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然間見到那片極小的嫩葉,鄭九還沒來得及激動便被嚇了一跳,氤氳滿溢、無邊無際的氣海不見了,四周一片黑暗。
充滿力量的整個身軀似乎都為之一空。
氣海難道是被這新出來的小嫩葉給吃幹淨了?
而被金色符文鋪滿的靈台原來不算小,可現在卻如同深空裏的一粒熒光,在其下還有一顆更小的乳白色光點,鄭九想盡了辦法也難以辨識清楚這新出來的小點究竟為何物。
隻有那玄妙的道韻在耳邊縈繞,讓鄭九漸漸安靜下來,誦念一遍靜心訣後,他開始嚐試用青陽道門的青陽行氣心法引導真氣。
如果無效,則表明氣海真的空了,如果有效……
自然是有效的,漆黑的空間裏忽然有白色的線條出現,初時很細,很快壯大形成一條乳白色的光帶,旋即膨脹為奔湧的霧流,迅速衝破一道無形的屏障,經任脈湧入四肢百骸。
這個過程極其短暫,隻在電光火石之間,鄭九都來不及反應,卻知曉那道屏障便是關元穴。
隨即,鄭九立時感到渾身真氣鼓蕩,就如同之前在靈台上見到第一片葉子一樣,髒器、血脈經絡、骨骼肌肉等等都發生了難以言述的玄妙變化。
過程依然很短暫,甚至略有些疼痛,但更多的感覺卻是令人陶醉和充期待。
鄭九很快就明白了引導真氣的要訣,一收一放全在一念之間,但收放的路徑卻在任督二脈,所謂大小周天便是氣息真元運行的通路。
之前在地窟的牢籠裏,鄭九聽馮默聲吹噓打通任督二脈後如何如何,原來如此關鍵,修行也是同樣。
一通百通,以往鄭九無人指導,隻是野路子一般的胡亂摸索,哪怕他靈台生根後身體早已易經洗髓,打通了任督二脈,但完全不知道如何運用,更不明白其巨大的意義。
以前的氣海,對鄭九的幫助就是氣力連綿不絕,而且身體強度和力量遠超普通武師,除此之外,似乎就沒有別的什麽不尋常了。
所以便造成徒有龐大氣海,鄭九卻無法像修士那樣引氣傷敵,可是對於神識的運用,他倒是自然而然一下就摸對路了。
心中有些小激動,鄭九心血來潮,心念微動,抬手隔空一指,不遠處的一塊石子便碎了,隨便一道無形之氣,可怕之極。
這才是禦氣於外,靈力透體的真正效果。
這與武道的內力真元有本質不同,武道煉體後修的是本命元氣,這段時間極為漫長,也相當難熬。
易筋洗髓後,可引天地之氣入體,與本命元氣融合,反複淬煉方得內力真元,天地之氣中含有靈氣自然是好的,沒有也不會阻礙內力真元的積累。
目的是進一步錘煉身體的各個部位,以達到脫胎換骨、生成天人法相的極高境界,這已經是武道一途武帝的層次了。
而修士淬體後煉氣,同樣引的是天地之氣,但隻留靈氣,其他濁氣自動過濾棄之,其獲得的內力真元是靈力,目的是築基,促使丹田氣海進一步凝實,為日後的生靈台、結金丹做準備。
隻有結了金丹,方能窺長生道,日後飛升仙境。
從獲得內力真元開始,修行與武道便有了巨大的不同,之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自然的,鄭九也明白了氣海並非消失,而是凝實了,凝縮成了一顆圓潤的光球,同時,丹田的容量急劇擴大,使得這顆乳白色的光球在自觀之下渺小的像個小光點。
再觀五髒六腑,均被那閃爍的金色光芒所包裹,金光由一個個極小的符文組成,每一個都不同,也意義不明。
但鄭九知道,這些符文在保護和淬煉他的髒器,能淬煉到什麽程度,要待他明白符文的意義後才會知曉。
這一切的變化都源於道元符種抽出了第二片嫩葉,而不是鄭九自行修煉的結果,沒有靈氣和丹藥,天資再如何卓絕的修士想要築靈台、孕道樹、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就更不要癡心妄想結出道果。
這便是天玄真人窮其後半輩子所煉製的頂級道元符種,其強大可見一斑。
但是,鄭九也很清楚,等符種抽出第三片葉子之後,其先天孕化之勢便耗盡了,其後的成長發展完全靠鄭九自己苦修,道樹何時壯大成型,結出道果,才是真正窺見大道的時候。
木華老道士留下來的一枚玉簡,其上篆刻了道門純正的煉氣入門之法,分為,靜心術、聽息術、胎息術、自觀術、斂氣術和青陽行氣術,被稱為煉氣六術。
此六術便隨修行者的一生,尤其自觀術和青陽行氣術被正道修士譽為煉氣的經典妙術。
可惜,這些道門的玄妙法門隻能暗中苦修,絕不能外泄,師父木華老道的忠告時刻迴響在耳邊,玄陽體外加擁有道元符種,在修行界裏是一等一的天材地寶,人人爭搶。
尤其是在靈力消散的當下,鄭九的這副軀殼就值得傾一宗門之力去爭奪,懷璧其罪的道理,鄭九跟著蘇老夫子讀書時便知道了。
如何藏起來,老道亦是給鄭九指點了明路,要麽進入大澤中苦修,要麽入凡塵,藏於螻蟻間。
“閱人間疾苦,不要總以為修士不凡,而去俯視眾生。”老道這句話並不僅僅是忠告,而是給鄭九指出了一條明路。
鄭九自然不敢自大的闖入大澤,連高階修士都十分忌憚的絕地,他有自知之明,那麽便入凡塵。
在即將離開大澤之際,鄭九反複權衡,決定放棄到雙峰要塞從軍的想法,也不想迴魔音穀做山賊,哪怕隻是打著山賊的幌子。
至於去尋仙師方曉?
