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九反複檢查了身體內外,再無其他變化,這才結束自觀。
再看玉扳指,呂正平相贈的那個玉瓶靜靜的躺在裏麵。
拿出玉瓶拔開瓶塞,一股清香之氣沁潤心脾,隻是聞上一聞,仿佛渾身的活力都瞬間被調動起來。
一共五枚烏黑的丸藥,每一枚都可以讓人起死迴生,並增加壽元。
無論遭受內傷外傷,還是得了不治之症,就算是死了,隻要咽氣不久,一粒丸藥也能將其從閻王手裏奪迴來。
這五枚救命丹藥,每一枚都價值無匹。
呂正平對待鄭九,實在是厚愛之極。
鄭九在心中朝著魏國腹地的大青山遙遙拜了三拜,這才收拾心情放飛了法器飛鳥。
盡管派出了探路小隊,但地麵看到的和空中看到的還是有很大的不同,而且飛鳥可以飛的很高,視野延伸到很遠。
半個時辰後,馮啟年和他的探路小隊很快迴來,鄭九也恰好收迴了飛鳥。
一個共三個方向可走,北方、東方和東南方,其中東南方和南方,鄭九將之歸為一個方向。
三人首先產生了分歧。
正北方向,平原延伸不遠,便滿是山丘溝壑,更遠處有高山,恐行走艱難,另外,按照汾陽河的走勢,在前方會有一次向東的拐彎。
正東方一馬平川,視線能看到很遠,莊戶越來越多,按照經驗判斷,可能十到二十裏外就有集鎮,前行會不會碰到魏軍就不知道了。
東南方向,越過廣袤的農田,便是鄭九昨夜通過飛鳥窺視到的驛站,作為魏軍軍糧的周轉場所,應該存有大批糧草。
鄭九拿定主意,選擇北行。
馮啟年剛開始嚷嚷,鄭九選哪裏,他便跟到哪裏,可一聽說東南方向有驛站,立刻猶豫起來。
王九不願迴歸大周,自然不想北行,她認為先吃飽了再行選擇。
“既然如此,不如把十幾個頭頭兒都召集來,說明情況,讓他們逐一征求兄弟們的意見,少數服從多數。”
馮啟年建議,這麽多人,總要統一意見。
“逐一征求就不必了。”鄭九搖頭道,“跟那十幾個人說清楚後自行選擇。一則沒時間了,我們在此處耽擱太久,二則這麽多人,目標太大,分散開比較穩妥,大家按各自的想法選擇就好。”
“分開?那豈不是……”
“沒辦法,魏地兇險,我不想花太多時間逗留。”鄭九態度堅決,把大夥兒帶出必死的河灘,已經仁至義盡,沒必要在方向選擇上再費時糾結。
“難道你發現了什麽?”王九有意相問,她雖未看見鄭九是放飛什麽東西,卻看到剛才一股青煙自空中墜落,沒入鄭九懷中。
鄭九身邊的秘密很多。
“沒有,隻是憑感覺,關鍵是我想迴大周,其他人未必,自然不能勉強,便各自選擇吧。”
馮啟年無奈,感覺鄭九與王九之間似乎有些氣氛不對,也不好說什麽,隻得去召集那些頭頭兒。
這些小頭頭,每一個都有一幫抱團的兄弟,他們的選擇便是那些兄弟的選擇,他們信任馮二,便都會跟在馮二身邊。
所以,鄭九很清楚,大可不必對每一個人征求意見。
時間花的並不長,六成多人讚成王九的意見,先去驛站吃飽了再說,不到四成人願意跟著鄭九走,他們本來就是大周國子民,在魏地還是非常畏懼的。
這是馮啟年最不願意見到的糟糕場麵,怎麽勸說,都無法讓大家再度聚合到一起。
太是無奈了,昨夜他還聲望極高,是人人心目中的指路明燈,可不到一日,馮二便無人理會,成了最難拿出意見的人。
猶豫再三,馮啟年還是決定跟隨鄭九。
於是,兩撥人馬分道揚鑣。
“人都散了,萬一遇到大股的魏軍,我們豈不是自斷雙臂?”
馮啟年邊走邊抱怨。
“無論向東還是向南,都要深入魏地,咱們人太多,如果不想被魏軍注意到,必然要分散,既然散了,便各安天命。”
鄭九的話十分冷漠,讓馮啟年聽著不舒服,可在道理上似乎又找不到什麽不妥,隻是奇怪,鄭九從暈倒中醒來,好像整個人都變了。
“你和王九之間是不是有什麽矛盾?”
“選擇不同而已。”
“大家從昨日晌午開始就顆米未進,沙場廝殺,又翻山越嶺,餓的實在受不了,這麽走下去,恐怕堅持不了多久。”
路上走著沉默,馮啟年便沒事嘮叨,卻也說的是實情。
“往前十裏地,便有一個村莊,我們去買些吃食,實在不行就劫了那莊子裏的大戶,多留些銀錢便是。”
“你哪兒來的銀錢?”
