便吩咐我們收拾一下準備開飯。
飯間,這位父親指出了他的觀點。婚姻大事自古以來便由父母說了算,我們自然也不能違反。但這般年紀確實為時尚早,他決定待我十歲時再做打算。
這裏有著另一種習俗,小孩結婚不能太晚,他們認為一般男孩十二歲左右,女孩十四歲左右便是最佳的時間。我不懂但可以理解,之前的外婆給我講過在他們之前的老一輩人結婚歲數大概也就是十數二三。
當然,對我來說十歲都太過著急,不過既然還有三年緩衝時間,我也不必急於此時與他們爭辯。
在此之後,我們一家的關係也並未有過疏遠,反而他們都開始認可我的特立獨行,嚐試理解我傳遞出來的異端觀念。漸漸地,我的事跡被口口相傳到了外麵,也因此我的名氣在本地愈發大噪,這樣的日子裏家人們既欣喜又惶恐地期待和擔憂著我的明天。
不過我對外界的議論卻很是坦然,這並非我天生有著優越感,而是我和這裏的人接觸這麽多年,發現他們質樸得很天然。勤勤懇懇隻知埋頭苦幹,麵對強權同樣毫無怨言,在我看來他們的思想甚是簡單。所以被追捧的時間久了我便再無快感,隻剩下孤獨落寞的我渴望尋求一個聊得來的人為我作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