鄭九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五年之約還太久,即便是到了五年,他大抵也不會去,沒有緣分吧。
他想去更大的世界看看,比如說中原,再比如說,讓他厭惡,卻總也繞不開的青陽道門等等。
當然,在去中原之前,鄭九還是繞道迴了一趟魔音穀,看大家生活的很好,馮氏兄弟已經收服了土狼和同貴,做事還算公正。
這倆土包子人不壞,就是不服管束,現在規規矩矩的跟著馮氏兄弟,說不定還能學點本事。
馮啟運的確有很高的陣法天賦,把山穀入口的陣法擴大了數倍,也不知道挖了多少山精。
鄭九自己費了好半天勁兒,愣是沒進去,隻有爬山登險峰,繞了很遠的路才進了魔音穀。
在穀中溜達半日,看著大家都過的不錯,鄭九便在馮啟運居住的山洞裏留下了一小盒靈石離去。
如此溜達,普通凡人如果不特別留意是看不見鄭九的,青陽道門的一個小小遁形術,這種小法術修習起來不難,但作用雞肋,尤其麵對修士時候,毫無用處。
充滿力量的整個身軀似乎都為之一空。
氣海難道是被這新出來的小嫩葉給吃幹淨了?
而被金色符文鋪滿的靈台原來不算小,可現在卻如同深空裏的一粒熒光,在其下還有一顆更小的乳白色光點,鄭九想盡了辦法也難以辨識清楚這新出來的小點究竟為何物。
隻有那玄妙的道韻在耳邊縈繞,讓鄭九漸漸安靜下來,誦念一遍靜心訣後,他開始嚐試用青陽道門的青陽行氣心法引導真氣。
如果無效,則表明氣海真的空了,如果有效……
自然是有效的,漆黑的空間裏忽然有白色的線條出現,初時很細,很快壯大形成一條乳白色的光帶,旋即膨脹為奔湧的霧流,迅速衝破一道無形的屏障,經任脈湧入四肢百骸。
這個過程極其短暫,隻在電光火石之間,鄭九都來不及反應,卻知曉那道屏障便是關元穴。
隨即,鄭九立時感到渾身真氣鼓蕩,就如同之前在靈台上見到第一片葉子一樣,髒器、血脈經絡、骨骼肌肉等等都發生了難以言述的玄妙變化。
過程依然很短暫,甚至略有些疼痛,但更多的感覺卻是令人陶醉和充期待。
鄭九很快就明白了引導真氣的要訣,一收一放全在一念之間,但收放的路徑卻在任督二脈,所謂大小周天便是氣息真元運行的通路。
之前在地窟的牢籠裏,鄭九聽馮默聲吹噓打通任督二脈後如何如何,原來如此關鍵,修行也是同樣。
一通百通,以往鄭九無人指導,隻是野路子一般的胡亂摸索,哪怕他靈台生根後身體早已易經洗髓,打通了任督二脈,但完全不知道如何運用,更不明白其巨大的意義。
以前的氣海,對鄭九的幫助就是氣力連綿不絕,而且身體強度和力量遠超普通武師,除此之外,似乎就沒有別的什麽不尋常了。
所以便造成徒有龐大氣海,鄭九卻無法像修士那樣引氣傷敵,可是對於神識的運用,他倒是自然而然一下就摸對路了。
心中有些小激動,鄭九心血來潮,心念微動,抬手隔空一指,不遠處的一塊石子便碎了,隨便一道無形之氣,可怕之極。
這才是禦氣於外,靈力透體的真正效果。
這與武道的內力真元有本質不同,武道煉體後修的是本命元氣,這段時間極為漫長,也相當難熬。
易筋洗髓後,可引天地之氣入體,與本命元氣融合,反複淬煉方得內力真元,天地之氣中含有靈氣自然是好的,沒有也不會阻礙內力真元的積累。
目的是進一步錘煉身體的各個部位,以達到脫胎換骨、生成天人法相的極高境界,這已經是武道一途武帝的層次了。