“我自然是有的。”鄭九說著話,手裏像變戲法一般握著一把銀錠,怕是有上百兩。
邪了門了?馮啟年瞪圓了眼睛,他對鄭九已經不止一次上下其手了,除了懷裏一支藥瓶,手上一枚玉扳指外,還有哪裏能藏東西?
“去找那幾個小頭頭,尋幾個會說魏地方言的跟著我,到地方後,大家藏到山窩裏不要露麵,你我帶著那幾人一起辦事。”
兩個時辰後,鄭九帶人‘洗劫’了那座村莊,背出了六袋糧食,十多袋烙餅、蒸饃等各種吃食。
如此多的吃食,其實也隻夠身後三百多人一兩天的口糧,還不能頓頓吃飽。
這是進入大山前的最後一座村子,隻能盡量搜刮一番,幸虧莊子裏有兩家大戶,紋銀一百五十兩,足夠買類似食物十倍都不止,也不虧他們。
而相反的位置,八十裏開外,王九帶人搶劫了那座驛站,殺死看守兵卒二十多人,美美的飽餐了一頓。
然而,吃飽了的人們,腦袋瓜便有了各種想法,一部分人主張去追馮二鄭九,另一部分堅持繼續南下,還有一部分人想要向東,在哪裏都是流民螻蟻,既來之則安之。
七嘴八舌分了五六派,誰也無法說服對方,便各走各路。
王九冷笑,她誰也不帶,誰也不跟,隻身向北而行。
大莽山南麓的大方峪口。
艱難跋涉了兩天的周軍,終於等來了仙師所說的迷霧漫山的好天氣,在天亮之前借助大霧完成集結,破曉,發動攻擊。
一開打就是不要命的猛攻,雖然魏軍的探馬斥候早就發現了大股的周軍,也做了相應的準備,甚至發出了求援信,可還是沒想到周人會如此迅速果斷。
大方峪的濃霧,三米外便看不清事物,最多隻能看見人影子晃動,魏人的弓弩利器便大打折扣,隻能漫天亂射。
不到半個時辰,魏人在要塞外設的第一道防線便被攻破,一個時辰後,要塞的大門被撞開,張宏範果然勇冠三軍,一馬當先衝進要塞大殺四方。
大方峪兩側雖然也有魏軍設下的數道防線,但周人殺紅眼了,勢如破竹,一道道防線轉瞬即破。
待紅日升起,迷霧漸散時,周軍已經長驅直入拿下了整個大方峪。
此仗打的極為漂亮,不僅超出了戰前製定的目標,也完全符合仙師的預判,消息傳到永安城,皇帝李戴士並無喜色,而坐鎮皇宮的萃華宗修士則撫掌大樂。
再看玉扳指,呂正平相贈的那個玉瓶靜靜的躺在裏麵。
拿出玉瓶拔開瓶塞,一股清香之氣沁潤心脾,隻是聞上一聞,仿佛渾身的活力都瞬間被調動起來。
一共五枚烏黑的丸藥,每一枚都可以讓人起死迴生,並增加壽元。
無論遭受內傷外傷,還是得了不治之症,就算是死了,隻要咽氣不久,一粒丸藥也能將其從閻王手裏奪迴來。
這五枚救命丹藥,每一枚都價值無匹。
呂正平對待鄭九,實在是厚愛之極。
鄭九在心中朝著魏國腹地的大青山遙遙拜了三拜,這才收拾心情放飛了法器飛鳥。
盡管派出了探路小隊,但地麵看到的和空中看到的還是有很大的不同,而且飛鳥可以飛的很高,視野延伸到很遠。
半個時辰後,馮啟年和他的探路小隊很快迴來,鄭九也恰好收迴了飛鳥。
一個共三個方向可走,北方、東方和東南方,其中東南方和南方,鄭九將之歸為一個方向。
三人首先產生了分歧。
正北方向,平原延伸不遠,便滿是山丘溝壑,更遠處有高山,恐行走艱難,另外,按照汾陽河的走勢,在前方會有一次向東的拐彎。
正東方一馬平川,視線能看到很遠,莊戶越來越多,按照經驗判斷,可能十到二十裏外就有集鎮,前行會不會碰到魏軍就不知道了。
東南方向,越過廣袤的農田,便是鄭九昨夜通過飛鳥窺視到的驛站,作為魏軍軍糧的周轉場所,應該存有大批糧草。
鄭九拿定主意,選擇北行。
馮啟年剛開始嚷嚷,鄭九選哪裏,他便跟到哪裏,可一聽說東南方向有驛站,立刻猶豫起來。
王九不願迴歸大周,自然不想北行,她認為先吃飽了再行選擇。
“既然如此,不如把十幾個頭頭兒都召集來,說明情況,讓他們逐一征求兄弟們的意見,少數服從多數。”
馮啟年建議,這麽多人,總要統一意見。
“逐一征求就不必了。”鄭九搖頭道,“跟那十幾個人說清楚後自行選擇。一則沒時間了,我們在此處耽擱太久,二則這麽多人,目標太大,分散開比較穩妥,大家按各自的想法選擇就好。”
“分開?那豈不是……”
“沒辦法,魏地兇險,我不想花太多時間逗留。”鄭九態度堅決,把大夥兒帶出必死的河灘,已經仁至義盡,沒必要在方向選擇上再費時糾結。
“難道你發現了什麽?”王九有意相問,她雖未看見鄭九是放飛什麽東西,卻看到剛才一股青煙自空中墜落,沒入鄭九懷中。
鄭九身邊的秘密很多。
“沒有,隻是憑感覺,關鍵是我想迴大周,其他人未必,自然不能勉強,便各自選擇吧。”
馮啟年無奈,感覺鄭九與王九之間似乎有些氣氛不對,也不好說什麽,隻得去召集那些頭頭兒。
這些小頭頭,每一個都有一幫抱團的兄弟,他們的選擇便是那些兄弟的選擇,他們信任馮二,便都會跟在馮二身邊。
所以,鄭九很清楚,大可不必對每一個人征求意見。
時間花的並不長,六成多人讚成王九的意見,先去驛站吃飽了再說,不到四成人願意跟著鄭九走,他們本來就是大周國子民,在魏地還是非常畏懼的。
這是馮啟年最不願意見到的糟糕場麵,怎麽勸說,都無法讓大家再度聚合到一起。
太是無奈了,昨夜他還聲望極高,是人人心目中的指路明燈,可不到一日,馮二便無人理會,成了最難拿出意見的人。
猶豫再三,馮啟年還是決定跟隨鄭九。
於是,兩撥人馬分道揚鑣。
“人都散了,萬一遇到大股的魏軍,我們豈不是自斷雙臂?”
馮啟年邊走邊抱怨。
“無論向東還是向南,都要深入魏地,咱們人太多,如果不想被魏軍注意到,必然要分散,既然散了,便各安天命。”
鄭九的話十分冷漠,讓馮啟年聽著不舒服,可在道理上似乎又找不到什麽不妥,隻是奇怪,鄭九從暈倒中醒來,好像整個人都變了。
“你和王九之間是不是有什麽矛盾?”
“選擇不同而已。”
“大家從昨日晌午開始就顆米未進,沙場廝殺,又翻山越嶺,餓的實在受不了,這麽走下去,恐怕堅持不了多久。”
路上走著沉默,馮啟年便沒事嘮叨,卻也說的是實情。
“往前十裏地,便有一個村莊,我們去買些吃食,實在不行就劫了那莊子裏的大戶,多留些銀錢便是。”
“你哪兒來的銀錢?”
“我自然是有的。”鄭九說著話,手裏像變戲法一般握著一把銀錠,怕是有上百兩。
邪了門了?馮啟年瞪圓了眼睛,他對鄭九已經不止一次上下其手了,除了懷裏一支藥瓶,手上一枚玉扳指外,還有哪裏能藏東西?
“去找那幾個小頭頭,尋幾個會說魏地方言的跟著我,到地方後,大家藏到山窩裏不要露麵,你我帶著那幾人一起辦事。”
兩個時辰後,鄭九帶人‘洗劫’了那座村莊,背出了六袋糧食,十多袋烙餅、蒸饃等各種吃食。
如此多的吃食,其實也隻夠身後三百多人一兩天的口糧,還不能頓頓吃飽。
這是進入大山前的最後一座村子,隻能盡量搜刮一番,幸虧莊子裏有兩家大戶,紋銀一百五十兩,足夠買類似食物十倍都不止,也不虧他們。
而相反的位置,八十裏開外,王九帶人搶劫了那座驛站,殺死看守兵卒二十多人,美美的飽餐了一頓。
然而,吃飽了的人們,腦袋瓜便有了各種想法,一部分人主張去追馮二鄭九,另一部分堅持繼續南下,還有一部分人想要向東,在哪裏都是流民螻蟻,既來之則安之。
七嘴八舌分了五六派,誰也無法說服對方,便各走各路。
王九冷笑,她誰也不帶,誰也不跟,隻身向北而行。
大莽山南麓的大方峪口。
艱難跋涉了兩天的周軍,終於等來了仙師所說的迷霧漫山的好天氣,在天亮之前借助大霧完成集結,破曉,發動攻擊。
一開打就是不要命的猛攻,雖然魏軍的探馬斥候早就發現了大股的周軍,也做了相應的準備,甚至發出了求援信,可還是沒想到周人會如此迅速果斷。
大方峪的濃霧,三米外便看不清事物,最多隻能看見人影子晃動,魏人的弓弩利器便大打折扣,隻能漫天亂射。
不到半個時辰,魏人在要塞外設的第一道防線便被攻破,一個時辰後,要塞的大門被撞開,張宏範果然勇冠三軍,一馬當先衝進要塞大殺四方。
大方峪兩側雖然也有魏軍設下的數道防線,但周人殺紅眼了,勢如破竹,一道道防線轉瞬即破。
待紅日升起,迷霧漸散時,周軍已經長驅直入拿下了整個大方峪。
此仗打的極為漂亮,不僅超出了戰前製定的目標,也完全符合仙師的預判,消息傳到永安城,皇帝李戴士並無喜色,而坐鎮皇宮的萃華宗修士則撫掌大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