而修士淬體後煉氣,同樣引的是天地之氣,但隻留靈氣,其他濁氣自動過濾棄之,其獲得的內力真元是靈力,目的是築基,促使丹田氣海進一步凝實,為日後的生靈台、結金丹做準備。
隻有結了金丹,方能窺長生道,日後飛升仙境。
從獲得內力真元開始,修行與武道便有了巨大的不同,之後差距會越來越大。
自然的,鄭九也明白了氣海並非消失,而是凝實了,凝縮成了一顆圓潤的光球,同時,丹田的容量急劇擴大,使得這顆乳白色的光球在自觀之下渺小的像個小光點。
再觀五髒六腑,均被那閃爍的金色光芒所包裹,金光由一個個極小的符文組成,每一個都不同,也意義不明。
但鄭九知道,這些符文在保護和淬煉他的髒器,能淬煉到什麽程度,要待他明白符文的意義後才會知曉。
這一切的變化都源於道元符種抽出了第二片嫩葉,而不是鄭九自行修煉的結果,沒有靈氣和丹藥,天資再如何卓絕的修士想要築靈台、孕道樹、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就更不要癡心妄想結出道果。
這便是天玄真人窮其後半輩子所煉製的頂級道元符種,其強大可見一斑。
但是,鄭九也很清楚,等符種抽出第三片葉子之後,其先天孕化之勢便耗盡了,其後的成長發展完全靠鄭九自己苦修,道樹何時壯大成型,結出道果,才是真正窺見大道的時候。
木華老道士留下來的一枚玉簡,其上篆刻了道門純正的煉氣入門之法,分為,靜心術、聽息術、胎息術、自觀術、斂氣術和青陽行氣術,被稱為煉氣六術。
此六術便隨修行者的一生,尤其自觀術和青陽行氣術被正道修士譽為煉氣的經典妙術。
可惜,這些道門的玄妙法門隻能暗中苦修,絕不能外泄,師父木華老道的忠告時刻迴響在耳邊,玄陽體外加擁有道元符種,在修行界裏是一等一的天材地寶,人人爭搶。
尤其是在靈力消散的當下,鄭九的這副軀殼就值得傾一宗門之力去爭奪,懷璧其罪的道理,鄭九跟著蘇老夫子讀書時便知道了。
如何藏起來,老道亦是給鄭九指點了明路,要麽進入大澤中苦修,要麽入凡塵,藏於螻蟻間。
“閱人間疾苦,不要總以為修士不凡,而去俯視眾生。”老道這句話並不僅僅是忠告,而是給鄭九指出了一條明路。
鄭九自然不敢自大的闖入大澤,連高階修士都十分忌憚的絕地,他有自知之明,那麽便入凡塵。
在即將離開大澤之際,鄭九反複權衡,決定放棄到雙峰要塞從軍的想法,也不想迴魔音穀做山賊,哪怕隻是打著山賊的幌子。
至於去尋仙師方曉?
鄭九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五年之約還太久,即便是到了五年,他大抵也不會去,沒有緣分吧。
他想去更大的世界看看,比如說中原,再比如說,讓他厭惡,卻總也繞不開的青陽道門等等。
當然,在去中原之前,鄭九還是繞道迴了一趟魔音穀,看大家生活的很好,馮氏兄弟已經收服了土狼和同貴,做事還算公正。
這倆土包子人不壞,就是不服管束,現在規規矩矩的跟著馮氏兄弟,說不定還能學點本事。
馮啟運的確有很高的陣法天賦,把山穀入口的陣法擴大了數倍,也不知道挖了多少山精。
鄭九自己費了好半天勁兒,愣是沒進去,隻有爬山登險峰,繞了很遠的路才進了魔音穀。
在穀中溜達半日,看著大家都過的不錯,鄭九便在馮啟運居住的山洞裏留下了一小盒靈石離去。
如此溜達,普通凡人如果不特別留意是看不見鄭九的,青陽道門的一個小小遁形術,這種小法術修習起來不難,但作用雞肋,尤其麵對修士時候,毫無用處。